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江西省黎川县会仙峰铌钽锡金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7 13:49: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黎川县会仙峰铌钽锡金矿区开展土 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本查明土壤中主成矿元素(Au Sn Nb2O5 Ta2O5) 及指示元素(Ag) 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圈定土壤地球化 学异常, 总结找矿前景, 为矿区详查优选找矿靶区提供依据。

  关键词 :会仙峰,铌钽锡金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找矿前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 1/20 万广昌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在黎川县会仙峰一带圈定 钨、铌、钽、钇、铅重砂异常, 并围绕重砂异常开展 1/5 万路线地 质调查时,发现会仙峰铌钽矿(化) 点 ;1999 年~ 2016 年期间,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会仙峰铌钽锡金矿区开展调查 评价、预查与普查工作,初步圈定金矿化带两条 ;2021 年,作者 在会仙峰矿区开展勘查工作(详查),文章通过分析矿区土壤中 主成矿元素(Au-Sn-Nb2O5-Ta2O5) 及指示元素(Ag) 的地球化学 分布特征, 圈定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总结矿区找矿前景。

\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出露较单一为大面积南华纪下坊组(Nh2-3x) 及小部分震旦纪老虎塘组(Z2l)。岩层走向北东,倾角南部较陡, 西侧变缓 ;岩石类型主要有二云母石英片岩、硅线石片岩、石英 云母片岩,热液石英岩,夹片麻岩。老虎塘组出露矿区北侧,岩 层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展布,岩石类型主要有二云千枚岩、 绢云母千枚岩、混合岩化变质岩,夹云母片岩。岩层中含铍云英 岩化钠长石化脉体发育, 具Be、Nb、Ta矿化。

  1.2 构造

  会仙峰矿田位于黎川 -广昌构造岩浆岩带中部,横村向斜构 造的南东翼, 与褶皱构造相伴生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矿点位 于北东向平行断层所挟持的部位, 矿点内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 构造规模较小, 长多为几百米。北北东向构造为张性断裂多充填 后期热液石英岩, 北西向为后期破坏性断裂构造。

  1.3 岩浆岩

  岩体出露形态不规则,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中细粒黑云母 花岗岩, 玉科一带岩体边缘相岩性为粗粒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 体内接触带见 5mm ~ 10mm 宽的冷凝边。岩体普遍遭受强度不 一的钠长石化蚀变作用,形成“面型”分布的含钽铌钠长石化花岗岩体, 矿化岩体从上往下具典型的蚀变分带特征。

  1.4 围岩蚀变

  地层变质程度达中深变质—铁铝榴石角闪岩相,岩性有石 英片岩、黑云母片岩、片麻岩等,靠近花岗岩体的部位常具混合 岩化现象,形成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岩体后期蚀变主要为 钠长石化、其次有锂云母化、黄玉化、绿柱石化、云英岩化等蚀 变作用。外接触带变质岩内局部发育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 化、赤铁矿化、针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2 矿体特征

  2.1 Ⅰ号金矿化带

  Ⅰ号金矿化带位于矿区北部一带,受缓倾斜的层间破碎带严 格控制,顺层产出。矿带长大于 100m,厚2m ~ 3m,沿倾向控制 延伸大于40m,总体走向 105°~ 120°,倾向北北东,与山脉地 势基本一致, 南高北低, 总体表现为南西端矿带浅部出露较连续, 北东部(即矿带深部) 岩石剥蚀严重, 呈不连续状, 平面上表现似 环状、扇状、挠曲状产出, 从而形成了发育多条金矿化带的假象。 矿带由PD575 和D085、D281等地质点控制, 厚约 0.3m ~ 1.0m, 带内岩石以蚀变碎裂岩为主,局部氧化程度较高,金矿化较不均 匀。经PD575 采样分析, 金品位介于 4.09×10-6 ~ 80.68×10-6 之 间,部分地段已圈出金矿体。

  2.2 Ⅱ号金矿化带

  Ⅱ号金矿化带位于玉科区段存在民采现象,清晰揭露出金 矿(化) 体。据此,金矿化带内主要发育有热液石英岩和杂色强 蚀变碎裂岩, 两者界线清楚。上部为较纯的呈乳白色的热液石英 岩,裂隙发育,充填铁质物,品位较低,一般仅为矿化显示 ;下 部为赋矿层杂色强蚀变碎裂岩,由含硫化物热液石英岩和围岩 碎块物质组成,多具片理化或透镜体化,品位变化大,局部富集 明显,矿体多赋存于该岩层中。受缓倾斜矿化带和地形基本一 致,厚 0.6m ~ 1.0m, 金品位变化大,经 CYX1 采样分析,金品位 介于 0.82×10-6 ~ 9.86×10-6.

