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豁达而慈祥:晚年邓小平的健康人生—专访邓小平晚年保健医生陈德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21 13:5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笔者在 北京西郊解放军某休干所,就一代伟人邓小平 的晚年生活和精神世界,采访了著名的医疗保健专家陈德友。

         陈德友, 1959 年 2 月生, 安徽定远人, 1984 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海军军医大学), 长 期在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工作,  1989 年 起担任邓小平的保健医生,  直至 1997 年小平同志逝世,再回到解放军总医院临床一线。现为解放军总医院某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问:小平同志活到 90 多岁,应该算得上是 一位长寿老人, 而且直到晚年仍活动自如, 精力 旺盛、思维敏捷。小平同志晚年是怎样的生活 习惯?您在他身边从事医疗保健工作 8 年,您 是如何看待他的晚年生活的?

          答:小平同志晚年身体一直比较健康,  头脑也非常清楚,  许多人都向我们打听过他的“长寿秘诀”。其实在我们这些身边医务人员看来,要说有什么秘诀,就是他长年坚持生活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尤其是在晚年,  小平同志很注重身体健康,在饮食、运动、医疗、情感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健身经验。正是这些健身之法,  使小平同志成为一个长寿健康的老人。小平同志通常是清晨 6 点半准时起床,然后在庭院内散步半小时, 8 时许进早餐, 早餐多是喝淡豆浆, 吃油饼或馒头。9 时开始在书房 ( 工作办公室 ) 听秘书读国内外报刊新闻摘要。12 点半左右,是他进午餐的时间,如果没有拜访,  小平同志一般都是与家人一起用餐。
\
◆邓小平晚年生活。

          全家人包括秘书有十三四人,  分坐两 桌,通常是四菜,在桌边放一碟盐渍 辣椒,即四川泡菜。小平同志特爱吃 麻辣,但家里其他人并不习惯,他就 要求有一样菜供他“特殊”享用。6 点半前后是晚餐的时间,小平 同志要求晚餐一定要家人到齐后才开 饭。1990 年秋,他的女儿从广州返京, 由于飞机起飞晚点,回到家已近晚上 9 点了,  小平同志硬是等着她回来才 开饭。他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父亲。晚 饭有十七八人,做一个汤和一碟炸花 生、黄豆、蚕豆、杂果仁类。在吃饭 的过程中,小平同志爱问询子女在外 面的一些情况, 只听不答。   他很留意 孩子们的进餐胃口,一发现谁少进餐 了,便追问:“是不是身体有些不适, 去看过医生吗?”但他自己却有个性, 即便有什么病痛也不愿找医生,  看了 医生开的药也不会依嘱服完。1990 年 春,从外地视察返京时,小平同志患 上了重感冒。他只打了针,药却不服, 还得由我们医生通知女儿倒好水催他服药。

          当然,  这有规律的生活,  常常被 工作和身体状况所打断。当需要进医院住院检查和治疗   时,他就要吃医院配的“营养膳食” 了。在医院,晚年的小平同志对这里的“营养餐”要求很有特色。
他的早餐非常简单,几碟小菜, 或小米、大米稀饭,或绿豆、玉米面 粥,平常不喝牛奶,最“奢侈”的是 一个煎鸡蛋。

          午餐一般是四菜一汤, 有荤有素, 医院的后勤部门总是找一些有烹饪经 验、了解小平同志生活习惯的师傅给 他服务。这些“大师傅们”都有感于小 平同志对生活上的要求不像是个“高 干”,更像是个普通病号,特别好服 侍。他吃的是平常百姓家常见的“烩 饭”,米饭、青菜、豆腐、鸡蛋一煮, 既是家常饭,又是病号的“营养餐”。

          关于这一点,小平同志的大女儿 邓林后来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也多次 提到,“我们家剩菜、剩饭不许倒, 做 成烩菜、烩饭, 下顿接着吃。爸爸说, 不会吃剩饭的是傻瓜。我们全家都不 当傻瓜。”小平同志吃饭速度很快,早饭几 分钟解决,午饭也不过十来分钟。

\

◆1986年4月6日,邓小平和家人一起吃饭。

          至于喝酒,小平同志以前酒量相 当好。年过八十之后,他逐渐由喝白 酒改为每天饮用有保健作用的黄酒, 就是那种加饭酒,  中午晚上各饮一小 杯。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有着超强的意 志。
问 :您在为小平同志医疗保健过 程中,小平同志与你们日常的医务工作配合得怎样?

