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研究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预防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 2015 年1 月至 2016 年 1 月收治的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骨折患者 80 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术后切除后方关节囊行外旋肌群修补,研究组将关节囊与外旋肌群进行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与脱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 2 周 Harris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术后 1、3 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 2.50% 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5.00%,且研究组脱位率 0.0% 低于对照组 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患者实施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临床疗效较高,脱位情况显著得到改善。
关键词: 修补关节囊;外旋肌群;髋关节置换术;早期脱位
本文引用格式:刘毅 , 唐光明, 舒畅 . 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预防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作用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91-92.
0引言
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属于成为较为可靠的治疗方式,临床目的为缓解关节疼痛、畸形矫正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1]。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骨性关节炎等常见疾病的手术方式,在临床能够取得较高的疗效, 但随着手术的不断增多,临床并发症正在不断增加,其中术后早期脱位发生率较高[2]。多由于手术时患者假体安放不当, 造成一定的脱位,手术中对软组织破坏较多,导致患者软组织失衡假体脱落,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痛苦。本文通过研究如何预防早期脱位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收治于我院的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 80 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0 例。均经过临床上专业医师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并确诊,术前髋关节功能均正常,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有影响手术效果疾病存在,存在精神异常、精神疾病患者,无影响肌力的神经肌肉疾病,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疾病不能手术患者。其中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为56-78 岁,平均(62.8±4.6)岁,研究组男 23 例,女 17 例; 年龄为 55-79 岁,平均(61.9±5.1)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 K-L 切口,术后切除后方关节囊,进行关节常规置换,将梨状肌缝合与臀中肌止点,在转子间嵴部使用转头转孔缝合于止点处进行打孔,使用 10# 丝线将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骨孔内,在屈曲外旋患髋位打结 [3]。
1.2.2研究组实施 K-L 切口,将梨状肌、部分股方肌尽量靠近转子间嵴止点处分开离断,使用 10# 丝线进行 8 字缝合断层,同时预留缝线。在关节囊表面进行缝合,并清除股骨颈后侧残留关节囊,同时沿股骨颈行纵行切开后方关节囊至髓臼缘。向上延伸衡行切口,切开患者部分上关节囊,同时将上部分关节囊瓣使用克氏针钉于髋臼上缘处。切除髓臼盂唇并常规置换关节,应用 10# 丝线行 8 字缝合关节囊,紧缩关节囊 [4-5]。横行切开并缝合于患者臀中肌肌腱止点与孔骨上, 将梨状肌缝合于内侧,剩下外旋肌群缝合在骨孔中,屈曲外展外旋患髋位打结。
1.3观察指标。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满分 100 分,90 分以上为优,80-89 分为较好,70-79 分为良,小于 70 分为差 [6]。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 2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 Harris 评分。术后 2 周两组患者 Harris 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研究组术后 1、3 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2对比两组患者感染与脱位情况。
其中对照组感染情况为6 例(15.00%),研究组感染人数为 1 例(2.50%),组间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χ 2=9.785,P =0.002。对照组患者脱位情况为4 例(10.00%),研究组脱位例数为 0 例(0.000%), 组间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χ 2 =10.526,P =0.001。
3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因素较多,患者与手术均是导致脱位的因素,患者常常由于年龄较大,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发生脱位,部分患者有过髋关节手术史或神经肌肉疾病, 或患者术后活动量过大或生活习惯不规律,均是导致术后脱位的因素 [7-8]。
其中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为手术技术与软组织失衡,临床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手术方式,降低患者的脱位情况,本文通过对 40 例患者行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患者的脱位率达到 0 例,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感染情况为 2.50%,在髋关节评分上,术后 1、3 月均高于术后切除后方关节囊患者。通过实施 K-L 切口,能够减少出血情况,术中能够充分暴露,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的修补协同加强了患者髋结构的稳定性,能够进一步保护患者的软组织,加强患者愈合,减少脱位的发生 [9-11]。
综上所述,关节囊与外旋肌群修补术临床操作较为简单, 不增加术后创伤,降低临床的脱位的情况,改善髋关节功能, 提高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业奎 , 江渟, 孔令超, 等. 自髋臼侧关节囊切开再修补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4):385-388.
[2]区广鹏, 肖军, 郑佐勇, 等. 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92-3293.
[3]程财清, 任何, 施镔 , 等.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J]. 中国药房,2017,28(11):1518-1522.
[4]杨龙俊 , 张伟伟.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注射液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8):1768-1770.
[5]孙可, 金梅, 杨庆国, 等.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J]. 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2):3769-3771.
[6]邵正海 , 张玉发 , 陈亚冠 , 等. 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7):765-767.
[7]胡栢均, 吴宇峰, 高大伟, 等. 天王补心汤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疗效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06):1008- 1010+1016.
[8]陈伟, 李卫 , 谢东武 , 等.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J]. 华西医学,2015,30(06):1067-1070.
[9]李坚, 曾云记 , 谢金兔 , 等. 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09):762-764.
[10]武成兴, 吴军, 张蜀平, 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28-5729.
邹华章, 刘大柱 , 佟方明, 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08):632-634.
《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预防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作用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2/2018111204244391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