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智慧社区建设中的人机互联治理模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6 10:03: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成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 能力的重要工具, 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实现办公电子化、资源共享化、决策专业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可以说,数字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大议题。不过,尽管数字政府在提高效率方面起到了不可 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但也存在某些缺陷,技术方面的过度投入导致治理层面的人文关怀缺失,因此人机 互联互通、追求数字治理与人文关怀的平衡成为当前数字政府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智慧社 区的视角切入,探究智慧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民主困境、数字鸿沟、数据邻避等人文关怀缺位的表现及其 原因,并尝试构建智慧社区中的人机互联治理模式。

  关键词: 数字政府,人机互联,智慧社区

  Exploration of human-computer interconnection governance mod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mmunity

  Wen Yuxi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Today's world is experiencing the thi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governanc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work efficiency and realize the electronic office, resources sharing, decision-making professional played a key rol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government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at present. However, although the digital governmen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key role in improving efficiency, it also has some defects. The excessive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leads to the lack of humanistic care at the governance level. Therefore, human-computer interconnection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pursuit of digital governance and humanistic care have become urgent problems for the current digital government governance.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community, explores the democratic dilemma, digital divide, data NIMBY and other humanistic care absence in smart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its causes, and tries to build the man-machine Internet governance model in smart community.

  Key words: digital government; man-machine Internet; smart community

\

 

  一、引言

  2020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 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 平。早在 2014 年 5 月 4 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 部办公厅便印发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 此指南的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建设运营模 式、保障体系建设等,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探索性文 件。2017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 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指出,应按照分级分类推 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务实推进智慧社区信息 系统建设,积极开发智慧社区移动客户端,实现服 务项目、资源和信息的多平台交互和多终端同步 [1]。

  二、人机互联治理模式的概念构建

  从字面意思来看,人机互联意思是将“人”与“机” 联系起来。这一概念取自于万物互联,万物互联的 意思是指将越来越多的事物、人、数据和互联网联 系起来。相同的是,万物互联与人机互联都是将人 与物联系起来, 不同的是, 万物互联立足更高视角, 通过互联网技术运用,将人、数据、事物和互联网 联系起来,而公共管理中的人机互联在基层社区治 理视角下,需将数字治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2]。

  人机互联中的“人”是一种抽象化的含义,是 指在基层数字治理中,需要存在更多的人文关怀, 即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 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机”指的是在智慧社 区中运用的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目的是 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现代化、智慧化的生活环境,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机互联 治理模式是指在有效运用社区智慧平台为社区居民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以人文治理为 理念,以数字化为手段,将人文关怀融入智慧治理 的各个阶段,实现有温度的数字治理 [3]。

  三、当前智慧社区治理中人文关怀缺位的表现

  (一)民主困境

  基层治理中的民主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 公众需求为导向,全民一同参与公共决策与实践。 目前,智慧社区的建设却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 营和社区实践的大致模式,以及形成了基层民主与 技术互相竞争的局面。信息技术的非公开性和垄断 性导致公众参与度有待提升,在智慧社区系统中, 受到技术限制,部分居民无法通过有效渠道表达自 己的意愿和需求,基层社区治理效能反而减弱,进 而造成民主困境 [4]。

  (二)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其本质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 兴信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一方面, 由于社区在智慧治理中存在一定的类群特征,某些 信息技术弱势群体无法在短期内达到“互联网偏好 人群”的适应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人机交互的水 平参差不齐,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社区工作人员需 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适应政务系统,这一定程度 上影响着行政效率。“数字鸿沟”的出现侧面反映 出个别基层社区在智慧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 俘获”现象,要求“工具至上”,要求人随着工具 的发展而发展,导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

  (三)数据邻避

  智慧社区有效运转的前提是对居民数据信息的 合理运用,然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各个数据 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泄露与滥用的现象。随着 更多治理主体参与智慧社区的建设,社区数据泄露 与滥用的风险增加,社区居民对政务系统的信任感 减弱,进而抑制智慧社区的发展。隐私保护、信息 共享与数据安全成为加强社区居民信息保护的必经 之路 [5]。

  四、智慧社区治理中人文关怀缺位的原因探究

  (一)技术集权

  21 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公共 管理领域越来越依靠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治理社会。 技术治理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上,政府部门 在运用数据、编程、算法进行公共治理的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社区层面的治理、智 慧系统普及,在提高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着社区居民的个人发展和人际和谐,未能实现人机统一。

