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直接吸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清洁地表水中的 铜、铅、镉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22 17:10: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通过合理选择工作标准溶液绘制校准曲线,优化了直接吸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清洁地表水中铜、铅、镉的方法。铜、铅、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 5、0.013 1、0.001 2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测试低浓度溶液,相对偏差RD均小于20%。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满足地表水铜Ⅰ类、铅Ⅲ类、镉Ⅱ类标准限值及以下的定量测定要求。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地表水,铜,铅,镉
 
  0引言
 
  铜(Cu)、铅(Pb)、镉(Cd)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基本指标和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其中,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每日需求量约为20 mg;铅和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毒性很大,可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蓄积。铜、铅、镉的主要污染源为电镀、采矿、冶炼、五金、石油化工等企业排放的废水[1]。
 
  常见的铜、铅、镉测定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验室的条件、样品的特点和分析要求等因素。
 
  绝大多数淡水平均含铜量为3μg/L,含铅中值3μg/L,含镉量低于1μg/L。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清洁地表水中的铜、铅、镉,通常需要先富集(共沉淀、离子交换、螯合萃取、蒸发浓缩、流动注射等)再测定[2-6],这些方法存在分析过程复杂、干扰因素多、有机溶剂刺激性大等缺点,给分析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传统的直接吸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备测定快速、干扰少的优点,但无法满足地表水中铜、铅、镉的标准限值要求(见表1),一般仅用于分析废水和受污染的水[7-8]。
 
\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与革新,大型仪器的精密度得到显著提升,仪器的测定范围得以扩大。普析TAS系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铜、铅、镉的检出限低至0.0023、0.0273、0.001 8 mg/L[9],为准确分析清洁地表水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合理选择铜、铅、镉工作标准溶液绘制校准曲线,研究了直接吸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1实验部分
 
  1.1基本原理
 
  将水样或消解处理好的试样直接吸入火焰,火焰中形成的原子蒸气对光源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将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1.2主要仪器设备
 
  普析A3F-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铅、镉空心阴极灯;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
 
  1.3主要实验试剂
 
  1+1硝酸溶液:优级纯硝酸稀释配制;1+499硝酸溶液:优级纯硝酸稀释配制;1 000 mg/L铜、铅、镉贮备液:中国计量科学院研究所生产;铜、铅、镉中间标准溶液:1+499硝酸溶液稀释铜、铅、镉贮备液配制,溶液中铜、铅、镉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100、10 mg/L。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所用器皿均用1+1硝酸溶液浸泡24 h以上,并依次用自来水、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1.4仪器工作条件
 
  实验中仪器工作条件列于表2。
 
  1.5工作标准溶液的配制
 
  移取一定体积的铜、铅、镉中间标准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1+499硝酸溶液稀释定容,详见表3。

\
 
  1.6吸光度的测定
 
  按表2所列参数调节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点燃火焰,把进样吸管放入去离子水中,调节能量到100%。用1+499硝酸溶液将仪器调零,依次吸入不同浓度的工作标准溶液,测定吸光度。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校准曲线的绘制
 
  用测得的吸光度与相对应的溶液浓度绘制校准曲线,实验结果列于表4。
 
\
 
  2.2方法的精密度
 
  依照JJG 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规定,方法检出限DL=3sA/k,sA为11次空白溶液吸光度测量的标准偏差,k为校准曲线斜率(灵敏度);另选取铜0.10、铅1.00、镉0.05mg/L工作标准溶液进行7次吸光度测量,得到相对标准偏差RSD[10]。美国EPASW—846标准规定,4倍检出限作为测定下限(CL=4DL),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约为10%。实验结果列于表5。
 
 \
 
  从表5中数据来看,该方法测定铜、铅、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 5、0.013 1、0.001 2 mg/L,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理论上可以满足地表水各类水质测定要求;测定下限分别为0.010 0、0.052 4、0.004 8 mg/L,可满足地表水铜Ⅰ类、铅Ⅲ类、镉Ⅱ类标准限值及以下的定量测定要求。
 
  2.3方法的准确度
 
  根据地表水中铜、铅、镉标准限值,结合其检出限和测定下限,配制几个低浓度的测试溶液,连同清洁的地表水,测定结果见表6。
 
  \
 
  除未检出溶液和0.005 mg/L铜溶液外,其余溶液测定浓度相对偏差RD均小于20%,符合地表水测定的质控要求。
 
  3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1)优化后的直接吸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可满足地表水铜Ⅰ类、铅Ⅲ类、镉Ⅱ类及以下的定量测定要求;由于方法的容错成本和时间成本低,适用在需要快速了解地表水水质类别的场合,也可和高灵敏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2)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检出限如能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限值的1/4即铜0.002 5 mg/L、铅0.002 5 mg/L、镉0.000 25 mg/L,就可满足地表水各类水质定量测定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4版增补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
 
  [2]郭英.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的铜、锌、铅、镉[J].环境科学导刊,2017,36(3):106-108.
 
  [3]刘世辉,陈新利.离子交换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降水中铜、锌、镉、铁、锰等重金属[J].干旱环境监测,2016,30(2):88-90.
 
  [4]李存圣,赵汝丽.ADPC-MIBK萃取火焰吸收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镉、铅、铜的对比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6,35(1):93-97.
 
  [5]龙先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水中微量铜、铅、锌、镉[J].化学分析计量,2008,17(1):53-54.
 
  [6]杜容山,王咏梅,宋笑飞.流动注射在线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铅镉[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2):184-186.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
 
  [8]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划标准处.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7475—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9]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TAS系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手册[M/CD].北京:普析通用,2008.
 
  [10]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JJG 694—2009[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809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