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解放战争时期, 63 军越战越勇, 仗越打越 大,从华北转战西北,痛歼“马家军”,为红 军西路军雪耻了血海深仇。抗美援朝战争, 63 军更是闻名遐迩, 铁原阻击战令志愿军全军刮 目相看,在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独树一帜。
青史留名的太原城攻坚战
太原是山西省会,军阀阎锡山在这里统治 38 年之久。经他与日寇的长期经营, 太原城防 的坚固性在全国首屈一指。阎锡山以太原城为 中心, 以城郊双塔寺、卧虎山、剪子湾、钢铁 厂等“要塞”为防御的主要支撑点。环城筑有 碉堡 5000 多个, 并辅以铁丝网、地雷、鹿砦等 障碍物, 形成了多侧面、大纵深、鳞次交织的 集团防御体系。太原城共有国民党守敌 6 个军 17 个师,加上保安团、民卫军,总兵力近 10 万人。
城防坚固、兵力雄厚、内部控制严密、企图顽抗到底, 这是太原城守敌的特点, 也是我军太原战役的难点。
1949 年 2 月,华北军区第 2 兵团第 3 纵队, 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 统一整编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9 兵团第 63 军, 原纵队改为军,旅改为师。
1949 年 4 月 20 日, 由徐向前、周士第、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李天焕、陈漫远、胡耀邦组成太原前线党的总前委, 后来彭德怀也前来协助指挥,统领 18、19、20 兵团和西北军区第 7 军等 40 万大军向太原外围发起总攻,打响了解放华北的最后一仗。
双塔寺,是太原城东南的屏障,阎锡山防守太原的要塞。塔所在的寺院中设有敌东南防区指挥部, 50 米高的古塔内设有敌炮兵观察所。守敌以双塔寺为核心, 在正面一千米, 纵深四百米的地域内,以 48 个碉堡为骨干构筑的堑壕, 附以地雷、铁丝网、鹿砦等构 成三道防御工事, 4 个炮兵阵地。守 敌为 43 军军部、暂编 49 师、70 师、 72 师各 1 个团, 共计 4400 余人, 总 指挥为 43 军中将军长刘效增。
总攻双塔寺的战斗开始后, 63 军的官兵们从四面发起冲击。187 师 559 团引爆预先埋在敌阵地前沿的炸 药,率先从东南角攻入; 560 团用迫 击炮打炸药包的办法摧毁敌梅花碉 堡, 尔后与 559 团冲向敌核心阵地。
187 师在双塔寺东西的攻击, 吸 引了敌人火力。189 师乘机攻占了塔 西、南两面的敌阵地。尔后, 565 团、 566 团组织了 3 个“尖刀连”猛插敌 指挥部。566 团第 1 连以穿插迂回战 术,将钢刀直插敌 72 师,俘敌师长祁 国朝、副师长王振刚等 80 余人。乘 敌指挥所一片混乱,我军一阵猛攻, 又迫敌 2 个连投降。
与此同时, 566 团 9 连在营教导 员崔凤岐的带领下, 向敌指挥所双塔 寺插去。战士们冲进院内, 将阎锡山 东南防区的总指挥、“生命要塞”的 司令官刘效增生擒。
敌东南防区指挥所被歼后, 63 军 各路猛虎将敌分割成数块,直扑双 塔, 遇到了敌垂死挣扎, 冲在最前面 的 559 团 3 连指导员牺牲后,连长、 副连长又负重伤。1 排长张月明代替 指挥, 前赴后继, 连克敌碉堡、地堡 12 个,歼敌百余人,终于将红旗插 上古塔。
攻克双塔寺要塞, 63 军毙敌 575 人,俘敌军长以下官兵 3900 余人。 在太原攻城战斗中,立了头功。
占领双塔寺后, 突破被阎锡山称 为“铁门”的首义门的重任, 又落在 了 63 军肩上。
4 月 24 日凌晨 5 时 30 分, 我军 向太原城区的总攻开始。顷刻间, 炮 声隆隆, 地动山摇, 浓烟滚滚, 太原 城头一片火海,63 军向首义门发起攻击。
