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数智化转型赋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19 11:27: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将数智化转型应用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研究,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才培养质量的新方向。为解决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难、融入难和评价的问题,基于数智化背景,融合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双向赋能作用,提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期为课程思政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模式,助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智化,三位一体,四心融入,多元评价,课程思政
 
  0引言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更新迭代加速,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新专业转型和社会数字经济智能化发展的需求。这给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智化转型赋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提质增效,是实现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常态化,在数智化背景下,研究从传统的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发展的角度,逐步向专业内容重构、数智化赋能专业育人角度发展。通过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可以有效化解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挖掘难、融入难、评价难的问题,赋能专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这既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诉求,也是培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文献研究
 
  1.1数智化与教育数智化转型
 
  “数智化”最近几年在学术研究文献中开始频繁出现,学术界对其界定也各有千秋。该词最早出自2015年北京大学的一份课题研究报告[1]。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数智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1]。徐新建[2]认为数智化是以数字技术是基础,其特点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突出了与人类智慧为核心的对比。聂云霞和范志伟[3]认为“数字技术”+“AI技术”是数智化的主要特征,并探索基于数智化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式研究。该观点比较侧重技术支持。王竹立等[1提出数智化包含3个方面:一是“数字智慧化”;二是“智慧数字化”;三是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是“人智”与“机智”的结合,形成人机一体的新生态。因此,基于数智化角度来阐述对教育的提质增效,比数字化更全面准确,有利于纠正唯技术论,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转型和变革。
 
  1.2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
 
  开展数智化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研究是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然诉求,也是推进专业教育和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数字教育不断推进,基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双向融合,促进课程思政从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结合走向数据要素与信息技术赋能的新阶段。张红伟和张杰[4]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探讨了新时代数智化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薛璟[5]基于数智化背景探索校企协同、项目管理的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杨建6]探索数智赋能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践进路,构建“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助推学生资助工作数智化转型。谢幼如等7从教育数字化战略高度,充分考虑数据要素,研究课程思政在数智化背景下的实施与人机互动的评价模型,从方法论的角度为课程思政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综合现有研究发现,针对课思政育人模式研究已经从专业角度、评价角度、信息化角度开展,但是面对数智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尚未报道,因此,研究融合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课程思政育人成为必然。通过系统性模式和可操作性路径赋能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有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数智化转型赋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逻辑机理
 
  2.1数智化转型的教育功能
 
  数智化转型对高等教育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借助数智化一方面可以实现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的数据增值效应,大大提高数据应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数智技术实现人工智能的提升,人机互动才是在教育生态系统与运行的平衡。教育数智化在精准教学、个性学习、AI辅导、提质增效等功能作用逐步展现。通过数智化的支持,比如知识图谱、数字画像等技术,教师可以实时开展学习数据分析与学情分析,及时跟进学习者情况,优化或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数智化教育借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快捷、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引导学些这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和学习思维。同时,借助智能技术和学习平台,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提供差异化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从而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日益丰富且开源的资源平台、AI助教,方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实现学习自由,并提供实时辅导和答疑服务,实现AI智能辅导。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共建,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2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德技并修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诉求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不断发展,对技术创新、知识复合、德技双馨的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数字经济人才供给的速度和质量,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8]。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蕴含大量的生命认知、价值判断、人生选择等思想,专业特色明显,具有立德树人的专业优势。数智化背景下,传统会计工作方式逐渐被自动化和数智化所取代,会计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数智化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服务数字经济背景下德技并修的数智化财经人才是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诉求。
 
  2.3数智化转型赋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
 
  依托数据这一要素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数智化连接,实现专业教育各主体之间的无缝衔接,形成“数据+技术”驱动的教育新生态网络,融合教育生态数据供给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育人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人机互动的数智化衔接关系实现教育生态的数智化赋能与专业教育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数智化赋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和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借助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采集学习数据赋能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挖掘,通过“数据+元素”双向流通赋能课程思政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人机互动赋能课程思政精准评价,是促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3数智化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3+4+N”育人模式研究
 
