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广东省德庆县矿山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06 14:15: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提  要:矿区块状矿类裂隙水补给范围条件较差, 水文地质边界较简单, 富水性弱, 矿坑充水以大气降水为主, 预测矿坑涌水量, 分析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关键词 :矿山工程 ;水文地质 ;地下水 ;含水层 ;富水性

广东德庆县某矿区属于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其主要位于北 东缘粤西隆起区域,呈罗定断裂变质带并与吴川—四会断裂带 进行分割, 因此本文针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进行分析, 确定 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及其水文地质参数, 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作出评价。

1  地形地貌及气象

广东省德庆县矿床主要呈伏山地貌分布,山体高在 +250m~450m之间,地势呈北高南低分布,切割较剧烈,整体呈 V型分布,处于一近南北走向的山岭,地形上属水文单元的补给 区,矿区地形地势具体为贯穿矿区中部的山脊高,往东部、南部 和西部降低,山体标高一般为 120.0 ~ 396.0m。地形切割一般, 以发育“V”型沟谷为主,矿区及周围无较大的河流及水库等地 表水体分布,区内的地表水体以溪沟为主,溪沟稍发育,呈树枝 状分布, 流向严格受地形地势控制。

区内地表水体以发育于矿区北西部、北东和南部的溪沟为 主,其流向总体分为自北东往西南流与自西南往北东流, 为区内 的大气降水及地下水的排泄主要通道。实测流经矿区溪沟的流 量为 0.018 ~ 4.126L/s, 合计流量约为 11.432L/s。区内地表水季 节性变化异常明显, 其流量和降雨密切相关。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22.1℃,雨季多在 4 ~ 9 月,洪水期 5 ~ 9 月,旱季 10 月~次年 3 月, 多年平均降雨量 1512.8mm, 年最大降雨量2210.7mm, 年最 小降雨量 1080.3mm, 日最大降雨量 171.5mm。

\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第四系(Qedl)残坡积层,遍布全矿区,岩性为矿区 矿体碎屑砂质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质、石英、含少量矿体 碎屑及植物根茎。一般山脊和山坡相对较厚, 而谷地与山脚相对较薄。矿区内部主要以元古界及下古生界为主, 利用类复理石碎 屑岩综合堆砌而成, 整个矿区内遍布稀有金属和稀土元素, 矿区 主要分布在震旦系变质岩中。部分矿区内部呈侵蚀丘陵状地貌, 最高山体为200m 最低为 50m 整个矿区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 最高海拔突破了202m,最低海拔约为 -25m,地形切割形态与山 坡的坡度相关,局部倾角较高,约为 30°,整个侵蚀体呈带状不 规则分布, 矿区内部含有特色化地质结构地貌。

2.2  岩石

分布矿区全区,为中~晚二叠世二长矿体,呈岩基面状产 出。矿性具体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呈灰白色~浅肉红色,中细 粒矿体结构,块状构造。微(未)风化的矿体即构成本矿区的建 筑用矿体。矿区内部广泛受于龙降村—春水断裂影响, 结合加里 东期矿体结构发育与燕山矿体共同组成混合型地貌, 受石涧、岩 田的影响,矿区的矿体主要以混合矿体类结构和条痕条带状混 合岩结构为主。

2.3  构造

矿区内未见断裂构造,矿区内的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局部 岩浆岩节理裂隙发育, 主要节理裂隙有二组 :①组走向北东, 倾 向北西 300 ~ 320°,倾角 55°,裂隙面较平直,延伸长>10m, 宽0.50 ~ 5.0cm, 1 ~ 2条 /m, 多见矿脉充填, 为矿发育主裂隙; ②组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30 ~ 40°,倾角 40 ~ 50°,3 ~ 5 条 /m,一般延伸较短,节理、裂隙紧闭,裂隙面平直。①组切割② 组,断距较小, 约 5 ~ 10cm。

2.4  气象

矿区受到地形影响,主要呈燕热带季风气候,整个矿区处 在北回归线的南侧,因此该矿区的冬天温度较高,能达到零上 28℃,夏季的温度也在28℃至 35℃之间变化,全年降雨较多,无 霜期,该矿区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6.5℃,矿区的降雨量较大,夏 季的降雨量能达到2550mm, 年平均降雨量约为 1634.52mm, 全 年的最高气温为 38.1℃,全年最低气温 0℃,年平均光照时长约 为 1763.5h, 年均蒸发量也达到了 1655.14mm, 因此该矿区的综 合湿度较大,常年变动在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九十之间,3~9 月 是该矿区的主要降雨季节,其中 6~8 月为汛期,降雨量相对较 高,雨季的日降雨量约为 10.5mm,最大日降雨量为 244mm,广 东省德庆县某建筑用矿体材料矿区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速 较稳定,最大可达到 4.5m/s, 最小为 1.32 m/s, 年平均风速约为 2.63 m/s, 矿区内龙舟水、霜冻等灾害时有发生。2.5  地表水