563 团尖刀 1 连乘着我军炮火烟 幕, 抬着 180 公斤重的云梯直奔首义 门。连长庞金甫发现首义门以西 13 号突出部已被我军炮火打开了一个 豁口, 果断下达登城命令。突击队战 斗组长刘庚武高举红旗, 奋力攀城。 突然, 东侧敌人一个复活的火力点向 刘庚武进行扫射。紧跟在后面的 3 名 战士飞速地将手榴弹甩了回去, 敌火 力点被炸飞。刘庚武冒着弹雨, 像猛 虎一般蹿上城墙, 6 点 10 分红旗飘 扬在城头。
从右侧登城的 562 团尖刀 6 连, 也同时发起冲锋, 奋勇攀登城墙。机 枪手李清云爬在最前面, 但城高梯子 短, 难以登上去。紧要关头, 后面的 战友猛然将李清云托起, 他借力抓住 城墙垛口, 一跃而上。6 点 10 分尖 刀 6 连也把红旗插上了城头。
两个尖刀连登上城墙后, 迅速扩 大、巩固战果。尖刀 1 连英勇抗击, 打退敌人 14 次疯狂反扑,巩固了突 破口。尖刀 6 连在连长阎学辉的带领 下, 连续打垮敌 5 次反扑。最后敌人 凶狠地用火焰喷射器喷向 6 连勇士,两条火舌吞没了 20 多名战士,勇士 们在地上翻滚挣扎着, 带着满身火焰 冲向敌群,与敌生死搏斗。
6 点 30 分,两个尖刀连在城上会 合,迅速控制了胜利门。63 军主力全 部登城, 先后攻占敌掩体和暗堡百余 处, 歼敌 600 余人。6 点 50 分, 全部 占领首义门、复兴门、胜利门, 向敌 纵深插去。被阎锡山吹嘘为“坚如钢 铁”的首义门被 63 军彻底攻克。
63 军占领首义门后, 兄弟部队也 从城东、城西、城北攻入城内。我军 各路劲旅,万把钢刀直插伪省府。
63 军又一次一马当先,各路大 军、猛打猛冲直逼伪省府。太原守备 司令王靖国见大势已去,命令护府 的 3 辆坦克冲出去, 做最后的挣扎。 3 辆坦克刚冲出伪省府就被冲在最前 面的 563 团 3 连俘虏了。战士们令敌 坦克掉转炮口直捣伪省府。敌坦克插 上我军红旗, 3 连官兵乘坦克开足马 力撞开了敌省府大门,63 军指战员群 起而入。此时, 友邻部队也分别从后 门、东西两面破墙而入,共捣匪巢, 聚歼匪首。固若金汤的太原城在解放 军发起总攻后 4 个小时, 就土崩瓦解了。
太原城内守敌 2 个兵团部、1 个 保安司令部、6 个军部、17 个师共 8 万余人被歼, 伪绥靖公署副主任孙 楚、兵团司令王靖国等和日本战犯今 村、岩田被生俘。那个叫喊“死守太 原, 与城共存亡”的阎锡山, 早在我 攻城的 2 个多月前乘飞机逃往南京, 否则也是同样下场。
在太原战役中, 63 军从南面首先 破城, 勇猛穿插, 并利用敌坦克直捣 敌省政府, 为全歼守敌, 活捉敌高级 将领创造了有利条件, 并在攻城部队 的 10 个军中独立歼敌 13000 余人, 涌现了“攻克要塞开路先锋连”“立功 太原连”“猛夺首义门连”“猛虎连” 等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 受到彭德 怀副总司令的赞扬。
痛歼马家军为西路军洗雪仇
太原战役后,华北全境解放。 1949 年 6 月,中央军委决定将 18、 19 兵团编入第一野战军序列,第 63 军也随 19 兵团编为一野,以加速大 西北的解放。从此, 63 军挺进西北, 先后参加了陇东、兰州、宁夏等战 役, 为解放陕西、甘肃、宁夏, 又立 新功。
兰州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 也是扼制青海、河西走廊、宁夏的枢 纽,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守敌为马 步芳的 82 军、129 军和 3 个保安团。
1949 年 8 月 20 日, 一野司令部 命令各军于 21 日拂晓在全线对兰州 市发起攻击。
“马家军”果真名不虚传,个个 赤臂挥刀, 疯狂如犬, 我军付出很大 伤亡, 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 但多路 攻击, 均未奏效。彭德怀司令员当机 立断,命令停止攻击。