  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3.1 Au 元素异常特征

  矿区有五处主要Au 元素异常,1 号Au 元素异常分布于矿 区北部,异常外形呈肾状,异常面积为 46976m2.异常的峰值达2241.60ppb, 异常平均值为 91.89ppb, 异常衬度为24.39.该异常 具有面积大,衬度高,具有明显的三级浓度分带,且分布于较强 的蚀变带中,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2 号Au 元素异分布于矿区 北东部,异常外形呈半鞋状,异常面积为 8608m2.异常的峰值达 18.80ppb, 异常平均值为 12.44ppb, 异常衬度为 1.51.该异常具 有面积较大,衬度不高,仅具一级浓度分带,但分布于较强的蚀 变带旁边,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3 号Au 元素异分布于矿区北 中部,异常外形呈倒梨状,异常面积为 6188平方米,异常的峰值 18.85ppb, 异常平均值为 11.38ppb, 异常衬度为 1.66.该异常具 有面积不大,衬度低,仅具一级浓度分带,但它分布于较强的蚀 变带南东侧,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4 号Au 元素异分布于矿区 中东部,异常外形呈近楕圆状,异常面积为 7676m2.异常的峰值 21.60ppb, 异常平均值为 12.32ppb, 异常衬度为 1.75.该异常具 有面积不大,衬度低,仅具一级浓度分带,但它分布于较强的蚀 变带南东侧,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5 号Au 元素异分布于矿区 中部,异常外形呈不规则状,异常面积达 54820m2.异常的峰值 达26009ppb, 异常平均值为 738.12ppb, 异常衬度达 35.24.该异 常具有面积大,衬度高,具有明显的三级浓度分带,且区内具有 较强的矿化蚀变带发育, 局部土壤样品已可能有明金发育, 具有 极好的找矿前景 ;6 号Au 元素异分布于矿区南中部,异常外形 呈肾状,异常面积为 3528m2.异常的峰值达 54.30ppb, 异常平均 值为23.21ppb,异常衬度为2.30.该异常具有面积一般,衬度一 般,仅具一级浓度分带,但分布于较强的蚀变带旁边,具有一定 的找矿前景。

  3.2 Ag 元素异常特征

  矿区有三处主要的Ag元素异常,1 号Ag元素异常分布于矿 区中部,异常外形呈哑铃状,异常面积为 11761m2.异常的峰值 达2.5ppm, 异常平均值为 0.684ppm, 异常衬度为 3.60.该异常具 有面积大,衬度高,具有明显的二级浓度分带,且分布于较强的 蚀变带之中,与 5 号Au 异常重叠,具有极好的找矿前景 ;2 号 Ag元素异常分布于矿区中部,异常外形呈近楕球状,异常面积 为 1182m2.异常的峰值达 0.5ppm, 异常平均值为 0.5ppm, 异常 衬度为2.63.该异常面积小,衬度一般,具有明显的二级浓度分 带,且分布于较强的蚀变带之中, 与 5号Au 异常重叠, 具有一定 的找矿前景 ;3 号Ag元素异常分布于矿区南中部,异常外形呈 近扁圆状,异常面积为 4051m2.异常的峰值达 0.51ppm, 异常平 均值为 0.337ppm, 异常衬度为 1.77.该异常面积较小, 衬度低, 具有明显的二级浓度分带, 燕山家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附近, 具 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3.3 Sn 元素异常特征

  矿区有一处主要的 Sn 元素异常及一些零星异常,主要 Sn 异 常分布于矿区北中部,与 1 号Au 元素异常大致相交,仅有一级 浓度分带。异常的面积为 27203m2.异常的峰值仅为 20.41ppm, 异常平均值为 14.47ppm,异常衬度仅为 1.17.该异常虽然面积较大,但衬度低,属低缓异常,但其周边还有零星点异常发育。 由于同等规模矿床的地形化学异常规模与强度还与矿床埋深相 关,低缓异常仅预示其近地表成矿前景较差, 但也不能排除其深 部成矿的可能性。