该矿区的地表水发育状态较差,无较大的地表水体,全矿区 进含几个小型河流,呈东西向排布,整体流经分布形状相似,均由 中间向四周扩散,最终汇入矿区外侧江中。受矿区内部山体的影 响,来自大气的降水经常会影响地下水的正常排泄,因此在雨季 时容易产生山洪灾害,在矿区外围,受地表水体发育的影响,设置 了基坑采水区,但外侧的水体水量储存也并不高,常规情况下在 10000立方米内, 水库储水量受大气影响可达到 80000立方米。   2.5  地下水

广东省德庆县某矿区的地下水根据地层的实际状态共包括 两种类型, 及块状岩类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 水主要受粘土的影响分布在矿区的残坡纪砂岩中,因此其含水 量较低,且含水状态不固定,在雨季可能会出现含水饱和现象, 旱季可能出现枯竭现象, 受地形的影响, 低下补给区域的地形越 高,含水量越低, 对矿山的正常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块状矿体结构孔隙水主要储存在三期矿体上部裂隙带中, 受周边溪流的影响可能存在裂隙带风化问题,整个矿体结构发 育中,可以用水文钻孔矿心进行观测,整个裂隙面呈粉碎状,且 有水蚀痕迹,可以对 ZK1、ZK2、ZK3、ZK0806、ZK0808 等区域 进行观察,计算此时的矿脉裂隙侵蚀RQD,矿区的综合透水率 在 0.03m/s~9.35 m/s, 属于弱透水等级。

3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3.1  含水层

根据矿区分布的岩石地层特征及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将矿 区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二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坡残积砂质粘性土和全风化矿体结构孔隙中,由于 地势较高,多为上层滞水,没有明显含水层,雨季沟谷两侧低平 处局部形成季节性含水层,枯季无水,多属透水而不含水岩层, 总体富水性弱。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

(2)块状岩类裂隙水

分布于全区,赋存于中~晚二叠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矿体 的中风化层或构造裂隙中,含水层主要为中风化矿体风化裂隙 和构造裂隙发育带。据野外调查,泉水一般呈散流状沿岩石风 化裂隙渗出,泉流量一般 0.014 ~ 0.080L/s。浅部岩石风化裂隙 较发育, 含裂隙水, 含水层厚度受岩石风化裂隙发育程度和地形 控制, 含水层底界与中风化矿体底界基本一致, 以风化裂隙水为 主,局部受构造影响,形成脉状裂隙水。风化裂隙水一般具无压 性质, 钻孔单位涌水量为 0.011 ~ 0.0276L/(s•m),渗透系数为 0.0768 ~ 0.0945m/d(表 1),平均 0.0857m/d, 富水性弱。

3.2  隔水层

分布于浅部的坡残积土层、全~强风化矿体,已呈土状,透 水性差, 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分布于微风化矿带之下的新鲜、完 整矿体结构,裂隙不发育,而且多为充填闭合状,同可视为相对 隔水层。


\

根据表 1 的计算结果可知,孔号为 SZK6-1 的含水层厚度在 20.0m~106.27m 之间,该孔号主要分布在溪流附近,局部物质 成分包含黏土、粉质沙土等、能起到隔水层作用,此时的降深 为 18.10m 为全部孔号中的最低数值,其综合涌水量为 17.28 m3/ d, 与其单位涌水量排名呈反向相关,SZK3-2 的含水层厚度为 106.27m,证明该孔号分布于整个矿区,埋藏较浅,除浅部风化、 半风化层含有块状岩类裂隙水外, 深部均形成隔水岩体。其降深 数值为 36.82m 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其相对涌水量和单位涌水量 也偏低, 分别为2.333 m3/d、0.0007 L/(s•m), 研究 SZK3-2 的渗透 系数表,其含水层的厚度较一致,均为45.00m,该孔号附近的岩 石一般呈浅肉红色,局部呈灰或浅灰色,矿物粒度较均匀,以中 粒、斑状花岗结构为主, 局部细粒结构, 致密块状。

3.3  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

(1)矿床处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与径流区,地下水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向直接补给。

(2)分布于区内浅部的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 给和溪沟水侧向补给, 该地下水与溪沟水的水力联系较密切, 既 受溪沟水补给, 同时也向溪沟水排泄。

(3)基岩裂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向补给,局部接受 溪沟水的渗入补给,沿风化裂隙下渗与运移,形成地下径流,流 向与地形密切相关, 总体与溪沟水流向基本一致, 该类型的地下 水具较明显的径流路途短的特点,往往在地形低洼处以散流或 下降泉形式排泄。