根据首次攻击的教训, 野司分析了敌人的防御特点, 调整了部署。新 方案确定后, 由谁来担任主攻呢 ? 彭 德怀陷入沉思, 他反复权衡, 反复比 较, 最后决定由太原战役给他留下深 刻印象的 63 军担任主攻。
战前, 彭总亲自到 63 军作动员, 他挥动有力的手臂, 声音宏亮地说 道 :“兰州战役关系到解放西北全局, 一定要把它打开。”“19 兵团 63 军的 担子很重,一定要拿下窦家山。”最 后彭总强调说 :“马步芳部队为今日 敌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在全国也 是少有的顽敌。我们对他要有充分的 估计, 力戒轻敌、骄傲、急躁。战斗 中须有强大的预备队, 以消灭敌人反 冲锋部队, 构筑抗击反冲锋的工事。”
窦家山是兰州城东大门, 山势陡 峭, 易守难攻, 历来兵家都有“守兰 州, 必守窦家山”之说。守敌为马步 芳“王牌”部队第 82 军第 100 师第 2 团和青海保安第 1 团。该敌长期受反 动的宗教迷信灌输, 已被马步芳训练 成一伙善于打近战, 抡大刀, 以杀人 为乐的亡命之徒,个个似凶神恶煞, 强壮彪悍。
8 月 25 日 10 时 20 分,在野司统 一号令下, 总攻开始。尖刀连——63 军第 566 团第 3 连, 在我对敌实施炮 火准备的同时, 迅速向前运动, 仅用 15 分钟, 即从敌第 100 师与青海保安 1 团的防御接合部突破, 攻入第一 号阵地。3 连猛打猛冲,接连攻下 3 个碉堡,打开了突破口, 566 团第 1 营随即突入敌阵地。彭总从望远镜里 看到了窦家山上的红旗, 高兴地在电 话中鼓励说 :“你们打得很好,步炮 协同得好。”
马步芳匪军不甘心失败。3 连刚 攻入敌阵还没来得及改造工事, 一群 袒胸露怀的敌人, 在轻、重机枪的掩 护下, 举着大刀反扑过来, 妄想把我 第 3 连打下去。战士们就地抗击, 用 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向敌群猛打。 在突击队的十几支冲锋枪轮流换弹 夹交替射击下, 终于杀出了一条血 路,敌人纷纷败退。
但这时敌人的督战队上来了, 把 后退的敌兵撂倒了几个, 溃逃的敌人 被逼, 又一窝蜂地反扑回来, 我突击 队的处境十分危急。指导员魏应吉随 即跳上壕坎, 带着第 3 排向敌人屁股 后面兜去。敌人的督战队见势不妙, 掉头就跑, 反扑的敌人也跟着败退下去。
敌人逃进第二个地堡, 妄图继续 顽抗。第 7 班班长杜英奎随即向敌群 投去了两枚手榴弹, 十余个敌人应声 倒下。接着, 全班一阵手榴弹, 又消 灭了一部分敌人。突击队乘机攻克了 第二个地堡。敌人几次想夺回失去的阵地, 都被指战员们击退, 不得不逃 向第三个地堡。魏指导员带领战士乘 胜追击,遂将地堡炸毁。
12 时 30 分, 3 连全部占领了一 号阵地, 胜利地打开了攻取窦家山的 口子。这时 1 连、2 连也突上了一号 阵地, 3 个连队并肩战斗,巩固了一 号阵地, 迅速向二号阵地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担任右翼突破的第 565 团突击连──第 7 连,在炮兵的 掩护下奋勇爬过三百米长的 50 度陡 坡, 登上了两米高的峭壁, 将敌逼进 地堡, 尔后用手雷连续炸毁敌人的暗 堡, 击退了敌人的轮番冲击, 完全占 领了三号阵地。
窦家山主阵地被突破, 使坐镇兰 州的敌总指挥第 82 军军长马继援慌 了神, 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 夺回阵 地,死守窦家山。“王牌师”立即组 织了大刀敢死队、督战队、执法队, 誓与 63 军决一死战。
此时,军首长急令 63 军 189 师 立即调整部署, 准备用 8 个营梯次连 续投入战斗, 坚决巩固既得阵地, 发 展新的胜利。
