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贺龙元帅:摘掉“东亚病夫”帽子的国家体委主任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14:33: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在新中国体育史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首任主任 贺龙元帅。

  翻开新中国体育史,那些可圈可点的开拓 性功绩都是在贺龙的领导下实现的:创建国家 体委领导机关、兴建国家级的北京体育馆、举 办全国运动会、建立国家体育队、创办《体育 报》、创办中央体育学院、普及群众性体育活 动、冲刺世界冠军。

  贺龙为扭转我国体育落后的局面,摘掉“东 亚病夫”的帽子,呕心沥血,功勋卓著。

  邓小平打电话说:“贺老总吗?我给 你找了个好差使,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出 马?”

  1952 年 11 月的一天,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 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邓小平给在重 庆的贺龙打电话, 此时, 贺龙任西南军政委员 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 书记。

  邓小平说:“贺老总吗?我给你找了个好差 使,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出马?”

  贺龙回答:“啥子好差使,你尽管吩咐嘛!”

  于是,邓小平就直言政务院决定组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 许多部门建议请他来当这个委员会的主任,“我和总理也觉得由你来当这个主任最合适”。

  “主席的意见呢?”

  “主席也是赞成的。”

  “那好!既然是主席叫我干,我就干!”

  邓小平代表中央在征得贺龙同意后, 1952年 11 月 15 日,周恩来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 讨论增设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的议题。周恩来正式提议:贺龙担任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会议一致通过了这项任命。任命通知书的时间是 1952 年 11 月20 日。从此, 贺龙作为政务院下属的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 挑起了开创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重担。

\

 
  此时,体委的全称是“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1954 年 9 月,政务院改称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亦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

  党中央为什么选择贺龙担任国家体委主任?这与中国“东亚病夫”和贺龙的 特殊经历密切相关。

  旧中国,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 战, 加上日本侵略中国, 根本顾不上 搞体育运动。1932 年第十届奥运会 时, 邀请中国参加。国民党政府为了 应付, 只派了大学生刘长春一人去参 加这届奥运会, 预赛中就被淘汰。 1936 年第十一届奥运会时,中国也仅 派很少的几个人去参赛, 结果只有撑 竿跳高运动员符保卢进入到决赛。 1948 年,国民党政府再次派人参加 奥运会, 没有取得任何奖牌。当时英 国《镜报》发表了一幅漫画:一个身 材瘦小、穿着中国运动服装的人, 举 着画有 5 个鸭蛋的白色大旗, 对中国 进行侮辱。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为了发展体育 事业, 增强人民体质, 改变中国在世 界上的“东亚病夫”形象, 中共中央 和政务院就指示在各省市建立体育 机构, 但由于中国体育运动的基础实 在太差了, 也缺乏人才, 三年时间过 去了, 全国各地成立体育机构的还不 足半数。在中央也没有一个主管体育的机构。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十分 重视。1952 年 6 月 10 日,毛泽东题词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 时, 他也思考在中央建立一个主管全 国体育运动的领导机构问题。

  于是, 贺龙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红军时期, 贺龙就在部队中倡导体育 运动, 并提出“练好身子, 战胜敌人” 的口号。抗日战争时期, 他在担任八 路军第 120 师师长时, 又创建了“战 斗体育工作队”,下有篮、排球等几 个运动队。他甚至还在师司令部设立 了体育股。

  此外, 贺龙还搞起了轰轰烈烈的 体育比赛。1942 年 9 月上旬,延安举 行“九一”运动会。这是抗日战争时 期革命根据地最大的一次运动会。 党、政、军、机关、学校、工厂等单 位 1300 多名运动员参加了 23 个项目 的角逐。120 师的“战斗篮球队”也在 这次体育运动会上大显身手。运动会 闭幕的第二天, 贺龙陪同毛泽东亲切 接见了“战斗篮球队”队员。毛泽东 对队员们说:“你们在贺师长的领导 下, 一面打仗, 一面生产, 在条件十 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展体育工作, 这很好。我们共产党、八路军的体育工作是一种新型的体育工作, 它的目的和做法都和过去的体育工作不同。我的体育工作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目前, 是为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克服当前经济困难服务的。你们在这方面做出了成绩, 取得了不少经验。我们的军队是很需要体育的。”毛泽东的讲话, 对 120 师的体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

