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接受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的价值意义。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9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各45例,比较对照组(接受内科治疗)、研究组(接受胃镜治疗)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P<0.05。研究组治疗后再出血率(4.44%)低于对照组(26.67%),P<0.05。研究组治疗不良反应率(4.44%)低于对照组(31.11%),P<0.05。结论相比较于内科治疗,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疾病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胃镜;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徐永红,何宏涛,牛艳芳.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比较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193,196.
0引言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溃疡发作时周围血管损坏引发出血,进而表现为黑血便与呕血等表现。随着医疗水平提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方法更加多样,尤其是胃镜治疗方法,在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的特征优势,都是其他治疗方法不能比拟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临床检查等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精神意识障碍、临床资料不全、患有其他相关疾病、重要脏器损伤、药物过敏史与治疗禁忌症者。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平均(55.3±4.2)岁;男性20例,女性25例。研究组平均(56.5±4.6)岁;男性22例,女性23例。基线资料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内科治疗,对入院患者清理口腔异物,确保呼吸顺畅,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支持。垫高下肢确保器官供血量,建立静脉注射通道,每天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针40mg,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对症治疗与输液治疗等。研究组接受未经治疗,术前行常规胃镜检查,确保手术视野开阔,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按照1:10000比例反复冲洗出血部位,吸除体内积血。明确出血原因与主要因素,观察出血情况,在镜下进行病灶等级划分。利用内镜钳将推送器推送至内镜前端,张开金属夹,对准病灶后施以加压处理。收紧金属夹后紧箍病灶组织。完全止住病灶位置出血后,止血夹在病灶粘膜处呈直立状态后,结束胃镜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胃内抽出新鲜血液,呕血与黑便表现消失)、有效(治疗72h后达到上述疗效)、无效(治疗72h后未达到上述疗效)三项,记录两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与治疗后再出血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 22.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治疗安全性
研究组治疗后再出血率与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生活节奏加快,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年提高,疾病常引发消化道出血与穿孔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消化道出现溃疡后,会压迫四周血管壁组织,从而出现出血等情况。同时出血情况难以止住,若不及时展开治疗,会威胁生命安全。
相比较于内科保守药物疗法,胃镜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快速止血,可改善胃内与十二指肠的PH值,促进病灶部位凝血,以此达到止血与改善预后的治疗目的,更利于实现医疗资源高效利用[1]。胃镜疗法对粘膜流血量影响不大,更不会影响机体体温与动脉血压等指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血被止住后,医护人员容易放松警惕,导致治疗后再出血的几率较大。对此,应当热情接待入院患者,加强病人病情评估,正确判断病灶情况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期间注意病情与生命体征观察,控制并发症蔓延,确保整体疗效[2-3]。
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尽理想,治疗不良反应率高,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增加治疗难度。胃镜疗法借助机械力与药物等作用治疗病灶,能够快速达到止血效果,同时改善了空腹胃液PH与血清胃泌素、全血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呕吐与腹痛等症状表现得以缓解,更利于预后改善。但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加强临床经验总结,及时听取患者反馈,做出病情合理判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胃镜疗法高效展开[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可靠,但不能完全取代内科疗法,还需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合理采取治疗方法,以快速控制病情。在内科治疗中应用到的药物种类多样,还需根据个体差异与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并注重剂量控制,以确保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治疗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胃镜疗法止血效果更加彻底,止血率随之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病灶位置与血小板计数、年龄、合并疾病、抗凝药物服用等,要求医护人员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加强再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合理展开胃镜治疗,以有效降低溃疡出血风险。研究组的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胃镜疗法更加安全,患者发生呕吐与胀气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与其他研究结果近似[6-7]。
综上所述,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显著,联合胃镜疗法治疗效果更加,治疗总有效率与安全性随之提升,更利于临床应用推广与深入研究。但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还需加强综合护理与疗效评估,以最大程度发挥胃镜疗法与内科疗法的作用优势。
参考文献
[1]李阳,屈亚威,高健翎,等.内镜下止血联合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69-72.
[2]杨松涛,何琴,彭刚.奥曲肽辅助胃镜介入治疗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09):48-51.
[3]张丽娜,马治国,杨少奇,等.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8,38(8):543-547.
[4]李薇,何书经.内镜下止血术联合泮托拉唑或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v.21(02):24-27.
[5]李艾虹,吴爵,张春燕,等.综合护理在经胃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4).
[6]范则晓,程海燕.埃索美拉唑标准剂量间歇给药与大剂量持续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对比[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9,39(01):53-56.
[7]姚慧峰.1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27):1605-16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