中午, 敌人一阵密集的炮弹向我阵地打过来,接着约有 1 个团的敌 人光着膀子, 身背短枪, 举着大刀向 我阵地涌来, 只见刀光闪闪, 一片银 白。随后我军几十门大炮齐声怒吼, 一颗颗炮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炸得敌 人边叫边窜, 但后面的督战队又用炮 弹把他们逼了上来。战士们严阵以 待,当敌人冲到只有 50 米时,几十 挺轻、重机枪和所有步枪、冲锋枪一 齐开火,把敌人打得一排排向下倒, 但后续的敌人仍像潮水一样继续向 上冲。在紧急关头, 2 营及时赶到并 立即投入战斗。
这一切被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看 得清清楚楚, 他直接给主攻团潘永堤 团长打来了电话 :“我看到了,你们 打得很好, 要给你们请功!你们一定 要稳住阵地,打退敌人的反冲击! ” 杨司令员又说 :“彭总也在看着你们, 表扬你们打得好!”在军指挥所里的 郑维山也给第 189 师杜瑜华师长打 电话说 :“你告诉潘永堤,他们打得 很好, 不愧为红军团。不仅要把敌人 打退,还要把敌人消灭!”
顿时, 阵地上传遍了“彭总、杨 司令员和军首长在表扬我们, 决不辜负首长期望”的口号。指战员们浑身是劲, 一排排愤怒的子弹, 一阵阵猛烈的拼杀,把冲上来的敌人打了回去。
这时, 左翼第 565 团在三号阵地上也遇到了敌人的疯狂反扑, 突击队第 7 连只剩下 20 多人,仍然牢牢地坚守阵地。当敌又以 1 个营的兵力再次向 7 连冲击时,团长李轩立即命令 1营驰援三号阵地。1 营第 1、第 2 连突然从左翼杀出, 将敌击退。旋即敌又向第 1、第 2 连反扑, 妄图乘我立足未稳,夺回第三号阵地。第 1、第2 连梯次展开,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士们的喊杀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震荡山谷, 一片片的敌人被打了下去。
敌人先后 6 次大的集团反冲击和无数次小的反扑,都被 63 军一一打垮,14 和 15 号阵地又被 566 团第 3营攻占。为加速战斗进程, 189 师命令第 2 梯队第 567 团 ( 欠第 3 营 ) 由第一号阵地加入战斗, 协同第 566 团夺取第二号阵地。同时, 军部令给189 师运送弹药的第 562 团一部加入战斗, 由右翼向第二号阵地攻击。566、565、562 团密切协同, 以连续猛烈的攻击, 占领了第二号阵地。14时, 窦家山第一、第二、第三号阵地及以西一线高地被 63 军全部占领。
15 时,敌人孤注一掷,组织了约 1 个团的兵力, 光着膀子, 举着刀嚎叫着向 189 师再次发起反冲击。此时, 炮兵以连续齐射, 把一群群的炮弹砸向敌人, 一团团烟雾在窦家山上空连成一片。一阵拼杀之后, 窦家山阵地上到处是敌人的死尸, 剩下的一部分敌人逃向窦家山西侧的洼沟。
这场血战持续了 7 个小时, 到 16时, 63 军全部占领窦家山阵地, 红旗在硝烟中飘场, 战士们在山头欢呼。
在 189 师攻克窦家山的时候, 63军 187 师也攻占了十里山,兄弟部队攻占了沈家岭、狗娃山、营盘岭、 古夺岭和马家山。溃败的敌人纷纷向 兰州城逃窜, 187 师连夜翻越十里山 展开追击。188 师在 189 师突破后, 立即加入战斗, 从营盘岭以北紧追逃 窜之敌。猛打猛冲, 会同兄弟部队占 领了黄河铁桥, 截断了敌人逃路。此 时,马家军已全线崩溃,乱成一团, 扔掉枪支弹药乱跑乱窜, 成群的敌人 跳下了黄河。26 日 12 时,城内残敌被全部肃清,古城兰州宣告解放。
解放兰州是我军历史上又一次成功的攻坚战斗。攻占外围窦家山是 这次攻坚战中的恶仗, 也是打开兰州 东大门的关键。63 军不负众望敢打恶 仗, 敢打硬仗, 顽强冲击, 终于夺取 了兰州外围重要屏障窦家山, 从东面 打开了解放兰州的大门。战斗中, 第 189 师准备充分,指挥正确,步炮协 同好,部队作风顽强,打出了威风, 受到西北野战军的嘉奖。该师第 566 团 3 连荣立大功, 被军授予“锋利尖 刀连”的光荣称号。一野司令员彭德 怀对这支华北劲旅又一次刮目相看了。
