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1916 年,陈毅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 在染织专业学习。1918 年 3 月入吴玉章等人 创办的“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四川分会预备学 校”。1919 年春,考取官费留法勤工俭学。同 年 6 月 1 日, 离开成都在泸州乘船途经重庆于 6 月 27 日到达上海。8 月 14 日,陈毅等由上 海乘法国货轮“麦浪号”四等舱启程赴法国。 10 月 10 日到达法国马赛后,陈毅因病住进华 工医院治疗, 年底出院到巴黎入蒙达尼学校法 文补习班学习,与蔡和森等是同学。
1920 年, 陈毅在巴黎施乃德工厂做工 8 个 月后, 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参加李富春等组 织的工学世界社。1921 年 2 月作为四川学生 代表参加争取勤工俭学学生“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的“二 ·二八”运动, 被工厂解雇。6月至 8 月, 为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出卖筑路权的秘密借款, 陈毅与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一起,发动和领导了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取得胜利。9 月 20 日,陈毅与蔡和森、赵世炎、李隆郅(李立三)等发动和领导勤工俭学学生代表 100 余人占领里昂中法大学校园, 全体遭法方关押。10 月 14 日,由法国当局武装押送, 陈毅和蔡和森、李隆郅等 100 余人被遣送回国,11 月回到上海。
1922 年 1 月, 陈毅回到重庆。同年秋, 通过通信由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春,陈毅应聘担任重庆《新蜀报》文艺副刊主笔。10 月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
曾任中共北京中法大学党 支部书记等职
陈毅进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后 不久, 就经颜昌颐(湖南安乡人。后 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军 委秘书等职。1929 年 8 月 24 日在上 海被捕后就义, 年仅 29 岁)、肖振声 (湖南新田人。后曾任中共察哈尔省 委敌工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 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介绍,由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 共产党正式党员。1924 年七八月间, 经党组织批准, 陈毅担任了北京中法 大学党支部书记。这是陈毅在党内担 任的第一个职务。身为党支部书记的 陈毅经常召集和主持党支部会议, 及 时传达中共北京区委兼地委的指示, 认真总结党支部在校内和附近农村 的工作, 并向中共北京区委兼地委汇 报工作情况。
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在 北京病逝后, 北京中法大学为孙中山 先生举行了迎丧会, 陈毅和同学们到 碧云寺迎丧, 并参加了守灵。陈毅曾 以“曲秋”为笔名,写了一篇题为《西 山埋葬》的散文, 热烈赞颂孙中山。 同年下半年, 在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 领导下, 陈毅开始从事工会工作, 学 生运动,统战工作;担任北京市学生 联合会党团书记;经组织批准参加国 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担任执行委员 会委员兼《革命周报》编辑委员。并 继续担任中法大学学生会主席, 主办 校刊《救国报》。年底,陈毅毕业于 中法大学文学院, 当初怀揣着文学梦 的他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在南昌起义前后担任的职务
1926 年 8 月,受中共北方区委与 李大钊的派遣, 陈毅离开北京到四川杨森(四川军阀)部队做响应北伐的 兵运工作。8 月 26 日,在杨森处会见 已来该军工作的朱德。9、10 月,经 朱德介绍, 陈毅与中共重庆地方执行 委员会接上关系, 被派往达县川军田 颂尧部胡翼旅任党代表, 并在学生界 开展工作。11 月被调回重庆,负责 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12 月上旬, 杨闇公、刘伯承、吴玉章等通过以共 产党人为主的国民党四川省特别党 部领导发动顺(庆)泸(州)起义, 陈毅参加了起义的组织工作, 并准备 担任起义军政治部主任(以后起义失 败)。12 月 25 日, 陈毅去合川川军 第 28 军第 3 师工作,被任命为该师 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27 年 4 月 5 日,陈毅秘密回 到重庆,然后乘轮船赴武汉。5 月由 中共中央军委分配到武汉中央军事 政治学校工作, 以校政治部准尉文书 的公开身份作掩护, 担任中共党委书 记。7 月 15 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 变后, 军校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 导团。陈毅仍以准尉文书身份隐蔽在 连队。8 月 2 日, 教导团以“东征讨 蒋”名义乘船离开武汉。4 日到达九 江后, 即被张发奎下令缴械。陈毅连 夜召开共产党组织的紧急会议, 布置应变办法, 然后与特务连连长肖劲奔 赴南昌,追赶南昌起义军的队伍。8 月 10 日,陈毅由前委书记周恩来任 命为第 11 军 25 师 73 团团党代表(政 治指导员),随军南下。8 月 25 日参 加起义军攻击会昌钱大钧部的战斗, 第一次经受战火的考验。9 月部队经 长汀进抵广东,第 25 师与第 9 军教 导团奉命由朱德指挥, 留守三河坝。 10 月部队进入赣南后,陈毅作为唯 一的团级政工干部, 协助朱德做稳定 部队的工作。部队进入信丰城后, 朱 德在队前宣布:今后这支部队由他和 陈毅领导。10 月底部队在大余城整 编,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下 辖 3 个支队, 朱德(化名王楷)为司 令, 陈毅为指导员。此间朱德利用军 阀范石生这个老同学的关系, 暂时将 起义队伍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16 军 47 师 104 团隐蔽下来, 驻扎在广东韶关 犁铺头的一个小镇里, 并秘密建立中 共第 16 军军委,陈毅为书记。12 月 下旬, 陈毅和朱德一起在犁铺头会见 毛泽东派出联系的何长工。后蒋介石 得知南昌起义的余部隐藏在范部, 令 范石生解除朱德的武装。范石生大义 救朱德。朱德率部离开范部, 向湘南 进发。
