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中科学运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双心养护的具体效果开展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研究调查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5例,随意选择其中73例患者开展常规养护为参照组,剩余72例患者开展双心养护干预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与抑郁状态开展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比参照组高,且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将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双心养护合理应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当中,能够促使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善,同时促使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冠心病;医养结合模式;双心养护;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张晓慧,刘永芳,王雯红.医养结合模式下双心养护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310-311.
0引言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同时年轻人的社会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有许多老年人在养老时开始选择养老机构,养老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但老年患者的医疗保障却还有所不足,我国提出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在养老模式当中应当采取“医养结合”的照护模式[1],但现在大部分机构都还没能完全落实“医养结合”照护模式。为了具体研究医养结合模式对老年冠心病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对73例患者开展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双心养护干预,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研究调查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5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治疗组中包含43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63~85岁,平均(75.63±1.68)岁;参照组中包含有44例男性,28例女性,年龄64~86岁,平均(76.25±1.64)岁。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主要运用常规养护方案,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护理人员简单告知患者一些慢性疾病的诱因,以此有效增强患者的防病意识。
治疗组患者主要实施医养模式下的双心养护干预,其所包含的内容有如下几点:(1)基础护理内容:①护理人员尽可能地为老年患者创造舒适、整洁与温馨的医养环境[2]。②护理人员需要充分掌握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密切关注,同时多加注意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③按照老年患者的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程度,为患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宣教方式,通过宣教来让老年患者了解饮酒、肥胖与吸烟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疾病发展之间的关联,促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得到进一步强化,积极鼓励老年患者限酒戒烟。④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用药与饮食均做出指导,为患者讲解药物依从性对治疗的意义,并告知患者禁止擅自调整药物的剂量。⑤护理人员按照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运动计划[3],利用日常生活行为来促使康复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告知老年患者科学运动与自我检测在治疗中的意义。(2)心理护理内容:①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地和老年患者实施沟通交流,借助临床康复病例来让老年患者对健康生活的信心得到充分调动。②护理人员尽可能地为老年患者寻找家庭与社会支持,当家属来访视患者的时候,向家属讲解家庭与社会支持的临床意义,告知老年患者子女经常来院陪同的重要性,鼓励家属积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使得老年患者的精神负担得到有效减轻。③护理人员科学采用心理测量表来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评估,掌握老年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为老年患者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地多疏导与宽慰患者,可对患者实施音乐疗法与松弛疗法等。④护理人员可适当与老年患者进行肢体接触,通过表情、眼神与拥抱等让老年患者感受到关怀[4],并向老年患者传递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此使得老年患者的焦虑与紧张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情况。心理状态主要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来开展评估。生活质量的评估主要运用西雅图量表(SAQ),包含的内容有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5]。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取得的全部数据都在SPSS 22.0软件中实施处理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显示,t展开检验,P<0.05说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都要比参照组高,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2。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多会伴随有抑郁与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对老年患者的治疗预后以及生活质量都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脚步较慢,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养老体系[6],不管是哪一种养老模式都需要重视老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医疗服务质量。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非住院冠心病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比较,非住院患者难以享受到针对性强、全方面的预防保健护理服务[7]。本次研究中对7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开展双心养护干预,双心养护干预可以让老年冠心病患者取得优质的养护服务,患者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文关怀,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家庭与社会支持,从而使得患者的负面心理得到明显减少,促使老年患者对健康生活的信心得到显著增强[8]。
总结以上叙述内容可知,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低,且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都要比参
照组高,这结果能够充分说明双心养护干预的效果显著好于常规养护。因此临床将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双心养护合理应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当中,能够促使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善,同时促使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可以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秀芳,王浩,苏会芝.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9):130-132,203.
[2]姜秀芳,王浩,苏会芝.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2):152-154.
[3]周霞,廖生武,易松.分级诊疗背景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32-3238.
[4]李俊华.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3):300-302.
[5]姜昆,崔荣,胡艳丽.医养结合模式下双心养护对老年冠心病人群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7,41(2):163-164.
[6]韩洁.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在“医养结合”模式中的现状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2):45-46.
[7]Seyahi N,Cebi D,Altiparmak MR,et al.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12,27(5):2101-2107.
[8]Gra AB,Donato P,Ferreira MJ,et al.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A Cardiac MRI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4,202(6):1207-12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