  3.4 Nb2 O5 元素异常特征

  矿区有 Nb2O5 异常均为一些零星异常,主要分布于矿区 中东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部位,均仅有一级浓度分带。异常的 总面积为 6495m2.异常的峰值仅为 62.30ppm,异常平均值为 47.26ppm,异常衬度仅为 1.13.区内Nb 元素异常虽然面积均较 小,且衬度低,属低缓零星异常,由于同等规模矿床的地形化学 异常规模与强度还与矿床埋深相关,低缓异常仅预示其近地表 成矿前景较差, 但也不能排除其深部成矿的可能性。

  3.5 Ta2 O5 元素异常特征

  矿区Ta2O5 异常均为一些零星异常,这些异常主要沿矿区南 东部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分布,从Ta 元素异常分布图及矿区异 常参数统计表来看, 这些异常面积较小, 且异常峰值及异常平均 值和异常衬度值均较低, 均属低缓零星异常。由于同等规模矿床 的地形化学异常规模与强度还与矿床埋深相关,低缓异常仅预 示其近地表成矿前景较差, 但也不能排除其深部成矿的可能性。

  4 找矿前景分析

  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华南褶皱系(Ⅰ) 赣中南台隆(Ⅱ) 抚州凹陷(Ⅲ) 的核部, 武夷山成矿带西部, 黎川 -广昌构造岩浆 岩带中部, 横村向斜构造的南东翼, 与褶皱构造相伴生的北东向 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发现的矿(化) 点位于北东向平行断层(华 盖峰断裂 F1 和漳村断裂 F2) 所挟持的部位,矿点内北北东向、 北西向断裂构造规模较小, 长多为几百米。北北东向构造为张性 断裂多充填后期热液石英岩, 北西向为后期破坏性断裂构造。

  矿区共圈定综合异常 3 处,在前人研究成果及近期开展的地 质勘查工作基础上,通过本次土壤测量工作,确认矿区内2 处综 合异常区内有已知矿(化) 点,为甲类综合异常,有望在原有矿 的基础上寻求新矿种或扩大矿床规模的可能, 另有 1处丙类异常 区域成矿条件有利, 有望发现新的隐伏型矿体。

  4.1 北部异常区

  异常区位于矿区北部,发育地层为南华纪下坊组(Nh2-3x), 岩层走向北东, 倾角南部较陡, 西侧变缓 ;岩石类型主要有二云 母石英片岩、硅线石片岩、石英云母片岩,热液石英岩,夹片麻 岩。受南东侧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玉科一带 岩体边缘相岩性为粗粒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的影响,岩石热蚀变 明显,外接触带变质岩内局部发育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 赤铁矿化、针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该综合异常面积较大,近 0.089km2.形成异常的元素有Au、 Sn、Nb、Ta,Au 元素浓集中心明显,有良好的内、中、外三级浓 度分带。表现出以Au 为主要成矿元素,且有 Sn、Nb、Ta等元素套合。Au 元素异常面积为 0.06km2.极大值达2241ng/g、异常平 均值 75.57ng/g、异常衬度为29.65;Sn 元素异常面积为 0.035km2. 极大值达20.4ug/g, 异常平均值 14.62、异常衬度为 1.69 ;Nb2O5 元 素 异 常 面 积 为 0.062km2.极 大 值 达 168ug/g、异 常 平 均 值 38.02ug/g、异常衬度为 1.26 ;Ta2O5 元素异常面积为 0.015km2. 极大值达 6.62ug/g、异常平均值 3.2ug/g、异常衬度为 1.46.

  矿区内发现一条金矿化脉体发育,矿化脉体受缓倾 斜的层间破碎带严格控制,顺层产出。矿带长大于 100m, 厚 2m ~ 3.6m, 沿 倾 向 控 制 延 伸 大 于 40m, 总 体 走 向 105°~ 120°。金矿化赋存于热液石英岩和杂色强蚀变碎裂岩 中,两者界线清楚。上部为较纯的呈乳白色的热液石英岩,裂隙 发育,充填铁质物,品位较低,一般仅为矿化显示 ;下部为赋矿 层杂色强蚀变碎裂岩,由含硫化物热液石英岩和围岩碎块物质 组成,多具片理化或透镜体化,品位变化大,局部富集明显,矿 体多赋存于该岩层中。