  (二)公众科技素养有待提升

  科技在进步和发展,人也需要进步和发展。对 个体而言,科技素养是指个体科技能力,包括个体 在学习、运用和创新科技过程中的能力。在社区治 理中,科技素养缺位的有两类人。一类是部分社区 居民,智慧社区的建设速度远快于居民对智慧系统 的认知、接纳、学习和创新的速度,这就造成了人 机水平的剪刀差,这个剪刀差尤其表现在不归于“互 联网偏好”的人群,也就是在智慧治理中处于弱势 地位的人群;另一类是极个别社区工作者,由于社 区智能化、数据化的管理模式逐步深入推广,社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操作智慧系统能力的同时,还需 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以“智慧化”的思维方式 去更新工作方式,这无疑给传统社区工作者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6]。

  (三)数据和信息安全性不够

  在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信息保护难 度高,是因为数据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关联性。由 于数据体系庞大且关联甚广,因此很难通过技术手 段来确定数据利用和传播的范围。对居民而言,个 人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会使居民抵触智慧社区 治理模式,从而陷入一种“治理能力弱—信息不安 全—抵触—治理能力弱”的恶性循环。智慧化技术 的负面性和风险性会间接导致社区民众人文关怀的 缺失。

  五、智慧社区建设中人机互联模式的构建

  围绕已有的智慧社区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构架 了当前在智慧社区基层治理层面应用的人机互联治 理模式(如图 1)。

\

 

  (一)政府主导:政策互动化

  政府主导下的政民互动是智慧社区中人机互联 的政策前提。在政府层面,要想实现真正的人机互 联,就必须增强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的一致性和互 动性,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引入政民互动。为此,要 求民众在主观上愿意与政府互动,而政府也愿意反馈意见。一方面,民众通过一定的渠道参与政策的 制定,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政府通过 政民互动为公共决策搜集大量信息,从而提升政策 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这对于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有关键作用 [7]。

\

 

  (二)企业运营:技术普适化

  企业运营中的技术普适化是智慧社区中人机互 联的必要保障。在企业层面,要想实现真正的人机 互联,就必须运用普适化的智能技术。智慧社区中 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人—机”传播要求做到以 人为中心的智能服务。“人—机”传播要经历“企 业—智能系统—社区工作者 / 居民—企业 / 智能系 统(反馈与互动)”这样一个渐进式过程。这需要 智慧社区中的各种智能系统适应所有社区居民的认 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技 术的普适化才能达到最高程度 [8]。

  (三)社区实践:服务个性化

  社区实践中的个性化服务是智慧社区中人机互 联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层面,实现公共服务 个性化,一是要做到去行政化,将居民自治真正引 入社区日常治理。在智慧社区中,要遵从“自己管 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通 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解决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 益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要求社区公共事务重 构。社区公共事务大致分为政治功能类、行政管理类、 公共服务类及社区自治类这四类。在智慧社区中, 由于居民个性存在差异,社区居委会需根据居民对 政务系统中的个性化需求转变社区工作的重点 [9] 。

  六、结语

  2008 年,美国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之后随 着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概 念相继构建。智慧社区的建设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 关,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工具理 性的主导下,当前的智慧社区越来越偏向技术至上, 这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未 来,智慧社区的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将政策互动 化、技术普适化和服务个性化作为智慧社区人本化 导向建设的重点。本文希望为未来我国智慧社区的 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从而完善智慧社区的治 理体系,提高我国现代化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任梦瑶.智慧社区建设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合 作经济与科技,2022(04).

  [2]王玉柳.人文关怀化解社区争端:表征、价值与路 径选择[J].黑河学刊,2021(06).

  [3]郑烨,姜蕴珊.走进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研究 的十年发展脉络与主题谱系[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 论,2021(05).

  [4]曹海军,侯甜甜.新时代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价 值、逻辑与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1(02).

  [5]吕欣,许倩.万物互联与人机共生——新冠肺炎疫 情期间的网络传播实践与思考[J].传媒,2021(04).

  [6]孟天广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 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 驱动[J].治理研究,2021(01).

  [7]张成福,谢侃侃.数字化时代的政府转型与数字政 府[J].行政论坛,2020(06).

  [8]王萍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视角下社区治 理创新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

  [9]王迪.智慧社区发展的未来趋势:从设计本位到 生活本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524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