 
  大西南解放后, 贺龙在西南军区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并组建了全军、乃至全国的第一个专业体工队 ——西南军区体工大队, 下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和垒球等几个队。运动员的伙食标准, 比大军区首长的小灶还要高, 在小灶的基础上, 每天再加一个鸡蛋和一两白糖。毛泽东对贺龙搞体育印象极为深刻, 经常笑着说:“这个贺胡子就喜欢搞运动。”贺龙的这些举措, 为全国各地的体育界人士所钦羡, 由他出任国家体委主任, 是众望所归。

  邓小平向毛泽东主席呈送报告时, 毛泽东非常高兴, 他同意建立国家体委, 请贺龙担任国家体委主任。邓小平从毛泽东住处回来后, 立即给在重庆主持西南工作的贺龙打电话征求意见。

  此外, 周恩来还提议由贺龙担任副总理, 具体负责全国的体育领导工作,获得了毛泽东的赞同。

  1955 年, 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当时贺龙除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委主任外, 还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因此被授予元帅军衔。从此, 贺龙成为独一无二的共和国体委元帅主任。

  北京市长彭真在国家体委办公用房批件上写道:“贺老总:房子解决了,据报还可以。”

  贺龙走马上任国家体委主任时, 周恩来特别鼓励他说:“贺老总啊, 你 过去是带兵打仗的老总, 现在又当体 育‘老总’,两者都有对抗性,你只 要把过去用兵打仗的深谋远略用在 体育上,也一定能行。”贺龙不负周 恩来的厚望, 上任后先抓国家体委领 导机关的建立和机关人员的组成。

  1953 年 2 月 27 日,中央人民政府 人事部发文通知中央体委:你委 1953 年编制, 经审查, 核定为 239 人, 计 干部 212 人,勤杂人员编制 27 人。

  当时, 体委只有从团中央调来的 十几名干部, 荣高棠、黄中担任正副 秘书长。尚缺 200 名干部。

  1953 年 4 月 27 日, 贺龙在北京 主持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时提出:“为 把体委的组织机构尽快建立、健全起 来, 必须首先解决干部问题。”随后, 他以非凡的魄力和独特的方式, 动 员、说服和吸引了一大批曾在部队和 西南区从事过体育工作的干部到国 家体委机关任职。

  贺龙还把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和 团中央组织部部长路金栋请到家中,对他们说:“体委刚成立, 需要加强。我们这里也是做青年人工作的地方,任务很繁重, 要靠各方面的支持。耀邦啊, 这也是你的事哟!从你那里调点儿人过来吧。”胡耀邦早就想在了前面, 他为体委挑选了一批干部, 并带来了这些干部的档案。

  贺龙高兴地说:“为了感谢你们的支持, 今天我请客, 请你们吃刚从新疆运来的最好的哈密瓜。”为体委机关选址,贺龙向周恩来、邓小平打了报告,邓小平批示:同意。

  周恩来批示:此事须向市府商办。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欣然同意,很快就把东长安街 17 号拨给了体委。不久, 又把位于宣武门东边未英胡同 33 号拨给了体委。这是一个藏在小巷深处的四合院, 只有十几间平房, 容纳不下贺龙新调来的各路人马。于是,贺龙又亲自登门拜访彭真,请他再设法解决会址。

  彭真亦鼎力相助, 又把几个单位争要的王府井八面槽 9 号的 135 间房子拨给了体委。机关宿舍, 安排在草厂胡同。他在一份批件上给贺龙写道:“贺老总:房子解决了,据报还可以。”

  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 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其机构包括办公厅、群众体育指导司、干部训练司、运动竞赛司、国际联络司、学校体育司、编审司、计划财务司和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等。

  1954 年底, 体委机关又迁到崇文区太阳宫, 盖起东、西两栋办公楼。毛泽东表示:“修建一个体育馆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搞体育, 不搞运动场所怎么能行?”当时一个偌大的国家连个像样 的体育馆都没有, 贺龙主张上马建国 家体育馆, 但新中国的财政紧张, 有 人反对。无奈, 贺龙只好求助毛泽东主席。

  一次毛泽东来视察工作, 贺龙向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毛泽东非常坚决地表示:“修建一个体育馆这 不是很正常的吗?搞体育, 不搞运动场所怎么能行?”

