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基于四川拉拉铜矿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对提高四川 拉拉铜矿的找矿准确性及有效性等有促进作用。因此, 结合四川 拉拉铜矿的基本情况,对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进行讨论与 分析, 并结合地球物理特征总结与分析, 确定四川拉拉铜矿开采 中的找矿方向,旨在实现四川拉拉铜矿开采效率及经济成本的 有效控制, 提高四川拉拉铜矿开采作业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四川拉拉铜矿,地球物流特征,找矿方向
四川拉拉铜矿在开采过程中,铜矿矿床主要赋存于Pt1h43 层 中下部, 矿床西起老鸦田沟ⅩⅩⅪ线(往 100m被F13 断层切割), 东至四人抬轿Ⅺ线(并继续伸到老羊汉滩沟矿区),北起哨房梁 子,南抵烂田湾F1 断层,在矿区范围内矿体分布东西长 1960m, 南北宽 900m,面积 1.76 平方公里,矿田由 32 个矿体组成。在了 解四川拉拉铜矿基本情况的背景下,对其地球物理特征以及找 矿方向等进行分析, 对提高铜矿开采水平有促进作用。结合四川 拉拉铜矿的实际情况, 对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 征的总结性分析,对提高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准确性及有效性 等有现实意义。
1 四川拉拉铜矿地质特征分析
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分析对找矿方向的确定以及管控 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 在对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 研究与分析中,研究区域的地质总面积为 4100 平方公里,刨除 红格、磨裟营两地之外,在会理县的总面积中占比为 84.2%。在 对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位置与特征等进行分析中,以南北向断 裂构造带为主,具有多期性、继承性等构造特点,在对四川拉拉 铜矿区的岩浆活动进行分析中,沉积建造与构造等会出现形变 的情况,且从侵入到喷出,酸性岩会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体来 说四川拉拉铜矿的建设与发展,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岩浆的活动 比较频繁,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空间、时间的地质条件。 从区域地层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四川拉拉铜矿区中, 地质构造中 包含前震旦系、震旦系以及至留系等, 在对四川拉拉铜矿矿区地 质特征进行分析中,地壳收缩、挤压条件的构造背景下,矿区层 形成了复背斜、复向斜、逆冲断裂,并形成了双层结构的构造格 局。下层构成了下褶皱基底,发育东西向褶皱,上层构成上褶皱 基底, 发育南北向褶皱。
1.1 东西向构造
在对四川拉拉铜矿的东西向构造进行分析中,在挤压变形 的情况下,整体上会形成大型的复向斜,构造线以EW 向为主。 复向斜核部在会理——会动一带,南侧比较宽,同斜倒转褶皱 发育。四川拉拉铜矿的次鞥以及次级褶皱轴面产状均向北倾斜。 北侧的出露比较宅,同斜倒转褶皱发育,轴面为陡直,略微向南 倾斜。在对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中, 东西走向的褶 皱相对比较明显, 并会向南北挤压运动。
1.2 南北向构造
四川拉拉铜矿的南北向褶皱是以断裂为主,并以宽缓的正 常背斜、向斜为主,局部倒转,变形强度明显弱于 EW 向褶皱。 在大断裂附近以及坳拉槽东段位置,SN 向的褶皱发育比较明 显。其中,以落因背斜最为典型,这说明坳拉槽层系发生过自西 向东的推挤。
1.3 矿床地质特征
四川拉拉铜矿的矿区内发育地层以古元古代河口群为主, 河口群底部被辉长岩体侵蚀, 并没有露出下伏地层。河口群的上 层为通安组,在矿区西侧出露,两者之间以断层相隔,没有出现 连续接触的关系。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分析中, 隐爆角砾岩 及围岩矿化特征比较明显,通过矿石断层评估与分析,可对不 同陈低估的钠质蚀变且经历了晚期普遍的硅化作用,角砾岩快 整体呈现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分析滑断层的角砾块体成 分,可反映围岩的特征。根据坑探、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中测 量的矿体产状及样槽的方位和坡角,刻槽样品的真厚度采用列 氏公式进行计算。根据样品的厚度、长度、倾斜角度、坡角等参 数,对样品的厚度进行统计与分析, 对分析矿床开发可行性及有 效性等有促进作用。在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分析中, 角砾块 体具有明显的碎屑物, 并混合有少量的围岩特征。四川拉拉铜矿 中的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等主要出现在胶结物中,这说明角 砾岩在形成的过程中,与四川拉拉铜矿矿区高压流体的爆炸性 释放以及热液注入过程有直接关系。
