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医疗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院的现代化程度,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更能体现着医院的实力与技术水平。而医疗设备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医疗技术水平、科研层次及教学质量等综合实力的反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一些大型的医院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中。本文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此为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技术;管理模式
Analysis of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 Weiwei
(Changxing People's Hospital,Huzhou Zhejiang,313125)
Abstract:Medical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ospital modernization process,especially large medical equipment,reflects the strength and technical level of the hospital,but also reflects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medical technology level,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me large hospitals have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giving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 strategy,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innov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medical equip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management mode
一、引言
医疗设备是医院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1]。为实现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医院需要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对医疗设备进行采购、使用和维护,确保医疗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价值(一)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掌握设备信息状况首先,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医疗设备实施管理,可以充分整合设备数据,能对医院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管理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疗设备类型或种类,进一步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基于大数据的优势,管理人员可以对信息数据的变化进行掌握[2]。例如,管理人员可对设备使用时长、检查结果与项目进行分析,对数据开展科学的存储,并在掌握医院医疗设备的动态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可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在医院医疗设备方面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对医疗设备的高效管理。医疗设备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其中的应用能够综合分析相关问题,并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在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关的信息数据及资料参数[3]。针对上述资料开展分析与研究,可以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有效提升临床工作效率。
(三)网络化管理可有效提升医院综合管理能力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充分运用网络化技术对医疗设备开展信息质量管理,并与医院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可以实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对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以及对医疗设备实施系统的检查,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集中化管理,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使设备获得更高效的应用,有效发挥出设备的价值。
三、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现状
(一)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现阶段,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医疗设备专业化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现代化管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大型医院中[4]。但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滞后性,未实现高质量的管理效果。由于自动化管理模式还未普及,因此医院无法对设备实施高效、深层次的管理。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表层阶段,部分医院只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数据的统计与传输,还不能实现优质且智能化的管理。一些大型医院对智能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可应用动态分析与深层次分析的方式开展工作,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是该方式在实施推广与覆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性不足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临床诊断与治疗,离不开医疗设备的辅助,尤其是离不开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由于信息化设备的内部构造繁杂,保养与维修工作专业要求高,因此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5]。而目前在医院设备管理方面,技术人员短缺或专业性有待提升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先进的医疗设备在精度与复杂性方面较高,因此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需要相关工作者具备先进的知识理论与专业的实践经验。同时,开展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也存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例如,一些医疗设备零部件及组成部分需要进口,而医院技术人员在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使用时,还面临外语专业术语的挑战,而现阶段这一类型的技术维修及管理人员还比较紧缺。
(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设备管理的标准及流程也逐步统一。医疗设备的采购、维修及使用等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但是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管理问题[6]。第一,管理模式未设定清晰,部分工作没有细化或明确的规定,期间发生问题不能迅速锁定相关责任人,问责机制尚未完善。第二,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暂时缺乏完善的规划与统一的标准,且医院各职能部门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在一些方面无法实现统一管理,阻碍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一)无线信息系统应用于设备管理中
医院的设备管理已经实现了网络无线移动管理,能够有效简化并规范医疗设备管理流程,能对设备实施动态管理及查询。网络信息系统与无线网络技术可以为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设备与医疗信息的共享。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人力与物力成本都较高,且中间环节烦琐、复杂。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问题,需要频繁维护与维修。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进行检测。此外,医疗设备质量监控与折旧费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共享不足就是其中关键的问题之一。而在无线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中,管理者可以采用无线方式对医院的信息系统展开数据查询,共享设备信息结果,为设备的管理及信息更新提供保障[7]。同时,医院可以全面应用无线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网络、移动计算、RFID及条码识别技术等,可实现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移动化与编码化。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
一方面,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式不能对设备运行的状态展开实时监控;另一方面,医院会定期派遣专业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巡检。即便如此,仍有一些设备性能的下降不能被察觉。如果缺乏专业检测设备,巡检人员便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可应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对医疗设备各种参数及运行状态展开监测,同时,利用射频识别读写器与医院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在服务器上对上传的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并将实时监控信息传输至设备科。这一运行方式可以对医院重点设备与关键部门进行实时监控,便于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并能够有效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8]。
(三)微信应用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传统的医疗设备报修运用的是电话与临床填写维修联系单,维修联系单送到设备科后,由相关部门派工程师上门维修,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第一,设备科工程师在工作繁忙时容易出现遗漏报修内容的问题。第二,临床人员无法准确描述出设备报修的细节问题,使工程师对故障的判断受到影响。第三,工程师不能在现场对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历史进行查阅。对于以上问题,医院可以借助微信建立相应的平台,通过微信快速保修管理系统及知识库的维修全过程管理实现迅速报修与高质量的维修工作。一方面,对于临床需要报修的内容,工作人员只需要运用微信扫描设备二维码,调出设备的信息,输入故障问题或者直接拍照就可以完成报修工作。另一方面,设备维修人员能够及时接到微信的报修通知,并尽快判定是否需要联系厂商进行维修。维修工程师维修完成后,可以通过微信将维修记录传输至系统之中,同时显示维修费用。在此基础上,临床科室人员在收到维修完成的通知后就可以使用设备。临床使用部门也能在线实时查询维修情况,及时获取维修费用信息[9]。微信平台也可以及时生成维修数据及故障数据等,为后期维护与检修工作提供参考,有效提升设备的维修效率。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评估
对于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医院需要运用科学的评估软件对其进行评估,进一步为医疗成本管控及设备采购提供数据参考。现阶段,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采集工作较为繁杂,且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为主,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医院信息系统的收费通常按照收费项目确定,无法直接采集到某台设备的收费信息[10]。除此之外,设备维修费用、耗材费用及折旧费用等相关信息的采集难度也相对较大,加上一些数据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导致医疗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参考缺乏针对性,无法真实反映出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但是在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确保数据来源的丰富性与真实性,能优化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科室与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医院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程序,建立患者收费项目与医疗设备之间的联系。通过联网措施,将医院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与财务系统进行联系,对项目成本核算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可有效提高医疗设备成本效益管理水平。
(五)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
现阶段,各大医院已经上线了医疗设备管理云平台,其中包含多样化的数据内容,如科室申购、计划论证、招标采购、维修保养、临床使用等。上述数据的增加速度较快,使现有传统的数据库难以满足其管理需求。医院引进大数据技术,充分运用于设备数据的挖掘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与数据预测,可以使不同数据展现出自身的特征。其中,预测性分析数据可以为医疗设备选型论证及招标采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也能对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进行监测与预判,管理人员也能基于数据对临床使用的设备提出维护建议,使临床报修转变为主动干预,由此实现临床预期服务的目标。
五、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保障。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会影响医疗设备的实际工作成效。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学斌,步路平.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11).
[2]闫鑫.“互联网+”时代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1(23).
[3]黄招荣,司慧芳,罗文娟.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3).
[4]杨梓枢.医疗设备管理实践中的创新与思考[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03).
[5]李亦林,张楠,孔洁,许锋.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20(01).
[6]杨练.信息集成视域下的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3).
[7]王大龙.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J].医疗装备,2020,33(13).
[8]李培伦,李静云.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J].信息记录材料,2020(11).
[9]王谦,李瑞华,袁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2021(01).
[10]张应,夏振炜,陈海涛.数字化智慧管理模式下大型医疗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