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茶行业发展,茶叶企业传统商业模式已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商业模式画布模型,从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九要素入手,分析其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顺应当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趋势,为云南茶行业提出“茶+旅游”创新商业模式。
关键词:茶旅融合;商业模式;茶行业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茶叶生产规模逐年扩大。2020年全国茶园面积321.7万公顷,相比2015年增加了57.6万公顷,年平均增长率为3.04%;2020年全国茶叶产量293.2万吨,相比2015年增加了65.5万吨。市场供过于求,销售压力大且方式单一,实体店经营受存货量和成本限制,盈利艰难,销售方式处于转型阶段。
我国茶行业传统商业模式以实体店经营为主,实行分级代理。生产者通过中间商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市场信息掌握及反应速度相对滞后;分级代理也增加了运输的时间成本,导致茶产品销售价格升高,竞争力下降。此外,实体店经营需要大量销售人员,带来更多销售成本[1]。传统商业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商业模式画布模型,以云南茶行业为研究对象,探索“茶+旅游”创新商业模式。
一、云南茶行业商业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云南茶行业商业模式
1.“集团+茶树基地+合作农户”的商业模式
云南茶行业背靠茶企集团,拥有诸多亩茶树基地,自营茶园种植茶树;同时,还拥有古茶园协议收购权,将古茶园作为茶产品原材料产地。此外,与茶农建立合作关系,将自营茶园承包给茶农,实现互惠互利。
2.“体验式”商业模式
云南茶庄园推出藏茶活动、茶艺表演、体验式制茶等消费项目,消费者在茶农指导下了解茶文化,采摘、晾晒、翻炒茶叶,在茶庄园制茶坊体验压制茶饼[2]。茶行业体验式项目如图1所示。
3.“品牌化”商业模式
云南茶行业坚持品牌化经营,建立茶产品体验店,并成立茶产品营销中心,打造茶企品牌,放弃加盟、经销的销售方式。同时,开创茶窑珍藏新销售模式,陈列储藏名茶、接待参观、品茶交流。
4.“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除线下旗舰店经营外,云南茶企还开通了天猫商城专卖店,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线上营销。
(二)云南茶行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业态融合不成熟
云南景迈山作为我国六大茶山之一,是普洱茶源地,有2 000多年茶树栽培历史,承载着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茶行业借助云南旅游优势,致力于云南民族文化、茶文化、文化产业融合。云南茶企尝试在本地酒店等设立茶产品体验店,但仍然停留在表层,跨界深度融合水平有待提升。
2.政策合规性不足
由于存在旅游推销乱象,为了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保证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提出“22条整顿令”,严禁旅游过程中导游诱导销售及兜售行为,使得初始“茶+旅游”商业模式受到限制。
3.“品牌化”推广保守
云南茶企尝试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克服了广播、电视宣传的局限性。但新媒体推广仍然停留在官方认证等无实质阶段,不利于塑造、宣传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
4.经典产品不突出
云南茶行业致力于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由于产品研发复杂,产品线层次多,经典产品不突出,使得销量平均,短期内难以聚焦消费者目光,不利于产品占据市场地位。
5.顾客细分不明确
消费者受年龄等因素影响,消费观和价值诉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目前,除时尚系列倾向于年轻人群,其他系列顾客细分不够明确,产品缺少差异化。
二、云南茶行业商业模式优化策略
(一)云南茶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2018年,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打出“三张牌”政策,绿色食品牌作为第二张牌,将绿色食品行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道路,大力发展茶叶、水果、花卉、药材等农产品。2017年3月,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后,营业收入下滑。根据国家政策,“茶+旅游”商业模式需要进行全面优化创新。
2.经济环境
我国作为茶叶之乡,相比国外知名茶文化企业,普遍存在品牌规模小、影响力低等问题。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消费观念转变,购买力增强。据统计,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 128.1元,人均消费支出为24 100.1元。其中食品烟茶酒占总消费支出的29.8%,同比上一年增长12.2%。
截至2021年,我国茶园面积达330.8万公顷,茶叶产量达316.4万吨。其中红茶、黑茶、青茶、白茶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绿茶产量占比下降,但仍然高达60.3%,产业结构不均衡。产量占比具体情况详见图2。
3.社会环境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据相关统计,全球超100个国家及地区具有饮茶习惯。茶行业与食品行业同样面临绿色安全问题,茶树栽培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绿色安全隐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和饮茶理念转变,消费者不仅注重茶叶口感,也关注茶叶质量安全。
4.技术环境
我国茶树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品种众多,技术成熟。但仍然存在单产低,制茶方式传统,缺乏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问题。2018年,针对食品质量安全乱序问题,国家制定了新的茶叶标准,严禁假冒伪劣、过度包装。
(二)云南茶行业商业模式优化策略
基于商业模式九要素和画布模型,如图3、表1所示,提出云南茶行业商业模式优化策略。
1.客户细分优化
根据不同收入水平、消费偏好、文化理念消费者的差异化价值诉求,进一步细分客户,按照顾客差异化需求调整生产目标。第一,针对具有云南旅游文化情怀的消费者,研发生产更具茶旅融合特色的茶产品,考虑茶产品旅游纪念意义和附加文化价值;第二,针对喜好民族文化的消费者,借助云南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实现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第三,针对一般消费者,提高茶叶质量和制茶技术,从茶产品本身满足消费者需求;第四,针对特殊消费者,提供定制茶产品服务。
2.价值主张优化
