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并为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为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并且两组均采取同样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
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研究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治疗效果,辅以临床护理有助于稳定控制血压水平。
关键词:缬沙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护理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彭其蓉.缬沙坦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20+224.
0引言
基于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可以发现明确病因的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而无法明确病因的则为原发性高血压,而原发性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的主要类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95%[1]。临床虽然可以使用硝苯地平、缬沙坦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若要长期稳定血压水平,仍然需要进行护理干预。本文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试探究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具体资料为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4岁,平均(61.19±11.29)岁;病程3-23年,平均
(13.67±2.43)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9-73岁,平均(61.22±11.31)岁;病程4-21年,平均(13.55±2.21)年。将患者平均年龄、病程年限以及性别构成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方法。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用法用量为: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疗程2个月。研究组使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用法用李为:口服,每次80 mg,每日1次,疗程2个月。
在治疗的同时,两组均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基础护理:为患者取抬高床头的半卧式休息体位,提供清淡饮食,监督患者规律作息,保持心理平稳,以免血压发生波动[2]。若有必要可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强心药与扩张血管药物,限制并记录液体输入量,提供氧气吸入。②健康教育:为患者进行临床健康宣教,消除其负性情绪,鼓励其积极面对高血压疾病。
同时,监督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详解用药前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使患者掌握正确的高血压控制技能。积极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表现,若患者出现血管性神经水肿或咳嗽等不良反应表现则应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处理[3]。
③特殊护理:降压药应先小剂量应用,若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再逐渐增加用量。用药过程中若患者发生心功能展示恶化,则应评估患者心排量并采取针对性治疗;若患者出现皮肤温度下降、出汗、脉数等周围血管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则应记录尿量,若低于30 mL/h则为患者补液,以平衡其机体酸碱度与电解质状况[4-5]。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选择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这些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需正确录入至SPSS-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现为(±s),利用软件可检验t值。假设P<0.05,那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护理前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确,为了控制血压的稳定性,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而血管紧张素II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主要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来起到抗高血压效果。本文中研究组所使用的缬沙坦正是一种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药物,其可以通过阻断ATI导致的副反应与介导的生物反应,抑制“神速-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善血管收缩情况,减轻患者的水钠潴留,平稳患者的血压状况;同时,其还能阻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逆转心肌、血管肥大,对心血管进行有效的保护,减轻患者因高血压而引发的其他心血管疾病[6-7]。
而硝苯地平药效持续时间短,每日需多次用药,并且可导致血压明显波动,因此其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临床应用价值不如缬沙坦[8-10]。此外,本文为两组采取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特殊护理等临床护理措施,从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最终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也是因为其采取了缬沙坦+临床护理,故取得了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11-20]。
缬沙坦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可取得理想血压控制效果,辅以护理可进一步降低血压。
参考文献
[1]易娴静.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163-5164.[2]李素红,海仙,杨伟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0):1263-1264.
[3]杜利霞.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5-6.
[4]谭红珊,从燕平.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护理要点及施行体会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2):137.
[5]刘晨柳.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160-161.
[6]张爱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3):24-25.
[7]陈绍月.穴位贴敷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147.
[8]魏新彤.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6):32-33.
[9]陈炜,陆非平,张静姝,等.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19):95-96.
[10]韩斌.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1):80-82.
[11]
康杰峰.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4(7):53-54.
[12]佚名.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估[J].当代医学,2018,24(2):88-90.
[13]王其虎,桂树杰.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3,34(2):60-63.
[14]张丽英,张跃春.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9(15):59-60.
[15]王荣平.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2):43-44.
[16]丁海娥.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及动态血压变化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48-50.
[17]王荣平.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2):43-44.
[18]吴湘玉.非洛地平缓释剂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1):60-60.
[19]潘开瑞.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7):124-126.
[20]史维静.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观察及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30):76-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