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红色毓秀:“党建 + 教研”品牌的 创建及深融路径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14 09:44: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 摘要 ] 教科研部门党建工作历来是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很长一段时间处在重业务轻党建的“被 包容”状态。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 党建工作与教研工作只有“揉”在一起抓, 才能使两者“并辔齐驱”, “双轨并行”。“红色毓秀”是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在“党建 + 教研”深融路径的实践摸索中创建出来的,是带 有区域特色的党建品牌。本文从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三个方面探析“红色毓秀”的创建与深融之路径, 为寻求具有普适性的“党建 + 教研”品牌作出有益的探索。

[ 关键词 ] 红色毓秀;党建;教研;深度融合

      2020 年,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 团审议时, 提出“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12字诀”, 为中国公卫体系改革定向布局。仔细研读,这“12 字诀”同 样可以延伸到各行业、各系统的改革。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教 研室的党建品牌“红色毓秀”的创建与深度融合的历程,与 这“12 字诀”不谋而合。

红色毓秀

一、整体谋划,创建“红色毓秀”的教研品牌,系统领 航教改

      以品牌经营的方式提升党建工作,首先就要做好整体谋 划。“红色毓秀”的品牌创建,基于玉州区“大兴教育”的 顶层设计,发展于玉州教改的土壤,成熟于“党建 + 教研” 的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期。

    (一) “红色毓秀”的基本含义。一个成熟的品牌,应 具有其特有的品牌标识。红色,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情结, 是融在民族血脉里的基因。红色代表革命,是“中国历史文 化中红色情绪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是 特定的意识形态。“毓秀”,出自“钟灵毓秀”,取孕育优 秀人才之意, 又因“毓”与“玉”“育”同音, 故以“毓秀” 为玉州教育教学改革的品牌名称。“毓秀”一词的使用有其 历史渊源, 2009 至 2010 年以“毓秀”班的形式培养教改骨干; 2011 年升级为“毓秀”工程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系统;2019 年 以“毓秀教育”为主干,系统构架起玉州教育。既突出党对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和引领作用,也突显区域教育教学改革 的沉淀,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一项从培养人到教育系统 完善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二)“红色毓秀”的品牌意义。创建“党建 + 教研”的“红 色毓秀”为品牌,从理论、实践等方面都极具开拓性意义。

1、突出党建引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强化教科研工 作的主色调。教研室属教育科研部门,  “过去式”的教科研 部门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教科研”的“清高”, 重科研轻党建,重技术指导,忽略思想引领。确定“红色毓 秀”为“党建 + 教研”的品牌,就是要以“红色”为内核,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教科研工作的主色调,坚持党对教育事 业的全面领导,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 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把党建工作融入教育的各项工作中, 确保教改方向正确,契合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坚 持党领导教育的坚强阵地。县域教科研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决 定着县域教育质量的优劣, 决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红色毓秀”党建品牌的创建,就是为教科研发展把好舵, 拓宽党建工作渠道, 使党建与教研工作既上质量, 又上水平, 带动广大教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进。

2、突破“党研”藩篱,建强队伍,攻坚克难,提升教科 研工作的软实力。以“党建 + 教研”的品牌创建,通过党建 品牌创建三年行动规划, 深度融入党建工作, 加强党性教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建立核心 队伍等方式,使教科研活动与党建工作合二为一。教科研工 作得到党建“内核”的强化, 为教科研实践注入“红色血液”, 饱含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进而提升教科研的价值品质及格 局格调。党建工作也因有了中心工作的支撑,增添了其“落 地生根”的稳健与坚韧。“红色毓秀”品牌的创建,厚植党 建与教研情怀且贯穿两者,使党建成为教科研部门带动区域 教改的重要支撑。“红色毓秀”成为打破“党研”藩篱的突 破口,专业与思想双提升、双向阳的契合点。

3、突显党言党语,创新发展,聚力升级,挖掘教科研工 作的真内涵。一个优秀的党建品牌,首先要有自己的“识别 码”,包括物化的和内涵的,引导“党建 + 教研”的创新。 从物化表现来看,  “红色毓秀”以蓝天、白云、大海、帆影、 鹏翅为基础, 以蓝、白、红为主色, 寓育德泽人、启真润秀、 教改弄潮、助鹏高飞之意, 融红色与毓秀于一体, 切合实际, 与时俱进。从内涵发展来看,  “红色毓秀”一是突显党言党 语, 讲政治, 守纪律, 转作风, 重务实, 一种声音, 一个方向, 红为底色,和谐共生。二是创新发展,在旧有经验与成果的 基础上,融入党建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和扩大党建品 牌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提升品牌形象。三是聚力升级,通过 对“红色毓秀”品牌的打造,凝聚共识、提炼经验、提升层 次,充分挖掘“红色毓秀”的内涵意义,使“党建 + 教研” 工作更加鲜明而有特色, 更加具有识别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更加被广大党员群众认可、接受、参与,及时总结、推广, 进而影响到整个区域。