2 四川拉拉铜矿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2.1 密度特征
四川拉拉铜矿通安组的地层密度为 2.45×103kg/m3.T3b-J的地层密度为2.65×103kg/m3.这说明两者属于低密度地层。矿 区河口组的地层中,片岩类岩石的密度为 2.83×103kg/m3.在 四川拉拉铜矿矿区中属于高密度层。钠长岩类岩石、铜矿石、 铁矿石的密度分别为(2.77 ~ 2.85) ×103kg/m3、(2.93 ~ 2.98) ×103kg/m3、(3.30 ~ 3.85) ×103kg/m3.均属于高密度体。这说 明, 四川拉拉铜矿区的河口组与周围各地层、岩矿石都具有一定 的密度差异。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的密度分析, 则需要从地 理环境以及地质结构特征的角度,对不同矿体的密度进行计算 与评估, 对提高找矿精度及有效性等有促进作用。
2.2 磁性特征
从矿区磁性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强磁性为磁铁矿,次 之为落铜矿石,上火山喷发的地层为变质岩段、沉积变质岩 段,其中,变质延段的剩余磁化强度为 100 ~ 2700.磁化率 为 100 ~ 6480.沉积变质岩段的剩余磁化强度≤ 100.磁化率 ≤ 100.中火山喷发的地层可分为火山变质岩段、沉积变质岩 段,其中,火山变质岩段的剩余磁化强度为 100 ~ 1080.磁化 率为 100 ~ 2700、沉积变质岩段剩余磁化强度≤ 100.磁化率 ≤ 100.下火山喷发的地层可分为火山变质岩段、沉积变质岩段, 其中,火山变质岩段的剩余磁化强度为 100 ~ 3780.磁化率为 100 ~ 2700、沉积变质岩段剩余磁化强度≤ 100.磁化率≤ 100. 结合上述数据,在沉积变质岩段磁性波动分析中,磁性比较偏 低。通安组的磁性相比低于火山变质岩段的磁性,但是,与沉积 变质岩段的磁性变化基本一致。
2.3 电阻率特征
四川拉拉铜矿的电阻率特征分析,则需要对矿石及标本电 阻率进行检验与计算,在进行计算与分析中,可获得铜矿石、 磁铁矿石的电阻率等指标数据,矿区岩石电阻率具有一定的差 异性,碳质板岩的电阻率为 60(Ω ·m),铜矿石的电阻率为 965 (Ω ·m),氧化铜矿石的电阻率为 660(Ω ·m),含铜黑云片岩的 电阻率为463(Ω ·m),褐铁矿及铁锰矿的电阻率为2929(Ω ·m), 钾长石应钠长岩的电阻率为 9627(Ω ·m)。从电阻率变化的角 度进行分析,电阻率变化,对矿石定位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其 中,铜矿石的电阻率在 660Ω ·m ~ 965Ω ·m,磁铁矿石的电阻 率数值为 404Ω ·m ~ 2000Ω ·m。碳质板岩在地层与矿层之间, 电阻率变化比较明显。因此,结合矿区的特殊性质,利用电阻率 特征进行找矿,对找矿精度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考虑到矿区 的特殊性质, 单依靠电阻率进行检验找矿, 同一电阻率对矿物质 的判定会产生影响, 所以, 单一电阻率分析对找矿方向的确定仍 然会影响找矿可靠性。
2.4 极化率特征
四川拉拉铜矿的铜矿石本身具有中等强度的极化率,与 碳质板岩之外的岩石相比,高出了 5 倍~ 10 倍。考虑到铁矿石与铜矿石的极化率比较接近,因此,在四川拉拉铜矿开采的过 程中,可通过激电法的方式寻找铜矿。但是,由于炭质板岩对 极化率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具有低阻、高极化特征,电阻率为 80Ω ·m ~ 360Ω ·m。在利用激电法进行分析中,对隐伏铜矿、 铁矿的找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矿区各地层岩性标本具有一定 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研究与分析中,新桥组呈现相对高阻的 特点, 天生坝组呈现相对低阻的特点。结合四川拉拉铜矿的实际 发展情况,铁矿、铜矿的地质特存在一定的差异,矿区的高磁化 特征比较明显, 三叠系具有低阻特征, 这说明四川拉拉铜矿的找 矿层位于新桥组。
