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初入革命智歼敌
王 道 邦,1911 年 11 月 23 日 出 生 于 江 西 省永新县埠前乡古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 母早耕晚作,日子过得十分艰辛。王道邦 6 岁 就帮家中拔猪草, 10 岁便开始给人家放牛。15 岁时,通过一个亲戚介绍,父亲把王道邦送到 吉安城里去学泥瓦匠, 3 年学徒期满后,他就 留在吉安做了泥瓦工。
少年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压迫使王道邦幼 小的心灵逐渐萌发了反抗和革命的思想,特别是父母作为农民备受地主压迫剥削的场景深深 埋在了王道邦的脑海中。1928 年秋, 父亲因病 去世,全家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王道邦肩上, 第二年,他从吉安回到家乡,承担起了家庭重任。
当时的永新县城已经被红军占领,建立了 苏维埃政府,王道邦返回家乡后毅然参加了农 民赤卫军, 不久便担任村赤卫队队长。1929 年8 月,赣西南苏区革命斗争如火如荼, 各县、区掀起扩红热潮。王道邦参加完扩红大会后, 下决心响应苏维埃政府号召参加红军。就在当月下旬的一个清晨,他离别母亲、妻子和 12 岁的妹妹, 前往吉安, 参加了正在吉安一带活动的红 12 军。
到红 12 军后,王道邦被分配在军直属特务营 3 连当战士。他工作积极主动, 善于吃苦耐劳, 深得首长喜爱, 不久就当上了班长, 并于 1930 年 11 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王道邦, 一心盼着能有大仗打。机会终于来了, 12 月, 蒋介石调集 10 万大军分八路向中央苏区进攻,其中国民党第 18 师师长张辉瓒率领全师于 28 日向南砻推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方针,红 12 军军长罗炳辉率领第 35 师边打边撤, 将敌 18 师引进龙冈。30日,红军转入反攻,集中主力围歼敌 18 师。
王道邦参加了这次战斗。敌 18 师突 遇红军主力, 顿时首尾不能相顾, 开 始四散奔逃, 这时一小股国民党军爬 上一个叫瑶岭的山坡企图从山坳里 逃窜。王道邦带领的第 4 班在与连队 失去联络的情况下, 当机立断决定歼 灭这股敌军。但这股敌军人数有 50 余 人, 4 班仅有 10 人,而且武器较为 简陋。王道邦灵机一动, 借助山雾向 天上开了一枪,大声发出命令:“一 排往左, 二排往右, 三排中间堵住敌 人!”又大叫,“白军兄弟们, 你们已 经被包围了, 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 虏!”国民党军在朦胧的雾气中真以 为自己被包围了, 便不敢再跑, 老实 地缴了枪。这一仗, 王道邦率全班抓 获俘虏 50 余人, 缴枪 30 多支, 受到 红 12 军首长的表扬。随后,他又率 领全班跟随大部队追击谭道源第 50 师, 在东韶歼敌一个多旅。王道邦在 这两次战斗中得到实战锻炼, 战后被提升为红 12 军特务营 3 连排长。
1932 年 6 月,王道邦被派往红 一方面军总部直属特务营 3 连任指导 员。担任指导员期间, 他参加了 8 月的乐安、宜黄战役, 并在战役中协助 红 4 军主攻乐安城, 战至次日凌晨最 终取得胜利。战后, 王道邦被选入中 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利用学习的机 会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 毕业 后他来到红 1 军团第 1 师第 2 团任总 支书记。
1934 年 10 月 12 日, 红 1 军 团 集结于江西兴国地区, 王道邦随大部 队踏上了长征之路。11 月,他被调 到第 2 师第 5 团任代理政治委员, 团 长是张振山。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之 后,王道邦和张振山于 2 月 18 日至 21 日由太平渡二渡赤水,向桐梓前 进。27 日,他们又指挥全团配合其他 部队奋力攻打遵义城, 再占遵义, 红 军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 2 个师又 8 个 团, 取得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3 月 15 日,红军向鲁班场、三元洞地 带的周浑元纵队发起进攻, 王道邦和 张振山带领的第 5 团是第 2 师的主攻 团。战前王道邦向部队作了动员, 决 心要不顾一切牺牲坚决突击敌人。战 斗中, 他和张振山轮番带领部队向敌 人发起冲锋。但由于敌人兵力众多、 工事坚固, 攻击未能奏效。中革军委 最终决定放弃进攻鲁班场, 第 5 团撤 出战场, 由茅台附近三渡赤水, 向古 蔺方向前进。