          答:小平同志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总是配合得很默契。

          他抽了一辈子的烟,  1989 年到了85 岁,我们医护人员都建议他戒烟,他就立刻戒掉了,  从此再没有抽过一支。

          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小平同志都是认真地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  例如探视制度、陪伴制度等,有时他还郑重地提醒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多为医院着想,多为医护人员着想,要听大夫们的话。

          医护人员为他查体,对他提出一些有益的健康意见或建议时,小平同志风趣地说:“给我做个 5 年计划嘛!  ”每当医护人员想为他查一次身体,或采取一项治疗措施时,他也常常会幽默地对医护人员说:“你看我是不是特别听话?”

          他时刻体谅医护人员为他所付出的劳动。一次,小平同志的病比较严重,医疗组反复研究了治疗方案,都不能及时奏效,医护人员为不能很快为小平同志解除病痛而内疚。躺在病榻上的小平同志,  看着医护人员相互交换不安的眼神,他强忍着痛苦,坐了起来,一字一句地说:“你们别紧张,我没什么关系。”

         由于医患双方配合得好,每次的检查和治疗都很顺利,效果都很好,小平同志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也不断有好转。

         为了让医护人员在医疗保健过程中思想不紧张,小平同志总是在为自己健康服务的医护人员面前表现得轻松、幽默,把自己视为一个普通人或普通病人,没有任何一点特殊要求,他总是为医护人员着想,怕麻烦他们。有时候自己的身体真的有些不舒服时,他就用“我没事”来安慰医护人员。陪伴小平同志时间较长的医护人员都知道“我没事”几乎成了小平同志在医院里的常用语。

         1976 年 12 月,小平同志由于常 年忙碌于国家事务,长时间的久坐和 睡眠的不足,再加之较高的年龄,泌尿系统患上了严重的病症。检查前,医生再三强调了检查可 能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  小平同志听到后只是挥了挥手,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连声说:“没事没事,你们医生放心检查。”而小平同志在检查过程中也是不断地鼓励医生们不要担心,  放心地按医疗程序进行。
由于泌尿系统的这种病症有第一 次便会出现第二次,经过多次商讨权 衡利弊,大家最终谨慎地决定对邓小 平同志进行手术,一次性清除病症。

          确定了治疗方案以后,医院先将 手术的治疗方案告知小平同志本人及 其家属,小平同志听过医生的建议后, 十分坦然地说道:“没有问题,我早就说过要手术,你们放心做,做了好, 免得以后麻烦。”

          手术开始前的一天晚上,泌尿外科李炎唐作为参与治疗任务的主要医 生,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此时却是有点担心,毕竟这是一场不小的手术, 而小平同志的年龄也较高了,  卓琳不安地问:“你看手术以后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小平同志立刻说道:“你不懂不要问。”

          接着又镇定自若地转过身,操着 浓重的四川口音鼓励着医生说:“你们 医院我放心,你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 力来治疗,况且天下也没有什么绝对 的事情,就是出了问题,也是我自己 和我的全家负责,  今天晚上你好好睡 觉不要有什么顾虑。”

          李炎唐在后来的回忆中提到: “邓老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以前的病人 还从没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邓老 很明白心理学,他知道他这样的高级 干部做手术,会让医生的压力很大,要是医生紧张了就没办法发挥好技术 了,他的话让我精神上、思想上都放松了。”

          第二天手术开始了,手术之中的 小平同志也保持了惊人的镇定,  全身 的麻醉可以使得病人在手术中的痛苦 降到最低,可是小平同志却是坚持不 选择全身麻醉,仅仅是手术部位进行 了部分麻醉。

          手术中小平同志的头脑也十分的 清醒,他也不愿意睡觉,当麻醉科的 医生询问是否要用点药物进入睡眠的 时候,他只是淡淡地说道:“不要紧, 我不用药,没事的,你们放心做。”

          小平同志云淡风轻的话语,让手 术室的氛围顿时轻松了不少,  同时也 认识到这就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能 够在痛苦面前保持镇定。

          手术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因为医 生的术前判断十分准确,  因此并没有 出很多的血,大家纷纷松了一口气。

          李炎唐在后来的回忆中感叹道: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意志可见真的是 不一般的。”

          问 :投身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 小平同志一直把游泳和打桥牌作为自 己最大的业余爱好。您作为医学专家, 怎样看待他这些健身方式?

