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新文科背景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7 09:44: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大变革呼唤新文科,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我们要从多元的角度看待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新文科背景,就经管类实践教学融合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文科;虚拟仿真;实验实践
 
  Discussion on virtual simulation practic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He Xiny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Fujian,361000)

       Abstract:The great social change calls for a new liberal arts,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we must look at problem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Based on this,this paper mainly combines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to discuss the integr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virtual simulation;experimental practice
 
  一、新文科的思想
 
  新文科的建设,关键之处就是这个“新”字。
 
  首先,学科之间是有交叉的,要想突破学科间的壁垒,就要将各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使文科不仅仅是文科,理科也不仅仅是理科,交叉融合是关键。虽然学科融合的说法早有提及,但更应该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在。
 
  其次,在现代社会教育中,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价值取向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文科教学而言本就责任重大,也是高校应该关注的重点。新文科建设中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立德树人的思想融于教育教学之中,但现在文科学生普遍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1-3]。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方都需要积极推动新文科的建设。经管类学科在人们的概念里是传统的文科项目,如何跟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积极推动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经管类专业深入融合,如何优化经管类人才培养,如何进行教学研究的创新,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
 
 
  二、虚拟仿真的实践案例
 
  现下,学校的教学活动尤其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论文科还是理科,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而虚拟仿真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新文科经管实验的建设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来实现的,这些技术体现了跨学科、跨技术及多元整合的特点。
 
  新文科经管类实验课程由传统的学科分化向学科统一转变,可满足日渐多元化的需求。
 
  以经管专业为例,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企业不会让学生接触到公司的核心业务,学生也无法知晓公司的具体情况,因此不能真正提升实践与操作的能力,这时,就需要虚拟仿真实验的帮助。再例如,在学生实践或实训中,作出投资决策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因此学生通常不能进行真金白银的实际操作,此时,虚拟仿真实验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的手段实现对投资决策正确性与可行性的检测。
 
  又如,某学院经管实验室与企业达成合作,每年都会组织全校师生进行证券交易的虚拟仿真比赛,整个比赛期间的数据实时对接中国证券市场数据,参赛者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虚拟交易,比赛期间,每一周都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反馈,同时在线下建立讨论空间,让师生在比赛之余充分进行探讨交流。通过这样一个虚拟平台的使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以上案例可知,新文科经管实验室的建设应以实践为目的,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为主,结合多个相关学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学生有效掌握现有的理论知识。经管类虚拟仿真课程的训练能使学生的表达力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集思维导向与信息技术的实验、实践为一体,能使文科教学真正达到多元发展的目的。因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
 
  三、虚拟仿真在新文科还原知识过程中的体现和应用
 
  受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常态,这对许多教师的实验教学产生了一定冲击,但是,在经管类的实践课程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加逼真的虚拟现实场景,有助于场景化的教学,使虚拟仿真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仿真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借助虚拟的电子信息技术,如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通过连接多媒体将信息展现出来,能与人类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连接起来,让人与虚拟仿真环境产生反应和互动。虚拟仿真技术有三个主要的特点,并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有如下体现。
 
  第一,逼真性,人文的价值取向是审美,人文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在特定场景下的心理活动。在传统的人文科学中,这样的虚拟场景通常是借由文字唤醒。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仅要对文字展现出来的场景有所感知,还要对文字构造的场景进行想象。传统的人文学科对学生想象与感知力的培养是缺少科学技术支撑的,仅仅是依靠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而虚拟仿真技术能通过大量的影像图像构建逼真的人文景象,解决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前者的教学体验感更强,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感中,从而体会和掌握知识。
 
  第二,沉浸性,人文学科若想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建立真实的场景,而虚拟仿真技术正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感知事物并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将感觉当成信息的来源,并输入大脑是人文学科知识学习中的难点,而虚拟仿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逼真的、多感官结合的综合场景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感知事物,让学生沉浸在虚拟场景中,逐步还原文科知识。
 
