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5 14:24: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的主旨为深入探究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方法,以期能够为矿山地质灾害风险预防提供可靠参考意见,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质量。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应从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系统、针对性的选择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等几方面入手,有助于提升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方法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被破坏,地质灾害也日益频繁,这就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减少因矿山地质灾害而带来的生命风险与经济损失,满足社会健康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涵义和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对于推动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涵义

  1.1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概念

  有关风险的概念有很多种,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解释,综合定义可以认为风险就是对未知结果的一种衡量,而未知结果就是一个问题可能存在的不确定结论。在矿山地质灾害中,风险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财产损失与人员损伤的背景下,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值。因此,风险评价也就是对某些不良后果的发生概率进行系统定量的过程。在矿山地质灾害中,风险评价的主要内涵是指由矿山地质灾害可能对某一个体或群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持续时间或者性质进行系统的评估过程。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能够为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相关人士可以根据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规避手段。

  1.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发展

  现如今,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已经是全球范围内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也是人类对地质灾害所造成严重后果的全面分析,如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质灾害破坏效应的定量化等。我国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方面的起步较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并在本世纪初进一步对地质灾害评价进行深入探研,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一些成果,现阶段还处于发展初期。首先,在探索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阶段,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还只停留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灾害,主要探索内容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教学手段、判定地质灾害危险度的依据、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的级别以及简单分析地质灾害的风险等。其次,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发展初期,引进了有关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地质灾害、利用建模的方式分析地质灾害易发性数据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分析地质灾害等。目前,我国在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对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建立全面认识、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层次结构尚不明确以及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有待优化等。

  1.3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在地质灾害评价过程中,对历史地质灾害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各种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以此为依据来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指数,能够判定地质灾害的活动规模、活动密度、引发概率以及有可能造成危害的区域范围等。
 
\

  其次,对地质灾害的易损性进行分析。在地质灾害评价过程中,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内各种灾害受损体的数量、价值以及其能够抵御不同类型灾害的能力、能够抵御不同强度灾害的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能够评估出受灾区域内受灾体的易损性。

  最后,对地质灾害的预期损失进行分析。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易损性的分析数据,能够计算出地质灾害的预期损失与损失极值。即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的人口生命健康损失与财产损失的平均值以及最高值。

  1.4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涵是指在特定风险环境背景下,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将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减小到最低的一种过程。在矿山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中,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提前把控,从而通过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手段将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降至最低,最终达到阻止地质灾害引发的目的或者减小地质灾害所导致的影响,并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后续处理,以期将地质灾害的影响转为最小化。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首先,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识别,如矿山地质灾害风险的形成条件、风险的级别性质、风险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的引发规律等。再根据这些资料把地质灾害的风险转为量化,从而计算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值。其次,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从而预测受灾区域的承灾机械能,并判定可承灾的区域范围。最后,为相关人士提供减灾避灾的科学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好的预防地质灾害或规避地质灾害,以达到降低影响、减少损失的目的。

  2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

  第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不仅能够为国土资源规划提供参考,也是重大工程选址决策的参考依据。当重大工程建筑进行选址决策时,需要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来筛选恰当的建设区域,从而使国家的土地资源能够合理运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其能够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使重大工程项目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选址,避免建设在地质灾害的风险高发区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能够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参考依据。在防治地质灾害过程中,有效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能够针对相应区域内的易发灾害进行危险性与易损性的评估,进而有助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如针对不同规模的矿山地质灾害应选择不同的防治办法;针对危险性较低、易损性较小的矿山地质灾害,只需加强工程防治措施即可;针对危险性较高、易损性较大的矿山地质灾害,则应及时采取有效规避或搬迁等措施,如果不能及时躲避或者没有恰当的搬迁区域,无法通过搬迁来防治地质灾害时,应对工程防治措施采用最高标准的强化手段。

  第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能够为地质灾害的预警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当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站时,可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来进行选点。地质灾害监测站可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相关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信息,并通过对预期损失进行分析,及时作出相应的灾害预警,从而使人们能够尽快规避、防治灾害,减小因地质灾害而带来的影响。

