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应用fMea、Pdca组合管理工具改进二级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14:17: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fMea、Pdca组合管理工具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icU4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项目小组,并确定目标,完成手卫生流程图的制定,并使用调查表完成相关数据的收集,对失效模式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将事先风险指数计算出来,对高风险指数给予优先处理,进入Pdca循环,开展有针对性应对措施的制定,然后评价最终的实施效果。结果比较于实施fMea、Pdca管理之前,实施后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提升,院内感染率亦降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fMea、Pdca组合管理,能够显著提升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其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减少院内感染率的发生,进而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上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fMea;Pdca;医务人员

本文引用格式:卜亚娟,王静远,朱翠平,等.应用FMEA、PDCA组合管理工具改进二级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18,230.

0引言

医务人员的手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媒介,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但手卫生的依从性一直不乐观,如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最关注的难题之一。运用管理工具进行科学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2]。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PDCA循环管理法是美国JCI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标准倡导的2种管理工具。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FMEA、PDCA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进行了探讨,详情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二级综合医院综合ICU医务人员,实验采用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汶上县人民医院综合ICU医生、护士及每年到科室轮转的实习医护人员纳入研究,共4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32名,男性8名,年龄在21~45岁,平均(30.1±2.7)岁,平均工龄(7.4±1.8)年;其中,本科23例,大专14例,中专3例。入选标准:所有入组医生、护士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意识清晰,无任何身体、智力障碍,对医院规章制度有详细了解,无外出进修,病假>5 d及产假人员。研究对象分为两阶段即两组,FMEA、PDCA循环管理前(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为对照组,实施FMEA、PDCA循环管理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为试验组。

1.2方法

1.2.1常规管理


由科室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科室相关规范,并开展学习培训,每周进行抽查督促,提供便利的洗手措施,对医务人员定期考核。

1.2.2fMea、Pdca循环管理

首先,成立FMEA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2名、ICU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监控医生、监控护士为负责日常科室院感工作的医务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均需要接受FMEA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对ICU手卫生的流程、执行步骤、失效模式分析以及改进措施进行讨论和确定。

其次,进行ICU手卫生流程图的制定,以WHO手卫生5个洗手的指征作为依据,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然后进行手卫生基本流程的确定。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环节需要洗手做出一一列举,并开展讨论。

再次,进行手卫生观察表、手卫生知识问卷的制定,并进行调查,项目小组成员负责收集和整理数据。

最后,将每个流程的失效模式一一列出,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洗手无效问题一一找出,并对其中存在的原因做出分析。

1.3风险指数值计算

风险优先指数(RiskPriorityNumber,RPN),它是严重度(S)、发生率(0)、可探测度(D)三者的乘积,即RPN=S×O×D。RPN在1~1000。RPN值越大,说明失效模式安全隐患越大,需要提出整改措施。在医疗风险管理中,一般认为当潜在失效模式的RPN值>125时,该失效模式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善。本研究针对风险优先指数排序前3项潜在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经讨论风险指数值排前3位的是:“工作繁忙281分”“洗手设施不完善252分”“手卫生指征掌握不到位165分”。针对上述失效模式,讨论决定相关整改方案,进入PDCA循环。

1.4实施效果评价

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主要通过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和问卷调查。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直接观察和问卷调查。直接观察法,即由本项目团队的6名成员,每人1周调查1次手卫生依从性(做好排班表,避免观察时间重复),观察时间定在早晨8~11时诊疗护理操作较频繁的时间,根据WHO的监测标准,每次观察时间为(20±10)min。观察后直接记录于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上。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执行次数/手卫生时机数×100%。

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采用2009年WHO发布的《卫生保健工作者手卫生知识问卷》,用于调查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共9个大题,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满分为26分,得分越高,表示知晓率越高。院内感染率:为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即新发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1 9.0处理此次实验数据,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详情见表1。



\

 


3讨论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是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的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病原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先运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进行手部清洁减少常居菌,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手部暂居菌的过程。进行手卫生后应达到相应的效果,卫生手消毒应达到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外科手消毒应达到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归纳式系统分析或流程分析方法,用来评估潜在性的错误,包含找出什么会造成错误,以及会发生错误的方法(失效模式),并决定每个失效模式对系统的影响。FMEA按照5个核心步骤来实施:确定主题、组建多学科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危害分析、制定和执行改善行动。PDCA循环管理模式多用于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但在分析影响因素的环节上缺乏客观依据,整改项目繁多。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FMEA方法找出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及其后果,为PDCA中的P寻找方向或靶点,进而进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达到手卫生依从性持续改进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FMEA、PDCA循环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比较于实施FMEA、PDCA循环管理之前,实施后ICU卫生依从性50.9%、手卫生知识知晓率65.0%等方面具有显著提升,并降低院内感染率6.50%,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黄春燕[3]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门诊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结果发现,实施后门诊护理的手卫生知晓率为92%,护理前洗手为74.5%,护理后洗手率为88.1%,正确洗手率为90%,院内感染率为21.2%,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均认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由此可见,通过应用FMEA、PDCA管理,能够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其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减少院内感染率的发生,进而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上升提供保障。但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更加有效且效果持久的干预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亚洁.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1):302-303.
[2]占华剑,朱亚萍,叶飘,等.改进观察模式及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12):1192-1194.
[3]黄春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门诊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2):16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728.html
本文标签: fMea ,Pdca ,医务人员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