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围歼“红学”:威震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1937 年 11 月,八路军 129 师先遣支队进 抵邢台西部山区, 发动群众, 开展抗日游击战 争。此时,国民党员张锡九联合地方封建势力, 以“打溃兵、抗日保家乡”为口号, 组织农民 迷信团体“红学”。1938 年 4 月 17 日,八路 军 115 师 6 名侦察员从山西下岭途经路罗镇桃 树坪村, 被该村“红学”残忍杀害。我方几经 交涉, 始终无效。4 月 28 日, 陈赓率部从辽县 (今左权县)下庄开赴路罗镇,于半夜时分突然包围路罗总团部, 将“红学”首领安庆善、路 纪五、曹桂芝等人就地枪决, 张锡九逃走。29 日下午, 386 旅和抗日县政府在路罗召开大会, 宣布“红学”为非法组织, 随之山川各村“红 学”纷纷解体。
同日, 386 旅 771 团在邢台县(今信都区) 太子井乡东、西牛峪将土匪申国栋部 100 余人 全部围歼,并对申国栋执行枪决。5 月 1 日,陈赓率 772 团经孔村过小黄河夜袭邢台城, 护 送东进纵队奔赴冀南。此次夜袭, 敌人死伤 80 余人,南北交通中断达六七天。5 月 5 日,刘 伯承、邓小平率师部全体人员从山西辽县移驻 邢台县路罗川道沟村。至此, 陈赓威名声震路 罗、浆水几道山川。
因陈赓大将诙谐幽默,山区群众对他印象 深刻, 很多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其中,“来福 起名”的故事最为知名。1939 年的路罗镇英谈村是名副其实的抗战堡垒,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左权、陈赓等二十多位八路军将领都在此驻扎过。
陈赓刚到英谈时,发现邻居房东路纪云家的小男孩已经七八岁了却没有名字。路纪云告诉将军说, 孩子有两个哥哥, 都是起了名就不在了, 所以他就不起名字了。陈赓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怎么能没名字呢?既来就有福,就叫来福吧, 这孩子没问题的。从此 孩子就叫路来福, 活到七十多岁。将 军还在来福家旁边亲手种了一棵树, 被村里人称为“将军树”。

◆王根英和儿子陈知非在上海。
冀南红都:讲述了英烈带血 的浪漫
陈赓大将的第一任夫人是王根英, 她出生在上海的穷苦人家, 在大 革命的潮流之中成长为著名的工人 领袖。她与陈赓在黄浦江边相知相爱。
1933 年 12 月, 由 于 叛 徒 出 卖, 王根英在上海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 酷刑和非人道的折磨, 她始终坚贞不 屈。国共第二次合作后, 在周恩来亲 自交涉下, 王根英才被解救出来, 送 往革命圣地延安。陈赓知道妻子出狱 之后非常高兴,在日记中写道:“和 妻子团聚之后非常快乐, 好似两人新 婚之际。”1938 年秋,在王根英的要 求下, 她被派往华北抗日前线, 在八路军 129 师部队供给部财经干部 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当时的部队供 给部任务十分繁重, 除保障部队战时 后勤供应以外, 还要培训部队后勤人 员, 收留部队战场下来的伤病人员。
1939 年 1 月,王根英随部队到冀南根据地,正好遇到了许久 未见的丈夫陈赓。两人相 见分外激动,王根英拿出 了她准备的坎肩,交给陈 赓。陈赓接过妻子亲手做 的坎肩,说道:“知我冷 热者,根英也。”说完, 还对着妻子鞠了一躬。
