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纪念活动既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又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纪念活动主要包括纪念日、 纪念仪式、纪念场所、纪念符号等。本文拟以纪念活动为载体, 探索新时代推进和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的路径。
[ 关键词 ]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承载
爱国主义是反映祖国与个人关系的感情系统,是支撑民 族繁荣发展的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人们树立爱国 主义信念、养成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纪念活 动作为一种政治仪式、一种政治象征,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 育的重要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 2015 年 12 月,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 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指出: “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 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 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 识。”① 2019 年 11 月 1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新 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 “充分挖掘重大 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 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②爱国主义是中华 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运 用纪念活动强化爱国主义的情感,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探索运用纪念活动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一、运用纪念活动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缘由分析
纪念活动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运用纪念 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纪念日、纪念仪式、 纪念场所、纪念符号等。纪念日是中共纪念活动的时间谱系, 纪念仪式是中共纪念活动的行为方式,纪念场所是中共纪念 活动的记忆载体,纪念符号是中共纪念活动的价值承载。
(一)纪念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
纪念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重要的文化现象,是连 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重要方式和媒介。1877 年,法国文学 家维克多 • 雨果在纪念 1848年“二月革命”30周年时曾说:“会 议是力量之源……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③ “火炬”一词揭示了纪念日的社 会功能。举行纪念活动,首先需要选择纪念日,纪念日既有 对国际共运、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特殊节日的纪念, 也有对中国共产党自身节日、重大事件、革命先烈等的纪念。 纪念日一经确立构成的纪念活动成为了国家、民族、人民和 政党的共同的记忆。纪念日通过周期性的循环,进入民众的 日常生活, 给民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纪念马克思、恩格斯, 增强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同;纪念革命先辈,表 达民众对于先辈的追思和回忆,延续革命的优良传统;纪念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史为鉴引发民众的思想,巩固民众的 政治认同。纪念日的循环,建构了民族、国家、政党的共同 历史记忆, 是开展爱国主义的有利时机, 对于凝聚爱国力量, 激发报国之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纪念仪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
纪念仪式起源于人类早期祭祀活动的延伸和发展,其所 蕴含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够对仪式的参与者产生能动的教化作 用。纪念仪式是以特定的精神信仰为基础, 具有一套象征性、 程式化的表演活动。纪念仪式在总体设计和具体谋划上都有 一定的安排,是纪念活动的制度化安排,蕴含着价值取向和 文化追求。纪念仪式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新 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 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等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中,都进行了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是中国最核心的庆典活动,在阅兵仪式中,每一个 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和国家国力的不断增强, 对于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具有深远的影响。维克多·特纳 认为: “仪式能够在最深的层次揭示价值之所在……人们在仪式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是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④ 纪念 仪式是民族文化的凝聚,也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达,通过纪 念仪式的熏陶,把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贯穿于人们的日常活 动之中,更好地培养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纪念场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纪念场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精神和物质交织 的存在,具有记忆性、政治性和神圣性。既是中共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的记忆载体,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的重要载体。纪念场所主要包括两个类型,一种是为表达对 纪念对象的崇敬缅怀之情,修建的纪念馆、纪念碑以及纪念 陵园等。如为纪念中共一大修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为纪念 九一八事变修建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纪念毛泽东修建了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英雄修建了井冈山 革命烈士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 馆等。一种是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遗 留的遗址和遗迹。如革命会址、活动旧址以及重要历史人物 的故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大批的遗址遗迹得到 了保护。在 2014 年 9 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国家保护第一批 80 处国家级抗战 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以保护抗战的纪念设施和遗址。通过 瞻仰烈士陵园、参观纪念馆等纪念场所,让民众置身于革命 历史事件的特定情境中,体悟先烈们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 英雄主义气概,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纪念符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承载
纪念符号是政治主张的重要承载体,是纪念活动的重要 组成因素之一。纪念活动中所建构的纪念符号,承载着深刻 的价值意涵,又通过生动灵活的外部形象所表达出来,蕴含 着价值观和历史观。因此,纪念活动中的纪念符号,是新时 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承载。在实际的纪念活动中,会将纪 念对象嵌入货币、邮票、相片、画册, 亦或者歌曲、舞蹈等, 形成一系列的纪念符号。如 1933 年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行 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的纸币。1949 年 7 月 1 日,中共建党 纪念之时,发行印有毛泽东头像的纪念邮票。1964 年,制作 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另外, 还有通过纪念展览、 出版墙报、散发纪念传单等纪念符号进行纪念。借助这些纪 念符号,发挥纪念符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人们接受 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理论、路线和政策。
二、运用纪念活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核心,又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 载体,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国人的爱国主义信念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探寻通过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的路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通过纪念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感
