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甘肃省天水市利桥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异常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7 10:02: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2018年开展的利桥幅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的总结,发现Au、Ag、Mo、Pb等元素在该区较为富集,分异程度强、离散性高,后生迭加作用强烈,成矿可能性大。区内元素富集及异常分布与岩体、构造的关系较为密切,综合异常的分布与已知矿床吻合度高,圈定的Hs-1、Hs-3、Hs-8、Hs-10、Hs-12等综合异常的找矿前景较好。
 
  关键词:利桥;地球化学
 
  利桥地区处于华力西-燕山期铜铁金铅锌(钨)成矿带上,区内主要矿种为金,2018年在该地区开展了1:5万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工作,本文结合最新成果,将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做个总结。
 
  1地球化学背景
 
  1.1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该区元素的空间展布总体与区内岩体外接触带、构造线、已知矿(化)体有密切的关系,Mo、Bi、As等元素在熊山沟岩体、南草沟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周围形成较好的异常,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W元素异常形态和磨扇沟岩体、张家庄岩组在本区的出露情况密切相关;Au、Zn、Sn、Ag等元素与木其滩岩组和宽坪岩组的展布相关较好,同时异常和断裂构造线的吻合度较高。Au、As、Ag等元素在散岔金矿、大店沟金矿、纸坊沟金矿等处较为富集。

\
 
  1.2元素的集中与分异特点
 
  1.2.1元素的集中
 
  将该区元素含量值与地壳(黎彤)丰度值做比较,发现Au、F、Ag、Sn、Mo、Pb、As等元素,其浓集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这些元素在该区富集程度高;W、B元素的浓集克拉克值和1接近,说明这些元素在本区与地壳丰度值接近;而Cd、Co、Cr、Cu、Ni、Zn、Sb、Hg、Bi等元素浓集克拉克值小于1,说明这些元素在该区显示出贫化特征。同时本区Au、Cd、Pb、Ag、Mo、Bi、As、Sb元素叠加值较强,具有较强的成矿可能性。
 
  1.2.2元素的分异
 
  Au、Ag、Mo、Ni、Pb、Bi等元素,含量标准离差、变异系数均较大,反映出他们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的较强不均匀性,表明他们在局部有利地段有较强的可能富集成矿。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中,Au、W、Mo、Pb、Ni、Ag、As、Sb、Bi等元素表现为强分异(Cv≥2),说明它们在地层中分布的极不均匀,同时也表明其较大的成矿可能性;Cd、Sn、B、Cr、Cu、Hg等元素分异较强(Cv=1-2),说明它们在地层中分布较为不均匀,具有一定的成矿可能。
 
  1.3元素组合特征
 
  可以通过探讨不同元素间的组合关系,揭示区内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确定主要地质环境中元素聚合趋势和成因联系,研究元素之间的亲疏关系,确定元素组合。
 
  以γ=0.4相似性量度,可以分为互不相似的3个大族4个小族。
 
  Ⅰ族为与岩体相关的高温成矿元素组合,元素为Co、Cr、Ni、Cu、Au、Zn,其中Co、Cr、Ni为高温岩体的反映,Cu、Au、Zn为后期热液叠加作用的反映;Ⅱ簇为Mo、Bi、Cd区内热液活动的产物,表明Mo矿化Bi、Cd等关系密切;Ⅲ族As、Sb为区内热液活动的产物,表明二者在成矿作用中关系密切;Ⅳ族Ag、Pb亦为区内热液活动的产物,表明二者在成矿作用中关系密切。
 
  2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
 
  工作区不同元素异常分布大体现呈现出“两高一低”态势,即南部木其滩岩组和东北部的宽屏岩群内部异常较为集中,而中部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熊山沟岩体内部,则呈现出一个异常稀疏区。
 
  从元素组合看,Sb、As、B、Cr、Ni、Hg、Co、Cd、Ag、Au元素异常在南部异常密集区较为集中;W、Sn、Pb、Mo、Hg、F、Au、Bi、Ag元素异常在北部异常密集区较为集中;而中部异常稀疏区圈定的主要为As、Bi、Cd、Cu、F、Mo元素异常。
 