          答: 熟悉小平同志的人,  尤其是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  都知道小平同志身体健康,与他良好的健 康生活方式有关。

          小平同志自己也曾对别人说,“身 体健康,大概是我喜欢游泳,特别是 在海里游泳最好,我还行呢 ! 至于脑 力方面,打桥牌最好,你的脑筋是否 迟钝,一打桥牌,马上就明白。”

          投身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小平 同志一直把游泳和打桥牌作为自己最 大的业余爱好。

          在病房里,在心情畅快的间隙, 小平同志还常常与医护人员谈及自己 的这两大“护身法宝”甚至有想与人 打打桥牌和出去游一次泳的冲动。

          打桥牌是小平同志上世纪 50 年 代在四川学会的,  后来就一直成为他 的一个业余爱好。他甚至说 :“唯独打 桥牌的时候,我才什么都不想,专注 在牌上,头脑能充分地休息。”有时, 他操着带有音乐感的四川话说,“打牌 要和高手打嘛,输也有味道 ! ”

          1981 年,  世界桥牌记者协会给小 平同志颁发了桥牌荣誉奖,称他是世 界上对桥牌贡献最大之人。桥牌女皇、 美籍华人杨小燕代表小平同志参加在 美国举行的授奖仪式,接受了这一荣 誉。

          像毛泽东一样, 邓小平也爱游泳, 尤其喜爱到大海里去游。水阔天舒, 波涛起伏,方显出击水者的襟怀和刚毅本色。

\

◆1989年,邓小平在北戴河游泳。

          1992 年小平同志已经 88 岁了。 那一年夏天,他们全家最后一次去北戴河。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医疗小组决定不让他下海了。

           北戴河风和日丽,  天气特别好。 小平同志坐在岸边看着大家游泳,心 里可痒痒了。每天早晨起来,他就问: 今天天气怎么样?风力多大?水温多高?海浪大不大?身旁的人知道他的心思,就去请示北京医院吴蔚然院长。经过研究,终于同意小平同志下海了。小平同志很高兴。护士婉转地 对他说:“今天下海咱们表现好一点, 少游一会儿。明天就还能批准咱们再游,  好吗 ?”“好不容易下去一趟,  我 才不会呢!  ”这时候的小平同志真像 个任性的孩子。

           那一年他一共下海 8 次,每次大 约 45 分钟。这是他一生最后在大海中游泳。

           第二年夏天,有热心的记者向小 平同志的小女儿邓榕(毛毛)问道 : “小平同志今夏为什么没有赴北戴河休养 ?  ”毛毛说:“他今年 89 岁了, 医生说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下水游泳。 如果不能下水游泳,那到北戴河干什么去呢 ? 所以他就留在北京过了一个 夏天。”

           游泳和桥牌这两大业余爱好,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交替松弛与反 复磨练,产生了积极的潜在作用。

           问 :小平同志毕生乐观坚强,在 生命的最后日子,他是怎么看待生命 与死亡的?他的晚年人生态度,对我 们有诸多重要启示。

           答: 小平同志平时性格内向,  沉 稳寡言,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使 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喜不亢的作 风,特别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相当 达观。在逆境中,他善于运用乐观主 义精神
对待一切,  并用一些实际的工 作来调节生活,从不感到空虚彷徨。

           1984 年 10 月 10 日,   在 前 联 邦 德国总理科尔请教小平同志“长寿秘 诀”时,他的回答是:“我一向乐观, 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 顶着。”

           1985 年 7 月 15 日,  在人民大会 堂,小平同志接见了特立尼达和多巴 哥总理钱伯斯。10 年前, 钱伯斯访问 中国时,曾见过主持中央工作的小平 同志,  10 年后再次来访,  钱伯斯感触 最深的有两点 : 一是中国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产生了令人振奋的大变化;二是 81 岁高龄的小平同志,竟如此身体硬朗,精神饱满。他对这两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想请教一下, 您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是什么 ?”钱伯斯毫不掩饰对小平同志的身体健康的羡慕之情。“许多客人都问过我, 我的回答还是四个字——乐观主义。我是三上三下的人,对什么问题都持乐观态度。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我是活不到今天的。”

            到了晚年, 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他说看武侠小说不用动脑子,轻松,消遣,得到休息。办公室为他订了十几种报纸、杂志,他每一份都读得非常仔细、认真,这成为他退休以后了解社会、与世界沟通的又一渠道。“他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 ; 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大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 ? ”

           邓林在回忆文章中说:“爸爸在家说话不多,说出来就切中要害,而且幽默、风趣。他不爱串门,不拉关系; 除了几个极个别的老战友、老邻居,他谁家都不去。他不爱管闲事,小事不关心、不在乎,不发牢骚。孩子们吵架,他说:到外边吵去。他不当裁判,不断是非。他认为,孩子们的小小的争吵,很快都会过去。”

