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革命友 谊尤其让人赞叹,而且都和毛泽东有关。一个是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革命友谊,一个是毛泽东和朱 德的革命友谊,前者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后者值 得我们细细品味。毛泽东和朱德的革命友谊,完 美诠释了英雄所见略同的传奇,将中国人一直推 崇的君子之交推向了崇高的境界。
01 上山
志同才能道合。大革命失败后,如何继续革 命? 如何坚持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精英分子们 开始进行着积极的艰辛的探索,其中自然包括毛 泽东和年长他七岁的朱德,虽然此时他们还不是 亲密无间的战友, 但却有了英雄所见略同的心 有灵犀。查阅现存党史资料, 从 1927 年 6 月到 9 月, 3 个月内毛泽东多次提出“上山”的主张, 特别是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很快失败后, 毛泽东 集中秋收起义余部, 在文家市小学的操场上发 表讲话,提出“上山当革命的山大王”,并率领大家开上了井冈山,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出 路,这是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从思想到行动的 第一个惊世骇俗的伟大举动。毛泽东并不是党内 最早提出“上山”主张的人。1925 年 10 月, 朱 德到莫斯科秘密军事训练班学习军事,任学员队 长。一次,当苏联教官提出回国后如何打仗这一 问题时,朱德回答说 :“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 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 要时拖队伍上山。”朱德不仅表达了他的游击战争思想,而且八一南昌起义后,他和陈毅率余部北上,一路打游击,最后和毛泽东会师井冈山,共同开辟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两位伟人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思想和行动高度一致, 在思想路线和军事路线两个方面,为中国共产党闯
出了革命新路。
02 信念
吹尽狂沙始到金。1927 年, 秋收起义未能实现预定目标, 面对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猛烈反扑, 工农革命军几经挫折, 损失严重,粮食不足,缺医少药,士气低落。特别是 9 月 22日,部队在萍乡的芦溪遭到敌人袭击,虽然突出重围,但伤亡很大,部队中弥漫着消极情绪,一些人不告而别,部队由 1500 多人锐减到 800 多人。9 月 30 日清晨,毛泽东在三湾村前枫树坪集合部队, 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同志们!现在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我们有两营人, 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和胜利! ”“我们干革命, 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三不图养家糊口,只图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此行前去,山高水长,任重道远。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有愿意跟我走的,请站到左边来,我热烈欢迎;有愿意回家的,请站到右边去,我热烈欢送,并且发给路费! ”毛泽东说完后,下面一片寂静。这时,宛希先首先举起手中的武器, 大吼一声:“跟着毛委 员打天下,坚决革命到底 !”喊罢,站 到了左边。紧接着,张子清、曾士峨、 伍中豪、罗荣桓、何长工等也站到了 左边。在他们的带动下, 绝大多数同 志选择了跟随毛泽东。八一南昌起义 后, 朱德面对的情况和毛泽东非常相 似, 他所带领的起义队伍屡遭强敌袭 击, 战士们饥寒交迫, 士气低落。在 赣南的天心圩,朱德召集部队发表了激 动人心的讲话:“我们的起义虽然失败 了,但我们还要革命的。要革命的跟我 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但是 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 1927 年 的中国革命好比 1905 年的俄国革命, 俄国在 1905 年革命失败后, 是黑暗 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 1917 年革命 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 是黑暗的, 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 也会有个 1917 年的,只要保存信念和 实力,革命就有办法! ”两位伟大的革 命家, 在国家、民族、革命和个人命 运的至暗时刻, 表现出的是坚定的革 命理想信念, 他们对革命的忠贞和执 着,乃至在危机之中处理问题的方式 (革命的跟我留下, 回家的自由并发给 路费)都惊人相似,将英雄所见略同 演绎到了极致。
