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盐酸普拉格雷药物的研究中,内部会产生异丙叉丙酮和佛尔酮等警示结构不饱和酮物质,影响药物质量。为此,本文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盐酸普拉格雷中异丙叉丙酮的测定,在进行异丙叉丙酮概述后,提出了试验所用的相关仪器、试药及色谱条件。其次,从专属性实验、精密度实验、回收率实验、稳定性实验、定量限与检测限讨论等方面,进行异丙叉丙酮测定的研究。最后,经过样品最终的测定,本文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法能完成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测定,有着灵敏度高、耐用性好、专属性强等价值。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盐酸普拉格雷,异丙叉丙酮,佛尔酮
0引言
盐酸普拉格雷,即口服抗血小板药(强效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英文名称为prasugreldihydrochloride,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5-(α-环丙羧基-2-氟苯基)-4,5,6,7-四氢噻吩[3,2-c]吡啶盐酸盐。作为治理过程中的前药,盐酸普拉格雷在进入人体并经过代谢后,其活性分子可以跟人体内的血小板受体P2Y12结合,进而发挥抗凝、毒性低、生物利用度高和见效快等特点,在当前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极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为了提高盐酸普拉格雷生产质量,需要对其中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等警示结构进行测定的分析。
1异丙叉丙酮概述
在进行盐酸普拉格雷的合成中,基于其生产工艺会应用精致溶剂和丙酮溶剂,不过其中丙酮溶剂会与氯化氢气体及盐酸进行反应,进而生成异丙叉丙酮和佛尔酮,其化学式结构可以参考图1。对于生成的异丙叉丙酮和佛尔酮而言,两种结构都为警示结构不饱和酮的化合物,在对盐酸普拉格雷的合成具有较大影响下,需要将其成分控制在0.05%以下。因此,有必要在盐酸普拉格雷的合成中进行异丙叉丙酮、佛尔酮残留的检测。以下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异丙叉丙酮和佛尔酮[1]。
2仪器、试药及色谱条件
2.1仪器、试药
在借助气相色谱法进行盐酸普拉格雷中异丙叉丙酮的测定中,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类仪器及试药,具体试剂和仪器可以参考表1。
2.2色谱条件
在借助气相色谱法进行色谱的设计中,需要强调色谱条件的设计。在综合气相色谱法的应用经验后,提出了以下色谱条件:第一,色谱柱DB-624毛细管柱为30 m×0.53 mm×3.0μm,并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为固定液;第二,柱温选择程序升温方法,且控制初始柱温为100℃并保持2 min,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度提高到240℃,最后保持5 min;第三,对进样量、分流比、柱流速、载气、检测器温度等方面条件进行设计,可参考表2[2]。
3测定流程及方案
3.1实验溶液的配制
首先,对于对照品贮备液的配置而言,需要对异丙叉丙酮、佛尔酮进行精密称取25 mg,然后置于25 mL的量瓶中,同时要用甲醇进行溶解并开展后续的稀释、定容、摇匀等工作,完成对照品贮备液的制定。其次,对于对照品溶液的配置而言,取对照品储备液一定量,然后将其进行稀释,最终确保每1 mL对照品溶液中含有25 ng异丙叉丙酮、佛尔酮,完成对照品溶液制备。最后,对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而言,则要精确异丙叉丙酮、佛尔酮1 500 mg,然后将其置于10 mL量瓶内,借助甲醇完成溶解后,进行定容、摇匀,完成供试品溶液配制。
3.2专属性实验的分析
在进行专属性实验中,需要取空白溶剂(甲醇)、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在基于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同时完成色谱图的记录。具体空白溶剂、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可以参考图2—图4,其中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5、10.4 min,有着较高的分离度,满足实验要求的高分离度要求,同时空白溶剂对待测组分无干扰[3]。
3.3精密度实验的讨论
需要取一定量的对照品试剂溶液,然后基于上述提出的色谱条件,进行精密度测试。具体要求重复测定6次,在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峰面积RSD(n=6)分别为0.77%、0.86%,结果显示有着较高的精密度。
3.4线性实验的研究
在进行线性实验分析中,需要做好以下步骤:第一,将对照品贮备液进行精密量取,分别取0.1、0.2、0.3、0.4、0.5 mL,各置于20 mL容量瓶中,再用甲醇进行定容、摇匀,将其作为线性实验中的标准溶液;第二,取一定量的线性实验标准溶液,然后基于已确定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和色谱图的记录。在将峰面积A作为纵坐标、各组分质量浓度ρ作为横坐标后,可以进行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第三,在数据统计分析后,可得到异丙叉丙酮的回归方程:A=1.402ρ-1.023,r=0.999 2、佛尔酮的回归方程:A=1.339ρ-0.717,r=0.998 8,可结合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回归方程,证明异丙叉丙酮、佛尔酮在5~30μg/mL内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3.5回收率实验分析
回收率的实验分析也分为三步:第一,需要取3份异丙叉丙酮溶液各500 mg,然后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其次加入上述已经制备好的对照品贮备液各200、250、300μL,最后用甲醇溶液进行定容,并进行摇匀作业,制备3份各浓度的样品,完成80%~120%回收率实验溶液的准备;第二,准备上述已经制备的回收率实验溶液、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基于预设的色谱条件展开测定,需要对各组分的峰面积进行记录,完成测试数据统计;第三,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异丙叉丙酮的平均回收率(n=9)为101.26%、佛尔酮的平均回收率(n=9)为102.25%,异丙叉丙酮的RSD为0.65%、佛尔酮的RSD为0.80%[4]。
