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补虚调中手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5 10:08: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补虚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基本治疗手法;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虚调中推拿手法,每周5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障碍进行brunnstrom量表和患肢彩超血流检查评估,以判定疗效。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显著好转率为28.57%,对照组为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肢腋动脉或肱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改善,显著好转率为25.71%,对照组为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虚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补虚调中;手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本文引用格式:吕贤蕊.补虚调中手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58-159.

0引言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Obsteric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OBPI)又称臂麻痹或产瘫,是由于小儿在分娩过程中,因体重过大,胎位不正等各种原因导致头、肩产生分离运动,而引起的臂丛神经牵拉性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患侧上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可出现继发性肌肉、骨骼等问题。

各国对本病发生率的报道差异较大,国内报道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发病率为0.5%-0.85%,国外报道是0.87%-4%[1-4]。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属于周围神经损伤,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痿证”的范畴[6-12],对于本病的病机,中医学认为是由于产时外伤造成恶血内留脉络,经络瘀滞,气血运行不畅,遂致筋脉失养而发生的[5-11]。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有神经移位术,针灸,穴位注射,针刀,推拿等,而以推拿治疗最有优势,且无副作用。笔者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多年,对推拿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基本推拿手法的基础上,联合补虚调中推拿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按摩医院儿科门诊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无脱落。

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1.3±0.968)岁,病程2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3±11)个月。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1.1±0.796)岁,病程2个月至1年10个月,平均病程(12±1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顾玉东院士《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7]中诊断标准:①巨大儿(出生时体质量大于4 kg)或产钳助产等难产病史;②出生后一侧上肢呈部分(或全部)软瘫;③患肢肌力减弱或消失,患肢肌萎缩,患肢各项病理反射消失;④患肢肌电图诊断为神经元性损伤。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标准;②单侧臂丛神经损伤;③年龄小于6岁;④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双侧臂丛神经损伤;②脑瘫,肿瘤患儿,因外伤、病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③肩关节脱位、锁骨骨折、桡骨骨折等上肢骨关节损伤;④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癫痫及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⑤在治疗期间改换其他治疗方法自动退出者,或病情发生改变者。

1.5治疗方法。两组均应用常规推拿手法:①患儿侧卧位,患肢在上,先拿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3-5遍,点揉中府,肩俞,肩井穴,再拿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3-5遍;②患儿俯卧位,先揉颈部项韧带及两侧3-5遍,点揉哑门,风池穴,然后轻揉第1-第7胸椎两侧3-5遍,患侧为主,擦揉肩背部3-5遍,再拨揉冈上肌,冈下肌3-5遍,点揉大椎,天宗,肩贞穴,重点拨揉菱形肌3-5遍。

③患儿坐位,医者一手扶肩,一手扶肘,做上臂上举,内收,外展,旋转运动3-5次。每周5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法基础上联合补虚调中推拿手法:患儿仰卧位,轻揉腹部,以透热为度,点揉下脘1分钟,再点揉中脘,气海,左中府穴各0.5分钟;由长强至大椎穴行捏脊法,重点在脾俞,胃俞穴行提捻法,5-7遍。

1.6观察指标

1.6.1采用brunnstrom上肢功能评价量表[8-10]:1度为肩、臂、手无任何运动。2度为肩、臂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手仅有极微细的屈曲。3度为肩、臂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手可坐钩状抓握,但不能伸直。4度为肩、臂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肩0度肘屈曲90度时,前臂可旋前旋后,或在肘伸直的时候,肩可屈曲90度,手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伴随意的小范围伸展。

5度为出现相对独立与协同运动的活动,肘伸直时,肩可前屈90°或肘伸直肩可前屈30°,9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或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手可做球状,圆柱状抓握,手指可做集团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6度为肩、臂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手所有抓握均可完成,速度准确性比健侧差。根据brunnstrom上肢功能评价量表(其中主要指标为抬肩),达到临床痊愈或3个月疗程内进步2度及以上者为显著好转。3个月疗程内进步1度或症状有改善者为好转。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

1.6.2患肢彩超血流检查评分标准[10]。①无效:治疗前后患肢腋动脉及肱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无改变,0分;②好转:治疗前后患肢腋动脉或肱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提高在0%-40%,1分;③显著好转:治疗前后患肢腋动脉或肱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提高>40%,2分。

1.7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显著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
 
2.2观察组显著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
 
3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是分娩时外伤造成恶血内留,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遂致筋脉失养,肌肉软弱,骨节疲软,皮肤失润而发生[5-11],一般认为属于中医痿证的范畴[6-12]。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即是说明四肢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和升清功能是否健旺密切相关。脾气健运,精微四部,则四肢的营养充足,而活动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青阳不部,则四肢的营养不足,则肢体痿弱不用。

中医穴位按摩具有改善气血瘀滞、疏通经络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穴位按摩可以刺激末梢神经、神经终板及神经肌肉接头,促进血液及组织代谢过程,协调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最终提升个体新陈代谢水平[13]。依据中医补虚调中的原则,用基本手法家用补脾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补虚调中推拿手法,可激发脾胃功能,脾胃健运,则腐熟运化功能健全,气血津液生成充足,肢体经脉得以充养,则功能能够得到恢复。下脘穴为足太阴与任脉之汇,点揉此穴有通腑的作用,腑以通为用,先点揉此穴,使经脉气血畅通后,方可行其他手法;中脘为足阳明与任脉之汇,与气海穴何用,具有健脾益气之功用;左中府为肺经腧穴,是手太阴与足太阴的交汇穴,具有使脾气升发的作用;捏脊手法可振奋阳气,“脾以升为健”加强了脾胃运化的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补虚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取得了满意疗效,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亮,顾玉东.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的诊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5):76-78.
[2] M enencil,W aldauf P,H aninec P.Result s of nerve reconstrutions in Treatment of obstetrical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J].Acta Neurochirurgica,2015,157(12):673-680.
[3]丁剑新,陈少贞,黄东峰,等.家庭功能训练和支具在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与康复医学杂志,2009,24(5):290-292.
[4]G ib e r t W M,N e s bit t T S,D a niel s en B.A s s o c ia t e d factor in 1611 cases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J].ObstetGynecol,1999,93:536-540.
[5]李巧莲.手法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对照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72-1873.
[6]邱丽漪,于天源,闫小青.针刀配合推拿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1212-1214.
[7]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8.
[8]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0.
[9]李靖婕.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4:65-66.
[10]许田.手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中屈腕功能改善与抬肩功能改善的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4,33(3):203-204.
[11]洪学滨.婴童按摩要术[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91-92.
[12]贠国俊,曹建国,吴凌云,等.综合康复治疗32例分娩性臂丛损伤的疗效分析[C]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西安,2012:360.
[13]刘素哲,赵硕,赵文颖.早期康复对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27-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4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