  第三,互动性,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人们能直接获得具体的知识,但感知知识产生的过程却很繁复。人文学科知识传输需通过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体现。虚拟仿真实验更能实现课堂的“交互式实验”,这对学生深刻理解理论内容有所帮助。同时,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熟悉人文学科与知识生产的传输方式,了解知识框架的生成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视野的局限性。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场景互动体验可带动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扩展视野,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通过虚拟仿真让文科实验教学活起来
 
  通常,人们会更加关注虚拟仿真技术在理工科中的应用,对人文学科教学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新文科思想的提出为学科间打破边界壁垒、实现知识融合共享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虚拟仿真技术在人文学科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经管类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的建设,经管类虚拟仿真技术得到优化提高。经管实验室的建设需要体现其价值,建设需要有设备、软件、数据库系统的支持,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来解决。
 
  首先,需根据不同课程的特征、知识体系、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学科的关联性、工作场景与道具等内容,整合多学科建设综合的经管虚拟仿真实验室,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场景化设计,多方面、多维度地了解全貌,并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局限,形成多元化思维。经管虚拟仿真项目能同时融合多门课程,降低教学成本,节约资源。
 
  其次,将经管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融入课堂,并贯穿于每一个教学过程,可以让教室成为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景。当虚拟仿真技术将教室整体转化为一个仿真的教学环境时,学生就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和感受所学知识,并充分参与虚拟环境中的互动。
 
  再次,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提供多个虚拟场景,使不同的角色呈现出不同视角。学生可以从这些多角度的虚拟视角中以不同的角色位置看待事情,并发现自我视角的局限性,从而为自身开阔视野、走向多领域融合提供条件和动力。例如,在一个企业中,学生有可能只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而在虚拟场景中就能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企业的发展,由此在虚拟仿真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决策,并得到相应的反馈。同时,学生可以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反思,而这也正是虚拟仿真实验课堂带来的好处。
 
  最后,新文科需要借用虚拟仿真这个平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各院校可形成一张网,协作开展交流合作,形成虚拟仿真教育的联盟,共同建立运行机制及文化网络,达到激发学生活力、构建创新生态、享受共生价值等目的。

\
 
 
  五、虚拟仿真在文科教学中的实践
 
  近几年,经管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在环境与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各高校都在不断地尝试让虚拟仿真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与实践的转化教学。以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教学为例,供给需求实验是模拟一个完全的竞争市场,由学生分别扮演供给者和需求者,然后参加自由报价市场进行买卖,这个实验能让学生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供求双方的自发作用,熟悉简单商品市场中的交易机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并进一步对交易结果、价格均衡进行分析[4-6]。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在平台上创建班级,导入学生名单,进行实验设置,选择授课班级及授课期间需要的数据信息。第二步,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利用系统内置的规则和对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了解规则后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虚拟仿真平台的实验系统内实时监控学生的实验进度;实验后,教师可通过系统中自带的分析图表对全班实验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和讲解。第三步,在课后环节,教师可以对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所有学生的实验数据和整体分析数据进行还原查看,对学生实验进行打分评价。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复杂模型,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或模型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游戏。而这些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在其他的文科领域中,让文科教学“新起来、活起来”。
 
  六、虚拟仿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新文科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处于成长期,师生并不熟悉这样的教学运行模式,相对应的教学资源也较为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多方面、多维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文科可以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与壁垒,学校也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团队的方法,对经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进一步完善。
 
  虽然目前各高校在大力推行虚拟仿真教学,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平台资源匮乏等。在虚拟仿真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反映现有的虚拟仿真平台实验资源较为片面,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没办法用模型可视化表现出来。这些都是技术上需要攻克的问题,也是需要多方人才通力合作、打破壁垒才能克服的难题。
 
  最后,虚拟化平台的建设需要较高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资源成本、信息化成本、时间成本等。教师仅凭借个人能力是没办法完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才能做到。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虚拟仿真在新文科实践教学中能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拓知.西方经济学中的实验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5(049).
 
  [2]陈凡,何俊.新文科:本质、内涵和建设思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3]崔惠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行为金融课程中的应用——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教学实践[J].商业经济,2020(11).
 
  [4]廖洁丹,娄华,冼琼珍,盖作启,唐陆平.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促进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35).
 
  [5]朱虹.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
 
  [6]倪杰,吴远征,张智光.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39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