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探讨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平乐正骨是影响较大的中医骨伤学科正骨流派。该流派的主要思想体系是平衡理论。
平乐正骨所提及的平衡理论,注重标本兼顾,天人合一,形神统一,五脏协调,动静互补,筋骨互助,气血共调,关注患者起居以及膳食平衡。在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方面,平乐正骨注重气血辨证,主张进行功能训练,强调对起居和情志的疏导和调护。本文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平乐正骨平衡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为该理论更好的运用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膝;关节炎;平乐正骨;平衡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若旭,郭艳幸,郭珈宜,等.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57+280.
0引言
平乐正骨盛传八代,历时二百余载,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正骨流派。平衡理论是该思想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关于人体病理与生理、疾病与健康的辨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取得健康的方式,在于守于平衡,治伤的要点,立足于平衡。膝骨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且有低龄化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显示,该病具有高达53%的致残率[1]。
该病在中医上属“痹证”的范畴,同时也是中医骨伤治疗的优势病种。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大多以脾常不足、肝肾渐衰为虚;以闭阻筋脉、血瘀、痰瘀为实,虚实错杂,与患者膳食起居、情志以及劳损外伤息息相关[2]。
1气血共调,调阴阳濡养脏腑
《素问·调经论》中“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是生命保持活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而气则是促进生命活动的动力[4]。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中的气血共调平衡论提出,气血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总纲,同时也是众多伤科病机的总纲,出现损伤首先会犯及气血,患者气血乱则会发生不同的伤病。研究指出,治疗伤科疾病时,核心辨证论治就是实现气血的调理直至较为平衡的状态[3]。
气血共调的维持可实现正气复固、阴阳复秘以及五脏复和,以上即为平乐正骨对伤科疾病进行治疗的总则。患者发生膝骨关节炎主要的病因病机的标在于筋骨失养、经脉痹阻;本在于脏腑失和、气血失衡。主要的致病因素为外邪侵袭,治疗时重点在于气血辨证[3]。平乐正骨的精华汤药即为养血止痛汤,该方中主要包括甘草、桂枝、怀牛膝、乌药、香附、鸡血藤、丹参、生地以及白芍等,诸药合用可以起到濡养筋脉、疏通经络、活血、血虚得养、气虚得补等功效。可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4]。
2筋骨互用,固根护本
人体平衡且复杂运动系统被称为筋骨。筋是机体排除骨部位以外的血管、神经、筋膜、肌腱韧带以及肌肉等的总称,于人体各处遍布,附着于骨,连接关节,具有保护骨骼、通气血、支配运动的作用。而人体全身的支架即为骨,骨具有支持形体、保护脏腑的作用,且骨是筋的起点和终点。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指出,维持关节平衡的动态基础就是筋骨协调,以上平衡关系在众多的伤科疾病不同的诊疗阶段中均有体现。筋骨保持平衡则可以实现骨与筋的互存互用、使得筋强且骨健,筋骨失衡则会导致筋骨同病,筋损骨弱。筋的主要病理修复以及生理活动等都需要肝血进行濡养调节,同时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等均需要有充足肾之精气的支持[5]。
同时考虑到肾、肝以及筋骨之间的关系,对筋病进行治疗时要注重补肾、护骨;对骨病进行治疗时要注意补肝、柔筋。膝骨关节炎主要发生的病变在于筋骨,而最根本的在于肝肾,邪留长时间内留存不去,易导致肝肾益损,五脏失衡,肝肾益损。
研究指出,独活寄生汤方中的桑寄生、牛膝以及杜仲补养肝肾;肉桂、细辛、秦艽、防风、独活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地黄、当归、甘草、茯苓、人参补益气血,以上时对膝骨关节炎进行治疗的最常用方,同时与正骨推拿以及针灸等相互配合可起到有效疏通筋络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3动静互补,畅心神通利气血
平衡理论认为动与静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互补互用。筋骨强健的前提就是动静平衡,动静失衡会导致患者出现伤科疾病,并不利于后期的恢复。研究指出,“动使气血通,静则筋骨养”,平乐正骨支持的平衡理论提出,治疗时应根据个体的差异来确定之治疗的时机以及力度,实现动静互补,静有利于修养筋骨,动则有利于气血运行[6]。一动一静均有利于伤科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
“动静结合,气血则活”这句话是对该平衡理论较为高度的概括。同时该理论又将动和静进行了细分。“静”有外静和内静;“动”有内动和外动。外静与外动均是指患者形体上的动静平衡。研究指出,膝骨关节炎患者可通过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的实施,将不仅仅有助于经络的疏通,关节周围的黏连组织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松解[7]。与此同时,膝部肌肉的力量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避免局部出现膝关节拘挛或是肌肉萎缩。
防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活动的范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易过度负重或是劳累。要保证患者膝关节可以在静息的一种状态下实现修复。而内静与内动主要是体现在患者的心神层面,动有利于运气调息,静有利于舒畅心神,心神在一种动静平衡的状态下,可实现全身的气血调和以及气机通畅,从根本上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因此,坚持心神和形体之间动静平衡,调形调神相互配合,形神互助,有助于患者的康复。4天人合一,起居有时膳食得宜平乐正骨中的平衡理论主张整体与局部、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创伤、情志、环境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主张人与环境、季节、气候等之间的协调统一。
为了实现健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天人协调,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违逆四时、内外失调或是不良的社会环境等均可能使得天人失调,破坏原本的和谐关系,遂发生伤科诸症。再对膝骨关节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整体辨证,而且需要因人制宜,注重患者调护患者的膳食起居,促进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的缓解,促进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是平乐正骨流派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治伤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挥着相互补充和支撑的作用,也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在对膝骨关节炎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应标本兼顾,平衡理论为伤科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敬威,高山,孙乾坤,等.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7,29(5):64-65.
[2]李沛,潘富伟.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防治痛风中的运用[J].中医学报,2017,32(9):1669-1671.
[3]王敬威,高山,郭艳幸.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0):1411-1414.
[4]张虹“.相反相成”理论在平乐郭氏正骨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16,37(6):712-713.
[5]刘源,郭艳幸,郭珈宜,等.郭艳幸平衡理论论治早期股骨头坏死[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1):1516-1519.
[6]张虹.我院2013-2015年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使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6,11(14):1888-1890.
[7]孟璐,张虹.从4种医院制剂看平乐郭氏正骨治疗风湿病的用药规律[J].时珍国医国药,2016,10(9):2194-2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