3.6定量限与检测限的讨论
取已经配置好的对照品溶液,开展逐级稀释工作,然后将信噪比S/N≈10的溶液作为定量限,将信噪比S/N≈3的溶液作为检测限溶液。其次,取一定量限溶液基于预定的色谱条件开展重复性测定,在测定6次后其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峰面积RSD(n=6)可以获得准确数值,异丙叉丙酮为3.95%、佛尔酮为3.62%。最后,得到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定量限,分别为2.76、2.88μg/mL,且两者(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检测限分别为1.12、1.17μg/mL。可以结合上述数据,证明气相色谱法在进行盐酸普拉格雷中异丙叉丙酮的测定时,有着较高灵敏度。
3.7稳定性实验的研究
首先,要取配制好的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室温环境内放置0、2、4、6、8、10、12 h后,同样基于相同的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分析,研究溶液的稳定性。其次,在完成测定分析和数据统计后,在12 h内,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峰面积RSD(n=7)均小于10%,且两者保留时间的RSD(n=7)都小于2%,证明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在室温环境中留存12 h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8耐用性实验分析
耐用性实验较为关键,其操作流程如下:第一,取适量空白溶剂、对照品溶液和回收率实验溶液,基于预定的色谱条件,将其置于标准条件、初始柱温100℃±2℃、升温速率10℃/min±2℃/min、柱流速3.0 mL/min±0.2 mL/min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工作;第二,可以得到测定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讨论研究后,在不同的耐用性条件差异影响下,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含量测定结果和标准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一致,且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分离度具有良好性,可证明异丙叉丙酮、佛尔酮耐用性良好[5]。
3.9样品最终的测定
当依次完成专属性实验、精密度实验、线性实验、回收率实验、定量限与检测限分析、稳定性实验和耐用性实验后,决定开展样品的最终测定。首先,取一定量的盐酸普拉格雷,在按照供试品制备流程进行样品制备和落实上述色谱条件后,进行样品测定。其次,经过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3个批次的盐酸普拉格雷中,其异丙叉丙酮的质量分数为0.002 7%、0.003 8%、0.003 2%,且均未检出佛尔酮。
3.10实际应用效果讨论
在构建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案后,为了验证盐酸普拉格雷中异丙叉丙酮的测定具有可靠性,还需要进行实际药物生产的讨论分析。具体而言:在结合上述流程开展盐酸普拉格雷中异丙叉丙酮的测定后,可以有效了解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含量,利于为盐酸普拉格雷(口服抗血小板药)的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在为期三个月的应用中,检测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和稳定性;在综合气相色谱法的应用价值看,可以提高制药安全性且经济性价值较高,能满足药企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4结论
本文提出了利用气相色谱法借助直接进样模式对盐酸普拉格雷中异丙叉丙酮、佛尔酮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异丙叉丙酮、佛尔酮在5~30μg/mL内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26%和102.25%、RSD(n=6)分别为0.77%和0.86%、定量限分别为2.76μg/mL和2.88μg/mL、检测限分别为1.12、1.17μg/mL。证明气相色谱法可进行盐酸普拉格雷中异丙叉丙酮、佛尔酮的测定,且实际测定中3批样品均检出异丙叉丙酮,可满足企业的安全制药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李佩,彭洁,等.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中异亚丙基丙酮[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3,48(3):322-326.
[2]韩彬,徐艳梅,周玉岩,等.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平阳霉素原料及其制剂中的残留溶剂[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3,48(3):333-337.
[3]孙建合,卢红华,侯继鹏,等.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普拉格雷中的异丙叉丙酮和佛尔酮[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2,53(6):901-903.
[4]张佳莉,顾冬飞,武维新,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普萘洛尔原料药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J].中国药房,2015,26(6):831-833.
[5]鲁瑞娟,李立俭,曹晓云.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头孢卡品酯中甲醇等6种溶剂残留量方法研究[J].天津药学,2015,27(1):22-2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7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