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观察益肾排毒方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方法 将 80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汤剂益肾排毒方,并配合每周三次结肠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患者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体力与总体健康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治疗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终末肾脏事件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益肾排毒方联合结肠透析可显著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防止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益肾排毒方;结肠透析;慢性肾衰竭
本文引用格式:朱双益. 益肾排毒方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106-107.
0引言
近年来由各种原发和继发的肾脏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进入透析或同种异体肾移植等替代治疗的患者在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社会及家庭的沉重负担。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及经济问题。根据我科经验,中医药内服方配合结肠透析可明显患者慢性肾衰竭早期症状,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男 36 例,女 8 例;年龄 25-67 岁,平均(48±10.55)岁; 对照组男 32 例,女 4 例;年龄 24-65 岁,平均(46±9.58)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具有可比性。
1.1.1随机的将我院近 2 年住院期间 80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西医诊断诊断标准参见《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参见《慢性肾脏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2];签署诊疗知情同意书。
1.1.2纳入标准:
依照《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符合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兼有水湿、瘀血、湿热等纳入本研究中。
1.1.3排除标准:
严重心肝脑血管疾病,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精神神经异常不能配合者;既往有透析或肾脏移植病史;肠道肿瘤、肛门出血、括约肌松弛者及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安全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控制高危因素如急性感染、血容量不足或组织损伤等,辅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低钾饮食,预防并处理慢性肾衰竭相关并发症如肾性贫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肾排毒方,口服方剂组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山药、山茱萸,每日 1 剂,分早、晚两次口服,并联合结肠透析治疗,结肠透析具体操作流程如下:①清洁肠道:利用反渗水选择适当压力进行全结肠灌注, 持续 30 min,以无粪便为清洁标准;②结肠透析:利用浓缩透析液按比例配置成透析液进行结肠透析;③中药保留灌肠: 于每次结肠透析后行高位结肠保留中药灌肠。灌肠方组方为: 牡蛎、蒲公英、熟大黄等药物各 50 g,浓煎取汁 300 mL。
1.3观察指标。
中医症候积分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包括怠倦乏力、食欲等,每项症候得分 0-3 分,分值越低表示症状改善越明显;观察治疗前后观察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两组症候积分结果。
2 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 < 0.05 或 P < 0.01),见表 1。
2.2治疗前后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
2 组治疗前 SCr、BUN、Hb、Al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 SCr、BUN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 < 0.05 或 P < 0.01),Hb 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 < 0.05),见表 2。
2.3安全性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电解质指标、肝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3讨论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关键可概括为脾肾衰败、湿浊潴留。早期治疗重视调补脾肾二脏,推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说,慢性肾衰竭后期,在脾肾两虚的基础上往往夹杂湿浊或血瘀 [4],故治疗上对于慢性肾衰竭中后期病人,我们采用健脾补肾,利湿泄浊为化瘀法,自拟经验方益肾排毒方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上我们结肠透析借助肠粘膜上毛细血管作为透析半透膜,将透析液持续或间断地灌入患者结肠腔内,利用结肠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内血液与透析液中离子浓度不同,通过肠粘膜下毛细血管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异,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益肾排毒方联合中药结肠透析可明显改善 CRF 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是否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可能是经济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尚未达到欧美国家经济水平,故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机通常较迟,明显低于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要求。故慢性肾衰竭的中后期,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及依从性,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中医药在本病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为后期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前提供充足的时间,很好的缓解患者心理及生理压力,具有很好的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70-173.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s].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9):1029-1033.
[3]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63-165.
[4]邵命海, 何立群 , 杨雪军.939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43(3):20-22.
《益肾排毒方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3/2018111303235021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