鲁班场战斗之后, 王道邦被调到 红 1 军团政治部工作, 不久又调回第 1 师第 2 团担任总支书记,后来又有 几次工作变动, 他都坚决服从, 正确 对待职务升降, 正确对待荣誉, 始终 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勇敢的战斗 精神, 最终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胜 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黄土岭上毙日将
七七事变之后,全国性抗战爆 发。王道邦原来的红军第 1 师改编为 八路军第 115 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参谋长熊伯涛, 王道邦任独立团 政治处组织科科长。1937 年 8 月 31 日, 王道邦随部队东渡黄河开赴华北 抗日前线。
9 月中旬,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 兵团集结于大同,准备前出山阴,迂 回和攻占雁门关。与此同时, 日本华 北方面军企图协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 兵团攻占太原, 进而占领整个山西。 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 第 115 师决定 在平型关打击日军。独立团的主要任 务是深入日军后方,隐蔽插到腰站地 区, 切断日军从涞源至灵丘的公路运 输线, 牵制和打击日军增援部队。
协助主力部队夺得平型关大捷 之后, 独立团势如破竹, 一举收复涞 源、广灵、易县等 7 座县城, 部队也 从 1700 多 人 发 展 到 7000 多 人。10 月 23 日,根据上级命令,独立团扩 编为八路军独立第 1 师,下辖第 1、 第 2、第 3 团,王道邦任第 3 团政治 委员, 11 月 7 日,独立第 1 师兼第 1 军分区改属晋察冀军区领导,他调 任第 1 团政治委员,团长陈正湘。
1939 年 10 月 30 日, 第 1 军 分 区获悉:坐镇张家口的日军独立混成 旅第 2 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派 军沿向水堡、走马驿和银坊方向对第 1 军分区进行“扫荡”。晋察冀司令员 聂荣臻决定,集中第 1 军分区第 1、 第 3 团等部, 利用有利地形首先歼灭 银坊方向进犯日军。
第 1 团和第 3 团大部负责从雁 宿崖东侧伏击日军, 11 月 2 日凌晨, 部队迅疾赶赴集合地点。王道邦向部 队作了充分的战前动员, 随后沿着山 间小道秘密前进, 于 3 日拂晓到达指 定位置。此时, 王道邦用望远镜观察 到, 银坊方向进犯日军先头部队百余 人正在雁宿村东河滩休息, 主力正沿 着干河沟缓慢钻入“口袋”。
当日军进至雁宿崖与张家坟之 间时, 王道邦和陈正湘立即命令司号长吹起冲锋号。第 1、第 2 营主力从 峡谷两侧阵地同时向河滩猛扑过去, 第 3 营从上下台方向朝着日军的尾部 也开了火。刹那间, 山沟里布满了喊 杀声、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第 1 团协同兄弟部队经过激烈厮杀, 战至 17 时许,除少数人逃脱外,进入雁 宿崖的日军 500 多人全部被歼, 缴获 了大批物资弹药。
此次战斗失利后, 阿部规秀中将 恼羞成怒, 亲自率 1500 多名日军按 照原路对八路军进行报复性“扫荡”。
晋察冀军区接到情报后, 决定由 第 1 军分区第 1、第 3 团连同其他部 队再打一个歼灭战。在第 1 团召开 的敌情分析会上, 王道邦建议必须拖 住日军, 并将日军引至黄土岭、寨头 方向。经第 1 军分 区同 意, 王道 邦 抓住敌人急于寻找八路军决战的心 理, 率部引诱日军东进。阿部规秀果 然上钩, 11 月 6 日傍晚,日军分两 路进入司各庄、黄土岭地区。7 日拂 晓, 王道邦和陈正湘指挥部队进入寨 头以东地域待命。8 时前后, 王道邦 看到日军正向寨头开进。他命令第 1 营派 1 个连迅速占领垭口东南高地, 掩护团主力展开;令第 2 营第 1 梯队 小跑插至寨头西南, 猛打猛冲, 给行 进的日军迎头痛击, 第 2 梯队迅速抢 占高地;令第 3 营迅速占领主峰,炮 兵连至 793 高地东山沟隐蔽待命。
15 时,黄土岭战斗打响。顿时, 上庄子至黄土岭几里长的山沟间枪 声大作,杀声震天。16 时,王道邦 用望远镜发现南山根部山梁中间有 所独立小院, 有腰跨战刀的日军进进 出出。他判断这是日军的指挥所, 当 即命令炮兵进入阵地。随着“打”的 口令, 四发炮弹射向小院, 瞬间在目 标点爆炸。战后得知, 阿部规秀正是 葬身于这次炮击中。
黄土岭战斗共消灭日军 900 余 人, 缴获长枪短炮和大量弹药, 是晋察冀军区抗战中一次空前的胜利。
1940 年 8 月,王道邦调任晋察冀 军区第 1 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后改 任第 1 军分区人民武装部部长。1944 年 6 月, 他调任晋察冀军区第 9 军分 区副政治委员, 代行司令员职责, 负 责第 9 军分区的全面工作。
