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地质大数据对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30 10:23: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能够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依据。若该项工作科学性欠佳,极有可能导致后续施工无法顺利进行。因此为提高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有效性,提高其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及分析文献资料,围绕地质大数据对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矿山工程地质建模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可以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地质大数据;矿山工程;地质勘查;研究

  1矿山工程地质建模方法
\

  地质大数据主要指通过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进行收集的科学大数据,其特点呈现多样化,主要包括时空多、数据信息类型多、源头多以及获取的方式较多等。在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地质大数据能够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主要包括文本、图像以及数据信息等,在现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量数据信息开始出现堆积现象,但其能够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呈现规模化的矿山工程地质勘查项目而言,其数据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对结构化数据存储及使用具有极高的重视程度,而针对地质信息科学理论、技术体系框架以及方法而言,其发挥的指导作用相对较差。在该种情况下,三维地学建模工具如图1在地质大数据的背景下持续发展,并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学者重点研究课题,为促使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实现可视化及数字化,必须对地质大数据形成正确认知,并对其进行科学利用。MapGIS 10.3三维地学建模工具支持矢栅一体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通过高效插值,对地质结构模型进行网格剖分。矢栅一体地质模型构建过程如图2,栅格化—规则六面体网格如图3,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以大数据为基础,对工程地质模型进行建立,并促使其呈现精细化与动态化,以此为找矿决策分析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进而为矿山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地质大数据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地质建模方式已进行转变,其相较于传统方式对动态构建与数据信息的革新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因此为确保模型构建具备科学性,必须对地质建模方法进行充分掌握,明确其核心内容,进而实现建立具备科学性的地质模型,从而为后续工作及矿山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基础。针对矿山工程地质建模方法而言,其主要内容如下[1]。
\
\

  1.1分析数据源

  在成功获取地质大数据后,工作人员应及时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建立,以此对地质勘查工作中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针对勘查数据而言,其包括的类型主要有地震测试分析、勘探区域具体状况以及矿山生产开采管理等。上述数据信息是工作人员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对其形成正确认知。通过对三维建模工作步骤及具体需求进行分析,工作人员可对已获取的数据进行利用,以此建立具备独立性的数据集市,并将模拟出的数据集市作为基础,在其操作环境中对建模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行直接获取。由于建模过程需要的数据信息种类及源头较多,且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故而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不同数据类型及维度开展对数据的清洗及提取等工作,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构建。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大数据的数据源属于中间层数据模型,其具体概念模型如下(如图4所示)。

\
 
  在深入分析地质大数据的数据源后,工作人员将成功获取概念模型以及与包括的信心与维度表存在直接关系的描述。在该概念模型中,其包括的内容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围岩维度表、数据集市事实表、矿体维度表、地层维度表、物探异常维度表以及矿化蚀变维度表,不同维度表均具有不同的内容描述(如表1所示)。根据维度表中的形式对地质大数据进行科学分类,工作人员将成功获取具备编码体系的数据库数据,进而完成对地质大数据的数据源分析工作。
\

  1.2三维隐式建模
\

  本文采取的建模方式与目前采用的传统显式建模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针对显式建模方式而言,其对建模人员主观认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且多是以人机交互为主,输入的数据信息的类型及尺度必须具备良好的一致性,例如勘探工程与分析的剖面必须相互匹配。但本文采用的隐式建模方式以空间插值模拟为核心技术,对人机交互工作形式不具备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仅对插值方法及参数进行明确与输入后,即可对地质对象内部空间属性数据场进行自动模拟,其内部设定的约束条件能够对三维模型进行动态化提取与形成,以此提高建模效率及效果。在实际建模过程中,由于人机交互工作量已明显降低,故而工作人员能够在重现建模结果的基础上,以便捷的方式快速更新建模,并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实时性,以此为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使用的三维地质模型提供保障,确保其与最新的地质大数据具备一致性。

  2地质大数据对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产生的影响

  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正式开展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时,可选择对获取的地质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以此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提高其勘查效率的同时,为勘查结果提供保障。针对地质大数据而言,其能够对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提高部门工作能力

  在科学利用地质大数据的情况下,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部门的工作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针对矿山工程勘查工作而言,其实际工作量相对较大,且必须对多项数据信息进行考察,故而其对数据具有较高的要求。但传统数据整体较为落后,无法有效满足现代化仪器具备的基本需求,极有可能对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为解决该点问题,有必要提高地质勘查工作部门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深入挖掘该部门的核心价值,进而为地质勘查工作效果提供保障。
\

  2.2促进地质勘探方式革新

  通过地质大数据,传统地质勘探方式将得到革新。针对传统地质勘探工作方式而言,其涵盖的信息量相对较小,故而在实际勘探过程中,必须适当增加人力及物力,以此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补充与丰富,进而满足后续工程实际需求。但从矿山工程地理信息的角度出发,可发现实际勘查中存在许多因素能够对该种勘探方式的有效性及效率产生影响,例如人为因素以及地势因素等,致使发生变化的速度显著增加。由此可见,传统地质勘探方式具备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与阻碍性,且极有可能导致勘探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导致后续工程无法顺利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地质勘探方式进行革新,提高其效率及精准性。

  2.3提高地质勘查工作性能

  针对传统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而言,其工作性能相对较低,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从任务的角度出发,难以对大量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在工作人员记录大量数据信息后,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开展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工作,工作人员可选择对地质大数据进行利用,科学使用其数据处理能力,以此对数据信息进行快速与精准处理,以此为地质勘查工作效率提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大数据在现代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能够对地质勘查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必须正确认识到地质大数据的可靠性,并将其应用于地质勘查工作中,进而提高勘查效率及精准性。基于此,矿山工程顺利实施将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小钢.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分析[J].冶金管理,2020(23):80-81.

  [2]邵明辰,李晓帅.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措施探讨[J].冶金管理,2020(23):8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367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