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1 13:11: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特定时间段收治的86名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在入院编号基础上随机分组,并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n=43)采取一般约束护理,观察组(n=43)采取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镇静燥度评分大于观察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甚佳。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一般护理;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

本文引用格式:陈智怡.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10,114.

0引言

躁动为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后的典型症状,可发生于大多对应患者身上,故需采取有效护理方式以改善患者精神及身体状况,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治疗效果[1]。本文以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6名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为例,对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收治且符合标准的86名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展开相关研究,并在入院编号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41.17±2.53)岁。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2.01±3.46)岁。选中患者皆无脑血管意外病史、严重心肝肾疾病、胸腹部联合损伤,且非妊娠期、妊娠准备期、哺乳期妇女。于相关材料方面,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且研究前已经过病患及其家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约束护理,内容:约束前状况评估、护理中严密观察、适当调整约束方式、详细记录约束中数据、即时通知医生、依具体情况解除约束等[2]。

观察组在一般性约束护理基础上进行保护性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1.2.1设立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专门小组

该小组组成人员为5名经验丰富的脑外科护士(包括护士长1名)、2名专家护士、2名外科护士,1名脑外科医生(辅助),其中护士长为小组组长。在建立之初,医院或科室需对小组成员们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护理知识、心理学理论等。

1.2.2制定针对化护理方案

每名患者因性格特点、成长环境、身体素质等而出现不同程度躁动,并具有不同杀伤力,因而需对其进行针对性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方法,以确保护理效果有效实现。同时在制定过程中还可借助以往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讨论其中不足及优点,并经择取、优化后融于对应护理方案中。一般来说,方案内容大致有约束时间、约束方式、躁动级别等[3]。

\

 
1.2.3开展不同层级护理

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前期,在躁动级别基础上,依据对应护理方案开展层级护理。若躁动级别为Ⅰ级,则不予约束;若躁动级别为Ⅱ级,则仅以约束带约束四肢;若躁动级别为Ⅲ级,则要以约束带加床单约束四肢及胸部;若躁动级别为Ⅳ级,则需联合应用手套、床单及约束带,且要考虑患者身体体能与技能,并据此作出调整。

1.2.4实行不同约束流程

开始实行约束情况有两种,紧急与普通,因两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概率及大小皆有显著不同,稍有差错便可引致重大事故,故应进行流程区分,以最快控制现场与患者状况[4,5]。紧急流程:首先施以必要约束,而后签署家属同意书,并告知医生于1h内制定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采取全面措施,填写护理记录,并于解除条件符合后,及时去除约束。普通流程:首先要评估,并征求家属同意,而后制定针对化护理方法,最后在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开展具体保护性约束护理,并在专业评估后及时解除约束。

1.2.5心理干预

当患者情绪相对稳定时,可与其进行深度沟通与交流,在了解患者内心想法的基础上,用言语或动作安抚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以缓解有关躁动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①调查两组镇静躁度,并计算对应评分。

②调查两组不良事件与护理满意例数,进而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镇静燥度评分用t检验,以(±s)描述,为计量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采用2检验,为计数资料(%、n),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镇静躁度评分对比


对比显示:护理前对照组镇静燥度与观察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镇静燥度为(4.35±0.35)分,大于观察组的(2.11±0.19)分,存在统计学差异(t=36.883,P=0.000,P<0.05)。见表1。

\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2=15.76,P=0.000,P<0.05),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2=15.762,P<0.05)。见表2。

\

3讨论

躁动出现后,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升高、意识不清、颅血加重等严重状况,从而导致病情恶化,更会发生坠床、拔管、骨折、损伤皮肤、伤及医护人员等不良事件,这既使治疗难度大幅度增加,还会令后续治疗措施难以有效实施,因此需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以避免伤害事件,提升治疗效果[2]。本文便以此点为研究基础,采用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与一般性约束护理两种方式作用于两组患者。结果表明:护理后对照组镇静燥度评分大于观察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镇静燥度评分越小,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护理满意度越高,即应用效果越好[6-8]。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璐,钟伟,李江,等.临床路径在颅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3):231-233.
[2]杨爱萍.对在ICU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9):222-223.
[3]杨红艳.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9):244-245.
[4]任丽娜.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2):111-113.
[5]李立花,魏东旺.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8,24(09):1561-1564.
[6]李艳芬.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6):76-78.
[7]程俊.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09):195-196.
[8]龚红涣.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105,1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