   (三) “红色毓秀”的“谋篇布局”。  “红色毓秀”是 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党建 + 教研”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外 延到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影响,能够助力教科研部门在教育系 统中发挥教改引擎的作用,在实践中,通过整体谋划、全员 参与、合作共建谋好篇、布好局、把好舵。

1、立足实际,明确中心,整体谋划。党建品牌的创建, 首先要立足于中心工作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明确中心。最后 要做好整体谋划。“红色毓秀”的党建品牌,以“1+N”的模 式呈现。“1”,紧扣一个中心,既以“毓秀教育”为区域做 强党的教育事业为中心,把教研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 凝炼“毓秀教育”思想体系、操作体系, 促进“党建 + 教研” 同频共振,互融互进,激发县域教育改革创新的张力,提升 区域教育的影响力,为广西甚至全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成 功范式。“N”,为“毓秀教育”之“目”,以打造“毓秀教 育”系列品牌为牵引力, 纲举目张, 重点推进“毓秀名师”“毓 秀课堂”“毓秀评价”“毓秀研训”“毓秀学子”“毓秀管 理”“毓秀文化”“毓秀资源”等系列内容实践研究,全面 提升全区域师生队伍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构建真正的优质均 衡教育。在实践中,以“1+N”的项目群方式,搭建人才培养 平台, 通过毓秀工程和睿德工程培养教师、学生, 甚至家长提升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灵动课堂、科学管理、专业评价、多维文化、厚实资源等方 面,与数字玉州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玉州教育的品牌形 象,全面深度推进区域性教育教学改革,并使之形成辐射作 用;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学区、示范校、示范班级、示 范学科等, 提炼总结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人民满意且具有影响力的优质教育。

2、合理用人,明确分工,全员参与。“做小事靠个人, 做大事靠团队”,要把“红色毓秀”这个品牌做实做细做强, 需要凝聚力量, 人人参与, 明确分工。根据项目建设的方式, 教研室与教育局各股室干部携手, 组建九个指导与实践团队, 分别负责“红色毓秀”综合研发以及“毓秀名师”“毓秀课 堂”“毓秀评价”“毓秀研训”“毓秀学子”“毓秀管理”“毓 秀文化”“毓秀资源”八大项目的实践,每个团队的正副团 队长中至少有一名党员, 每个团队开展的研讨活动、实践活动、 调研活动,都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党建工作与教科研工作 紧密结合,以教科研促党建,以党建成效促进教科研发展的 新局面。二是个人成长与教师群体成长相结合,  “红色毓秀” 的品牌创建过程,实际就是所有参与者的成长过程。

3、寻求合作,校地携手,合作共建。基础教育阶段有实 践经验,高校有科研和理论能力,实践丰富理论,理论指导 实践。“红色毓秀”的品牌创建也不能脱离理论与实践,与 高校携手合作,会使之做得更加扎实。玉州区是玉林市中心 区,也是玉林师范学院校本部所在地,从框架的搭建到党建 品牌“红色毓秀”的创建, 以及工作的启动, 都有高校参与。 玉州区教研室党支部则积极与玉林师院教育学院党支部互动 联系、积极沟通、组织研讨,教育学院还特别成立一个党员 博士教授团队,给玉州的特色品牌出谋划策。对应“毓秀” 项目的九大管理团队,玉林师院组建起九大指导团队,与管 理团队以及各项目的实验组织,一起展开实践与研究。“红 色毓秀”也是打通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平台,校地携手合作, 为高校支持地方实践、打通校地服务通道迈出了至关重要的 一步。

二、系统重塑,创设“五三二一”的“红色空间”,用 心润泽玉州教育

      “红色毓秀”的实践路径,以“红色空间”为“党建 + 教研”的落脚点,为玉州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创设了一个可以 不断地拓展延伸的红色空间, 打造根基扎实“红色毓秀”品牌。 “五三二一”红色空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可以特定某个 特定的“落脚点”,也可以泛指某一类专门的活动或行动。