兰州解放后, 63 军又挥师宁夏, 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了马鸿逵 4 个 军, 终于为红军西路军报仇雪恨, 彻 底解放了大西北。
痛击“联合国军”朝鲜战场 屡立战功
63 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打了许 多硬仗、恶仗和胜仗, 最为可圈可点 的是全歼英军格洛斯特营和震惊“联 合国军”的铁原阻击战。
1951 年 4 月 22 日, 在抗美援朝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中,63 军的任务 是在英军第 29 旅与美军第 3 师结合 部实施战役穿插分割, 会同兄弟部队 攻击英军 29 旅。全歼英军格洛斯特 营, 是这次战役第一阶段最精彩的一幕, 63 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受到志 愿军总部和兵团的通令嘉奖。
格洛斯特营已有 150 多年的辉 煌战史, 先后为英军建功两次世界大 战。1801 年在英国征服埃及的殖民 战争中, 以突破敌方重围, 转败为胜 受到英皇的奖赏, 全营官兵荣获英皇 授予的有“皇家陆军”字样的帽徽, 享有“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
1951 年 4 月 24 日拂晓, 63 军对 雪马里的格洛斯特营发起进攻。担任 主攻的 560 团 2 营和 3 营 9 连像钢刀 一样向英军插去, 但格洛斯特营并不 是一块豆腐, 它让 560 团的钢刀几次 卷刃。
6 连在连长杜国平的带领下,向 雪马里西北无名高地猛冲, 但连续 4 次突击均未奏效。5 连从左路向雪马 里 314 高地迂回, 英军拼死抵抗, 连 续 8 次冲击,也未能突破英军防线, 连队伤亡惨重。4 连从右侧虽然攻占 了雪马里东北 314 高地, 但孤军奋 战, 处于险境之中。然而, 63 军更无 愧是当年的华北劲旅。“钢刀”卷刃 了, 就是成一根铁棍也要捅进英军的胸膛。
6 连调整进攻方案,以 3 排迂回敌右侧,协同连主力攻击。5 连进攻 受阻后, 9 连从 5 连左翼加入战斗, 6 连一个排在 5 连右翼发起进攻。三把 钢刀, 从不同的方向猛插过去, 英军 终于吃不消了,顽抗了 30 分钟,最 后还是交出了 314 高地。
与此同时,560 团 1 营从雪马里 侧后发起攻击。
格洛斯特营受到 560 团两面夹击 后, 也不顾“王牌”的脸面了, 在 10 架飞机和纵深炮火的掩护下, 趁大雾 仓皇溃逃,很快遭到 1 营的迎头痛 击, 又掉头回窜。英军“王牌”已命在旦夕。
然而, 在关键时刻战场发生了巨 变。获格洛斯特营被围, 美军担任的 “联合国军”指挥部,一面空投作战 器材和食品, 令其固守待援, 一面出 动大量部队前来接应。
24 日上午, 英国、比利时、菲律 宾、南朝鲜等四国援兵由士桥场向雪 马里方向蜂拥而上。561 团 3 营 8 连 6 班守卫的无名高地,遭敌坦克和步 兵的 7 次冲锋,都被打退。
在通经雪马里的士桥场方向, 战 斗异常激烈。敌 1 个营的兵力,在 10 多架飞机、20 余辆坦克的掩护下,疯狂进攻。561 团 3 营以反坦克火器、 炸药包将敌两头坦克炸毁,使敌 24 辆坦克瘫痪在公路上, 指战员奋勇出 击,敌步兵抱头鼠窜,敌人的 18 辆 坦克,10 辆汽车被 3 营缴获。
下午, 敌又以 1 个营的兵力, 进 行反扑。经过激战, 又被 3 营打退。 最后, 南朝鲜军、比利时和菲律宾部 队联合发起冲击与 3 营短兵相接。英 29 旅旅长为挽救英“王牌营”竟不顾 其盟友伤亡, 以数万发炮弹猛烈向敌 我杀在一起的阵地轰击, 后又命令英 军部队多波次轮番冲击, 仍未能冲破 3 营防线。
敌援兵在 3 营防线受阻后, 又改 变攻击方向, 由神岩里向雪马里增 援,又被 559 团 9 连堵截, 经过激战, 击毁敌坦克 5 辆、汽车 6 辆, 歼敌百 余人。