1928 年 1 月 12 日下午 4 时, 在中共宜章县委的紧密配合下,朱德、 陈毅率部发动湘南起义, 智取宜章县 城成功。1 月 13 日,朱德和陈毅在 湖南宜章将部队改称“工农革命军第 一师”,朱德为师长, 陈毅为党代表, 王尔琢为参谋长。3 月 12 日,少数 坏人利用群众对焚烧城市的不满, 在 郴州制造混乱。陈毅按照中共湘南特 委的要求带一个营赶到郴州处理这 一事件, 兼任中共郴县县委书记, 查 明真相,处理善后。3 月 16 日至 20 日, 中共湘南特委在永兴县城太平寺 召开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 会议选举 产生了湘南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朱 德、陈毅、何长工等 21 人为执行委 员,政府机关设在郴州。
在井冈山和瑞金所担任的职务
1928 年 4 月 28 日, 朱德和陈毅 率部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随即组 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4 军(5 月 25 日 改称“红军第 4 军”,取消师的番号), 陈毅在砻市召开的庆祝会师和宣布 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4 军大会上 担任执行主席。大会正式宣布朱德任 军长兼第 10 师师长,毛泽东任军党 代表兼第 11 师师长,王尔琢任参谋 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后曾兼第 12 师师长和红 4 军士兵委员会主任)。 5 月 20 日至 22 日,中共湘赣边界第 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 成立 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 选举毛泽 东为特委书记, 朱德、陈毅等同为候 补常委, 接着第 4 军召开代表大会, 改选陈毅担任军事委员会书记。7 月 上旬改军事委员会为前敌委员会(简 称“前委”),选陈毅为书记。8 月 23 日, 在桂东召开的前委扩大会上, 决 定重回井冈山, 撤消前委, 成立以毛 泽东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10 月 4 日至 6 日,陈毅出席在茅坪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 并被选为第二届特委委员。11 月6 日, 陈毅出席特委扩大会, 讨论于本月2 日收到的中共中央6 月 4 日给前委的指示信, 重新组织红 4军和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 陈毅任秘书长。11 月 14 日 至 15 日召开中共红 4 军第六次代表大会, 会议选举 23 名委员组成军委, 陈毅为委员之一。
1929 年 1 月 14日, 毛泽东、朱德率红 4 军主力下井冈山, 出击赣南。陈毅作为军士兵委员会秘书长随军部行动。随后红 4 军改编, 陈毅为第 1 纵队党代表(纵队长林彪)。6 月 8 日至中旬,前委连日开会, 决定成立第 4 纵队, 取消临时军委, 由陈毅接任政治部主任, 代理前委书记。6 月 22 日,中共红 4 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城召开, 陈毅当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12 月 28日至 29 日,陈毅与毛泽东一起在上杭古田主持召开中共红 4 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毛泽东当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陈毅被选为委员。
1930 年 2 月 6 日至 9 日,红 4 军前委、红 5 军、红 6 军军委和赣西南特委的联席会议在吉安陂头召开。会
议决定成立共同前委,陈毅(未出席)被选为共同前委委员。会议后, 陈毅被任命为红 6 军政委(军长黄公略)、
军委书记, 并一度兼该军第 2 纵队政委。6 月底,红 1 军团第 22 军在江西信丰成立, 陈毅任军长(曾兼政委), 7 月起兼任红 22 军干部学校校长。9月, 陈毅与肖菊英在泰和结婚(肖菊英于 1932 年落井而亡), 10 月 7 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 陈毅为政府委员。12 月任中共赣西南特区委书记。
1931 年 4 月陈毅在东固组织革命动员委员会, 并任主席, 负责筹集粮草。11 月上旬至中旬,陈毅出席在瑞金叶坪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 当选为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2 年 1 月 9 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决定设立江西省军区总指挥部。陈毅被任命为总指挥兼政委, 指挥独立第 2、第 3、第 4、第 5、第 6 师及江西省所有赤色地方武装。
1933 年 9 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陈毅任西方军总指挥, 率所部转战赣江两岸, 配合主力红军作战。
1934 年 1 月,陈毅出席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再次当选全苏中央执行委员。8 月 28 日陈毅在江西 兴国老营盘指挥作战时身负重伤。10 月 9 日,周恩来到医院面告陈毅:中 央将率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 决定 任命陈毅为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 主任,留在苏区领导斗争。
在新四军所担任的职务
从 1934 年 10 月到 1937 年 9 月, 陈毅和项英率部在南方坚持了艰苦 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 年 9 月 24 日,陈毅与项英通过南京八路军办 事处博古、叶剑英转电毛泽东、张闻 天, 三年来首次得以向中共中央汇报 情况。12 月 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 定:撤销中共中央苏区分局,成立中 共中央东南分局,项英为分局书记, 陈毅等为分局委员;同时成立中共中 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军分会, 项英为 主席,陈毅为副主席。