从时间节点上看,纪念日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契机。
纪念日的循环建构能够引导民众对历史产生思考,将民众带入历史的时空,置身于历史的场景,去感受和触摸历史,因 而成为国家记忆的重要途径。每一个纪念日都代表着中共的 一段历史,纪念日进入普通民众的时间体系,融入老百姓的 日常生活,也就容易留下最深刻的历史记忆和共鸣。1941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 20 周年抗战四 周年纪念指示》提出: “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 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 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⑤这是以明确指示的方式规 定 7 月 1 日为中共建党纪念日。自此,中共建党纪念活动在 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之后,每逢七一,中央和地方都有相 关的纪念活动安排。通过建党纪念,呈现中共历史的节点, 勾勒中共历史发展的主线和脉络,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对“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持,加深普通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 的认识。
(二)通过纪念仪式,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纪念仪式包括非常态化的追思仪式和常态化的庆典仪式, 都有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定,成为纪念活动的行为方式。纪念 仪式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丰富了新时代爱国 主义教育的内涵。纪念仪式在巩固信仰方面与爱国主义教育 有着相同的价值目标,纪念仪式是借助仪式载体表达、巩固 和强化信仰的过程,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 情怀,巩固和塑造这种民族精神,纪念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 具象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国庆纪念日是纪念国 家本身的法定纪念日, 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建立的, 国庆节的纪念仪式承载了国家、民族的诸多功能。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国庆节进行庆祝纪念活动 是国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对于鼓舞民族士 气、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通过纪念场所,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体悟
纪念场所是纪念活动过程中保存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陈金龙教授指出: “中共建构的纪念场所集神圣场所、政治 场所、教育场所于一体,既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又蕴涵文化 的内涵。”⑥ 中共建构的纪念场所,既是中共党史的凝聚和储 存,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纪念场所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可以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将爱国主义教 育的历史浓缩在一起,对于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呈现历史 概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体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 义。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始建于 1991 年 5 月。人们通过参 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 展示手段,真实呈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 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再现了东北人民 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 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既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又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四)通过纪念符号,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涵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纪念符号作为政治信息的载体是人 们进行政治生活的重要要素。纪念符号是纪念活动的衍生物, 具有直观、清晰、象征的表达特点,能够在纪念活动中传达 信息,表达意志。陈金龙教授认为: “纪念符号具有独特的 感召力和号召力,承载着中共的政治主张,能够唤起民众的 参与热情,镌刻民众的历史记忆。”⑦普通民众作为纪念符号 的承载者和传承者,在消费纪念符号的同时,以生动的表达 形象,镌刻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纪念符号所蕴含的情感态 度和审美取向,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载体,利用好 纪念符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意 涵。如在纪念活动中,经常悬挂标语,通过简洁、醒目的文 字符号,来进行政治动员,而这些文字标语又可以作为爱国 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4 年 7 月,中共中央发布抗战七周 年的纪念口号, “纪念七七,加强抗日战争,全国军队必须 积极作战,加强团结,粉碎敌人的新进攻”“纪念七七,敌 后军民要再接再厉, 有效打击敌人, 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配合正面战场,阻止敌人的进攻,驱逐敌人出中国”“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伟大的保卫祖国战争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 岁”等。 ⑧
(五)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纪念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
伴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 纪念活动与新媒体的融 合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利用纪念日的历史契机,制 作既能体现纪念日活动的要求,又能网上传播的爱国主义教 育的音频、短视频、纪录片以及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教育 的内容在纪念日充满网络的空间。实施纪念场所的数字工程, 让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 在国家和社会举行纪念活动的同时,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 交媒体等平台,让更多的人在网上就能够感受纪念仪式的神 圣感,进而使更多的人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福建省委宣 传部建立了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馆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展馆,多次利用纪念日和福 建省的纪念活动场所,在网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共青团中 央主办的中国青年网,专门在网上设立了网上青少年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网, 也多次利用纪念活动在网 上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实践者和忠实弘扬者, 纪念活动作为中共塑造价值认同的重要形式,在新时代爱国 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纪念活动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 育贯彻实施, 有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 培养爱国之情, 具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砥砺强国之志,深化人们的爱国 认知,实践报国之行。
[ 注释 ]
①习近平 .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 精神支柱 [N]. 人民日报 ,2015-12-31(1).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N]. 人民日报 ,2019-11-13(6).
③转引自《南京大屠杀纪念——国家公祭的价值解读》[N]. 光明日报 ,2014-12-24.
④ [ 苏格兰 ] 维克多·特纳 . 仪式过程 : 结构与反结构 [M]. 黄剑波 , 柳博赟译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 第 215 页 .
⑤中共中央宣传部 , 中央档案馆编 . 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 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 [M]// 中国共产党宣 传工作文献选编 ( 第2册). 北京 : 学习出版社 ,1996年 : 第261 页 .
⑥陈金龙 . 中共纪念活动与党史文化建构 [J]. 中共党史研 究 ,2012(11):46-54 页 .
⑦陈金龙 . 陈金龙自选集 [M]. 广州 :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 第 89-90 页 .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中央档案馆编 . 建党以来重要文 献选编 (1929-1941)( 第 21 册 )[M] 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 : 第 367-369 页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