经过 63 军多路劲旅的顽强阻击, 援敌对雪马里可望不可及。
在外围打援的同时, 担任主攻雪 马里的 560 团已将格洛斯特营包围在 235 高 地。25 日 8 时, 发 起 全 面 攻 击, 1 连从正面突破, 9 连从西面突 破, 后续连队接踵而上, 一举攻占了 235 主峰,全歼了守敌。
此战, 63 军全歼英第 29 旅格洛 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重型坦克 连,毙敌中校营长以下官兵 129 名, 俘敌副营长以下 459 名,缴获各种火 炮 26 门, 坦克 18 辆, 汽车 48 辆及 其他军用物资一部。
63 军还在第五次战役中突破朝 鲜临津江防线, 在江北金窟山重创比 利时营, 使比利时营残兵败将所剩无 几。
63 军在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时 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战役是铁 原、涟川阻击战。
抗美援朝战争之初,“联合国军” 对我军战法不了解, 不适应, 连续吃 败仗。但经过四次战役之后, 已发现我军装备落后, 供给困难, 每次进攻 作战只能持续 7 至 10 天,称之为“礼 拜攻势”,特别是越过“三八线”,运 输线延长, 补给更加困难的弱点明显 暴露出来。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歼 敌 23000 多人后, 向北转移, 计划将 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但当时 对敌情估计不足, 担任掩护的部队未 能很好地控制要点迟滞敌人。“联合 国军”集中的 4 个军共 13 个师的兵 力组成的“特遣队”以摩托化步兵、 炮兵、装甲兵在航空兵掩护下, 迅速 反扑,1951 年 5 月 27 日攻占了汶山、 永平、华川、富平里一线。28 日, 美军第 1 军、加拿大旅、南朝鲜第 9 师 占领了金谷里、汉南川一线, 直逼铁 原、涟川。铁原以北的志愿军后方基 地危在旦夕, 十万志愿军部队有被 “联合国军”合围的危险。
危难中彭德怀又一次想到了 63 军。于是,63 军历史上最悲壮的阻击战开始了。
28 日 17 时,彭德怀电令 63 军 迅速在铁原、涟川地区组织防御, 坚 决阻止敌人进攻, 掩护兵团主力和伤 员转移。
而此时的 63 军所面临的局势相 当严峻。“联合国军”在 63 军准备防 御的正面集中了 4 个师共 47000 人, 备有 1300 门火炮, 400 辆坦克, 又有 空军的支援。而 63 军火炮包括 60 炮 在内仅有 240 门,部队已连续作战一 个多月未得到补充, 粮弹供应严重不 足。有相当一部分人, 甚至伤员每天 只能喝一碗炒面汤。长期高强度行军 作战, 睡眠不足, 体力消耗很大, 尽 管上面有敌机轰炸,后面有敌追兵, 但部队稍一停止活动, 立即响起一片 鼾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装备精良、 又多于 63 军 3 倍以上的敌人阻击在 阵地前面。而且阻击时间不是 1 天、 2 天, 而是 10 至 15 天, 任务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但 63 军面对生死的考验, 毫不退缩, 向兵团和志司保证, 坚决完成任务。
6 月 1 日,美军在坦克的先导下,分多路发起攻击, 63 军阵地一片火海。战斗第一天, 彭德怀司令员 3 次电话询问战况,令 63 军不惜一切代价顶住敌人的进攻势头, 敌人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63 军抵抗一次比一次顽强, 最惨烈的战争场面一幕幕呈现出来。
