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1: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取我科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58例,随机分研究组(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9例,评估两组临床指标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时间较晚,平均置管时间较长,患者满意度评分高,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延缓其静脉炎发生时间,延长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肿瘤;PICC术;机械性静脉炎;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刘秋梅.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27+229.

0引言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输注的大剂量化疗药物对患者的血管刺激性很大,因此采取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能缓解外周血管刺激,主要操作流程是以外周静脉穿刺途径为基点,将导管远端到达中心静脉位置,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术后患者极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使得最终的手术效果欠佳,因此切实采取对症的干预措施对改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为分析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我做了如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58例,研究组(n=29):男15例,女14例;年龄23-78岁,平均(42.59±10.56)岁。对照组(n=29):男16例,女13例,年龄21-79岁,平均(42.51±8.43)岁。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对症的治疗措施,待病情稳定给予其常规健康宣教与心理指导。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小组:首先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定期对其开展培训措施,运用医学护理知识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切实分析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诱导因素,便于采取对症的措施[1]。

②置管前:将PICC导管浸泡至地塞米松注射液中,避免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同时对其血管情况加以全面评估,制定针对性血管使用计划,详细向患者与家属讲解置管程序与配合要点,改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依从性。③置管期间:提前告知患者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与不适感,便于早期做好准备措施,通过音乐疗法等形式缓解其紧张情绪,严格遵循PICC标准操作流程完成手术流程。④置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采取握力球指导其开展握松拳头运动,每天锻炼200-300次,同时淋浴前利用保鲜膜缠绕置管手臂,尽量避免开展手臂弯曲或提超过3 kg的物品[2]。

1.3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测定两组静脉炎发生时间、平均置管时间与患者满意度(填写本科调查问卷),各评分改善情况与手术效果呈正相关。②机械静脉炎发生率:参考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中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3],Ⅰ级:局部疼痛、红肿与水肿症状基本消失,未触及硬结;Ⅱ级: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未触及硬结;Ⅲ级: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能触及硬结;Ⅳ级:与上述标准不符触及硬结长度在2.5 cm以上,发生率与手术效果呈负相关。

1.4统计学分析。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临床指标)(±s),t检验。计数资料(机械静脉炎发生率)[n(%)],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指标。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时间较晚,平均置管时间较长,患者满意度评分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
 
2.2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P< 0.05,见表 2。

\
 
3结论

经调查显示,实施 PICC 置管后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可能与 PICC 穿刺静脉对血管产生刺激感具有直接联系, 穿刺针与导管刺激患者的静脉内膜与静脉瓣,导致患者极易发生血管内膜损伤,导致机体极易发生静脉炎性反应,同时血液粘稠度增加极易造成患者发生该项并发症,早期若不能采取对症的处理措施,则极易对其手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有研究报道[4],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改善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的预后效果,置管前详细向其与家属讲解手术流程与注意事项,手术期间需主动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置管后需合理指导患者开展置管手臂的握拳头运动,从而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因此根据患者病情切实采取对症的干预措施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5-7]。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时间较晚,平均置管时间较长,患者满意度评分高,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证:对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延缓其静脉炎发生时间,延长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潘艳华,肖芳.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志,2018,25(S1):275-276.
[2]黄胤,吴海英,张兰.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早期使用马铃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0):156+159.
[3]邓伟英,袁媛,冯婉茹.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01-102.
[4]张坤秀,田甜.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8(08):45-46.
[5]蔡蕊,蔺波.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5):706-708.
[6]林欣,雷艳,黄朝芳,等.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3):463-464.
[7]戴惠琴,卢儒标,唐雪苗.PICC培训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对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6):309-3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