           1989 年 11 月,  邓小平正式退休,开始真正的晚年生活。在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 3 号,一座青砖灰瓦、绿荫满庭的两进的院落里,邓小平不再工作了。

           在邓小平的书桌上,放置着一套 4 只生肖陶塑和一个小篮子,那是他 过生日时,他的孙子孙女们赠送给他 的生日礼物。

           篮子里藏着 2 只大猪和 5 只小猪, 前者代表邓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后 者代表邓小平的 5 个孩子。至于 4 只其 余属相的陶塑,则代表家中 4 个孙辈。

           邓小平非常喜欢小孩子,若问他 最喜欢哪个孙子,  那他肯定会回答最小的那个,因为在他的眼中,两三岁的小朋友即是可以随意“摆弄”的“活 玩具”。

           他与大部分忙碌的人不太一样, 会纵容孩子们在他的办公桌底下钻来 钻去。偶尔稍感疲累,卓琳还会特意 把小朋友带到他的面前,让他趁机“放 松放松”。

            正因邓小平的和蔼与宽容,家里 的孙辈也都十分爱戴爷爷。只要是爷 爷生日,他们便会联合起来制作各种 手工礼物献给爷爷,以此来表达他们 对爷爷的敬爱。邓小平一连在北戴河度过 3 次生 日,找不到合适材料的小孩子们就亲 手绘制粉笔画,童趣盎然的画面让邓 小平特别欣喜。

           有一次,邓林恰巧见到爸爸在散 步,而她带着照相机。于是她立刻喊 住邓小平,请他坐到地上同孩子们排 成一排,留下了一张极具童趣又别致的《排排坐》照片。

           大抵与小朋友们待在一起,年老 的长者亦会重拾“幼稚”。小平同志就 曾十分“自豪”地向家人们表示:“倘 若世界上真有最好的爷爷这个奖项, 那么我一定会是得主之一!”

           小平同志最后 3 年的生活在《邓小平年谱》中也仅有 8 页记录。一旦 不再工作,小平的生活就是平淡无奇 的了。邓林曾说,她给了自己一个电 视纪录片的命题,拍“邓小平的一天”, 但尝试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他的日 常生活太规律了,太普通了。“你想找 一个戏剧性画面,  找一个特别有情趣 的镜头,找不着。”她说,“所以拍了 几次也没成功。”

           1996 年 12 月 22 日,   邓小平 又 一次因病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他的生命只有最后两个月了。在医院里, 他看到了正在播放的电视文献纪录片 《邓小平》。解放军总医院的护士后来 回忆说,当邓小平看到自己,他的脸突然红了。

           小平同志对生老病死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他甚至说过“人活到 八九十岁,死了也是件喜事。长江后 浪推前浪,新人总要替换老人嘛”。这样坦然豁达的心态使他没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对晚年健康很有益处。

           他的病稍显严重,从早到晚几乎 都在经受痛苦折磨。但他非常坚强,从始至终皆一声不吭,显得无比平静。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一直保 持着非同常人的冷静和自若。那年大 年初一是 2 月 7 日,他没能离开医院, 身边的医护人员同样“加班”。

            12 天 后 的 1997 年 2 月 19 日 21 时 08 分,小平同志因患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加之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 93 岁。

            小平同志没有墓地,他永远沉眠 的地方是他一生钟爱的大海。就像他 所祈愿的那样,“尘归尘、土归土”, 从此以后,他可以自在环游、欣赏那 片他曾经最渴望的天地,  不用再辛劳 背负什么重责。

            小平同志是一代伟人,但他的生 活却又和普通人一样朴实。一生中, 政治上“三落三起”,个人生活与家庭 成员也屡遭坎坷,  但他在逆境中从不 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身 边的医护人员都认为,小平同志得享 90 多岁高龄,与他朴素的生活方式、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

\

◆2021年7月3日作者罗元生(左)采访陈德友主任。

           谢谢陈主任。今天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我非常荣幸和高兴!习近平总 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江山就是人 民,人民就是江山。”小平同志曾多次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981 年他亲 自执笔,为《邓小平文集》写下 900 字的序言,其中也包括这句话。在这 里,我们仿佛能触摸到他饱含深情的 赤子之心。小平同志是个温情而慈祥 的老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 他把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人民,  为中华 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 的一生是伟大的、崇高的,他的名字 将永远烙印在人民心中。■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5420.html
本文标签: 健康 ,长寿 ,游泳 ,乐观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