借助云南旅游优势和民族特色,利用景迈山等优质茶源,将旅游产业作为茶文化输出通道,为我国茶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加体验式项目,深入了解客户价值诉求,增强用户黏性,以旅促茶,创新茶旅融合背景下新商业模式[3]。
3.渠道通路优化
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例如研发茶企App,设计企业文化、庄园文化、茶文化版面,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当前电商趋势下,可以通过抖音、快手、直播带货等途径扩大销售面。
4.客户关系优化
第一,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比如采取本省销售产品自配送,外省快递配送的方式加快产品运输速度,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提升顾客回购率;第二,建立客户档案,构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定期与消费者沟通,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增加客户好感度和依赖度,维系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三,建立客户沟通平台,与客户沟通产品价值诉求,了解客户消费偏好,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茶产品,培养客户忠诚度。
5.收入来源优化
简化产品类别、规格,优化原有茶产品组合,突出经典茶产品。避免产品系列多,缺少差异性;导致经典产品不突出,消费者印象模糊,销量平平。
6.核心资源优化
云南拥有景迈山等优质茶源地,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以通过研发茶企App等方式进一步打造茶品牌;以及通过价值主张和客户关系优化形成有力的客户资源。
7.关键业务优化
首先,通过价值主张和客户关系优化,了解客户价值诉求,有针对性细分客户,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茶产品[4];其次,利用茶文化、优质茶源打造云南茶品牌;最后,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品牌推广力度[5]。
8.重要合作优化
第一,强化与茶农合作关系,定期走访,实行人性化管理,调动茶农积极性,实现合作共赢;第二,借助本地酒店资源,利用酒店功能分区设置茶水体验厅和系列茶展台,推广茶产品;第三,借助与茶农、酒店合作关系,培养既熟悉茶树栽培、制茶工艺,又掌握旅游知识、以“推动茶旅融合、乡村振兴”为目标的新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9.成本结构优化
首先,将媒体宣传工作委托给专门的宣传机构,减少内部宣传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降低营销成本;其次,引入城市合伙人机制,降低管理成本。
三、云南茶行业商业模式创新
(一)“茶+旅游”商业模式
茶行业与旅游行业跨界融合,利用云南省旅游优势引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接触茶文化,体验茶产品;借助景迈山等优质茶源吸引消费者了解云南民族文化,推动云南省旅游事业发展。“茶+旅游”商业模式路线图如图4所示。
1.酒店茶水体验区
云南省除茶行业外,还借助旅游优势,强势涉足酒店行业,创立了诸多本土精品酒店。可以利用酒店功能分区设置茶水体验厅和系列茶展台,提供体验装茶产品,供住客免费品尝;同时,借助云南茶文化资源培养茶艺师,讲解传统茶文化,吸引顾客对茶文化和茶产品的兴趣。
2.实行会员积分制
尝试实行会员积分制,无论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购买,满足一定积分条件后,提供本地酒店订房折扣,获得相应旅游项目体验权。比如,景迈山观光项目、古茶园茶树种植及茶叶采摘体验项目、茶庄园制茶坊体验项目等。
3.引入城市合伙人
引入城市合伙人机制,借鉴直营和加盟的优点,减少中间商差价,提供高质低价的产品。同时,与云南当地旅行社等旅游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形成茶企、城市合伙人、合作旅行社、消费者共赢的良性循环。首先,茶企进行茶文化普及和茶产品销售培训,提供优质茶源;合作旅行社和酒店等相关机构铺设茶产品。其次,城市合伙人进行后续订单接收、供货、售后等一系列服务。最后,利用会员积分制等方式提供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
(二)“茶+旅游+教育”模式
根据《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国家扩大茶学高等教育规模,提升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平台,“茶学”代码写入《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茶行业应当顺应十四五规划要求,设置茶文化传播教育平台、茶艺师及评茶师培训基地,定期组织茶文化游学、茶源地考察以及茶叶品牌研学等,了解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目标顾客需求,有针对性的打造茶品牌。“茶+旅游+教育”商业模式路线图如图5所示。
四、结语和展望
通过分析国内茶行业传统商业模式,以云南茶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商业模式画布模型,针对其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顺应当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趋势,提出“茶+旅游”创新商业模式。后续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茶+旅游”新模式,在《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要求下,提高“茶+旅游”商业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做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实现茶旅跨界融合。
参考文献:
[1]狄蓉,曹静,赵袁军.“新零售”时代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企业经济,2020(4):37-45.
[2]黄春,陈蕴茜.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资溪县为例[J].农业考古,2021(2):84-89.
[3]滕修攀,魏云飞,程德俊,等.产业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路径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J].管理现代化,2020(4):19-22.
[4]张新民,陈德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共创与治理风险基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20(5):74-86+11.
[5]陈伟林,洪暖珍,管曦,等.茶旅融合视角下安溪茶庄园发展效益评价研究[J].茶叶通讯,2020(4):689-6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生产批量问题是物流企业进行生产决策经常遇到...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