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避孕措施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5 13:28: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避孕措施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期间到我院自愿要求选择避孕的育龄妇女100例展开回顾性分析。

根据避孕方式分组,其中口服短效避孕药30例为A组,接受宫内节孕器32例为B组,使用避孕套38例为C组。对比三组避孕失败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避孕失败率为13.33%,B组避孕失败率为12.50%,C组避孕失败率为2.63%,(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7%,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P<0.05)。

结论口服避孕药、宫内节孕器、外用避孕套三种避孕方式对比,外用避孕套不良反应最低且避孕效果最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育龄妇女;口服避孕药;宫内节孕器;外用避孕套;避孕失败率;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韦春柳.不同避孕措施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108,112.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也在不断增长,我国开始推行生育人口计划,为进一步降低非意愿妊娠率,于我国基础单位不断实施各种避孕知识普及工作。

目前,如何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已经成为计划生育的主要任务。采取安全、有效的节育措施有利于降低非意愿妊娠率[1]。本次研究分析口服避孕药、宫内节孕器、外用避孕套三种避孕方式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期间到我院自愿要求选择避孕的育龄妇女100例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避孕方式分组,其中口服短效避孕药30例为A组,年龄20~45岁,平均(26.42±2.4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或中专7例、高中10例、本科及以上13例;已生育20例、未生育10例。

接受宫内节孕器32例为B组,年龄20~46岁,平均(25.32±2.3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或中专5例、高中10例、本科及以上17例;已生育18例、未生育14例。使用避孕套38例为C组,年龄21~45岁,平均(26.23±2.4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或中专5例、高中10例、本科及以上23例;已生育23例、未生育23例。三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生育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A组口服短效避孕药,服用,妈富隆或优思明,于经期第一天服用第一片,连续服用21d,停药7d后开始下周期用药。B组接受宫内节孕器,于月经干净后第三天至第七天内由医护人员放置。C组使用避孕套,男用。

1.3观察指标

纪录三组避孕失败率。同时对比三组避孕方式不良反应,A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白带增多、经期时间缩短或延长、经量减少等。B组不良反应有白带增多、经期时间缩短或延长、经量减少或增多、腰部酸痛;C组不良反应包括避孕套过敏。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三组避孕失败率

A组避孕失败率为13.33%(4/30),B组避孕失败率为12.50%,C组避孕失败率为2.63%。三组避孕失败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5.891,P=0.000)

2.2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分析

三组的避孕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中,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其次是B组和A组(P<0.05)。见表1。

\
 
3讨论

随着我国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避孕措施丰富多样,但不同的避孕方式对身体的损伤也不同,为降低育龄妇女意外怀孕、人工流产等带来身体的损伤,寻找有效且安全的避孕方式十分有必要[2]。

随着二胎正常的开放,近年来,胎儿出生率也有所提升,但也有部分夫妻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再继续考虑二胎。从而避孕节育成为女性避孕、预防意外妊娠的手段,随着避孕节育方法的广泛应用,对避孕节育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避孕节育是选择性针对于避孕方法防护非意愿性人参,避孕效果不是根据避孕节育的方法带来的防护效果,而是坚持和常规使用避孕方式。目前避孕节育方式较多,而选择安全且有效的避孕方式是关爱女性的重要内容的之一。

本次研究对比三种常见的避孕方式,即口服避孕药、宫内节孕器、外用避孕套(男用)。口服避孕药和放置宫内节育器是我国常用的避孕方式,尽管两者具有作用原理不一样,但均可适用于不同的避孕需求。本次研究中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优思明、妈富隆,均是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复合物,通过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后续的精卵结合及受精卵着床。

宫内节育器则是通过干扰受精卵着床部位的子宫内膜,此外带铜还可以抑制DNA的合成。外用避孕套(男用),作为屏障阻止精子进入阴道而达到避孕目的,还具有防止性传播性疾病的作用。宫内节育器是属于长效避孕方式的类型之一,节育器在体内放置时间可长达10多年。

临床提示[3],节育器不良反应的出现,和节育器大小、形态以及刺激等因素密切关联,若放置不合适节育器,会导致子宫内膜溃疡,促进子宫收缩,增加子宫排异功能,导致节育器下移,甚至是出现带器妊娠,降低女性避孕效果,这也是导致女性避孕失败的主要因素。口服避孕药一般属于短效或者是急性,且避孕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女性周期,若不是在紧急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
 
总体而言,避孕套的使用、宫内节育器以及口服避孕药均发挥明显的避孕效果,也会对身体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其中避孕套(男用)不良反应最低,且避孕效果最佳,可根据临床应根据女性具体情况选择适宜避孕效果。

相关研究提示[4],不同人群对于避孕方式选择不同,不同避孕方式的避孕效果也有所差异,避孕失败导致的人工流产极易造成女性生殖道感染,甚至是不孕。研究报告中有显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大部分偏行选择避孕套避孕,选择节育器的人相对少而低;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更多的是选择节育器避孕,这可能是高受教育程度人群有着更强的自身保护意识的因素相关。

还有研究提示[5],未生育和生育女性在避孕方式上的选择也存在较多的差异,大部分已生育女性选择方式主要是节育器,未生育的女性则更多的是选择避孕套。分析原因,可能与生育妇女已无再次生育的要求相关,因此选择节育器,而未生育的妇女还有生育要求,因此会有意识的保护子宫,选择避孕套,降低避孕对身体的损害,确保女性身心健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外用避孕套不良反应最低,且避孕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荐价值。

综上所述,对比口服避孕药、宫内节孕器、外用避孕套(男用)三种避孕方式中,其中外用避孕套(男用)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保护育龄妇女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秋云,曾庆华,张焕潮,等.剖宫产术中放置两种不同宫内节育器的对比[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0):1390-1392.
[2]巴磊,许豪勤,周健,等.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运行现状督导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12):22-26.
[3]董艳.宫喜宫内节育器临床使用效果的Meta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9):209-211.
[4]范宝光,张玥红,韩梅,等.1251例重复人工流产术后落实不同避孕方法的效果评价[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8,37(3):54-56.
[5]史扬,徐冠英.不同避孕方法对自然绝经年龄影响的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8,27(8):95-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4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