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变成了信息化时代。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给大众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网络上的信息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也许会给用户与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为了营造更加安全的网络氛围,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我们需要从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着手,深入优化安全措施。本文在研究计算机互联网安全问题时,针对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安全保障技术进行深入探究,针对安全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大家交流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互联网;安全技术;应用
Discussion on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FENG Jingli
(Baoj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aoji Shaanxi 7210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era we live in has turned into an information age.While computer Internet technology brings convenience to the public,it also brings many hidden dangers to the society.Information security on the network cannot be fully guaranteed,and it may cause great losses to users and the system.Therefore,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secure network atmosphere and strengthen network security protection,we need to start with Internet security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in-depth optimization of security measures.When studying computer Internet security,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in-depth study of Internet security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big data,and elaborates some personal view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curity technology for everyone to exchange and learn from.
【Key words】:big data era;computer;Internet;security technology;application
0引言
大数据产生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运用,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指导下,以不同的形态展示在人们面前。大数据的产生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大融合,为信息化创新管理创造了基本前提,为科学处理数据提供了新技术。在大数据的推动下,新的信息技术产品不断涌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了新产业的发展。在日益数字化的今天,大数据信息或已成为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市场中大量的数据背后牵引着大量的重要信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开放性,给病毒、黑客等制造了机会,外加一些自然因素,使得其安全问题频发[1]。人们也在逐步重视这些安全问题,不断地优化安全保障系统,提升安全维护技术。
1大数据时代下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1.1自然灾害造成的安全隐患
数据以信息的方式进行传输依靠的各类外部设备,不同的设备对应不同的功能,将信息的存储、处理与传输结合,联结世界各地,使信息成为优质资源。但是所有的专业设备都需要硬件材料支撑,虽然设计人员在设备中安装了防护系统,也无法避免一些自然因素的破坏导致信息缺失或泄露。例如,人们将传输设备置于山林中,用于远程传输,一旦遇上雷电的袭击,往往会给设备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在现有技术支持下很难抵抗这些自然性灾害。又如,用于信息传输的光纤材料虽然拥有很厚的防护层,但是在室外长期使用的情况下,防护层容易被破坏,一旦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信息传输就会中断或者缺失重要信息,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2]。
1.2人员的不正确操作导致了互联网存在安全威胁
计算机互联网在进行信息传输时需要启动一系列的操作程序,信息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信息技术也日益精进,针对一些相关操作,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准确操作。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很多计算机操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甚至会因个人的主观意识而影响操作,在对计算机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设备操作,失误的操作导致计算机系统受损,信息传输或存储出现问题,对互联网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
1.3黑客的恶意攻击和病毒的侵入是互联网安全的最大隐患
计算机互联网的最大威胁是黑客与病毒。有的黑客目的性强,受人指使窃取某些机密信息,这些黑客往往运用熟练的互联网知识在网络保障系统的漏洞中采取措施,将重要信息窃取贩卖,在自身获益的情况下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了巨大损失。例如“熊猫烧香病毒”事件,在黑客的蓄意攻击下,对客户造成了近亿万的损失。有的黑客是在网络操作中无意的袭击到某些客户的私密信息的,他们侵入到用户设备中,但是不会窃取用户的重要信息,因此用户可以正常使用,但是不排除用户的信息泄露,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威胁。在使用者看来,无论是刻意袭击还是非刻意,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降低用户使用体验[3]。此外,计算机互联网面临的另一个强敌就是病毒,病毒带来的损害几乎是毁灭性的。由于病毒的隐蔽性强,传播能力也强,用户常常在无意识的情形下引入病毒,例如,当客户浏览网页时,很有可能将病毒传入本机;用户接受一些邮件时,病毒也会随机入侵,趁虚而入。总的来说病毒可以是无处不在的,一旦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便会崩溃,里面的重要信息会全部损失,无法挽救。因此,黑客与病毒往往是计算机互联网的最大敌人,也是计算机互联网安全维护技术主要针对的两个方面。