  在毛泽东的大力支持下, 北京体育馆立项在人民大会堂之前。1955 年 4 月,北京体育馆选址在风景优美的龙潭湖北侧、天坛公园东侧。贺龙为建馆呕心沥血, 事必躬亲。这座体育馆占地面积 15.6 万平方米,训练 场馆面积近 7.2 万平方米。自 1955 年建成比赛馆、游泳馆、篮球馆三大 主馆后, 又陆续新建了田径场、田径 馆、足球场、乒乓球馆、网球馆、网 球场、体操馆、跳水馆、举重馆、羽 毛球馆、排球馆、水球馆、综合训练 馆等 16 个专业训练场馆。比赛馆有 六千个观众席, 当时国家的重大体育 项目都在这里举行。

  在 1959 年 人 民 大 会 堂 落 成 之 前, 先期建成的北京体育馆承担了 国家大型会议、领导人接见外宾的任 务。贺龙还在比赛馆楼上拥有一间 30 平方米的办公室, 桌上放着一部神秘 的“红机电话”,体育工作的重大事项可以直通中南海。

  为了表示对贺龙工作的支持, 体育馆建成后, 毛泽东还亲自参观了体育馆,并给予高度评价。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贺龙不仅抓了国家级北京体育馆的建立, 对全 国的体育设施也鼎力协调和支持。在 贺龙为首的国家体委领导下, 全国有 计划地兴建了中小型体育馆 38 座。 成都、广州、昆明、兰州、南京、西安都建造了有 2.5 万个以上席位的体 育场,在北京又兴建了工人体育场、 工人体育馆和射击场、摩托车赛车场 和陶然亭游泳场, 这些场馆的建设为 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和培养运动员创 造了有利条件。

  毛泽东笑着调侃:“看来咱们的贺胡子还是老当益壮,这样了还带伤上场。

  1959 年,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十 年, 贺龙决定举办一次全运会, 号召 全民参与运动。当毛泽东听完贺龙的 建议后, 再次表示了赞同, 还准备出 席。

  1959 年 9 月 13 日, 第一届全国 运动会在刚刚落成的北京工人体育 场隆重开幕, 当天毛泽东、周恩来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场, 苏联、法 国等 24 个友好国家和地区也派出代 表团参加开幕式。当时, 贺龙在腿受 伤的情况下也坚持到了现场, 全程负责全运会的每一个细节。见此情形, 毛泽东笑着调侃道:“看来咱们的贺胡子还是老当益壮, 这样了还带伤上场。”

  贺龙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致开 幕辞。这次全运会是对新中国体育成 就的第一次总检阅, 规模空前。共有来自解放军和 28 个省、市、自治区的 29 个代表团、10658 名运动员参加。

  在主席台上, 毛泽东饶有兴趣地 观看比赛,还为体育健儿加油。不久, 毛泽东又请工作人员拿来望远镜, 向 远处的比赛项目眺望。

  1959 年 10 月 3 日, 为期 21 天 的全运会胜利闭幕。这次全运会共产 生金牌 384 枚,有 7 人打破 4 项世界 纪录,有 664 名运动员 844 次打破 106 个单项全国纪录。从此, 举办全运会坚持至今。

  国家体委成立初期, 专业技术人 才严重不足, 几乎每个体育项目都既 缺少教练员, 又缺少优秀的运动员。 为此, 贺龙力排众议, 不拘一格, 大 胆选用了一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 员。此外, 贺龙还吸引了很多流落海 外的体育人才回来报效祖国。经积极 努力,到 1954 年,国家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网球队、体操队、游泳队等相继组建起来, 填补了中国没有专业体育队的空白。

  贺龙总结出:“要打出风格,打出水平。打出什么风格?中国的风格;打出什么水平?世界水平。”

  贺龙任体委主任非常善于总结经验, 提出奋斗口号和目标, 激励运动员为祖国争光, 为振兴中国体育事业拼搏。

  在迎接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际, 女运动员胡克明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自己的打算是要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当时,这两句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贺龙从《北京晚报》上读到这两句话, 立即从中发现了闪光的内涵, 并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他说:“要打出风格,打出水平。打出什么风格?中国的风格;打出什么水平?世界水平。”在赛前动员时, 贺龙对运动员们说:“只要你们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 赢了算你们的, 输了算我贺龙的。”周恩来也十分赞赏这一口号。从此,“打出风格,打出水平”成了全国各运动队的行动指南, 成为新中国体育竞赛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

  在运动员的管理上, 贺龙借鉴军队的管理方法,在运动员的训练上,贺龙主张训练难度要大幅度地超出比赛的难度, 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技术, 他提出了“三从”原则, 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 加上“大运动量训练”,最终归纳为“三从一大”原则。后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贺龙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不怕”(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五过硬”(思想、身体、技术、训练、比赛过硬)的口号。