    (一) “五”,  “五个平台”。这是五个专门为党员干 部专业成长与收获搭建的交流学习与成果呈现的红色空间。 一是学生“五育”并举培养交流平台。利用网络互动软件, 从培养“三睿”(睿才、睿知、睿德)、“五全”(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毓秀学子”出发,为教师搭建交流服务 的平台。从全域来讲,教师可以通过玉州教师公共服务平台
来交流;从小范围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学科、班级搭建平台来交流。二是毓秀名师梯级培养平台。以党员骨干引领, 对教师实施三阶三层的过程性培养,即入职前对青年教师进 行合格教师的培养,入职后对有潜力的教师进行骨干教师的 培养,入职十年后才有资格参加拔尖教师的培养。成为合格 教师,可以参加新秀教师遴选;新秀教师可以参加隽秀教师 遴选;隽秀教师才可以参加毓秀教师遴选。三是教改示范学区、 学校创建平台。以学区或学校为单位,基于广西自治区基础 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示范区(玉州)的建设,对照《自治区教 改示范区三年建设计划(玉州) 》的要求和工作要点,引导 各单位以目标为导向, 创建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学区、示范校, 指导和孵化若干个具有校园文化识别系统的教改示范校,以 示范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促进县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四是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践与应用平台。以教育部《中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五大方面为评价标准, 创新评价方式,深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五是新教育文 化交流平台。以学校新教育文化的展示、评比与交流活动为 平台,促进学校新教育文化建设,营造基于教育教学改革的 区域文化、学区文化、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学科文化等。

     (二) “三”,  “三大行动”。“三大行动”是党建工 作融入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教科研指导活动。一 是关注农村教育的“村校振兴行动”,以党员带动党员,以 活动影响行动,由教研员 + 辅导员 + 学科骨干的团队,深入 到薄弱的农村学校, 为村校振兴“把脉诊断”,开出“药方”, 推动村校的自主发展。二是关注学困生的“清零行动”,学 困生的成因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教研部门带领一 线教师给学困生予具有实战作用的指导,帮助学困生重拾信 心,走出学业水平检测极度低分的困境。三是关注师、生、 校共同发展的“对标行动”,围绕薄弱环节、围绕标杆,联 合党员骨干,全面深入到基层开展帮扶指导的服务行动。

     (三) “二”,  “两大工程”。“两大工程”关注的是 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指支持教师发展的毓秀工程,关 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睿工程。毓秀工程自 2011 年 开启教师成长系统化培养和成长的创新活动,侧重对名师、 优师的新基本功培养,即会上课、会评课、会做培训、会辅 导的“新四会”教师;自 2014 年第 30 个教师节前夕,习近 平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四有”好老师后,又增加了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 有”好老师。德睿工程关注的是广大学生,对学生的培养目 标分中小学段,培养与评价共生,如何融入党建引领、如何 把评价深入到日常,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四) “一”,  “一个讲坛”。  “一个讲坛”是泛指, 即党员先锋讲坛。对全域而言,指全学科的教研活动,由学 科教研员与学科带头人,以党员先锋讲坛的方式,共同承担 学科的县域指导与培训;对学区、学校而言, 可根据本学区、 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党员或党员与骨干教师共同开设本校、本学区的党员先锋讲坛, 对广大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思想、理论及专业的培训、指导。

三、全面提升,筑牢“根红魂秀”的示范基地,全力重 塑玉州模式

       “红色毓秀”就是以红色为根,毓秀为魂,赓续红色基 因,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而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推进“党 建 + 品牌”的建设,总结教改经验,助力玉州区成为自治区 教改示范区的标杆与教范,当前,玉州区教研室正着手搭建 两个示范基地。一是党员先锋工作中心,以拔尖人才为中心 负责人,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以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 形成若干个“1+2+N”的人才培养中心。二是玉州教育公共服 务平台,借助 5G 时代与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管理平台和资 源平台的推广与应用, 打造数字玉州教育, 又以数字玉州教育, 倒逼薄弱学校现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这两个示范基地的搭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激活和 升级玉州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自学 到互学、网络学习, 使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两学一做” 到主题党日活动, 帮助广大党员群众从学技术到主动学政治。 二是教师操作方式的变革。从粉笔 + 黑板,到电子白板,进而 到线上线下交互应用,教育教学改革现代化时代即将到来。三 是关爱与服务方式的变革。组织对教师的关爱,从生活关心、 文化关心到政治关心、身心健康关心,更具人文关怀;在服务 方式上,党员干部戴党徽、亮身份,敢担当,善作为。

[ 参考文献 ]

[1] 红色文化 . 百度百科 .
[2] 深圳市机场 ( 集团 ) 有限公司 . 以“卓越党建”驱动 战略引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以深圳机场集团为例 [Z].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 ( 第三 届 ),2019.
[3] 王宵 . 基于品牌要素的高校教师基层党建品牌模 型构建及实践探索 [J]. 南京航 空航天 大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 版 ),2017,19(4):84-88.
[4] 吴宇方 . 以品牌建设为导向 , 努力构建高校党建工作 新模式 [J]. 教育管理 ,2016,347(4):128-13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42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