在涟川地带 187 师不足 3 公里的防御面, 敌集中 2 个师的兵力, 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 逐次增加兵力, 以整连、整营、整团的兵力轮番冲击, 有的阵地被敌人攻占后, 又被 63 军夺回,形成了拉锯战。
战斗最激烈的是 561 团 3 营守卫的涟川山口, 这是通往我军纵深阵地的必经之地。美军王牌骑 1 师 5 个步兵营,4 个炮兵营,11 辆坦克、5 辆装甲车,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3 营官兵顽强抗击,第一天毙敌300 余名,俘敌 1 名,守住了阵地。次日晨,敌两个营在 8 辆坦克支援下, 发起 8 次冲击, 集中攻击 3 营 7连阵地, 经激烈战斗后, 7 连死伤惨重,敌乘虚而入。
6 月 3 日拂晓,美军 1 个团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从左翼突进, 切断了3 营与友军的联系。而后,又直插 3营背后,将 3 营包围。情况万分危急,为保存有生力量,傅崇碧军长命令 3营转移, 但营长罗金友誓与阵地共存亡。
激战中, 与上下失去联系的 3 营部面临全营覆灭。官兵视死如归, 战死为止。关键时刻,增援部队赶到,击退突入之敌, 接替了营防御, 幸存的 3 营勇士撤出战斗。
此战, 3 营抗击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十余次进攻,坚守阵地 4 天 3 夜, 毙伤敌 1300 余人,为稳定我军一线 防御立下了惊天之功。战后, 军领导 含泪将一面“守如泰山”的锦旗授予 该营。
63 军 189 师在种子山的防御战, 也进入了白热化。“联合国军”集中 3 个团发起猛攻,后美 25 师又加入战 斗。种子山阵地寡不敌众, 被美军占 领。又被 189 师夺回。再次被美军占 领, 坚守阵地的官兵, 全部阵亡。师 预备队、师直属队、师机关勤务人员 全部投入战斗。一线战斗连队全部拼 了刺刀。
防御战的第 3 天, 189 师陷入重 围, 在全师危难之机, 志愿军司令部 和兵团强行命令 189 师撤出战斗, 由 188 师接替阵地。
6 月 5 日,敌人凶猛地向 563 团 1 连 2 排防守的 207 高地涌来。2 排 三面受敌, 背后是悬崖绝壁。在生死 面前, 副排长李炳群带领大家沉着应 战, 将敌放至 20 米处, 冲锋枪、步枪 一并开火,成捆的手榴弹抛向敌群, 连续打退敌人的两次进攻。敌不甘心 失败, 又用炮火猛烈地轰击, 并把坦 克开到 2 排阵地前进行直瞄射击。阵 地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这时, 2 排只剩下 8 人,他们面 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越战越勇。他们 与上级和友邻的联系已经中断, 陷入 敌人的重围,更严重的是弹药将尽, 突围已不可能。563 团曾多次组织冲 击接应,均未成功。
下午, 敌人又发起进攻, 八勇士 冲上阵地沉着冷静地瞄准射击, 一枪 消灭一个敌人。当子弹全部打尽, 敌 人涌上阵地时, 八勇士高喊着“胜利 属于我们!祖国万岁”纵身跳下了悬崖。
八壮士跳崖后, 3 人被崖下丛密 的树枝托住, 于当晚带伤穿过敌人封 锁区, 一步一步地爬回了自己的部队。
八壮士在 6 小时激战中, 共打死 100 多个美国鬼子, 用生命和鲜血在 抗美援朝战场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 壮烈诗篇。
在 1 连激战 207 高地的同时, 左 邻 8 连在 255.1 和 200 高地, 也谱写 着一曲壮歌。