  贺龙总结归纳出的这些指导思 想、口号、原则和经验, 为指导新中 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些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

 
  贺龙请毛泽东为《体育报》 题写报头,还请朱德题了词。

  贺龙担任国家体委主任高度重 视体育宣传工作, 在他的鼎力支持 下,《体育报》、《新体育》杂志、《中 国体育》杂志先后问世。

  1958 年初,贺龙专门就创办《体 育报》的事宜向周恩来进行请示, 得 到了大力支持。6 月下旬,获得中共 中央的批准后, 他又亲自请毛泽东为 《体育报》题写了报头,还请朱德题了 词。此后,《体育报》就成了贺龙必 读的报纸。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新 体育》杂志和《中国体育》杂志(英 文刊物)也先后创办。

  1958 年 9 月 1 日,《体育报》正 式创刊, 贺龙打电话表示祝贺, 并明 确指示:“报纸是喉舌,要走在前面, 鞭策我们的工作”,“要大胆地办, 把 《体育报》办成 6 亿人民的报纸”。《体 育报》创刊以后, 贺龙每日必读, 有 时甚至一天打几个电话。据《体育报》 的档案资料记载, 从 1963 年到 1965 年, 贺龙给《体育报》的电话记录和 信函,就有 54 件之多。

  创办中央体育学院是培养体育 人才的重要举措, 为此贺龙也费尽了 心思。

  1953 年 9 月 20 日, 贺龙对担任 四川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的钟师统 说:“现在,中央叫我搞体育。要搞, 先得抓干部。体委已经决定在北京办 个体育学院。你办学校有经验, 这个院长就由你来当吧。”

  钟师统说:“贺总,我不懂体育, 怕干不了啊!”贺龙说:“没有什么干不 了的!我还不是跟你一样不懂,也当起体委主任来了。干吧,需要几个帮手, 你提出来,我给你调。”于是,钟师统 挑起了筹建体育学院的担子。

  1953 年 11 月 1 日, 中央体育学院在北京先农坛正式开学。师生们把 先农坛体育场看台底下的空间当作宿 舍, 搭个席棚作为教室和食堂, 共和 国的第一所体育学院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 中央体育学院改名北京体育学院, 并在圆明园北面选定了新院址。

  贺龙和钟师统等共同研究确定 了办校方针、学制安排、课程设置, 以及校舍设计、学生生活等许多重要 问题。贺龙指出 :“体育是门科学。 体育学院应该在战术、技术、解剖 和体育理论等方面搞出一套东西来, 为加速提高运动技术和训练工作服 务。”“北京体院是中国体育界的最高学府, 要有我们自己的教授, 要办成 世界上一个有权威的体育中心。”

  贺龙还指示各级体委要大办业 余体育学校。采取大中小结合的办 法, 大量训练干部和技术人才, 以适 应群众体育运动日益发展的需要。

  1958 年在贺龙的领导下,又成立 了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 专门从事世界体育研究工作。

  贺龙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光是专业人士搞, 还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 这样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在贺龙的积极倡导下, 1965 年, 第一届工人运动大会在北京举 行, 在全国职工中掀起了体育活动的热潮。1956 年底,已经建立起全国性的产业体育协会 19 个,基层体育 协会 2.51 万个,会员达到 178 万之 众。尤其是全国总工会领导的职工体育运动, 普及面很广, 开展活动非常 广泛,得到了贺龙的多次表扬。

  1956 年 6 月,国家体委根据贺 龙同志的倡议, 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全 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 提出在发展生 产的基础上, 依靠共青团组织, 坚持业余、自愿和简便易行的原则, 开展 男女农村体育运动。到 1957 年,全 国已建立了 3 万多个体育协会, 会员 达到 90 多万人。在广大农村,形成 了“排球之乡”“武术之乡”“足球之 乡”“游泳之乡”。

  贺龙发誓:“我们一定要扭 转我国体育落后的局面,摘掉 ‘东亚病夫’的帽子, 我看不到 三大球翻身,死不瞑目 !”