1938 年 1 月 6 日,新四军军部在 南昌成立。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 支队支队长。1939 年 11 月 7 日, 新 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成立, 陈毅与粟裕分别担任正、副指挥。 1940 年 7 月 8 日,遵照中央指示, 江 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 陈毅任指 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8 月上旬 中共苏北区党委成立, 陈毅兼书记。 11 月 17 日,为统一指挥华中的新四 军和八路军部队, 华中总指挥部在东 台成立, 叶挺任总指挥, 陈毅任副总 指挥并在叶挺过江前代总指挥, 胡服 (刘少奇)任政委。11 月中旬,抗 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成立, 陈毅兼校 长。
1940 年 2 月,陈毅与在新四军 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工作的张茜在茅 山根据地结为伉俪。1941 年 1 月 7 日,陈毅获悉“皖南事变”发生。1 月 20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新四军领导人, 以陈毅代军长, 张云 逸为副军长, 刘少奇为政委, 赖传珠 为参谋长, 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接 着, 新四军将领发表就职通电与《新 四军将领声讨亲日派通电》。1 月 25 日, 庆祝新军部成立大会在盐城游艺 园举行。陈毅以代军长名义宣读中央 军委的命令并讲话, 发布了军部领导 人的就职通电。就职以后, 发表《论 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一文。1 月至 2 月间, 陈毅同刘少奇一起多次 与中央军委研究, 最后确定将所属部 队整编为 7 个师和 1 个独立旅及直 属队(包括抗大和特务团等),任命 各师、旅的领导人, 统一了编制和指 挥。3 月 27 日,中共中央、中央军 委决定组织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后 改称华中局)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华中 分会, 陈毅均为委员。1942 年 3 月, 陈毅代理新四军军分会书记。6 月 1 日,抗日军政大学华中总分校成立, 陈毅兼任校长。
1943 年 1 月 25 日, 陈毅离开新 四军军部, 带着两个警卫员踏上去延 安参加党的七大的旅途。经过艰苦的 长途跋涉,于 1944 年 3 月 7 日到达 延安。1945 年 4 月 23 日, 党的七大 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 陈毅出席了会议, 5 月 1 日,陈毅代表新 四军在会上发言。6 月 11 日,陈毅 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8 月 23 日,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 陈 毅为委员。8 月 26 日,陈毅被中共 中央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副书 记。10 月 25 日,华中局、新四军领 导机关全部进入山东。
解放战争时期所担任的职务
1946 年 1 月 7 日,遵照中共中央 的指示, 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 机关, 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 令员, 政委饶漱石兼山东军区政委。
1947 年 1 月下旬,华东全军实 行统一整编, 撤销山东、华中两野战 军番号, 正式组成华东野战军, 陈毅 为司令员兼政委, 并成立中共华东野 战军前委, 陈毅为前委书记。1 月 23 日, 遵照中央军委命令, 山东军区与 华中军区合并, 成立华东军区。陈毅 任司令员, 饶漱石任政委。4 月下旬 华东野战军实施蒙泰战役,于 22 日 攻克泰安,歼国民党军整编第 72 师 等部。5 月 13 日至 16 日在孟良崮战 役中, 华东野战军歼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 74 师等部 3. 2 万人。9 月 22 日中共中央决定改华东野战军外线 兵团为晋冀鲁豫野战军, 归中共晋冀 鲁豫中央局领导并负责统筹其后勤 供给。陈毅任晋冀鲁豫中央局第二副 书记。他与粟裕(中共晋冀鲁豫中央 局委员)代表该局指导黄河以南、运 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地区之 党政军民工作。
1948 年 5 月 5 日,在中原野战军 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一再要 求下, 中央决定陈毅任中共中央中原 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 第一副司令员(华野职务不变)。这 一决定在 5 月 9 日正式以通电下达。 11 月 16 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 定在淮海战役初期指挥系统的基础 上, 成立党的领导机构——中共中央 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由刘伯承、 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5 人组 成。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 邓小平为书记。其时, 指挥部位于永 城东南之张围子。11 月 22 日淮海战 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11 月 23 日,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开始,24 日向黄维 兵团全线出击,25 日将其包围于双堆 集地区。12 月 15 日黄维兵团被歼,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1949 年 1 月 10 日, 历 时 66 天 的淮海战役以歼敌 55. 5 万余人胜利 结束。2 月 5 日前后,华东野战军整 编为第三野战军(简称三野),陈毅 任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三野前委书 记。3 月 5 日至 13 日,陈毅出席在河 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在发言中谈渡江作战等军事问题和 城市工作问题。3 月 14 日中共中央 召集安排全国各大区组织人事问题 的座谈会, 华东方面提议陈毅为中共 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 上海市市长。 