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北洋政府时期就在海军任职
1913 年, 10 岁的邓兆祥高小毕业后,由 于父亲已去世, 家境中落, 只好到一家裁缝店 当学徒。1914 年,在广州警察厅当厅长的同 村族人邓瑶光鼓励邓兆祥去广州报考公费学 校黄埔海军学校(1917 年收归北洋政府海军部 管辖, 改称广东海军学校, 至 1922 年停办)。 由于各国海军都要到当时世界上海军最先进 的英国去学习, 所以英语成为必修课, 黄埔海 军学校的入学考试必考英语。于是, 邓瑶光就 帮助邓兆祥快速学习英语, 并作为保荐人, 将 邓兆祥送去投考。就这样, 11 岁的邓兆祥来 到广州, 以一篇《国防以海军为重》的优秀论 文考入专门培养海军人才的黄埔海军学校。 4 月 5 日,是邓兆祥走进黄埔海军学校的第一 天。黄埔海军学校规定的入学最低年龄是 14岁, 邓兆祥在填写个人资料表格时就把自己的 年龄写成了 14 周岁。就这样, 11 岁的邓兆祥 便成了中国黄埔海军学校第十六期学员中年 龄最小的学生,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
1919 年 9 月,邓兆祥以优异成绩在广东海军学校毕业后, 本该上舰实习, 但由于北洋政府与孙中山在广州的军政府形成南北对立状态, 在广东汕头的护法舰队与北洋海军都不愿意接受广东海军学校的学生到那里实习, 北洋政府海军部只好命令广东海军学校的毕业生转到上海吴淞高级海校继续学习。本来在上海吴淞高级海校要学习三年, 但由于办学经费匮缺, 邓兆祥在那里只学了一年, 学校就停办了, 邓兆祥又被安排到了烟台海军学校。一年后,他又来到南京水鱼雷枪炮学校学习。1923 年夏, 邓兆祥从南京水鱼雷枪炮学校毕业。经过在“海军学校”的近 10 年的学习,邓兆祥精通了航海、兵器、观通、水文、气象等多种知识与专业, 成为当时北洋海军为数不多的基层业务骨干。邓兆祥从南京水鱼雷枪炮学校毕业后, 到汕头的护法舰队实习, 不久被调到“海琛”号任少尉练习生。12 月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被北洋军阀吴佩孚收买, 背叛孙中山, 率“海琛”号等舰艇北上青岛后, 改编成渤海舰队。直奉战争爆发后, 直系失败, 张作霖接管了渤海舰队, 邓兆祥从少尉练 习生升职为“华甲”运输舰中尉枪炮 副,在青岛转正为海军正式军官。
1927 年 10 月,邓兆祥被调离 “华甲”号运输舰离开青岛,任东北 海军第一舰队中尉副官, 后又转入广 东海军第四舰队服役, 任“飞鹰”号 舰枪炮正等职。
两度去英国学习海军专业 技能
原北洋海军转为民国海军后的 1929 年 1 月,邓兆祥升任为海军第 四舰队“飞鹰”舰少校副舰长, 成了 国民党第一代海军军官。
1929 年,国民政府第一次选派优 秀海军军官去英国留学。邓兆祥虽然 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这一名额, 但是在 报到时, 得知军官名额已满, 只能降 为见习生去英国留学。邓兆祥没有放 弃这次到世界海军强国求学的机会, 毅然以士兵的身份前往英国。
1930 年 1 月,邓兆 祥怀 着“中
国要强大, 必先强我海防”和“雪我 甲午耻辱”的信念赴英国留学。在英 国海军“厄利巴斯”号、“决意”号 等舰艇当了一段时间见习生后, 进入 格林尼治海军学校, 专修海军指挥专 业。全部课程结束后,经过严格筛选, 邓兆祥作为该校最优秀的四名学生 之一,于 1932 年 4 月被当时全世界 最高海军学府英国伦敦格林威治皇 家海军学院录取, 入指挥专业学习。 在英国的五年留学中, 邓兆祥学习掌 握了鱼雷、航海、信号、枪炮等海军 的专业知识。
1934 年 4 月,邓兆祥在英国学 成回国后, 在国民革命军海军中担任 了副舰 长等职。1935 年 1 月, 邓兆 祥与在家乡广东省高要县等待他多 年的黄景兰结婚。
1937 年 12 月,日本侵略者逼近 南京, 这时邓兆祥在南京草鞋峡国民 党军海军水鱼雷营当营长。1940 年 9 月,邓兆祥被调到国民党海军第二 舰队司令部任中校参谋。1942 年又 去贵州的桐梓马尾海军学校任训育主任。这所坐落在大山沟里的海军学校, 原在福建省马尾港, 曾经培养出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等。在这里, 邓兆祥向学生们讲授海军史和中国海军屈辱的发展经历, 讲新一代海军的责任, 他曾说:“在甲午海战中, 日本人将俘获我国的‘镇远’‘靖远’号军舰, 拉回日本本土, 陈列在所谓的战绩馆中, 向国人炫耀,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还亲笔写下了“雪甲午耻”四个大字, 悬挂在图书馆大楼上, 并与学生拍照留念, 要大家不忘民族的耻与恨,不忘中国人的血与仇。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 回到上海的邓兆祥被任命为刚从日本人手中接收过来的“长治”号护航驱逐舰中校舰长。