2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路径与方法
2.1构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相关法规
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保障中,合法规范的计算机操作是保障的根本,因此完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相关法规显得尤为关键。科学的安全技术法规要求计算机使用者在进行网络信息运用时能够正确操作,不会因为利益的驱使去做一些侵害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这是遏制黑客侵袭的有力手段,为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此外,发挥法律作用,让所有的计算机使用者遵守法律规范,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能够有效避免网络信息诈骗等行为,让互联网信息更加真实可靠,真正的助力于人们的日常生活[4]。因此,拟定合理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法律对数据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2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在使用计算机时,我们发现所有的硬件设备都会安置防火墙系统,这是保障用户私人安全重要程序,其联合了互联网数据,保证计算机信息不受外来信息的侵害,是防止病毒入侵的主要手段,它能够将网页信息进行过滤,杀死大部分网站病毒,提高数据的使用安全。此外,为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许多杀毒软件成为了主要的工具,为计算机设备安装合适的杀毒软件,将一些特殊的强力病毒查杀,保护计算机安全。当前的软件杀毒技术在不断精进,从以往的病毒查杀进化到如今的全面排查消除。兼防火墙与杀毒于一身,能够及时的监测出外界的网络病毒,接着杜绝其入侵主机,如若不幸被病毒侵害,能够及时的做出提示,让用户开启查杀功能,将有害病毒在破坏系统信息之前将其消灭,这就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全面应用[5]。因此,在加强信息安全的过程中,需要用户设备安置防火墙以外的杀毒软件,辅助系统安全防护,更大程度上保护了私密信息,使得网络信息在传输中具备更高的可靠性。
2.3加强账号的安全防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来自各个方面,客户因需求会在各个网站中注册账号,参与各类网络项目,当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登记时,往往会留下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如果被企业家违规利用,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每个网站都需要加强账号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一般的保护方式是让用户设置密码,但是这种方式的保密效果具有局限性,需要网站加强账号管理,及时提醒用户更换密码,或者设置更加复杂不易破解的密码,如加入特殊字符,避免与常用密码雷同等,尽可能的减少信息失窃的可能[6]。另外,为防止熟人盗窃私密信息,将账户密码与手机端联系,例如QQ软件在用户注册使用时会要求用户设置保密手机号,一旦用户使用忘记密码等信息查找功能时,保密手机号就成了信息保密的关键,需要用户本人留置的手机号才能正确查找,这就为用户的账号信息提供了全面的保密。有些软件还会根据用户的登录记录与手机端连接,及时通知登录信息,方便用户掌握信息情况。这些账号的安全防护措施都能够有效的减少信息的泄露与病毒侵害,阻碍诈骗等行为的发生[7]。
2.4网络监测和监控
前文提及杀毒软件的检测病毒功能,受到这一方法的启发,有人开始思考网络监测的实施。随着入侵检索技术的发展,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网络监测便成了可能,与入侵检测不同,网络监测主要是针对互联网中信息滥用的情形[8]。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如果没有强力监测系统,就会误导用户,由此,网络监测成为了信息准确的有力保障。首先,网络监测利用统计学理论将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统计,接着分析计算机系统的运营模式,判断其运行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一旦出现安全性问题,便会反馈出问题信息,提示使用者进行安全维护措施,如此一来便可以将数据信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9]。
2.5数据保存和流通加密
数据信息的共享重点在与传输,因此传输安全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又一重要环节。对流通的数据进行保存加密能够提供数据的安全性,这主要是指数据签名技术,所谓的数据签名技术就是指利用加密软件,在将信息发往终端传输之前对数据信息进行密码加密,或者是在数据文件进行传输时系统对其进行线路加密。其加密的主要方式便是对传输文件里的数据信息进行密文转化,即使数据流通时被盗窃,也不会使信息泄露[10]。对于一些机要信息来说,这种隐秘的数据保存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的信息一旦泄露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而流通加密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信息安全。
3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有其便利的特点,但也为人们的生活增加了不少风险,为了防范风险,保障安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当务之急。为了使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更好的服务人民,就必须将信息安全技术加以透彻运用,保护好每一个用户的基本信息,减少个人损失或集体损失。
参考文献
[1]龚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9):12-13.
[2]赵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研究[J].电脑迷,2017(5):89-91.
[3]赵树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研究[J].科研,2016(51):56-57.
[4]吴秀娟,张宁,任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8):96-97.
[5]如先姑力•阿布都热西提.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6):97-98.
[6]翟雅洁.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12):166-167.
[7]毛毅康.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11):169-170.
[8]王晖.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1):228-229.
[9]杜建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10):232-233.
[10]陈玉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1,23(20):104-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3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