王道邦就任后, 在领导、指挥部 队反“扫荡”之余, 对地道战情有独 钟。他不顾危险、不知疲倦地带着警 卫员走东村、串西村, 还亲自挥镐参 加挖掘地道。地道战在应对日军的 “扫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平改编北平军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政府宣 布投降。蒋介石迫不及待集结兵力, 妄图独吞抗战胜利果实。晋察冀军区 部队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 根据中共 中央军委的指示, 迅速组编野战纵 队。王道邦所在的第 9 军分区编为冀 中纵队第 3 支队, 王道邦任支队长兼 政治委员。10 月,冀中纵队 3 支支 队分别改称第 11、第 12、第 13 旅, 王道邦任第 13 旅旅长兼政治委员。 1946 年 6 月,冀中纵队改编为晋察 冀野战军第 3 纵队, 所属 13 旅改称 第 8 旅。王道邦任旅长兼政治委员。
1946 年 6 月底,蒋介石向解放区 发动全面进攻, 各解放区军民立即投 入保卫解放区的战斗。国民党军决定 以 94 军攻占易县,妄图分割晋察冀 腹地。第 3 纵队第 8 旅的任务是, 坚 决打击西犯易县的国民党军。通过激 烈战斗, 第 8 旅会同第 7 旅将进犯易 县的第 361 团全歼。
此次易县失利使国民党军恼羞 成 怒,11 月 15 日, 又 派 第 94 军 第 5 师和第 53 军兵分两路再犯易县。此 次战斗中, 王道邦部第 8 旅第 1 营在 营长朱彪、教导员曹良的率领下一天 中连续击退国民党军 1~2 个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支援下的 3 次攻击,与敌恶战 13 小时,打死打伤国民党军 780 多人。战后, 纵队授予第 1 营“钢铁第一营”荣誉称号,晋察冀军区给予通令嘉奖。
1947 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 晋察冀军区决定发起正太战役。第 8 旅的任务是首先歼灭北辛安、正定、获鹿的国民党军, 然后沿正太(正定至太原)铁路向西发展。
在战役第一阶段, 王道邦率领部队与兄弟部队一道, 一举攻克北辛安、正定、获鹿等地。4 月 16 日, 王道邦指挥部队沿正太铁路西进, 准备攻打正太铁路东段重要据点——井陉。
井陉城东、北面是山, 西、南侧有绵河环绕,城外四周和矿区周围 15公里内据点、碉堡星罗棋布, 守军为保安团、矿井队约 1600 人。根据国民党军布防情况, 第 3 纵队决定采取“挖心”战术,主要兵力直捣守军中心井陉城, 然后再歼灭外围各点守军。
4 月 23 日,王道邦率部向井陉城发起攻击。他亲临一线, 组织集中第22 团全部火炮、机枪以猛烈火力攻击
东门守军, 突击队连续爆破, 将两道城门炸开, 主力部队随即攻入城内。战至 24 日下午, 城内守军全部被歼,
井陉解放。随后, 王道邦指挥第 8 旅向西推进,先后攻占测石驿、辛兴、破头等据点。
正太战役历时一个月, 共歼国民党军 3.5 万余人,解放 7 座县城和 3个矿区, 控制了获鹿至榆次间 180 多
公里的铁路线, 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6 月,王道邦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 3 纵队副政治委员, 1948 年 1 月改任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8 年秋,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胜阶段。9 月 27 日,第 8 纵队组建,隶属华北军区第 2 兵团,下辖 3个旅, 王道邦被任命为第 8 纵队政治委员, 司令员邱蔚。担任第 8 纵队政 治委员期间, 王道邦和邱蔚司令员指 挥部队赢得新保安战斗的胜利,第 67 团 5 连、第 68 团 1 连荣获“登城先 锋连”称号,许学顺荣获“爆破英雄” 称号,一大批干部战士立大功。随后, 他和邱蔚又奉命率领部队包围北平, 但此时邱蔚因病不能随队, 全纵队军 政两副担子全落在王道邦身上, 他组 织部队加紧攻城训练, 构筑工事, 做 好随时攻打北平的准备。
1949 年 1 月 22 日 ~23 日, 平津 前线司令部与傅作义达成和平解决 北平的协议, 北平国民党军陆续开出 城外接受和平改编, 第 8 纵队承担改 编国民党军第 16 军军部和第 94 军的 任务。王道邦向从全纵队抽调参加改 编的 100 多名优秀政工干部作动员: 你们要去打一场特殊的战斗, 这个战 斗不是用枪炮, 而是用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用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 转变他们的思想, 改变他们的立场。 他还亲自和受编部队的师以上主要 军官进行了热情诚恳的谈话。整个改 编任务完成得很圆满, 受到兵团党委 的表扬。