此后邓兆祥奉命到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 兼任国民党海军赴英接舰学兵总队总队长, 负责训练招考入伍的大、中学校青年学生。1946 年 4 月,邓兆祥率领学员兵赴英国接收英国政府赠送的“震旦”巡洋舰。邓兆祥率学员兵在英国一待就是两年多, 进行了各种作战技术和远程航行的学习和训练。
1948 年 5 月,英国政府向国民党政府赠送“震旦”号巡洋舰仪式在英国茨茅斯军港举行。随后, 该舰被命名为“重庆”号巡洋舰, 同时任命邓兆祥为“重庆”号巡洋舰上校舰长。
率“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
1948 年 5 月 26 日,邓兆祥率“重庆”号巡洋舰从英国出发驶向中国。8 月,邓兆祥率“重庆”号巡洋舰到达南京,不久又奉命开赴上海。当时,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派了他的亲信牟秉剑为副舰长, 监视邓兆祥和别的官兵, 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让牟秉剑接替邓兆祥舰长的职务。10 月, 国民党海军参谋长周宪章来到“重庆”号巡洋舰, 命 令邓兆祥立即起 航 赴 东北执行任务。此后“重庆”号巡洋舰在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指挥下, 用舰炮从东北辽宁的葫芦岛向解放军占领的塔山、高桥阵 地 进行 轰击,但 是 效果不佳。其 实这种舰 炮威力很大, 一发炮弹就可以炸翻一个排的防御阵地, 但是因邓兆祥内心厌恶内战,就找出了军舰吃水深,只能通过地图间接射击,可能会误伤攻打塔山等地的国民党军队的理由, 于是“重庆”号巡洋舰在盲目轰击五天后撤出了战斗,无功而返。11 月,“重庆”号巡洋舰返回上海后, 国民党政府将“重庆”号巡洋舰当成阻止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的江上武库。“重庆”号巡洋舰 从英国回国后的第一战竟是把炮口对准自己的同胞, 邓兆祥和舰上的近六百名爱国官兵的心都隐隐作痛。此后,潜伏在“重庆”号巡洋舰上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官兵逐步形成两个大的秘密组织:一个是以王颐桢(鱼雷中士。1949 年 2 月 25 日在上海吴淞口起 义 后驶往解放区烟台港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 究所副所长等职) 和毕重远(1945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等职)等 27 名士兵组成的“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简称“解委会”, 王颐桢为主席), 另一个是以曾祥福等 16 人组成的起义组织。这两个起义组织分别按照各自的计划平行活动,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互相缺乏信任一直没有建立横向联系。“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准备工作进展很快。中共上海局还通过各种渠道对舰长邓兆祥和官兵进行策反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
1949 年 2 月 17 日,“ 重 庆 ”号巡洋舰从高昌庙启航开到吴淞口。根据种种迹象来判断, 可能要逆长江而上, 配合江阴海防第二舰队, 阻止解 放军渡江。如果军舰驶进长江, 因江 面狭窄掉头困难, 又被江阴和吴淞口 两地炮火威胁, 处境将会对起义十分 不利。因此,“解委会”当机立断, 决 定在吴淞口起义。2 月 25 日凌晨,“解 委会”领导爱国士兵举行起义。在切 断无线电和电话电源,把哨兵缴械, 拘禁尉以上军官后, 就去舰长室做争 取邓兆祥起义的工作。邓兆祥被“解 委会”三个代表唤醒后, 惊问何事? 一听是请他参加起义, 把“重庆”号 巡洋舰开往解放区,经过一番思考, 邓兆祥决定为了脱离内战, 为了舰上 爱国官兵的安全, 参加起义。于是就 对三个代表说:“我开船,和你们一 起到共产党解放区去!”说完, 邓兆 祥马上就来到海图室, 画出了驶向解 放区烟台港的航线, 然后登上驾驶 台,随着他的一声“启航”,“重庆” 号巡洋舰离开码头, 向长江口驶去。 此时是 1949 年 2 月 25 日凌晨 5 时 30 分。2 月 26 日清晨,“重庆”号巡洋 舰经过二十五个小时的持续航行, 行 五百二十海里, 胜利到达山东解放区 烟台港, 舰上的士兵还缝制了一面白底红五星的长方形旗帜,升上主桅, 以示起义, 同时派代表乘汽艇登岸联 系。当天下午, 烟台市驻军请邓兆祥 登岸。邓兆祥登上码头时, 受到了解 放军驻烟台部队政治部主任张少华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军委纪委副 书记等职。1988 年 9 月被授予中将 军衔)的欢迎。当天晚上, 烟台市政 府举行盛大宴会欢迎“重庆”号巡洋 舰起义官兵。