  贺龙努力实现中国体育项目世界 纪录和世界冠军的突破,先从国内抓 起,仅 1953 年就召开了 5 个全国性的 体育运动会,省(市) 以上召开了较正 规的运动会 219 次, 参加的运动员有 12.9576 万人。在全国田径、体操、自 行车运动大会上,有 19 个运动项目创 造了全国最高新纪录。在全国民族形 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有 20 名举 重运动员创造了全国最新纪录。

  接着,贺龙还把目光投向世界, 破世界纪录,拿世界冠军。

  1956 年 6 月 7 日,上海陕西南 路体育馆, 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中, 20 岁的广东小伙子陈镜开, 以 133 公斤 的挺举, 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 世界纪录。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着世界 体育顶峰的迈进。

  1959 年 4 月 5 日,从香港回到 祖国大陆、年仅 21 岁的运动员容国团, 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中, 一路过关斩将, 夺得了男子单打 冠军, 这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 世界冠军。

  1960 年 5 月 25 日 4 时 20 分,中 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颠。中国登 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 登上了海拔 8848. 13 米的世界最高 峰——珠穆朗玛峰, 这也是人类历史 上首次成功地从珠峰北麓攀上顶峰。

  贺龙多次接见凯旋的运动健将,极大地鼓舞激励运动员为国争光的 激情。1965 年 4 月,第二十八届世 乒赛, 中国女队以三比○大胜日本女 队,夺得了女子团体冠军;中国男队 亦第三次蝉联世界团体冠军, 庄则栋 蝉联三届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庄则栋 和徐寅生、郑敏之和林慧卿分获男、 女双打世界冠军。5 月 29 日,贺龙陪 同毛泽东接见中国乒乓球队代表团 全体人员。

\

 
  贺龙对中国篮、排、足三大球水 平落后现状, 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发誓要把三大球的水平搞上 去,他说:“我们一定要扭转我国体 育落后的局面, 摘掉‘东亚病夫’的 帽子,我看不到三大球翻身,死不 瞑目 !”他运用乒乓球、羽毛球的成 功经验, 精心指导部署三大球的训练 工作, 还特别主张学习外国的经验。 1959 年第一届全运会期间,国家体委 邀请了保加利亚体育代表队来华访 问。当时, 保加利亚篮球队是欧洲的 冠军队, 并获得过奥运会男篮比赛项 目的第四名, 该队中锋米尔契夫是世界著名高手,人称“巴尔干雄鹰”。

  贺龙女儿贺晓明回忆说:“比赛的 前一天晚上, 夜已经很深, 而父亲却久久不能入睡, 他心里装着的都是这场比赛,于是,就来到中国男子篮球队的驻地, 找到教练员陈文彬和张子 沛。父亲见面就问,明天的比赛准备 怎么打, 两位教练没想到体委主任深 夜造访, 不免有些紧张, 互相推让对 方先谈。父亲便笑着说,你们都不讲, 拿不出作战方案, 我们就在这里坐到 天亮。几句话,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接着, 他又掏出香烟给大家抽, 并声 明这烟里没有尼古丁的。经他这么调 节气氛后, 两位教练都无拘无束地发 言了,最后,父亲还谈了他的想法。 他建议中国队采用‘三英战吕布’的 战术, 搞‘小个子打大个子’的战法, 场上的 5 个人要当 7 个人用,对强手要 敢打敢拼, 不畏惧对手, 不但要守得 住,还要攻得下,能攻善守,打好这 场球。”按照贺龙的指示,中国队最终 以 86 ∶77 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贺龙出任国家体委主任 14 年,新中国体育事业从一穷二白起步, 从1952 年起到“文革”爆发的 1966 年止, 中国共打破世界纪录 145 次, 获得 13 个世界冠军, 有 210 人获得了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与此同时, 中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 比父母一代普遍增加了 3 厘米左右;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由解放前的 35 岁,提高到 60岁以上。谈到贺龙领导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绩,毛泽东高兴地说:“贺龙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残酷迫害,含冤而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曾多次指示为贺龙平反。1974 年 9 月 29 日, 中央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1982年 10 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充分肯定了贺龙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朽贡献。

  在中国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体育强国之时, 人们更不应该忘记贺龙元帅为中国体育事业所作出的历史功绩。■

  参考文献

  1、《贺龙传》,作者:贺龙传编写组 来源:2007 年 1 月 1 日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2、《贺龙出任中央体委主任始末》作者:谢武申 来源:2013 年第11 期《党史纵横》杂志

  3、《“铁杆篮球迷”贺龙:成为新中国体委首任元帅》作者:顾育豹来源:2014 年 7 月 14 日《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

  4、《贺龙与体育的不解之缘》作者:窦春芳 来源:2016 年第 4 期《党史纵横》杂志

  5、《建国后的贺龙》作者:刘秉来源: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 年 1月版

  6、《贺龙元帅, 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作者:萧湘延 来源:2008年 8 月 11 日凤凰网专稿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60575.html
本文标签: 中国体育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