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 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基于 2005—2020 年省级面板数据,将经济发展水平纳入分析框 架,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政府基 本职能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医疗卫生支出均有利于城乡收入 差距的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存在着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跨越第二门 槛值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会起到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因此,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 下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合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现经 济发展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差距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2022 年中国 的 GDP 超过 120 万亿元,经济增速大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随着 2020 年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也在不断提高。但同时,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 中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收入分配不均等、城乡与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较 大这一现实问题。截至 2022 年,各个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以往有所缩小,但城镇可支配收入仍 是乡村可支配收入的两至三倍。长此以往,这种趋势将不利于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城乡收入差距大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居民基本权利的 保障息息相关,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此背景下,研究基本公共 服务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机理
(一)文献综述
中外学者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成果颇丰,主要包括基本公 共服务支出规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与质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财政分权等视角下的基 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以及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等方面。
1.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肖育才,钟大能(2020)探究了不同公共服务支 出项目对不同收入来源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城乡工资性和经营性的收入差异受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较为明显,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受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比较显著,而财产性收入差距受 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十分有限 [1] 。姜晓萍,姜育才(2017)分两个时间阶段测度三类基本公共服务 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发现教育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其负面影响程度会随时间 逐渐减弱;医疗卫生支出在两个时间阶段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 距的影响在两个不同的时间阶段表现出很大差异,由第一时段的扩大效应转变为第二时段的缩小 效应 [2] 。李超,商玉萍(2018)实证考察保障性和投资性两类不同支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对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保障性财政支出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都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 投资性财政支出只在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才具普惠性 [3] 。
中外学者也从单一的基础公共服务出发探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Jesuit 和 Mahler(2004)的研 究发现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对缩小收入差距的贡献大约为 15%[4] ,而 He 和 Sato(2011)的研究表明美 德等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对缩小收入差距的贡献大约为 74.6%[5] 。宫锡强(2020)通过构造分位数回归 模型研究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教育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作用程 度随东、中、西地区依次减弱 [6] 。吴玥乐,孙俏(2015)的研究表明 1986—1997 年中国的社会保障支 出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 1998 年以后的社会保障支出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7] 。
2.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 响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呈现出一种非线性关系。强国民,丁建定(2021)实证考察基本养老保险 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出 U 型的 非线性关系,且支出水平越均衡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8] 。Sylwester(2002)研究认为,教育支出受到教 育成本的制约,使教育公共支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出现显著差异,呈现一种非线性关 系 [9] 。姜扬(2018)研究发现,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分别存在着基 于财政分权、腐败治理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双门槛效应 [10] 。夏会琴,林文凯(2022)分别以社会保障 覆盖面、社会保障待遇、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为门槛研究社会保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 系,发现当以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待遇和经济发展为门槛时社保对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先扩大 后缩小的倒 U 型特征;以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为门槛时社保支出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呈现门槛 加强效应 [11] 。
3.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李春仙,李香菊(2021)将教育公共 服务作为影响机制纳入讨论,发现财政分权通过提高地区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2] 。 关海玲(2019)、胡佳(2019)均认为财政分权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政府在不同项目的支出行 为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不同的影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13-14] 。梅建民(2017)将财政分权、财政支出 和城市化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 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分权的单门槛效应 [15] 。贺俊(2013)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 经济增长而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他倡议合理分权,优化公共支出结构 [16] 。余长林(2011)的研究表 明财政分权对缩小我国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显著,但对中、西部并不显著,增加对农村公共 品的供给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17] 。