1939 年 3 月, 王 根 英同志随部行进 到冀南 区南宫县 城附近 突 然 遭 遇日军拦截。经过连续急 行军, 于 7 日晚在南宫县(现南宫市)的前王家村 驻扎下来。她不顾行军疲劳, 一面安 排战士宿营, 一面安抚伤员清点后勤 物资。8 日凌晨, 还没来得及躺下休 息,敌人已经包围了村子。王根英十 分镇定, 一面叫醒熟睡的战士准备战 斗, 一面组织转移伤病人员, 她把部 队配给自己的军用骡子让给伤病员骑 上转移, 自己和警卫部队转移突围。 就在要脱离险境时, 她突然发现装有 公款和重要文件的手提包没有拿。情 急之下, 王根英又毅然返回驻地取回 手提包, 途中, 在村西的一座古庙前, 与日军遭遇。在敌军的机枪扫射之下, 王根英倒在血泊中, 壮烈牺牲, 年仅 33 岁。敌人撤退后, 村民按照当地风 俗习惯对王根英进行了安葬。
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 陈赓大病一场, 在昏 迷中不断叫着根英的名字。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最难忘也是最惨痛的一天。”因为丧妻之痛, 有着写日记习惯的陈赓,一度中止达一个月之久。
2011 年, 王根英烈士遗骨被送往湖南省湘乡市和其终生相爱的战友、亲密的爱人陈赓将军一起合葬。
太行浆水川:再结连理,与傅涯携手相伴
1941 年 4 月,陈赓因腿伤复发在抗大总校驻地浆水镇养伤。一天,他到抗大校部前南峪村军事训练部部长王智涛家串门。王智涛问他:你现在过得怎样?陈赓诙谐地说:我现在有马, 有枪, 有警卫员, 就是缺个老婆!陈赓走后, 王智涛和爱人吴静商量为他介绍一个合适的人——傅涯。傅涯, 原名傅慧英, 上虞沥海人,与吴静都是抗大四期的学员。她能歌善舞、知书达理、性格平和, 是抗大学员中的佼佼者, 现在是抗大文工团的著名演员。
陈赓对傅涯很满意, 希望能尽快安排见面。他还不失幽默地说:“人家是大家闺秀, 能看上我这个瘸子武夫吗? 你们安排好后, 提前告诉我, 不打无准备之仗嘛!这是我一生中一场重要战役, 不能掉以轻心啊!我得做些准备。”吴静了解傅涯自尊心比较强, 欣赏自由恋爱, 反感拉郎配, 便把刻意安排的见面演绎成偶然相遇、自然相识。从此,陈赓开始发动了猛烈攻势, 只要认识傅涯的人, 他都让 人去给傅涯做工作。一次, 抗大文工 团应邀到 386 旅演出,陈赓故意问 团长吕班:“你们团那个江浙口音的 女孩是谁呀? ”“你把傅涯给我说说 吧!”吕班说:“那不行, 你得给我一 把枪。”第二天一早,一把包着红绸 子的 M1911 勃朗宁手枪就到了吕班 手里。若干年后,吕班还高兴地说: “这是我帮陈赓说媒得来的。”

◆陈赓与傅涯合影。
就在傅涯刚刚同意与陈赓建立 恋爱关系时,却又因为傅涯大哥的 问题,两个人的结合无法通过组织审查。后来, 129 师举办全师运动会,邀请驻地在浆水的抗大文工团演 出。当天,傅涯演的是《孔雀东南 飞》,演到伤心处,她的眼泪滚滚而 下、凄楚动人。陈赓坐在台下, 触景 生情, 不禁心酸, 眼泪也夺眶而出。 这一幕被邓小平政委发现了,深为两 人的真情所动。在刘邓两位首长的支 持下, 1943 年 2 月, 组织正式批准 了陈赓和傅涯结婚。结婚时,陈赓郑 重地向傅涯承诺:“一、我会尊重你 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 取的努力;二、不会把你调到我的身边做秘书;三、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这对革命伉俪信守着诺言, 相濡以沫走过了 18 个春秋。1961 年 3 月16 日,积劳成疾的陈赓大将在上海病逝,享年 58 岁。只有 43 岁的傅涯坚守着自己对将军的感情, 独自一人抚养四个孩子长大成人, 每月为烈士王根英的母亲寄去生活费,坚持整理、出版了有关陈赓大将的回忆录。2010年 1 月 4 日,傅涯病逝于北京。在她病逝之前, 她还嘱咐儿女, 要陈赓大将与王根英烈士合葬。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