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投稿论文数量的增多,专业审稿人的需求就越来越大,导致目前大部分国际期刊都希望作者推荐审稿人,以减少编辑寻找审稿人的工作量和帮助扩充审稿人数据库。除了投稿人推荐,期刊编辑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让论文的通讯作者邀请同行,以及从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寻找等方式来积累审稿人。
由于不是强制性要求,因此一些投稿人不愿意在投稿时推荐审稿人。这可能是因为不熟悉国际同行,不重视推荐(觉得推荐了审稿人也不会被采用),不愿意花时间。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看图12.6中的两组调研数据。图12.6a显示的是Sara Schroter和同事们用了9个月调研了10个生物医学期刊的329份稿件和788份审稿意见后得出的结果。它表明,相比于编辑确定审稿人,作者推荐审稿人的稿件拒稿率更低,录用率更高。
同样的结论也得到了第2组数据的支持。该数据由Elizabeth Wager和同事们调查了40个生物医学期刊后得到。此外,两组数据还表明是否推荐审稿人对审稿质量的影响不大。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笔者建议投稿人主动推荐审稿人。一般来说,推荐的个数是3~5。那么在推荐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笔者的建议:
(1)尽量推荐活跃的青年学者,例如有发表
SCI论文经历的博士生、年轻讲师或副教授。他们活跃在科研一线,不仅能及时审稿还能提供细节内容上的建议,有利于完善论文质量。
(2)推荐的审稿人中包含一两个富有经验的教授或研究员,他们能在论文的整体思路上提供见解。但是由于他们工作繁忙,审稿时间可能会相对长一些。
(3)如果认识的同行较少,可以从投稿的论文参考文献中筛选青年学者。由于论文中引用了他们的论文,这些作者会愿意让论文发表,不过前提是论文质量要符合期刊的基本要求。
(4)审稿人分布要国际化,不能都来自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推荐的只能是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审稿人,他们应来自在不同的单位。
(5)推荐的审稿人信息要完善,包括姓名、职称、单位、通信邮箱以及推荐理由。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fabiao/3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