3 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方向分析
3.1 找矿方向分析
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过程要从矿物特征以及勘探的角度 进行综合分析,四川拉拉铜矿的整体结构厚度比较稳定,且矿 石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但是,在时间因素下,四川拉拉铜矿在 地壳运动中出现褶皱挤压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矿体形态的 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在对四川拉拉铜矿进行分析中,可从四 川拉拉铜矿矿物勘探与开发的角度,对勘探距离以及勘探点 等进行综合控制,从而提高四川拉拉铜矿的勘探精度与有效 性。在实际施工的股从很重,对四川拉拉铜矿床的控制是按照 120m ~ 160m×100m 的要求寻找勘探点,并对鬼矿体连接以及 矿体形态、地质空间等进行检验。在矿床环境勘探与地质特征分 析的基础上, 提高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精度与可靠性。四川拉拉 铜矿的勘探过程中,矿体四周边界与露天采场底部边界基本得 到了有效控制, 在矿山生产勘探以及勘查分析中, 则需要在矿山 规划、地质勘察分析的视角下,对地质特征评估与分析的视角 下,对四川拉拉铜矿区域的储量分布、矿物质资源开发等进行技 术化管控, 提高四川拉拉铜矿的矿山开发水平。在对四川拉拉铜 矿的矿体进行控制中,则需要在矿体控制程度、资源 /储量分布 以及开采建设的前提下, 对找矿技术的时机应用进行完善, 并在 矿山开采与技术化管理的前提下,满足四川拉拉铜矿区找矿开 采的综合需求。
结合四川拉拉铜矿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对找矿方向进行研 究与分析中,找矿方向的确定,要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 上,通过重力、磁法、电法等对找矿基础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 析。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四川拉拉铜矿矿区的找矿水平,在对勘 探模式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中,可对圈定的河口组地层平面分 布范围、沉积变质岩范围等进行优化, 在对找矿过程以及找矿方 式等进行综合控制的前提下,对次级向斜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 进行统计与分析。与此同时,结合四川拉拉铜矿的基本情况,从 地质、探矿施工的角度,对含矿地层进行追踪以及圈定,并达到间接找矿的控制目的。在四川拉拉铜矿找矿方向评估与分析中, 要在找矿技术应用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四川拉拉铜矿的通矿物 质、找矿方向等进行综合控制,对提高矿区找矿水平有现实意 义。在找矿工作开展中,矿区浅层方面,根据圈定的河口组地层 平面分布范围, 划分地层中火山沉积变质岩范围, 并根据地层的 分布规律以及矿层的分布特征,对含矿地层的分布规律以及含 矿次级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可通过地层的追 踪与圈定, 达到找矿的目的。
3.2 找矿方案
在对找矿方案的时机应用进行研究中,使在详勘报告的基 础上, 仅针对延深部分主矿体, 据确定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 统计结果, 将延深部分按第Ⅲ勘查类型进行详查, 以坑内钻为主 要手段,采用 60m×50m ~ 60m(线距 × 孔距) 的基本工程间距 对 12、3号主要矿体进行控制。共完成坑内钻探 6095.83m/46 孔; 利用坑探 6628.63m(1880m、1840m、1800m 中段),另施工排水 (1825m 中段) 及通风坑道 11294.67m, 合计完成坑探 17923.3m。 本次投入勘查资金 5777.66 万元。
四川省矿产资源 / 储量评审中心以川评审〔2010〕139 号文 《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落凼矿区延深勘查(详查) 地质报告》 评审意见书, 评审评定 :
共计查明资源量(332+333) :矿石量 667.7 万吨, 铜金属量 79020t, 伴生钼金属量 2618t, 伴生钴金属量 1292t。其中, 控制 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矿石量 434.4 万吨,铜金属量 51114t, 伴生钼金属量 1790t,伴生钴金属量 878t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 量(333) :矿石量 233.3 万吨, 铜金属量 27906t, 伴生钼金属量 828t,伴生钴金属量414t。矿床平均铜品位 1.18%。