  4.2 中部异常区

  异常区位于矿区中部,发育地层为南华纪下坊组(Nh2-3x), 岩层走向北东, 倾角南部较陡, 西侧变缓 ;岩石类型主要有二云 母石英片岩、硅线石片岩、石英云母片岩,热液石英岩,夹片麻 岩。受东侧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玉科一带岩 体边缘相岩性为粗粒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的影响,岩石热蚀变明 显,外接触带变质岩内局部发育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 赤铁矿化、针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该综合异常面积较一般,近 0.077km2.形成异常的元素 有Au、Ag,其中Au、Ag两元素浓集中心明显,有良好的内、 中、外三级浓度分带。Au 元素异常面积为 0.057km2.极大值达 26009ng/g(已达工业品位要求)、异常平均值 691.49ng/g、异常 衬度达 37.61 ;Ag元素异常面积为 0.032km2.极大值达 2.5ug/g, 异常平均值 0.442ug/g、异常衬度为4.42.

  矿区内发现两条金矿化脉体发育,矿化脉体受缓倾斜的层 间破碎带严格控制, 顺层产出。沿层间破碎面和片理面充填大量 石英脉,黄铁矿呈细粒浸染状产出,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 泥石化,黄铁矿化。矿脉长大于 50m,厚 1m ~ 5m,沿倾向控制 延伸大于 60m,总体走向 105°~ 120°。金矿化赋存于热液石 英岩和杂色强蚀变碎裂岩中, 两者界线清楚。上部为较纯的呈乳 白色的热液石英岩,裂隙发育,充填铁质物,品位较低,一般仅 为矿化显示 ;下部为赋矿层杂色强蚀变碎裂岩,由含硫化物热 液石英岩和围岩碎块物质组成, 多具片理化或透镜体化, 品位变 化大, 局部富集明显, 矿体多赋存于该岩层中。

  综合以上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区地质特征来看,该 综合矿区所处地质背景有利,地球化学异常组合为Au、Ag,其 中Au 异常面积较大、峰值高、衬度高、地质上有明显的矿化蚀 变,且有金矿矿脉体产出,因此该综合异常属甲类异常,该矿区 是寻找金矿体的有利地段。

\

 

  4.3 南部异常区

  异常区位于矿区南部,异常产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中细 粒黑云母花岗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之中。岩体侵入于青白口纪 变质地层地层中(南华纪下坊组(Nh2-3x))。岩体与围岩侵入关 系清楚,接触面多外倾,呈舒缓波状,齿状、不规则状,倾角 40°~ 80°。内接触带均发育有宽窄不等的冷凝边,局部见钾 长石斑晶定向排列,外接触带有宽约 5cm ~ 10cm 的烘烤边,岩 体边部有围岩捕虏体。外接触带接触变质作用较弱,变质带较 窄,形成云母角岩、堇青石角岩、红柱石石英角岩及角岩化石榴 石片岩、斑点状红柱石角岩化二云片岩、角岩化变余砂岩等,变 质矿物有黑云母、石榴石、堇青石、红柱石、绿泥石、绢云母。岩 体内发育细粒花岗岩脉及细晶岩脉, 主要呈北东向展布。黑云母 花岗岩体后期蚀变主要为钠长石化、其次有锂云母化、黄玉化、 绿柱石化、云英岩化等。

  该综合异常面积较一般,近 0.27km2.形成异常的元素有 Nb、Ta,异常区内包含有二处Nb 及三处Ta 异常,但两元素未 见有浓集中心明显,仅有外带一级浓度分带。两处Nb 异常面积 总共为 0.15km2.异常峰值为 62.3ppm, 异常平均值为 38.07.异 常衬度为 1.26 ;三处Ta 异常面积总共为 0.13km2.异常峰值为 7.26ppm, 异常平均值为 3.58.异常衬度为 1.52.

  异常区内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呈不规则 岩株状产出, 岩体普遍遭受强度不一的钠长石化蚀变作用, 形成 “面型”分布的含钽铌钠长石化花岗岩体,矿化岩体从上往下具 典型的蚀变分带特征。

  综合以上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区地质特征来看, 该综合异常区所处地质背景有利, 地球化学异常组合为Nb、Ta, 异常面积较大、但峰值低、平均值低、衬度低。区内岩体仅见有 钠长石化,岩性为含钽铌钠长石化花岗岩,铌钽异常为含钽铌 钠长石化花岗岩引起。总体来看,异常峰值较低,异常平均值也 低,衬度也低,总之有三低特性,但异常区有一定面积,且和燕 山早期岩体密切相关,可能反映高浓度体在地下还有一定埋深, 因此该异常区是寻找隐伏型铌钽矿体的有利地段。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547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