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铜冶炼企业A 公司近五年来“三违” 案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剖析“三违”行为产生的原因、 特点,并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纠正和控制措施,对 有效遏制“三违”行为,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A公司是一家有着近 30 年历史的铜冶炼企业, 年产阴 极铜 46 万吨,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生产设备设施维修、 运输等依托外部协力队伍, 辅助生产岗位实行劳务派谴和 劳务外包方式。厂内常驻生产能源辅助和外协维修等单位 20 余家,劳务单位 6 家,有正式员工近 900 人,协力和劳 务人员约 1000 余人。
1 A公司近五年来的“三违”查处情况分析
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三违”多指在生产、施工作业和 日常工作中出现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 等行为。A 公司厂内用工组合多样化,厂内驻点单位多, 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难度大。尤其外协队伍 及劳务用工人员流动性强,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不 牢,成为企业安全监管的“难点”“痛点”“堵点”,更是A 公司“三违”行为的主体人员。
1.1 “三违”行为查处情况统计与分析
A 公司近五年“三违”查处曝光数量累计 1127 起,其 中查处数量最高年度 2021 年共 370 起 / 年, 占 比 32.8%, 月均达 31 起 ;最低年度2022 年 112 起 / 年, 占比 9.9%, 月 均 9 起,同比上一年度环比下降 69.7%。其它年度查处曝 光数约 15 起 / 月以上。
根据统计,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发现导致数据大幅波 动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2020、2021 年“三违”数量上浮明 显,最直接的因素是年修(大修),在此期间,现场施工密 集,交叉作业增多 ;外来施工队伍增加,人员素质参差不 齐,管控难度加大,“三违”现象激增。尤其A 公司2021 年 大修与技改项目对接期间,在任务重,时间紧,现场环境 复杂的情况下,个别施工单位出现为了赶时间,现场监管 不到位,导致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增加。二是2020 年A 公司在原有安全监管机制的基础之上,“三违”量化 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的相继出台和优化,使得“三违”曝光查处力度加大,2020 和 2021 年两年间,“三违”曝光数 量大幅上升,增量翻倍。也侧面反映出,现场“三违”时有 发生,随着员工自主查处和外部力度的加大,曝光数量相 继增加 ;不查处,不是说就没有“三违”,本质化管理不到 位,隐患、风险始终会存在于现场。如何解决本质“三违”, 才是后续企业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三是2022 年出现“三 违”曝光数量环比上一年度下降 69.7%,则得益于“三违” 考核和反“三违”教育长效机制的落实,人员意识的提高, 以及检修、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公司本质“三 违”现象得到明显控制。
1.2 “三违”行为的分类统计与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A 公司近五年“三违”行为中“违章作 业”数量最多,累计 807 起,占比 72% ;其次是“违反劳动 纪律”303 起,占比 27% ;而“违章指挥”现象相对较少, 累计发生 17 起, 占比 1%。
在实际的“三违”行为中,多数是外部检修、维修作 业中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 全操作规程、不执行特殊作业规范等,以及安全交底没有 落实到位、施工监管不力,甚至缺失,说明部分维修人员 和项目管理员、安全员的安全意识淡化、侥幸心理重生。 A 公司生产岗位作业人员违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 产责任制的违规作业行为也不在少数 ;尤其“劳动纪律违 章成本低”的不良思想要坚决遏制,淡漠厂纪厂规、我行 我素的现象不容忽视。
1.3 “三违”行为的分级统计与分析
按照“三违”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行为人 的意图与主客观因素、行为性质恶劣程度、行为情节严重 程度、行为与事故的关联性和行为引发事故发生概率的高 低 , 通常将“三违”行为的严重性分为轻微、一般、严重和 特别严重四级。
在A 公司近五年 1127 起“三违”案例中,严重“三违” 现象比重最大, 共490 起, 占比43% ;其次是较严重的“三 违”行为 358 起, 占比 32% ;一般“三违”行为 201 起, 占 比 18% ;特别严重“三违”行为 78 起,占比 7%。在具体案 例中,严重“三违”常出现于检修过程中安全交底不到位、 无专人监护、交叉作业,特殊作业安全环保措施落实不到 位等等。特别严重“三违”多出现于高空、动火等特殊作业中,其中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未办理特殊作业证、 作业不规范等现象较为突出。这跟施工单位资质审核、岗 位培训和现场施工安全监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尤其外 协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个人素质和业 务能力都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另外,A 公司对某一阶 段屡禁不止的酒后入厂行为实行了“红线”管制,查处力 度的加大也成为严重“三违”曝光数量上升的因素之一。