4.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Kakwani(2021)对多个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 福利效应进行探究,发现社会保障的支出水平、覆盖面、保障结构越合理,其收入分配的正向效应 就越大 [18] 。张子贤,孙伯驰(2022)通过测度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发现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供给会显 著缩小城乡差距且这种差异存在中、东、西部差异和南北差距 [19] 。于井远(2021)建立公共服务质量 测度指标,分析发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除了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外,还通过城镇化和人力资 本的提升来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 。
5.文献评述。从现有研究来看,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成果颇丰。学 者们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方法研究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正面影响和负面 影响两种不同的结论。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文献在考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时没有把经济发展水平纳入讨论范围内。基于此,我们的研究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基本公共服务 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两方面实证检验民生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是否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是考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理论机理
1.基本 公 共服 务 的供 给 通 过 影 响 初 次 分 配 影 响城 乡 收入 差 距 。作 为社会 消 费 性 的 医 疗 卫 生 、 教育等支出通过影响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影响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 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不均等会带来城乡居民间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差异 ,进而影响农村居民 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
经 济 学 家 西奥 多·舒 尔 茨 指 出 ,人 力 资本 的 累 积是社会 经 济增长 的 源 泉 ,是解决 贫 困 问题 的 唯 一真正途径 。健康人力资本是进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 ,它会影响其他类型的人力资本发挥 作用,从而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决定着教育人力资本的好坏,政府在教育资源上的供给 差 异 不仅会 影 响城 乡 居 民 能 够 获 取 到 的就 业机会 ,而 且会使城 乡 劳 动 力 在就 业领 域 中 出 现 差 异 。 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居民有着更广泛的就业机会,从事高技能的职业,具备更强的工作能 力 。这种 差 别 让城 市 居 民 具有 更 强 的竞争 力 ,获得 更 高 的 收入 。这种 由初 次分 配产 生 的 收入 差 异 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2.基本公共服 务供给 通过 影 响再分 配 影 响城 乡 收入 差距。 作 为转移性 的社会保 障 支 出可 以 通 过影响再分配来调节居民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市场机制下,城乡居民对 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占有存在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政府通过设置个人和单位等 社会缴款给 居 民提供各种福 利保 障 ,如 养 老保 险 、医疗保 险 等 等 。2022 年 养 老保 险覆盖 率达 80% , 医疗保 险覆盖 率达 95% ,即便 我 国 总体社保覆盖 率较 高 ,但城 乡之 间社保覆盖 率仍 存在显著 差 异 。 部分农村居民由于收入水平较低,不愿意主动缴纳社会保险,因此也就无法享受到国家提供的转移 性收入 。这种城乡失衡的社会保障支出会直接影响城乡的转移性收入水平 ,成为城乡收入差距的 重要原因之一 。
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构建和相关变量说明
1. 计 量模 型 的 构 建 。选 取城 乡 收入 差 距 作 为被解 释 变 量 ,基本 公 共服 务 支 出 作 为 主要解 释 变 量,产业结构、城镇化率、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为了缓解异 方 差 问题 ,对人 均地 区发展水平 取对数 。 由 于 F 检验和 Hausman 检验拒绝 了 混合 OLS 和 随机效应 模型,且考虑模型中可能存在的个体时点差异,因此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基本公共服务支 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如下:
Tℎeilit = αi + γt + β0 FE + β1Xit + εit (1)
上 式 中 ,下 标 i 代 表 省 份 ,t 代 表 年 份 ;被 解 释 变 量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用 Tℎeil 代 表 ,主 要 解 释 变 量 FE 为基本 公 共服 务 支 出 ,Xit 是 一 系 列 控 制 变 量 的集 合 ,具体 描 述见 下文 ;αi 代表 地 区 虚 拟 变 量 , 用来表示个体效应;γt 代表年份虚拟变量,用来表示时点效应;εit 是随机扰动项。
我 们 不仅 探 究基本 公 共服 务 支 出 规模对城 乡 收入 差 距 的 影 响 ,而 且 分 别 考 察 三 类 不 同 的基本 公共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异质性。由此建立分结构模型如下:
Tℎeilit = αi + γt + β0 FE1 + β1Xit + εit ( 2)
Tℎeilit = αi + γt + β0 FE2 + β1Xit + εit ( 3)
Tℎeilit = αi + γt + β0 FE3 + β1Xit + εit ( 4)
其中,FE1 代表教育支出,FE2 代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FE3 代表卫生健康支出。其余变量与 上文一致。
2.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 Theil )。城乡收入差距分为相对收入 差距和绝对收入差距两类,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值, 城乡绝对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值。常见的衡量城乡收入差 距的指标有基尼系数 、城乡收入比和泰尔指数等 。我们选择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 收入的比值即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城乡间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阶层收入 两端的变化,因此,与基尼系数相比泰尔指数更适合度量这一指标。且泰尔指数充分考虑到人口权 重 、收入权 重 的 因 素 ,采 用 这 一 指标 测 度城 乡 收入 差 距 更 为 合 理 。泰 尔 指 数 的 取值 范 围 在 0~1 之间,数值越大代表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各省份泰尔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t 是由第 t 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总收入加总得到。城镇居民总收入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年末常住人口的乘积;考虑到数据可得性,2015 年之前农村居民总收入为农村居 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年末常住人口的乘积,2015 年之后农村居民总收入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年末常住人口的乘积;为了保持口径一致,此处农村常住人口由年末常住总人口 减去城镇年末常住人口得到;Pt 表示第 t 年年末常住人口;i = 1 表示城镇,i = 2 表示农村;Iit 表示 第 t 年城镇或农村的居民总收入;P1t 为第 t 年城镇或农村年末常住人口。
(2)核心解释变量:基本公共服务支出(FE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用教育支出(FE1 )、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 FE2 )以及医疗卫生支出(FE3 )三个部分加总表示。用各地区在各类基本公共服务 支出的参与程度来表示支出规模,即用各省的教育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表示教育支出,各省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表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各省医疗卫生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表示医 疗卫生支出。我们采用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医疗卫生支出三个部分加总代表基本 公共服务支出,其原因在于:从理论层面出发,这三类变量涵盖了基本生存权、基本健康权和基本 尊严与能力,这三个基本点与居民基本权利关联紧密。同时考虑到 2007 年政府财政收支目录重分 类对数据统计口径的影响,这三类支出的数据也较为稳定。