  3地球化学异常分布与地质矿产特征的关系
 
  3.1地球化学异常分布与地质矿产特征的关系
 
  工作区矿产以金矿床为主,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仙坪岩体与宽屏岩群接触部位及南部的木其滩岩组中,矿床与圈定的综合异常及Au元素异常均有很好的对应,其中大店沟、龙王沟金矿床均位于Hs-8(甲1)异常区内,散岔金矿床与Hs-4(甲2)综合异常对应关系良好,纸坊沟金矿床、南草沟金矿床与Hs-3(甲1)综合异常对应良好,而南部的铅锌矿(化)点、铜矿(化)点与Hs-10、Hs-11综合异常也有良好的对应。从元素组合看,区内已知金矿床均具有较好的Au、Hg、Bi、W等元素异常。
 
  3.2近矿晕与地质矿产的关系
 
  不同的矿床成因类型决定了截然不同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带特征,前缘晕、近矿晕、尾晕的确定,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利桥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床的前缘晕、近矿晕、尾晕的元素组合为As-Sb-Hg-B-F、Au-Ag-Cu-Pb-Zn、Bi-Mo-Mn-Co。
 
  工作区大店沟、龙王沟金矿床的南北两侧、南草沟金矿床西部下仙坪一带、王家庄金矿床西部王家庄一带,近矿晕元素浓集,为该区找金指示出明确方向。
 
  处于金异常低缓区的九道拐、严家沟、龙家山一带近矿元素浓集,其中九道拐一带有元家坪任性剪切带通过,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其次级韧脆性断裂为找矿的有利地段。
 
  前川一带的近矿元素浓集地段位于利桥幅重要成矿地层木其滩岩组第三岩段内,该区有北东向顺层断裂发育,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储存空间,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
 
  白虎崖一带的近矿元素浓集区位于磨扇沟岩体东侧,出露木其滩岩组第二、第三岩性段,异常区东部与元家坪韧性剪切带相接,区内近东西向断裂发育。该区Au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明显,且与近矿元素吻合度高,显示出非常好的成矿潜力。
 
  4地球化学异常与构造的关系
 
  4.1地球化学异常分布与构造的关系
 
  元家坪韧性剪切带及其周围,形成一条Au、Zn、W、Sb、Pb、Ni、Mo、Co、F、Cu等元素的低缓区,而Ag、Bi、As、Cd、Hg元素异常则较为发育。
 
  图幅中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熊山沟岩体两侧的断裂带内,Cu、F、Hg、Bi、Cd、Mo、Pb元素异常较为发育,其中的Bi、Cd、Mo、Pb元素异常多分布于区内两组区域断裂的交汇部位。
 
  4.2构造推断与解释
 
  F、B元素在元素活化潜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往往可以用来指示断裂等构造。本次对F、B元素分析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后,绘制断裂推断图。
 
  可以看出整体构造方向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中部马场-吕家集一带有一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地质带,推断该带两侧为两条北西向断裂,与南沟岩体两侧的断裂刚好吻合;龙王庙—纸坊沟一线、东岔门—龙王庙—太子石一线,均有一低缓过渡带,推断分别为一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引起。南部小沟—马家沟一带,有连续串珠状高值区,推断为一近东西向断裂引起。
 
  4.3剥蚀程度简述
 
  根据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元素分带特征,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元素组合依次为As、Sb、Hg、B、F→Au、Ag、Cu、Pb、Zn→Bi、Mo、Mn、Co,选取前缘晕As、Sb、Hg元素叠加值/尾晕Bi、Mo、Co元素叠加值,对测试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绘制等值线图,对剥蚀程度进行评价。
 
  全区剥蚀程度较浅的地段主要分布于图幅东北部的散岔和西南部的大店沟—小沟—姚家坝一带,散岔一带出露地层为宽坪岩群第三岩性段,该区已有散岔金矿床一处。本次工作的重点工作区即位于大店沟—小沟—姚家坝一带,出露地层为木其滩岩组,该区有圈定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综合异常5处,已知的大店沟、龙王沟等金矿床及异常查证中新发现的金矿点和金矿化蚀变带均位于该区,含矿地层剥蚀程度低,显示出较好的找矿潜力。
 