1949 年 1 月,华北军区第 2 兵 团改编为第 19 兵团,第 8 纵队改编 为第 65 军,邱蔚任军长,王道邦任 政治委员。他率部队参加了太原战役 和解放大西北的作战。9 月参加完宁 夏战役后,中央军委命令第 65 军兼 宁夏军区, 王道邦任政治委员兼军长 和宁夏军区司令员,就地执行剿匪、 建政和生产任务。
朝鲜战场战功赫
1950 年 6 月 25 日, 朝鲜内战爆 发。11 月中旬, 中央军委令第 65 军 准备入朝作战, 同时调整了军领导班 子,任命萧应棠为第 65 军军长,王 道邦继续任政治委员。
1951 年 3 月中旬,部队到达朝 鲜的新溪、大坪、楸川里地区集结, 按照志愿军总部和兵团的部署, 全面 展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准备工作。4 月 22 日,第五次战役开始。第 65 军在 王道邦和萧应棠的指挥下,于 4 月 23 日晚陆续渡江。部队冒着“联合国军” 密集炮火和飞机的疯狂扫射, 奋不顾 身渡江, 最后协同第 63 军在弥陀寺、 武建里痛击英军第 29 旅,并在武建 里穿插战中活捉洛斯特营中校营长 卡恩,俘虏 274 名英国兵。
5 月 16 日,在战役的第二阶段, 王道邦和萧应棠指挥 3 个师向汉城东 北地区进击。17 日晚, 进至道峰山、 水落山、佛岩山、白洋里地区,与 “联合国军”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 顶住了“联合国军”的全面反击, 重 创美军和南朝鲜军, 胜利完成了坚守 任务。
几战过后, 第 65 军面临十分严 峻的形势, 全军人员、武器装备、供 给消耗很大, 粮食、弹药、伤员等保 障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联合国军” 攻击锋芒正盛。此时, 志愿军司令部 下达命令,第 65 军在议政府、清平 川布防, 利用有利地形, 阻击“联合 国军”15 至 20 天,以掩护主力转移 休整。王道邦接到命令紧锁双眉, 在 指挥所里沉重地踱着脚步。他深知, 虽然部队面临重重困难, 这个任务必 须完成, 他对萧应棠和副政治委员陈 宜贵说:“这是一次特殊的阻击任务, 其艰巨程度难以想象。但是, 命令必 须执行,困难再大也要克服!”
经过周密安排, 王道邦和萧应棠 层层布置防线, 连续取得涟川、玉女 峰、上梅洞等阻击战的胜利, 共毙伤 “联合国军”8000 多人,其中美军 4000 多人、英军 200 多人, 击毁伤坦克 44 辆、飞机 40 余架。第 19 兵团司令员 杨得志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六十五 军阻击战是异常艰苦的, 左右友邻已后撤 60 至 100 公里, 没有火力支援, 缺吃,少弹药,师、团几次被包围, 但他们打得英勇, 打得坚决, 打得顽 强,出了一批英雄单位和个人。
随后, 王道邦、萧应棠在抗美援 朝战争中指挥部队进行了保卫开城 的战役。期间, 王道邦指挥部队共进 行了大小战斗 80 余次,歼灭“联合 国军”1.43 万人,不仅歼灭了“联 合国军”有生力量, 而且为停战谈判 争取了主动, 受到志愿军首长和兵团 首长的赞扬,第 65 军被称为“光荣 的开城保卫者”。王道邦荣获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 勋章”。1953 年 1 月,中央军委任命 王道邦为第 65 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9 月,他率部从朝鲜载誉归国。
1955 年 9 月,王道邦前往南京军 事学院战役系第一期学习, 全面提升 了军事水平、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 同月, 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荣获二级 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 解放勋章。
1957 年 9 月,王道邦毕业后被任 命为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担任省军区 司令员期间, 他生活上一如既往地艰 苦朴素, 从不需要特殊照顾, 住的是普通的单元房, 吃的、用的都是妻子 到街上买的, 有时省军区、省委、省 政府照顾他送点食物, 他都要送给警 卫班的战士和幼儿园的小朋友。
王道邦的身体本来就比较单薄, 加上长年累月的战争环境,积劳成疾, 但他从来不放在心上。1959 年 1 月 8 日,他又不幸经历了一场车祸, 导致两根肋骨被撞断, 肝部受伤出 血, 经过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经过 这次车祸, 王道邦的身体更差了, 经 过医院检查诊断, 他不幸患上肝癌晚 期, 又一次住进医院。就是在这样的 情况下, 他仍然惦记着部队的工作。 1959 年 11 月 12 日, 王 道 邦 在 北 京 逝世,年仅 48 岁。■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