(4)对该区域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观测,它的平常流量在 8.8~12.5m3/d,2019 年 8 月 8 日,它的流量为 10.92m3/d, 当天矿 区及周边下大雨,下雨之后第二天 , 测得其流量为 10.86m3/d,8 月 9 日流量为 10.23m3/d,8 月 13 日流量为 10.86m3/d,8 月 14 日 流量变小为9.67m3/d,之后逐渐变小, 到 8 月26 日变为7.86m3/d, 证明广东省德庆县某矿区的地下水受降雨的影响较大,随着降 雨量的增加,低下水流量会逐渐增加,反之,低下水流量会逐渐减小。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总的趋向是, 雨季地表水 补给地下水, 旱季地下水以泉水形式补给地表水。

3.4  矿坑涌水量预测

(1)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坑充水因素

本矿床为建筑用矿体,呈块状大面积分布于全矿区,矿体被 坡残积层和全~微风化岩覆盖,控制矿体标高在 20m 以上。矿 体及其围岩上部为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 富水性弱, 下部新 鲜、完整的矿体结构较为致密,富水性总体极微弱,可视为相对 隔水层。根据矿区、矿体规模、埋藏条件及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未来矿山宜用露天开采。
由上可知,未来矿坑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直接充水,次 为基岩风化裂隙潜水的侧向充水。

\

(2)矿坑涌水量预测

矿床拟采用露天开采,本次预测矿坑涌水量范围为全矿区 范围。
①边界条件
矿床含水层为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呈层状分布,可视为无 限补给边界, 开采时地下水从四周以平面流形式对矿坑充水。

②预测深度

根据矿体的控制深度及含水层特征,未来矿床拟设开采最 低标高为20m, 因此本矿床预测水平为20m标高。

③预测方法及计算公式的选择

根据矿床开采方法和充水特征,大气降水充水量采用面积 法计算,地下涌水量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大井法”)计算。计 算公式为 :

①矿坑大气降水充水量正常大气降水充水量 (Q1) 采用公式(1)计算Q1=AFφ.........................................................................(1)
最大大气降水充水量 (Q2) 采用公式(2)计算
Q2=A暴 Fφ......................................................................(2)

②地下水涌水量
裂隙潜水含水层采用公式(3)计算 :
................................................(3)

(3)参数的确定

①采矿场的面积(F)
以矿区边界所框定的面积为未来露天采场的面积,采用地 理信息系统从涌水量计算图上量得结果为 1998000m2。

②降雨量(A)
据德庆县气象局 1995 ~ 2014 年多年日平均降雨量(A1)为 0.0041m, 日最大降雨量(A2)为 0.1715m。

③正常降雨时的地表径流系数(φ)
根据矿床水文地质特征,采用《水文地质手册》经验值,φ为 0.7。

④渗透系数(K)
裂隙含水层(K)采用 SZK3-2 和 SZK6-1 钻孔抽水试验渗透 系数平均值作为计算值, 结果为 0.0857m/d(表 1)。

⑤矿坑排水降深值(S)
采用矿区潜水位平均标高(246.93m)降至含水层底界平均 标高(225.12m)之差值, 结果为21.81m。

⑥影响半径(R)

裂隙潜水含水层采用库萨金经验公式(4)计算 :R=2S   (4)计算结果为 58.89m ;  

⑦ ;矿坑引用半径(r0)

根据采坑形态, 采用不规则圆形公式(5)计算 :...........................................................................(5)式中F 为露天采场最大面积。矿坑引用半径计算结果为 797.50m。

⑧引用影响半径(R0)

采用公式(6)计算 :                           R0=R+r0  (6)计算结果 :裂隙潜水含水层引用影响半径为 856.39m。

(4)涌水量计算结果

①矿坑大气降水充水量预测结果

矿坑大气降水正常充水量 Q1 为 5734m3/d,最大日充水量 Q2 为239860m3/d

矿区拟开采标高 396 ~ 20m 矿体,矿山开采大部分地表降 雨汇水可沿地表坡面自流排出矿区外,开采标高 120m 以下矿体 时,为凹陷开采,地表降雨汇水无法自然排出采场,需采用机械 排水,经估算,矿区范围日正常矿坑涌水量 7445m3/d,日最大降 雨矿坑涌水量 241571m3/d。开采过程中,应在采场外围根据实 际地形设置截水沟拦截坡面水流,避免暴雨期间矿区外围坡面 流水涌入采场。

综合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块状岩类裂隙水补给范围条件较 差,水文地质边界较简单, 富水性弱, 矿坑充水以大气降水为主, 开采标高 120m 以上矿床时,矿坑水可自然排泄,但开采标高 120m 以下矿床时,属局部凹陷开采,矿坑水不能自然排泄,需 采用抽水设备进行排水。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二类(裂隙充水矿 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德庆县某矿区建筑用花岗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376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