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如何快速准确的进行英文翻译?SCI论文的翻译基本是建立在中文论文的基础上,多数研究人员都是先撰写中文论文,然后通过翻译人员或者翻译公司,才完成一篇SCI论文的撰写。
但由于英语非我们的母语,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情况,诸如多数翻译工作者本身并不具备医学背景,也根本没有医学SCI论文发表及审稿经验,甚至很多时候不能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其翻译是在一片雾水的情况下进行。
一、注意常用英文单词的特殊意义
避免使人理解错误关键在于作者英语的熟悉程度,SCI论文的翻译也是在这基本上日积月累,尤其是某些常见单词在医学语境下的词意变化,例:management intervention heterogeneity 英语中最常见的单词其意思应是“诊治”“介入”“异质性”,而不是“管理”“干涉”“不均匀性”。
二、提高英文文学修养水平
SCI论文翻译质量的核心要求并不是英语功底,而是作者本人的中文修养和语文修辞能力!借于互联网络的发达,新名词已经不是英语上手的最大难题,但为什么翻译起来还是很费力?
这里提两个关键点分别是”潜词“和”用句“,前者是讲你的用词之美,反面例子:“Previous studies”翻译成“先前的研究”或“早先的研究”;正面例子: 《进化论与伦理学》 译为 《天演论》。”用句,则是说整个句意是否连贯流畅,前后呼应。例:“在腹内压增高病人治疗中进行积极监测和早期导管指导治疗“,明显不合中文文法,应该是:“腹内压增高患者的积极监测与早期置管治疗”。
三、翻译注意表达偏差
判断翻译效果“务求(或强求)字句通顺”。在中文表述中即便是通顺无误的语法结构,在英文中也可能存在偏差,这便是不同语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所以我们翻译过程中要以各种语言化为主。
四、忌“口语化”
比如新闻稿,回忆录、专业通讯,指南以及著述等,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气的应用,指南就是应该一字千钧,简明扼要,这样才有权威的感觉,新闻通报就应该一本正经,要像新闻联播的播音稿一样,而述评的翻译就应该老成沉稳状......如果译文和原文的格式相当,那么读起来格外有劲,不是吗?再强调一点,不要把“例”改成“个”,“病人”应该翻译成“患者”!这样
SCI论文翻译的东西才有学术的味道;"mortality"在中文中经常被翻译为“死亡率”,这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应该是“病死率”!
五、区分翻译与编译的差别
翻译与编译是完全不同的,翻译要求的精确,编译要求的是全面,准确但不一定精确。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切记不可根据自身的想法篡改原作者的意思,或者中英文表述相同内容却出现差异。
六、善用翻译软件及搜索引擎
googles是一切生词或不明短句的终结者!多用搜索引擎及翻译软件,少用字典!
七、不要过早修改译文
一般翻译完之后先把译文冷却两天,之后再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当时翻译过程中忽略的不少问题。因为你在翻译过程中以认定自身翻译是没问题的,过早的修改只会让自己更容易忽视某些细节。
八、多讨论是提高翻译水平的捷径
SCI论文翻译是需要交流的,没有人是医学英语翻译的全才——通科翻译是存在的,但翻译的深度和准度不会太深的;要多看别人的评点,多讨论是提高水平的捷径。
九、避免思路及意思表述不清
思路与意思表述不清多半源自文献阅读量不够。一篇论文存在刊发的可能不是因为出现了阳性结果,而是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性的指引,能够解决其他研究未曾解决的学术问题。从这个方面来看,没有一定的文献阅读量就不会了解研究进展,也就不能为本研究提供一个学术定位。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不是看你的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关键是看有无学术意义。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lunwen/3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