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本文针对贵州某污水处理站电解锰渣渗滤液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着重从减少药剂添加量方面开展试验,为 电解锰渣渗滤液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数指导, 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
关键词 :电解锰渣 ;渗滤液 ;污水处理 ;工艺改进
电解锰渣由于其特性,导致电解锰渣的渗滤液中含有大量 的Mn2+ 及氨氮,必须达标处理才能排放,否则会对环境造成危 害。目前贵州某污水站对于电解锰渣渗滤液的处理成本较高, 其 中的药剂成本占据主要部分, 如何优化工艺, 减少药剂加入量是 降低渗滤液处理成本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渗滤液处理机理 进行分析, 针对性分析研究原有处理存在的问题, 对锰渣渗滤液 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着重从减少药剂添加量方面开展试验 研究, 为渗滤液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数指导, 并逐步应用于 生产实践, 达到降低电解锰渣渗滤液处理成本的目的, 这对于节 约社会资源也有一定的意义。
1 原工艺分析
该污水处理站原渗滤液处理流程大致为 :碱调 → 曝气搅 拌 →沉淀 → 吹脱 →调节 PH →达标。渗漏液收集池的水泵到配 碱池,备碱区域的碱(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也泵到配碱池,处理 药剂包含 NaOH、Na2CO3、PAM、PAC,其在碱调过程中采用 NaOH 及Na2CO3 各 50%一次性调整渗滤液pH 至 11.5 以上,处 理水经过配碱池、曝气池、格栅沉淀池到中转池,再泵到氨氮吹 脱塔脱氨氮, 合格后外排, 如图 1所示 [1]。
该工艺流程存在以反应时间换取空间的问题,即沉淀池容积 有限,采取了加大药剂投放量缩短反应时间和沉淀时间的方式, 导致了投碱量增加、水处理质量过剩、处理成本高,氢氧化钠及 碳酸钠用量分别达3.5 吨 /天,折合每立方米渗滤液分别消耗氢氧 化钠、碳酸钠各 8.3kg,仅耗碱成本即达到 63 元 /m³。经过仔细调 研分析,原工艺从加药反应到沉淀完成,流程很短,仅经过碱调 池——曝气池——沉淀池,为了充分快速沉淀,加大药剂量以换 取快速反应速率, 存在以时间换空间的问题, 加大了药剂使用量; 二是原工艺存在处理质量过剩的问题,达标外排指标中对 Ca2+ 并无要求,原工艺加入大量Na2CO3,实则与渗滤液中 Ca2+ 发生 了反应,存在浪费情况 ;三是原工艺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钠存在 与Mg2+ 交叉重叠反应的问题,即Na2CO3+Mg2+==MgCO3+2Na+、 MgCO3+2NaOH==Mg(OH)2+Na2CO3,碳酸钠造成浪费 ;而碳 酸钠加入浪费,导致后续吹脱后水调整ph 到6~9 时需要加入更多 的硫酸,也是增加成本的环节 ;吹脱塔吸收液含硫酸、硫酸铵均较高,原工艺为汇入收集池再加碱处理,增加了中和该吸收液所 需的碱量。
通过上述对电解锰渣渗滤液工艺存在问题的分析,其主要 在于水处理反应时间过短, 导致药剂耗量增加, 且添加碳酸钠导 致交叉反应、药剂浪费方面的问题,因此,优化流程、减少药剂消耗是该污水站工艺改进的关键。
2 工艺优化实验
针对上述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了药剂消耗与水质达 标处理方面的实验,主要从减少碳酸钠、PAC 消耗方面,开展了实验。
实 验 原 料 :电 解 锰 渣 渗 滤 液(含 Mn2+342.6mg/L、含 NH4+362.5mg/L, pH 值为 4.78)、氢氧化钠(98% 以上)、碳酸钠、PAM、PAC。
取渗滤液各 1000ml,分别置于 6 个烧杯中 ;其中一个烧杯 按照生产线原有的加药工艺,直接一次性加入纯碱 8g、片碱 8g、 PAM 0.03g、PAC 0.08g,一步调节pH 到 12左右, 搅拌 1 小时, 过 滤。如表 1 中的实验组别A所示。
其余 5 个组别实验改变药剂添加量,其他条件不变,实验结 果如表 1所示。
从实验数据来看,各组实验均能使Mn2+、pH 达到要求,且 分步加碱后的废水氨氮含量更低,实验表明,Mn2+ 是否能够达 标处理主要与水体中的pH 值有关,pH 达到 11.27 以上完全能够 保证渗滤液中的Mn2+ 达标处理,额外添加大量的碳酸钠对pH 值的影响不大,其主要与水体中的钙镁离子进行了不必要的反 应,因此,原工艺确实存在实际生产中加入的Na2CO3 用量过剩 的情况。
对比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氢氧化钠、PAM 使用量不变的 情况下,不添加Na2CO3、PAC 同样也能使电解锰渣渗滤液中的 Mn2+ 达标处理, 符合环保Mn2+ ≤ 2mg/L 的标准。
3 污水处理站工艺改进应用
根据实验结果,在该污水处理站开展了工艺改进实际应用, 针对性提出了工艺优化方案, 提出采用分步加药的方式, 可充分 利用原有的沉淀池、高位中转桶等设施空间,延长Mn2+ 沉淀的 时间,以此达到以空间换时间、降低药剂消耗的目的,优化改进 流程如图2所示。
该工艺只调整渗漏液收集池的水直接泵到污泥池,以及备 碱区域的氢氧化钠先泵到污泥池,PH 值直接调整到 11.5 以上, 同时在污泥池加入少量PAM,使之在污泥池反应形成泥浆 ;泥 浆水泵到高位池,进生产线压滤机,最后同样回到配碱池,配碱 池的水通过底部连接流入曝气池,在曝气池中加入少量PAM 处 理悬浮物, 水再溢流道格栅沉淀池到中转池, 再泵到氨氮吹脱塔 脱氨氮, 合格后外排。
工艺变动方案可归纳为 :由原来的一段加药变为目前的两 段加药,原工艺中在曝气池前端的碱调池一次性加入NaOH、 PAM ;改进后的工艺采用污泥池作为第一段加药反应池(加入 NaOH、PAM),二段加入少量PAM 处理悬浮物。该工艺充分利 用原有的设施设备, 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个别水泵、改变部分管 路,新增硬件投资较少。
经过工艺改进后,该污水处理站电解锰渣渗滤液处理的各 项指标均合格,在期间不再使用药剂Na2CO3、PAC,大幅降低了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药剂成本, 达到了降本的目的。
4 结语
(1)通过对某污水处理站电解锰渣渗滤液进行实验研究表 明,在氢氧化钠、PAM 使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不添加Na2CO3、 PAC 同样也能使电解锰渣渗滤液中的Mn2+ 达标处理。
(2)在该污水处理站开展工艺改进实际转化应用,采用两段 加药工艺流程,不再添加Na2CO3、PAC,有效降低了污水处理过 程中的药剂成本。
参考文献
[1] 梅光贵 . 张文山 . 曾湘波等 . 中国锰业技术 [M].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3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