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结直肠肛管外科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6例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开腹行选择性结肠切除,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选择性结肠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的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非常低,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关键词:腹腔镜;选择性结肠切除;结肠慢传输便秘
本文引用格式:孙丽萍.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07-108.
0引言
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便秘的发生率也有升高的趋势[1]。结肠慢传输便秘占慢性顽固性便秘的40%以上[2]。当前的医学理论中尚未有明确的结肠慢传输便秘的发病原因[3],但是普遍都认为与患者的精神因素和胃肠肽类激素异常以及平滑肌变性等因素有较大联系[4]。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结直肠肛管外科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6例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9~58岁,平均(40.32±2.07)岁。实验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1~60岁,平均(41.25±2.41)岁。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腹行选择性结肠切除,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并且需要比普通肠道疾病的手术提早5 d以上进行。肠道清洁完毕后进行常规的开腹行选择性结肠切除,开腹后观察患者的结肠在腹腔内的分布情况。结合病史以及结肠运输试验结果检查患者的结肠情况,并决定取舍。可以采用结-乙或横-直吻合。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选择性结肠切除,患者体位在全身麻醉后处于分腿平卧位。选取脐部和右侧上、下腹部以及左侧上、下腹部五处为穿刺点,右侧下腹部选取12 mm的Trocar进行穿刺,脐部和左侧下腹部采取10 mm的Trocar进行穿刺,其余穿刺点均使用5 mm的Trocar进行穿刺。手术中首先需要切开乙状结肠系膜内侧,并离断肠系膜下侧的动脉。顺Toldt空隙将乙状结肠细膜分离至直肠中上端,并转换朝上逐步分离降结肠和横结肠以及升结肠和盲结肠。在分离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肠系膜边缘的血管弓,借助腹腔镜切割缝合器分离直肠并关闭气腹。拔出右侧下腹部的Trocar,并将切口扩充至4 cm,取出腹腔中的标本,并切除阑尾。结合患者结肠的实际情况保留一段升结肠,离断肠管。将近处肠管置入吻合器的底座,并实施固定。还纳入腹腔,并重建气腹。行升-直吻合,以充气实验检测吻合状况,通过左侧下腹部的穿刺处引入一根引流管,闭合腹腔。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排便恢复或接近正常为痊愈,患者有时会出现排便不畅和腹部胀痛为有效,患者需使用药物进行排便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和全腹部结肠切除术以及选择性结肠切除等[5]。但是上述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中也会损伤患者较多的组织,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6]。而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时,手术过程均处于腹腔镜下,可以体现出微创手术的许多优势[7]。其中患者的切口和出血量较少与住院时间短都是该手术方式的显著优势,因此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很低[8]。
本次研究显示,使用腹腔镜辅助下行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的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实验组患者与采取传统开腹行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效果更加明显,患者症状痊愈的速度明显更快。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在术中造成的创口要小,患者的出血量也更少,不但可以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并且也有效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综上所示,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的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非常低,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王永兵,孙万驹,张根福,等.GI-pill检测支持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旋转盲肠与直肠吻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10(5):570-573.
[2]雷跃华,杨玉辉,李曦,等.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84-85.
[3]高峰,徐明,杨增强,等.结肠次全切除90度转位盲肠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10):855.
[4]喻学桥,曹永磊,江从庆,等.腹腔镜与开腹结肠全(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分析[J].腹部外科,2018,17(3):269-270.
[5]Yang Y,Cao YL,Wang WH,et al.Subtotal colonic bypass plus colostomy with antiperistaltic cecoproctos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in an aged population:A retrospective control study[J].Digestive System Disease,2018,24(23):2491.
[6]张浙.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综合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69-270.
[7]Gundogan E,Aktas A,Kayaalp C,et al.Two cases of laparoscopic total colectomy with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Videosurgery&Other Miniinvasive Techniques,2017,12(3):291-296.
[8]王永.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在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中不同回盲部保留长度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2):69-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