“重庆”号巡洋舰的起义,粉碎 了国民党调舰入江, 阻止人民解放军 渡江作战的企图。为此, 蒋介石暴跳 如雷。3 月 3 日,国民党空军出动四 架飞机, 对“重庆”号巡洋舰进行轰 炸。为了保护舰上官兵的安全, 上级 决定将“重庆”号巡洋舰转移到东北 葫芦岛。3 月 4 日,“重庆”号巡洋舰 到达东北解放区葫芦岛, 邓兆祥和舰 上官兵受到辽西军区副司令员朱军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海军 学院院长等职)和广大军民的热烈欢 迎。
到达葫芦岛不久, 邓兆祥即被任 命为人民解放军“重庆”号巡洋舰舰 长。3 月 5 日, 邓兆祥率全舰 574 名起义官兵给毛泽东和朱德发了致敬 电。3 月 18 日、19 日, 国民党军侦 察到“重庆”号巡洋舰在葫芦岛, 就 又派出多架 B— 29 轰炸机对“重庆” 号巡洋舰连续轰炸, 舰上官兵进行了 英勇还击,“重庆”号巡洋舰舰体严 重受伤, 6 名士兵壮烈牺牲, 近 20 人 受伤。根据中共中央保全“重庆”号 巡洋舰的指示,“重庆”号巡洋舰拆 除舰上重要设备,于 3 月 20 日打开 艇底闸门自沉葫芦岛海底(1951 年 6 月 4 日,“重庆”号巡洋舰被打捞后 并未修复。后作“报废处理”。1959 年 11 月,空船壳被拖到上海交给上 海打捞局作为水上仓库)虽然“重庆” 号巡洋舰已消失在汪洋大海中, 但全 舰官兵高举起义旗帜的行为, 在国民 党海军官兵心中埋下了火种, 更加坚 定了他们弃暗投明, 要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建设一支强大的新中国人民 海军的决心意志。3 月 24 日,进驻北 平(北京)途中的毛泽东主席和朱德 总司令联名复电邓兆祥舰长及全体 官兵, 对他们的英勇起义表示嘉勉。 之后,东北军区在安东(今丹东市) 成立了一所临时海军学校, 即安东海 军学校, 由原“重庆”号巡洋舰舰长 邓兆祥任校长, 辽西军区副司令员朱军任政委, 组织“重庆”号巡洋舰和 “灵甫”号舰艇的起义人员,进行政 治学习和思想改造。
1949 年 8 月底,邓兆祥作为特 邀代表去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第一届会议。期间, 周恩来特请邓 兆祥等人到他的办公室围绕人民海 军的建设畅谈了三个多小时。9 月 21 日至 30 日,邓兆祥参加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是大 会设立的“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 查委员会”成员, 并当选为全国政协 委员会委员。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后, 毛泽东在怀仁堂接见了傅作义、邓兆 祥等 30 多位起义将领。毛泽东勉励 他们说:现在你们都走到革命路上来 了,这很好嘛,要坚持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海军高 级将领
1949 年 10 月 1 日, 邓 兆 祥 应 邀登上天安门城楼, 参加了举世瞩目 的开国大典。1950 年 8 月 24 日, 中 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快艇(鱼雷艇)学 校在青岛莱阳路 8 号成立, 邓兆祥被 任命为校长。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培训, 共培训出学员 897 人,配备了 42艘鱼雷艇, 成立了四个鱼雷艇大队。1954 年 9 月 15 日至 28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邓兆祥作为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 年 3 月,邓兆祥调往大连,任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乐育英才,严谨治学,精心授教, 培养、造就出大批人民海军的骨干人才。