  5重要异常的解释评价
 
  经过对区内异常的排序、筛选及查证,初步认为大店沟Hs-8(甲1)、马家沟Hs-10(乙2)、白虎崖Hs-12(乙2)、秦家沟Hs-3(甲1)、阳湾Hs-1(乙2)等异常后续找矿前景较好,现简述如下。
 
  5.1大店沟Hs-8(甲1)异常
 
  该异常位于图幅西南角的大店沟一带,异常整体呈长轴方向为南北向的半椭圆形,面积:3.87km2。
 
  异常区位于木其滩岩组第二岩段与第三岩性段过渡部位,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斜长角闪片岩、角闪绿泥片岩等,岩石片普遍片理发育,变形变质作用强烈。已知的大店沟、龙王沟金矿床均沿异常区东部边沿分布。
 
  元家坪韧性剪切带从异常区北部通过,该剪切带具多期活动特征,在早期韧性构造的基础上,多次受晚期脆性破碎带、碎裂岩带的叠加,带内岩石中长石旋斑和石英拉伸线理明显,且进行了强烈的劈理化、透镜体化为特征的叠加构造。与该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北东向及东西向次级断裂,是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为成矿元素的活化、潜移、富集提供了通道及空间位置。
 
  异常以Au为主成矿元素,异常元素组合:Au、Hg、B、Bi、W、Cu、Ni。Au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分带明显,与其余元素的套合较好。其中Hg、Bi等元素异常分布于木其滩岩组三段,Cu、Ni、W等元素异常主要分布于元家坪韧性剪切带与木其滩岩组二段接触部位,Au、B等元素异常在木其滩岩组二、三岩段均有分布。
 
  该异常区有已知的大店沟和龙王沟金矿床。在该异常矿业权空白区进行异常查证时,发现近东西向褐铁矿化蚀变带一条,产状175°∠75°,带内可见强褐铁矿化,顺片理面充填有多条石英脉。带内金矿化不均匀,金品位分别为1.28×10-6~7.25×10-6。
 
  该异常主要由大店沟和龙王沟金矿床引起,异常区内的金异常高值点,经异常查证,发现有新的矿化线索,显示出该区尚存在良好的找金潜力。
 
  5.2马家沟Hs-10(乙2)异常
 
  该异常位于马家沟-严家沟一带,异常整体呈椭球状沿东西向展布。面积:7.32km2。异常区西部出露木其滩岩组第三岩段,东部为第二岩性段,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斜长角闪片岩、角闪绿泥片岩、绿帘绿泥钠长片岩等,均为Au等元素的高背景区。异常南部边界紧邻磨扇沟岩体,东部紧邻熊山沟岩体和黄土梁岩体,强烈的岩浆活动为该异常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热液来源。同时该异常距离元家坪韧性剪切带约1km,异常区变质岩中片理及节理十分发育,有利于成矿热液的运移。
 
  异常以Au为主成矿元素,异常主要元素组合:Au、As、Sb、Cu、Co、Ni、Cr等。Au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分带明显,同时异常区、Cu、Co、Ni、Cr异常较好。
 
  本次工作在马家沟一带布置1:1万地质草测2km2,大致查明了异常区的地层、构造、蚀变带等特征;同时在综合考虑地质特征、异常特征等的基础上,垂直地层并穿越Au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沿130°方向布设1:1万土壤剖面4条,发现一条宽约5m的含金蚀变带,走向为北东东向,带内主要为褐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岩石片理极为发育,沿裂隙面多见薄膜状褐铁矿化,局部硅化较强。经块样分析,金品位3.22×10-6,该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金潜力。
 
  5.3白虎崖Hs-12(乙2)异常
 
  该异常位于图幅南部白虎崖一带,异常整体呈椭球状南北向展布。面积:4.76km2,异常区位于磨扇沟岩体东侧,出露木其滩岩组第二、第三岩性段,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斜长角闪片岩、角闪绿泥片岩、绿帘绿泥钠长片岩等。异常区东部与元家坪韧性剪切带相接,区内近东西向断裂发育。
 
