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科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5 10:24: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对创伤性骨科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模式的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本科室收治的创伤性骨科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观察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形式对入选患者实施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创伤性骨科患者的常规性护理(如固定、抗炎、补液等),研究组50例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模式(如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药熏洗、按摩等等),进行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取得的效果对比。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的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2.0%(1/50),显著比对照组的14.0%(7/50)更低,结果显示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开展中医护理模式可以取得确切的护理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对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创伤性骨科;护理效果;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谭晓宁.中医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科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257-258.

0引言

创伤性骨科疾病的发生,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身心痛苦以及负担,同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要想让患者得到更快更好的康复效果,在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1]。常规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作用有限。而经过实践证明,对创伤性骨科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2]。本文通过对照研究,观察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骨科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如下两组:(1)研究组共有患者50例,包括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7例、23例,年龄最大为68岁,年龄最小为23岁,中位值为(45.9±3.7)岁;(2)对照组共有患者50例,包括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9例、21例,年龄最大为69岁,年龄最小为24岁,中位值为(46.3±3.9)岁。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十分均衡,可对照研究价值较高。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了解,且签署书面同意书,自愿入组。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疾病的常规性护理,即各项围绕疾病开展的基础护理。在以上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

1.2.1病情护理

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情以及饮食、起床、用药等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性质、部位、程度等做好评估,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肿胀等情况,遵医嘱给患者进行局部冷敷、耳穴埋籽等方法,使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够得以缓解,肿胀情况能够尽快改善,常用的穴位主要有神门、交感等相关穴位。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患者目的、意义,使其进行配合[3]。

1.2.2饮食护理

创伤性骨科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存在气滞血瘀、肠胃失调现象,该时期应当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烹饪方法以清蒸炖熬为主,少油腻,避免过早食用骨头汤等肥腻滋补之品,以防淤血积滞,影响康复;而在治疗的中期则应当增加营养,达到补气和血的功效,在初期饮食基础上可以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D、钙、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骨头汤、鱼类、田七煲鸡、动物肝脏等滋补之品;在治疗的后期,饮食方面应当注意补益肝肾[4-6]。

1.2.3情志护理

很多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在心理上会产生诸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多种负性情绪,影响机体气血调和,加重气滞血瘀,阻碍康复进程[7]。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使用中医情志护理的暗示疗法、说理开导法、移情疗法等,让患者能够改善不良情绪,转移对病情的注意力。若患者因疼痛表现为情绪烦躁,可以使用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从而促使周身气血流通舒畅,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1.2.4药物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时期以及对症治疗,例如治疗初期坚持活血化瘀的原则,进行骨质代谢调节,实施相应的对症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驳骨汤,并通过中药贴敷、冷敷等形式进行消肿。中期则给予口服益中生血胶囊配合中药烫熨治疗,达到和营止痛、补益气血的功效。后期则给予患者口服接骨续筋胶囊,达到续筋接骨、补益肝肾的治疗目的[8]。此外,结合病情也可遵医嘱注射中成药,如血栓通、丹参川芎等;使用外用药,保证涂抹厚薄均匀,加强不良反应观察,如有异常立即停药。

1.2.5骨折护理

对于创伤骨科骨折患者,常使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指导患者配合整复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和家属学会进行骨折远端血运情况的观察,如指端苍白或青紫,说明存在静脉回流障碍,温度偏低则说明动脉供血不足[9]。夹板松紧度应当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骨折康复进程,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影响固定效果。另外,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及早开展功能锻炼,并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洗,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者,应当多给患者翻身,进行受压部位、下肢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1.3观察指标

(1)两组效果:治疗护理后四肢活动正常为显效;治疗护理后借助工具可以进行正常活动为有效;治疗护理后四肢活动受限为无效。(2)两组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全部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系统进行分析,P<0.05作为判定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效果比较


经统计,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共有1例,占比为2.0%,表现为压疮;对照组中共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压疮4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总并发症率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创伤骨科接收的患者都是发生骨科创伤的患者,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建筑业、交通业的发达,使得更多人容易受到骨科创伤,从而需要将接受住院治疗。而要想让患者在治疗期间收到更好的效果,需要在护理方面加强重视。

本研究通过对创伤性骨科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结果表明该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由此可见,中医护理模式应用于创伤性骨科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颖.创伤骨科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139.
[2]车梅,李雪萍.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71-272.
[3]李才群.心理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9):79.
[4]程海荷.中医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5):98-99.
[5]卢红梅,余春儿,蔡冬华.中医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3):149-151.
[6]张楚芳.探讨中医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4):128-129.
[7]刘冬梅.中医内外合治创伤骨科疾病的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04):97-98.
[8]杨应玲.浅谈创伤骨科患者中医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3):13-14.
[9]孙丛景.浅谈创伤骨科患者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4):205-2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7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