1955 年 9 月,邓兆祥被授予少将军衔。11 月 19 日,邓兆祥获一级解放勋章。1956 年 6 月,邓兆祥调任海军青岛基地司令部副参谋长。1957 年6 月,邓兆祥任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1959 年 4 月 18 日至 4 月 28 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兆祥作为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0 年 8 月 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在青岛成立。刘昌毅(1955 年 9 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为司令员,丁秋生(1955 年 9 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为政委, 邓兆祥、刘华清(1955 年 9 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等四人为副司令员。1964 年 12 月 21 日 至 1965 年 1月 4 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兆祥参加了此次大会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65 年 7 月, 邓兆祥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 年 2 月 26 日 至 3 月 5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大会上, 邓兆祥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 年 12 月,邓兆祥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在海军副司令员的岗位上, 邓 兆祥尽职尽责, 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作风扎实, 善于与官兵打成一片, 经 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指导工作, 组 织和率领部队圆满完成了战备执勤、 军事训练、护渔护航、抢险救灾等重 大任务, 为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政协 副主席
1983 年 6 月 4 日 至 6 月 22 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兆 祥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5 年,经中 央军 委批准, 邓 兆祥卸任海军副司令员, 结束了长达 70 余年的海军生涯。
1988 年 3 月 24 日至 4 月 10 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 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邓 兆祥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 席。8 月, 邓兆祥获中国人民解放军 胜利功勋荣誉章。
1993 年 3 月 14 日 至 27 日, 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兆祥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 年 1 月 22 日, 已 经 93 岁高龄的邓兆祥乘坐飞机飞往西沙。踏上西沙永兴岛后, 邓兆祥将自己收藏的近千册图书赠送给了守岛官兵, 并在将军林亲手种下了一棵椰子树。邓兆祥对水兵们说:“我栽树,你管理,一定要让这棵椰子树在西沙长得根深叶茂。”
1998 年 8 月 6 日,邓兆祥在北京病逝,终年 95 岁。两天后,遵照邓兆祥生前的遗愿, 他的骨灰被运回青岛并撒入浪花飞扬的黄海。“大海赤子”邓兆祥魂归大海。■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6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