4 月 2 日, 陈毅与邓小平到达总前委 渡江作战指挥位置——合肥东南之 瑶岗村, 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东、中、西三路大军渡江作战。4 月 20 日 18 时半,中路渡江作战开始。 4 月 21 日,7、9 两兵团(中路) 渡 江成功。接着, 东路、西路大军渡江 也告成功。4 月 23 日晚解放南京。4 月 27 日,陈毅与邓小平当夜率总前委 轻便指挥部进驻南京。5 月 24 日,对 上海市区的总攻击开始, 5 月 27 日, 上海解放。上海市军管会正式成立, 陈毅任军管会主任。5 月 28 日下午 3 时, 在市府主持接管仪式, 国民党政 府代理市长赵祖康交出印信。上海市 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陈毅就任市长。 9 月 7 日以后, 陈毅赴北平参加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并当选为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 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
1949 年 10 月,中共中央任命饶 漱石为华东局第一书记, 陈毅为第二 书记。1950 年 1 月,中共中央任命 陈毅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 上海市委第一书记(至 1954 年 10 月 由柯庆施接任)。8 月,中央军委决定组成新的华东军区, 由陈毅任司令 员, 同时组成华东军区党委, 以陈毅 为第一书记, 粟裕为第二书记, 野战 军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10 月 16 日至 24 日,上海第二届各界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开会。22 日选举市府 委员,陈毅当选为市长。
1954 年 6 月 19 日, 中央人民政 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增补 陈毅等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 席。9 月 15 日至 28 日, 陈毅参加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议。在大会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 理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9 月 28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 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党的中央军事 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 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 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组 成, 毛泽东任主席, 彭德怀主持日常 工作。
1955 年 9 月 27 日, 陈毅在中南 海怀仁堂由毛泽东授予中华人民共 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 年 9 月 15 日 至 27 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 京举行。在大会上, 陈毅当选为中央 委员。在 9 月 28 日举行的中共八届 一中全会上, 陈毅当选为中央政治局 委员。
1958 年 2 月 11 日, 陈毅被正式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 长。3 月 4 日, 为集中精力从事外交 工作, 经毛泽东批准, 陈毅辞去上海市市长职务。
1959 年 4 月 17 日至 4 月 29 日, 陈毅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 一次全体会议, 并在会上当选为全 国政协副主席。4 月 18 日至 4 月 28 日,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 举行。在大会上, 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同时被任命 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9 月 26 日,中 共中央组成新的军事委员会, 毛泽东 为主席, 林彪、贺龙、聂荣臻为副主 席, 陈毅与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等 为常委。
1964 年 12 月 20 日至 1965 年 1 月 5 日,陈毅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 一次全体会议, 并在会上当选为全国 政协副主席。12 月 21 日至 1965 年 1 月 4 日,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北京举行。在大会上,陈毅被任命为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同时被 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6 年 1 月 8 日, 陈 毅、 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四位元帅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67 年 2
月 13 日、16 日,陈毅在怀仁堂的中央碰头会上就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护干部的大多数、稳定军队等与谭震林、李先念、李富春、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一起向野心家、阴谋家们作斗争, 被污蔑为所谓大闹怀仁堂的“二月逆流”。
1969 年 4 月 1 日至 24 日, 陈毅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4 月 28 日出席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会上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1972 年 1 月 6 日,陈毅因患肠癌病逝于北京日坛医院,终年 71 岁。1 月 10 日,毛泽东参加了陈毅追悼大会。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