8 连陷入了敌人的包围。连长郭 恩志沉着指挥, 以模范行动影响全 连。他端着冲锋枪,从 1 排到 2 排, 又到 3 排, 边指挥边战斗, 誓死不向 敌人投降。在他的影响下, 战士们个 个宁死不屈,在四面受敌的困境下, 坚持战斗两小时之久。敌人干着急, 接近不了阵地。
军长傅崇碧得知 8 连的情况后, 立即下命令 :“一定要把 8 连接出来, 哪怕一个人也要接下来。”但两次增 援,均未成功。敌人已形成铁壁合围。
入夜,郭恩志组织大家掩埋烈 士, 清点弹药, 作出了突围决定。用 全连仅有的 13 发子弹,一枚反坦克 手雷, 从敌较薄弱的西面跳崖突围成 功。
这次战斗,郭恩志发扬军事民 主, 巧妙地部署兵力, 机动灵活地指 挥, 以伤亡 16 人的代价, 取得歼敌 800 余名的辉煌战果。战后, 8 连立 集体一等功。郭恩志荣立特等功, 被 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 号, 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后来, 郭恩志 3 次受到金日成的亲切接见, 4 次见 到毛泽东。
敌人对 63 军的进攻越来越凶猛, 重磅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将 63 军阵 地变成了火海, 阵地上几乎没有生物 存在, 战斗减员越来越多, 63 军伤亡 已达 7232 人。
得知这一消息, 19 兵团指挥部和 志愿军司令部都震惊了!
但我军尚未完成整个部署, 抽不 出兵力增援 63 军。最后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尽最大努力, 从兵团机关调集 500 名官兵加强 63 军。
63 军靠顽强的意志、靠血肉 之躯,整整抗击了 12 天,“联合国 军”15100 多具尸体倒在了 63 军面 前,63 军伤亡官兵也高达 7200 余人, 终于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使我军 后方基地物资和伤员全部安全转移, 主力在纵深形成了坚强防御, 敌人黔 驴技穷, 停止了进攻, 双方形成了对 峙态势, 第五次战役以志愿军的胜利 而结束。
战后,彭总风尘仆仆地赶到 63 军, 看望一线下来的部队, 面对当年 太原攻下“双塔寺”要塞, 兰州拿 下“窦家山”的英雄部队, 彭总落泪 了。他动情地说 :“你们打得好,打 得好!你们吃了不少苦, 我们牺牲了 不少好同志,祖国人民忘不了你们, 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后来, 彭总多次称赞 63 军在铁 原、涟川防御战中打出了军威, 打出 了国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63 集团军军史记载:抗美援朝战 争,63 军 歼 敌 31140 多 人, 其 中 毙 敌 14106 人, 俘敌 1011 人, 打出了 国威、军威。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 63 军作为 华北的主力部队常年驻守在河北、山 西 两 省,1985 年 在 我 军 裁 军 100 万 的精简整编中,63 军由“骡马化”发 展成“摩托化”,实现了 63 军历史上 的飞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南征北战, 63 集团军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 从分散 的游击武装成长为能征善战的野战 军;由步兵为主的部队发展成兵种高 度合成的集团军。
2005 年, 63 集团军服从我军第 十次大裁军的大局,番号撤销,但 63 集团军所属部队还存在, 63 集团 军在革命战争中打出的威名军史永存。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