  第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能够为灾害应急措施提供可靠参考。相关人士在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危险性、易损性以及预期损失进行分析后,能够针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及时作出应急方案,也能够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第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地质灾害的引发因素除了包括自然界外,也包括人为因素。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采用科学手段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管理与防治,有助于降低地质灾害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后期的风险评价过程中,能够参考过往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机制完成整体的风险预测,这样才能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最大程度限制一些地质灾害发生,同时也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应急预案,保证每一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都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相关部门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保证更多人的安全。因为灾害通常发生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每一种地区的地质特点有所不同,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并不是单一的一项工作,需要针对当地地质的实际特点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风险评价手段,这样才能够降低地质灾害对于各项工业的影响,让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能够尽快落实,保障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第六,我国矿山开采工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只有强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整体效果,才能让更多地质灾害问题得到解决,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安全。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地质条件类型比较复杂,非常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而延误整体的开采工作,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地质灾害评价机制,正视矿山生态地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目前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地质滑坡、崩塌、地面沉降以及地面裂缝等问题,需要利用有效的技术对于这些灾害进行全面检测。我国的矿产开采行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出现地质灾害的概率也在逐渐提升,所以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实际效果,最大程度上限制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
 
\
 
  3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策略

  以陕西榆林地区为例,探讨有关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方法。陕西榆林地区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含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及泥石流等。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来展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

  3.1 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首先,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地质灾害风险是一个具有复杂化特性的系统,除了要受自然地质条件所影响,也要受到人类工程活动与社会发展活动所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作用的联系,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复杂化。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理清这些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这些因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量化,进而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以及其量化准则,有助于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有效性。此外,在政府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将受灾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影响因子的各项指标具象化,进而为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参考,有助于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质量。

  其次,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地质灾害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易受灾区域内典型地质问题的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能够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其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能够将目标对象的反应进行量化,再结合指标量对目标对象进行合理分类,有助于提高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地质灾害的发生普遍具有突发性,因此需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本身以及其诱发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中筛选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似处与不同处,从而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此,在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几项原则:第一,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时,应确保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具有足够的影响程度;第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应分为内在影响因素与外在影响因素,并充分引入敏感性因子概念与先决性因子概念。第三,在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量选择较为独立的评价指标,避免出现指标间的重叠,有助于提升风险评价质量。第四,在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确保评价指标的简单性、明确性、典型性以及可操作性。其中,典型性主要是指地质灾害评价指标要具有核心代表意义;可操作性主要是指评价指标所选择的内容应具备可实现意义。
 
  3.2 有针对性的选择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过程中,如何确定风险评价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非常复杂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各影响因素中还含有来自不同方面的作用因子,且分别在评价体系中占据不同层次。为了将这些影响因子进行量化,使其更具可比性,先决条件要将这些影响因子进行有效处理,如分别进行定量、标识以及统一等。例如,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对影响因子进行危险性分析,先要将影响地质灾害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化标识,如环境地貌条件中的相对高差、气候条件中的平均降雨量等。再分别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的作用程度与作用形式进行影响程度的划分,从而便于对其危险性进行有效分析。由此可见,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定量分析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现阶段,常用的地质灾害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如以下几种:第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建立在运筹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某些富含多重影响因子且难以准确量化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时,应先理清各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对地质灾害的作用,再对其组合方式与危险层次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系统的评价结构或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强度、影响范围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风险因子的作用权重,再将其代入到风险评价的模型中,进而完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第二,模糊判别模型法。模糊判别模型法主要建立在模糊数学理论基础上,利用相关函数来对一些复杂且不确定的过渡性问题以及在诸多影响影响条件下而产生的不确定问题进行表达,最终完成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价。第三,非线性模型法。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的复杂性,通常无法用线性方程来进行表达,而非线性理论的发展更为广泛且更具灵活性,能够将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简单化、定量化,从而以几何层面来完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3.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也成为了当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了计算机、遥感、测绘、地理以及信息等多种科学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对区域空间内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存储、管理以及模型化等处理,从而为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风险管理人员能够把经过信息技术处理过的地质数据反馈给地质勘察人员以及防灾减灾工作人员,从而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首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需要对相应区域空间的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查询、叠加以及制作等方式来获取有关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信息图层。其次,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应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开发模型板块,进而获取地质灾害高危区的分布图与相应影响因素的信息,并根据有关记录对相应的地质灾害类别进行识别,同时划分地质灾害的范围。再次,应针对风险评价计算模型与实际地质灾害的特性来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栅格模型适应力,并配合相关软件来对相应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评价,同时利用图表形式来对相应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风险分布区进行标记。最后,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在实操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误差,进而影响地质灾害风险规避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因此,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时应对地质风险动态进行实时跟踪,以便及时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确保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有效性。

  4 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对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优化,有助于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系统、有针对性的选择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等。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推动防灾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458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