1.4 “三违”行为类型细分与统计
“三违”行为的类型细分数据统计中,选取了特殊作 业、劳动防护、常规检修、车辆管理和违规违纪五大类指 标,而“特种作业”指标中,结合单位实际,选择了发生频 率较高的几个主要违章行为作为参考指标,如动火作业、 高空作业、临时用电和受限空间作业。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厂内违规违纪现象严重,占比 35%,尤其日常工作中的不安全答题、随意吸烟、岗上玩 手机等现象较为常见。其次是生产和检修、维修过程中, 特殊作业不规范的违章较突出,占比23%,其中高空作业 和动火作业的“三违”行为占特殊作业违章的 82.6%。厂内 车辆超速和常规检修过程中的“三违”行为也不在少数, 分别占比 16% 和 15% ;另外,对生产操作和检修、维修过 程中不正确穿戴、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现象也不能忽 视,占到 11%。说明加大员工日常反“三违”安全教育、规 范检维修操作管理流程, 尤其加大高空和动火等特殊作业 的监管等等, 将成为后续纠正“三违”的重点方向。
1.5 “三违”行为人的类别统计与分析
A公司厂内人员主要分为正式工、劳务派谴工和外协 人员。通过“三违”案例统计数据发现,外协人员发生“三 违”行为的比重明显过高,占比达到 83% ;正式员工,占比 10% ;劳务派谴工,占比 7%。厂内的外协人员主要包括外 协维修人员、车辆运输人员、项目施工人员和劳务外包人 员等,其组成的多样化、人员的复杂性、素质的差异性等 等,导致部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统一管理难度大, 使得此 类人员成为“三违”高发人群。而生产区域正式员工和劳务 派谴工均纳入属地由A公司统一管理,其安全教育、培训 和督管的一致性使得此两类人员的“三违”行为较其他单 位少,合计后占比 17%,但此两类人员的上岗前安全答题、 岗位不规范操作等违规现象仍不在少数。公司“无差别”一 体化安全管理必将成为后继反“三违”管理的重点。
在发生“三违”行为的人员统计中发现,2018-2019 年 间几乎没有正式工和劳务派谴工的违章行为。原因在于A 公司 2017 年 4 月开始制定发布《“三违”行为管理暂行规 定》,管理之初,A 公司重点查处对象是外协人员现场施 工和维修过程的“三违”行为,后续随着厂内“一体化”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强化,A 公司逐步加大了正式和劳务人员 的“三违”查处力度,正式员工“三违”现象明显增多,但 从2020 - 2022 年汇总数据来看, 外协人员的“三违”案例 还是大幅高于正式工和劳务派谴工。说明外协队伍的安全 管理仍任重道远。
2 “三违”现象原因分析
2.1 海恩法则
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海恩法则”提出 :每一起严重事 故的背后,必然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法则是对企业的一种警示,安全生产重 在防范于未然,违章增加、隐患不排、小事故不断,必然 会造成大事故的发生。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95% 以上事故与“三违”密切相关,“三违”是发生事故的起因, 并随着违章数量的不断积累,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企业 要安全生产, 就必须反“三违”,清查隐患、杜绝违章。
2.2 心理剖析
往往在违章过程中,导致“三违”的重要因素之一就 是行为人的侥幸心理,多数人在几次违章后没发生事故, 就认为自己技术过硬、控制力强,盲目自信以及“别人做 了没事,我也不会有事”的从众、侥幸心理 ;还有工作中 嫌麻烦、图省事,在抢功图快的心态下,忽视安全、漠视 制度和流程。其次是行为人的习惯心理,这是很多企业和 人员较为常见的一种意识形态, 主要是一些不良作业传统 和工作习惯,没有被及时纠正,而逐渐固化为错误行为 ; 还有部分岗位生产操作方式和形式单一,操作人员看惯 了、干惯了,凭经验、靠惯性作业,安全思想易松懈,“三 违”现象自然有增无减。
2.3 管理剖析
企业中,经常会出现某一段时间没有事故发生,安全 形势较为稳定,部分管理者或员工滋生麻痹心理,安全意 识下降,安全管理渐渐松懈,工作中不讲制度、流程和规 范,现场“三违”也不查不管。其次,部分管理者安全意识 淡薄,面对身边的违章司空见惯,见惯不怪,放之任之 ; 有些碍于与“三违”人员的面子,不指出、不制止。有些管 理者,摆不正安全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只要产量、抓效 益,不重视日常“三违”隐患和违章作业的管控 ;也有项 目施工中,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理由,只重进度不重安 全。还有管理者受能力水平限制,难以发现“三违”,甚至 出现违章指挥的现象。
2.4 文化与素质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 为的主要根源。企业内部用工方式的多样化,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个人素质等各不相同,使得 人员文化与素质的差异性成为决定“三违”发生率的主要 因素之一。操作技能上,有做不到应知应会,盲目“三违” 的 ;也有新入职人员,技术差、经验少,易发“三违”的 ; 更有个人技术好,凭经验,自信“三违”的。外协队伍管理 上,用工成本高、市场招工难, 部分辅助岗位人员民工化、 老龄化明显,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质和技 术技能低,缺乏安全意识,作业中常会“糊里糊涂”地违 章,也会“糊里糊涂”地出事。