03 气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革命 进入低谷,有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革命浪漫主义英雄气质的毛泽东和一 生本色不改、朴实敦厚的朱德, 又惊 人相似地表现出了:当仁不让、舍我 其谁、敢为天下先的革命气概! 1927 年 9 月初,毛泽东到达安源,在张家 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 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 并对起义部队的番号、旗帜作了 统一规定。会后师部参谋何长工、参谋处处长陈树华和副官杨立三, 连夜设计工农革命军军旗, 最终确定:旗 底为红色, 象征革命事业 ;旗帜中央 缝着一个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 五角星内是镰刀和斧头图案, 代表工 农;靠旗杆处镶有一条 10 厘米宽的白 色布条,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 第一师”的番号。整面旗帜的寓意为: 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这是中国 共产党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1928 年1 月, 朱德带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到 处寻找安身落脚之处。由于被蒋介石 发现, 朱德的部队已经无法在国民革 命军第 16 军范石生部隐藏。朱德联系 出身富绅家庭的革命者胡少海, 让他 利用特殊关系, 冒充国民党军副团长, 以衣锦还乡的名义大摆宴席, 借机占 领湖南南部的宜章县。朱德在宜章把部队编成三个营, 他给这支部队命名 的番号竟与毛泽东的一样: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朱德任师长, 陈毅任党代表, 王尔琢任参谋长。
04 分歧
君子和而不同。没有分歧的友谊 并不完美。“朱毛矛盾”曾是党史、军 史讳莫如深的问题, 但在两位伟大的 革命者面前, 在伟大的革命友谊面前, 矛盾终将解决, 更无需回避。在 1929 年毛泽东和朱德围绕红 4 军军委和前 委关系问题, 引发激烈的争论。毛泽 东一度离开红 4 军, 到闽西指导地方 工作, 而且不久得了重病。在争论最 激烈的时刻,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朱德 反而沉稳而冷静,他说,尽管我们(朱 德和毛泽东)意见相左,但我们仍然 是心心相印的。“朱毛矛盾”在党中央 的指导下十分成功地解决了。红 4 军八 大期间, 朱德表示欢迎毛泽东回前委 工作,他说:“大家都说朱毛红军,朱 离不开毛,朱离开毛过不了冬。”朱德、 陈毅按照中央指示, 请仍在病中的毛泽东回前委工作, 朱德当面表示欢迎 毛泽东回来,他说:“过去的那些,我 收回。”大病尚未痊愈的毛泽东见到朱 德、陈毅十分高兴, 诚恳地承认自己 在红 4 军八大时因身体不好, 情绪不 佳, 写(信)了一些“伤感情”的话。 矛盾和隔阂完全消除, 朱毛团结得更 加紧密。正如朱德所说,朱离不开毛, 毛也离不开朱, 朱毛联合一起, 就会 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05 信任
危难见真情。1935 年, 张国焘在四川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 攻击党中央 是“ 右倾机会主义逃跑路线”,公然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 中央”。张国焘多次要朱德表明态度, 反对中央北上, 并隔绝和毛泽东的一 切联系。朱德明确表示,大家都知道, 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 和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 反“毛”,我可做不到呀! 1973 年, 毛 泽东在他的住所会见参加中央军委会 议的人员, 朱德也应邀前往。当朱德 走进会议室时,毛泽东很动情,对朱 德说:“红司令, 红司令, 你可好吗? ” 朱德操着四川口音高兴地告诉毛泽东 说:“我很好。”两位老战友的手紧紧 地握在了一起。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 “这位同志,我们一起几十年了! ”“40 多年了。”朱德补充道。“对, 40 多年 了。”毛泽东接着说,“朱老总,有人说 你是黑司令,我不高兴,我说你是红司 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朱,哪 能有毛啊?朱毛, 朱毛, 朱在先嘛! ”
毛泽东和朱德的革命友谊跨越 40 年, 这是怎样的 40 年啊!他们参与缔 造了那个伟大的时代, 他们又经历了 出生入死的考验。朱毛永不分离、生 死相依的信任, 和他们惺惺相惜的革 命情怀, 给伟大的友谊作出了至高无 上的注解!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