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古代唯物主义认为“气”是最原始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小的单位,并把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归结于气机升降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中医学中气机升降在生理、病理、辩证、治疗、选方用药上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的最初理论基础,是后代理论发展延伸的源头,其理论内容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探讨。
关键词:《黄帝内经》;气机升降
本文引用格式:林依梦.《黄帝内经》中气机升降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251.
0引言
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运动的。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气”是万物最原始的组成,“气”是万物最细小的存在,而充塞于宇宙之中。故曰:“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1]。”物质的运动归根结底就是“气的升降出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古代医学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将人体的脏腑、生理、病理等进行高 度的与“气机升降”相关的概括,如肺之宣发肃降、肝之疏泄、脾之 运化、胃之受纳等。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思想理论的基础,在许多方面都对气 机升降这一理论有所体现,为后世医家们发展气机升降理论及临 床运用奠定基础,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气机升降运动在自然界
《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 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正是由于气机 有序的升降运动,万物的变化才得以无穷无尽。自然界一切有生 命的物体,大到天地日月星辰,小至草木鱼虫,无一不是在升降运 动着。一旦升降出入运动停止,其生命也就不复存在了。
天气四时的变化也与气机升降运动息息相关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阴阳之气的不断升降相召、相互感应,自然界才有了阴晴云雨的变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 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天地四时的生长收藏也与气机变化相关,同时影响着人体的变化,“人亦应之”。
2气机升降运动在人体生理表现
《素问·经络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由此 可见,脏腑、经络、器官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这种运动形式存在 于整个生命过程的始终。而此处中的升降出入侧重在人体内物质 精微的吸收、分配、调理以及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正由于脏腑不断 地升清降浊、吐故纳新,机体的阴精、阳气、营血、津液才能正常地 更新代谢,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平衡有序的气机 运动是人体健康平和的基础。
3气机升降运动在人体病理体现
《素问·举痛论篇》言:“百病生于气也 [3]。”《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弧危。”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一旦出了问题,人体气机平衡状态失调,则百病化生,甚至影响会生命。《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因而可以看出,气的升降运动与人情志的变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异常多度的情绪变化也影响着人体内气机的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气机升降出入的异常也会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紊乱 [4], 从而导致诸多脏腑相关病变。
4气机升降运动在治疗上的体现
《黄帝内经》中记录了丰富的关于治疗升降失常所致病证的 治则与治法。因升降失常而出现的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昭示了气机运动异常所导致的问题上,治疗上 宜按其不同病机,辩证对待,各立治法,以复其生理常态 [5]。这对后世医家提出的各种涌吐、攻下、发汗、升阳举陷、交通心肾等治法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疾病都可以从气机方面来进行论治,且 取得较为不错的效果。
5总结
《黄帝内经》中以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观点来认识和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认为生命的起源与活动形式和气机的升降出入息 息相关、密不可分,并以此阐释了人体生理、病理的存在以及疾 病的治法治则,让医家们认识并重视从气机升降出入来看待人 体的生理病理。这也为后世汉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明清医家 们在气机升降学说上的理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临床 辩证、治疗、药物的升降浮沉、治病用药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 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何松林 , 郑少红 . 气机升降学说源流钩玄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6(04):15-17+37
[2]刘瑞 , 鲍艳举 , 花宝金 .《黄帝内经》中气机升降理论思想的探讨 [J]. 世界中医药 ,2014,9(03):299-301.
[3] 孙立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 [J]. 浙江中医杂志 ,2004(10):13-16.
[4] 谭方 , 李晓君 , 周蕾 . 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探微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中医临床版 ,2009,16(01):29-31.
[5] 周学文 . 气机不调 , 则病不除 [J]. 辽宁中医杂志 ,1981(08):22-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