  3.1构建“数据+技术”驱动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资源库
 
  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难的问题,以协同育人理论为指导,以思政元素为单位,课程为载体,专业为主线,构建单门课程元素点、专业课程体系元素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元素面“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资源库9],见图1。从思政修养、专业修养、职业修养建立思政元素点。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和AI文献研究方法,以数栈流转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知识体系蕴含的思想价值、人文精神、职业道德等归纳进行课程思政元素分类与特征提取,建立课程元素点。通过访谈法、问卷法、案例分析法,借助学习平台学习数据流转信息,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点、知识内涵、文化特色、价值理念,精准设计专业课题体系元素集。从产业对接、数字转型、行业特色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完善思政元素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平台,实现元素点、元素集与元素面的有机融合,提供便捷的课程思政搜索、筛选、推荐等功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网络爬虫、数据挖掘等技术,收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各类资源,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和整合,确保资源的及时性、合理性和引领性,促进专业资源库高质量发展。
 
\
 
  3.2创新课程政治教学模式,“双向流转、三岗六步、四心融入”
 
  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思政元素融入难,精准融入,创新“双向流转、三岗六步、四心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见图2。以课程与教学理论为依据,基于岗位工作标准与流程,结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特点,借助大数据、边缘计算支持技术,以“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资源库为保障,构建思政元素与数据线上线下“双向流转、三岗六步、四心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数据和思政元素双向融合,采用任务驱动,借助信息与数据平台,通过"定岗—轮岗—全岗"的方式,采用“导—析—练—仿—评—享”6个步骤分阶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与实施。在理论分析阶段,守准则,增强诚信守法意识,不忘会计“初心”;在实操练习阶段,轮岗体验,慎独审辨,勇于实践,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对数据处理与业务处理的逻辑思维与理解;在虚拟仿真阶段,定岗操作,勤学苦练,爱岗敬业,锻炼“专心”;在能力测评环节,全岗通关,强调“诚心”,杜绝弄虚作假;在反思优化阶段,鼓励学生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提升创新意识,铸造“匠心”。助力培养"守初心、练专心、融诚心、铸匠心"“会处理、会审辨、会分析、会设计”的“四心四会”新时代财务人员[9]。

\
 
  3.3构建“人机协同、多元评价”体系
 
  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评价难问题,创新“人机协同、多元评价”体系。基于课程评价理论,通过“线上+线下”,以“四心”元素为核心,有效融合学习数据,从人工价值判断、机器数据感知和人机协同3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7],见图3。人工价值判断由教师、学生、组内、组间、企业、社会6个方面,即对应评价体系的“多元”,用“N”表示。对学习者进行结果性评价。机器学习数据感知部分,通过可量化的数据爬取、数据整理和数据清洗完成可视化,通过可视化图表与数据指标验证人工价值判断结果,并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数据完成学习行为、学习成果与增值评价。利用数据画像、知识图谱、AI助教等可视化信息技术完成人机协同的过程性评价,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指导,实现精准干预,促进自主学习和差异化学习,为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提供质量保障。
 
  4结语
 
  基于数智化转型,明确数智化与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机理,借助信息技术,精挖掘,深融合,专评价,创新具有专业特色、会计文化特色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培养新时代数智化财经人才的有效举措,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吴彦茹,王云.数智时代的育人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24(1):13-19.
 
  [2]徐新建.数智时代的文学幻想:从文学人类学出发的观察思考[J].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1):3-15.
 
  [3]聂云霞,范志伟.数智时代人文社科学生AI素养及其培育路径:以南昌大学为例[J].档案学刊,2023(1):82-94.
 
  [4]张红伟,张杰.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探赜[J].中国大学教学2022(6):71-81.
 
  [5]薛璟.数智化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模式探索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3(6):70-76.
 
  [6]杨建.数智赋能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践进路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4(4):87-90.
 
  [7]谢幼如,邱艺,章锐,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路与评价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2(9):7-15.
 
  [8]陈旭,雷东,刘蕾.数智化环境下领军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3(12):32-37.
 
  [9]黄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三位一体,四心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J].会计师,2023(2):94-9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814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