在对储备资源进行检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则需要在露天采 矿的基础上,对找矿、矿体埋藏点等进行综合管理,在矿体延伸 勘探与分析的基础上, 对矿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分析, 按照最 低采矿标高 1890m 以下, 坑采的方式进行开发。在利用平硐开拓 法进行找矿与分析中,按照每 40m 垂高的开拓方式,对矿区深 部进行逐层开采。在对矿体产出过程进行分析中,具有地表陡、 厚度薄的特点,所以,结合四川拉拉铜矿的实际情况,利用留矿 采矿的方式进行开采, 并利用轨道车运输工艺, 对四川拉拉铜矿 的开采要求、找矿技术应用等进行调整, 从而实现四川拉拉铜矿 的找矿精度、可靠性提升。例如,落凼矿区采用“阶段磨矿—铜 钼部分混合优先浮选再铜钼分离—钴浮选、铜钴分离”的选矿工 艺流程。分别产出铜、钴、钼合格精矿 ;铜、钴两精矿采用浓缩、压滤两段脱水工艺。尾矿采用水隔泵加压输送。
3.3 找矿结果与建议
拉拉铜矿落凼矿区探矿证内采矿证外查明(331+332+333) 铜矿石量 2080.12 万 吨, 铜金 属量 163956.66t, 平 均 铜 品位 为 0.79%。主矿产铜及其伴生组分钼、钴产生的静态总利润期望值 为 1亿元。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对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技术应用进 行分析, 则需要在地质特征分析以及矿体勘察的基础上, 对矿区 发展以及断裂层走向、褶皱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 对提高 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精度与有效性等有促进作用。首先, 在四川 拉拉铜矿的生产地质勘查中,对本次无法探求资源 / 储量的小 矿条,可实行“边采边探、探采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控制其规模。 与此同时,在找矿开采与控制中,则需要在矿区开采的视角下, 对地质特征进行评估与分析,提高找矿评估与分析的综合水平。 其次,结合四川拉拉铜矿的抵制而调整以及已经开采的实际情 况,对矿区的有益半身组分进行研究与分析, 在优化勘察与开采 的前提下,提高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率。再次,在四川拉拉铜矿 的找矿方向以及开采工艺应用等进行分析中,则需要对矿区地 段特征、资源 /储量类型、可靠程度等进行评估与分析,在找矿 技术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利用的土地应加强土石环境管 理,同时注意“三废”的合理处理。此外,为解决大部分坑探工 程施工位置不规范、方位不统一, 样品布置、采集不连续等问题, 在对矿体的连接、对比起验证以及储量估算等进行分析中, 则需 要在四川拉拉铜矿开发以及地质特征检验分析的基础上,对四 川拉拉铜矿的矿石分布规律进行统计与分析,提高四川拉拉铜 矿的找矿分析水平, 降低找矿成本。矿山建设期应与地方政府密 切配合, 建立全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应在该工程施工中采取加 强监测、预防及避让等有效措施, 并编制好防灾预案。
4 结论
结合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条件以及地球物理特征,在 对找矿方向进行检验与分析中,则需要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的 前提下,对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方向、勘探过程等方面进行完 善,对提高四川拉拉铜矿找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结合四川拉拉 铜矿的地质特征, 利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对四川拉拉铜矿的矿 层生成及运动方向等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四川拉拉铜矿的找 矿精度及有效性,可进一步降低四川拉拉铜矿开采的经济成本 以及时间成本。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5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