3 遏制“三违”现象主要对策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管理组织体系和建立健全 规章制度是反违章工作的基础保障。要用法律法规、生产 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来约束行为。要以企业安全生产“三项 制度”为核心,建立完善企业的反“三违”管理规定和细则, 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传递压力,切实把安全管理制度的 “文字条款”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和习惯思维,促进企业 安全文化的建立。制度建设,要紧贴生产经营实际,科学 合理, 做到“统一、规范、可操作”,且实行动态维护。
3.2 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引导员工
立足“以人为本”,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把遵章守纪、 按章作业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首先,企业要反“三 违”,就必须通过培训,让员工明白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 其次,安全教育不能走形式,必须入脑入心、深入细致、 讲求实效, 要从思想、意识、案例、责任、价值观等多方面 加强宣传教育。再次,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日等形 式,贯彻学习公司安全会议和文件精神,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责任心。最后,深入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和发生在身 边的违章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强调“三违”与事故的关联 性,重申事故对“个人、家庭、集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以达到“以案示法”“警钟长鸣”的目的。
3.3 注重安全技能培训充实员工
加大低素质、低技能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加强基层 班组长、安全员的素质提升培训,关注管理者业务能力提 升培训,促进规范操作、强化管理。聚焦高风险施工中动 火、高空、受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针对性地开展特殊 作业操作人员、现场监护人员、旁站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完善“导师代徒”机制,让老员工 和新入职、新转岗人员结成帮扶对象,教技能、管安全。 关注“三违”行为人再教育、再培训的管理实效,不走过 场。清扫培训“死角”,拓宽培训范围,将厂区临时维修人 员、厂家设备安装人员、物流司机等纳入培训对象,进行安全“无差别”管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技能知识培 训与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 有效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突 发情况的应急救援能力。
3.4 完善安全监督机制约束员工
企业“查三违、保安全”不能停留于口头上、文件中, 即不能满足于抓“三违”、揪现象,也不能严管外协弱化内 控 ;要注重反“三违”治理和监督检查“一体化”,将部门、 课室、班组三级日常监督检查深度结合,采取员工互查、 班组自查、旁站监督、职能督管等多种方式,进行常态化 反“三违”治理。实行班组、安全员、行政负责人“三违” 联保机制,一人“三违”,连带处罚,全员教育,进一步强 化互相监督和责任落实。强化班组管理,发挥班组长一线 “三违”直接监督效能。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强调执法必 严 ,违法必究,到边到拐,不留盲区 ;加大多次违章和重 复性违章单位的处罚力度,加强作业现场高频次、低后果 的不安全行为监管查处 ;严罚红线“三违”,通报习惯“三 违”,问责管理失职,激励遵章守纪,奖励举报督查,培养 红线意识,改进管理思维,逐步打破“人管人”的框架,建 立“制度管人、自我约束”的良好格局。
3.5 拓展思维促进安全管理形式多样化
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多形式开展 反“三违”治理工作,开发利用安全风险管控平台,规范 流程、把控环节,有效防范施工过程安全风险 ;利用远程 视频监控和热成像技术开展工作现场“三违”远程监督 ; 利用信息平台模拟重点区域应急演练,通过VR模拟安全 事故开展培训等等。开展安全管理争先创优活动,争创无 “三违”部门、无“三违”车间和无“三违”班组,制定安全 风险辨识手册,开展反“三违”、反典型违章和安全生产百 问百查等活动。持续开展党员安环先锋队、党员示范岗、 安环青年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 安全风险多重预防、多重监督效能。
4 结语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 防管理,是风险管控。“三违”行为的存在是各种综合因素 的结果,企业要怀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正确心态, 不断开展本质安全的思考与探索,夯实安全基础、提升管 理水平、管控安全风险,在持续安环投入,加强、改进基 础设施和环境的同时,推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注重操作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让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 控状态, 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据媒体报道,三大运营商目前均已制定了2020年...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