  异常以Au、Ag为主成矿元素,异常主要元素组合、Au、Ag、As、W、Bi等。Au、Ag、Bi等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分带明显,且不同异常之间套合较好。该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Au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同时Au、Ag、Bi等元素异常套合好,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背景。经概略检查,在Au-33异常内,出露的绢云绿泥片岩变形强烈,发育有强褐铁矿化及硅化。该异常区需要进行进一步工作,以期发现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化)体。
 
  5.4阳湾Hs-1(乙2)异常
 
  该异常位于图幅西北部的阳湾-玉皇庙一带,异常近圆状,面积:4.70km2;异常区位于志留系二长花岗岩(南沟岩体)内部,南部与志留系闪长岩(熊山沟岩)相接。加里东期岩体受本区北西向构造有作用的影响,岩体内部断裂较为发育,尤其是不同期次岩体接触部位,受不同期次构造叠加作用及岩浆就位活动影响,形成了有利的导矿及容矿空间。
 
  异常以Au、Ag、Pb为主成矿元素,异常元素组合为:Au、Ag、Pb、As、Sb、Cd、Cu、Hg、Ni、F,以Au、Ag、Pb为主要异常元素。Au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分带明显,与其余元素的套合较好。
 
  该异常区Ag、Au、Pb、As、Sb等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异常分带明显,元素套合好。加之该异常区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具有良好的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潜力,该异常位于矿业权内,但未见有成型矿床,后续极有可能发现具有规模的工业矿床。
 
  5.5南草沟Hs-3(甲1)异常
 
  异常以Au、Pb、Bi为主成矿元素,异常元素组合Au、Ag、Pb、Sn、Bi、Hg、B、Co、Cr、Cu、Ni、Zn、F,以Au、Pb、Bi为主要异常元素。Au、Pb、Bi等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分带明显,不同单元素异常之间套合较好。
 
  异常区位于仙坪岩体、南沟岩体和宽坪岩群三岩段三者接触带上,宽坪岩群主要为一套中深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的层状无序岩系,异常区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夹大理岩、石英大理岩、变粒岩。
 
  异常区内北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发育,同时该异常区内广泛分布的大理岩脉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已知的南草沟金矿床、纸坊沟金矿床均位于该异常区内。该异常区秦家沟沟口、寨家沟中沟脑等单元素异常套合较好的地段均有可能发现较好的金矿(化)体。有进一步工作的潜力。
 
  5.6东沟Hs-11(乙2)异常
 
  异常区Ag、As、Sb、Pb等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异常分带明显,不同元素之间套合较好。异常区位于磨扇沟岩体西侧,出露木其滩岩组第三岩性段,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斜长角闪片岩、角闪绿泥片岩、绿帘绿泥钠长片岩等。异常区有已知的小东沟和董沟两处铅锌矿化点,具有较好的找寻Pb、Zn等矿床的潜力。
 
  6结论
 
  利桥地区Au、F、Ag、Sn、Mo、Pb、As等元素较为富集,而Cd、Co、Cr、Cu、Ni、Zn、Sb、Hg、Bi等元素在该区则表现为亏损;在后生成矿叠加作用的影响下,Au、Pb、Ag、Mo等元素表现出分异程度强、离散性高的特点,反应出上述主成矿元素在该区成矿的可能较最大。
 
  元素的空间展布总体与区内岩体外接触带、构造线、已知矿(化)体有密切的关系,Mo、Bi、As等元素在熊山沟岩体、南草沟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周围形成较好的异常,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W元素异常形态和磨扇沟岩体、张家庄岩组在本区的出露情况密切相关;Au、Zn、Sn、Ag等元素与木其滩岩组和宽坪岩组的展布相关较好,同时异常和断裂构造线的吻合度较高,Au、As、Ag等元素在散岔金矿、大店沟金矿、纸坊沟金矿等处较为富集。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45249.html
本文标签: 利桥 ,地球化学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