(3)控制变量:一是产业结构( Structure )。选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示。产 业结构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两种相反的影响效应。 一方面,在产业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中,第 一产业的资源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 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有限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制约 了其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不利于他们参与竞争、提高收入水平,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穆怀中,吴鹏 (2016)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的确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之 间存在一种“倒 U 型”关系 [21] 。二是城镇化率(Urban )。采用城镇常住人口/地区常住总人口表 示。现有关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不同的指标和数据选取有不同的结论:王森 (2018)的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2] ,而赫国胜(2017)的研究表 明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呈倒 U 型关系,且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正处 于倒 U 型顶部的转折期 [23] 。三是金融发展水平( Fin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会通过影响储蓄 率、资本生产率以及投资与储蓄间的转化率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 此选取其作为控制变量,参考张子贤,孙伯驰(2022)[19] 的做法,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当年当地 社会总产值(dgdp )表示。四是经济开放程度(Open )。按照各省当年按美元与人民币中间价折算 的进出口总额占 GDP 的比重来衡量。张小溪和刘同山(2020)在经济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研究中指出,贸易和投资开放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投资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会随 着地区出现明显分化 [24] 。五是经济发展水平(Indgdp )。吕炜,储德银(2011)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 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变量 [25] 。
(4)数据来源。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各省份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第三产业统计 年鉴》(2006—2021)。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完整性,选取除新疆、西藏、港澳台地区之外的 29 个 省级面板数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 1 所示。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支出规模回归结果。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对(1)式进行参数估计,表 2 给出了逐步添加控制 变量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 入差距缩小 0.2145 个单位。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可以通过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和发展人的 可行能力来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从而提高居民收入。由于城市的基础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基本得 到满足,所以这些民生性的公共服务支出对农村地区的边际效用比城市地区更高,因此增加基本公 共服务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的优化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村居民的现有技能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 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重新分配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的提高会显著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表明城镇化有效发挥了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愈来愈多的农村居民去城市务工不仅 增加了农村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也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这无疑有助于城乡收 入差距的缩小。高水平的金融发展程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效应但其结果并不显著。高 水平的经济开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高水平的经济开放与市场的多元化允许农村劳动力 不断参与市场 ,提高对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需求 ,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 高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稳经济”才能“保就业”,经济越发 达的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得越多 ,越容易实现稳定的转移就业 ,接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 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支出结构回归结果。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对(2)式、(3)式、(4)式分别进行参数估计,表 3 给 出 了教 育 支 出(FE1 )、社会 保 障 和就 业 支 出( FE2 )以 及 医 疗 卫 生 支 出(FE3 )的 回 归 结果 。为 了 具 有可 比性 ,这 里将 上文 的基本公共服 务 支 出 的 回 归 结果 一并 列入表 3 中 。结果表 明:教育 支 出 、社 会保 障和就业 支 出 以及 医疗 卫 生 支 出 均在 1% 的显著性水平 上缩 小 了城 乡 收入 差距 。教育 支 出 每 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0.4069 个单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 距缩小 0.1850 个单位;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1.144 个单位。教育支 出的增加促进农村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帮助农民创收。由于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效应,因此教育差 距过大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近年来对农村基础教育宣传和投入力度的不断 加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 ,部分农村居民依靠农产品直播带货拓宽农副产 品销路,增加自身经营性收入,这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贡献。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作为兜底 性政 策 具有再分 配 功 能,养 老保 险、医疗保 险和 失业保 险 的供给 能在 居 民遭受 失业、疾病 等 冲 击 时 起到缓冲作用,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更轻易受到此类冲击的影响,增加这类兜底性财政支出有 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抗风险能力,防止农村居民因病返贫,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村的医 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救助能够有效帮助农民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相较于城市居民高技能低体能 的工作要求,农业 生产活 动对健康要求 更 高,所 以 医疗 卫 生 的供给和 支 出越 多,城 乡之 间健康人 力 资本差距越小,城乡收入差距也会随之缩小。3.基 准 回 归 稳健 性检 验 。为 了 考 察 实 证 结果 的 稳健 性 ,采 用 替 换被解 释 变 量 来 进 行 稳健 性检 验。用城乡收入比(Gap )计算的城乡收入差距替换泰尔指数对模型(1)~(4)进行稳健性检验,结 果如表 4 所示。可以发现,在更换被解释变量之后,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符号与显著性均未发生改 变,这说明前面的实证结果是稳健且有效的。
四、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
(一)双门槛模型
考虑到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可能会随经济发展呈现一种非线性关系,鉴于此,通 过 引入 Hansen(1999)面 板 门槛模 型 [26] ,进 一 步 考 察基本 公 共服 务 支 出对城 乡 收入 差 距 影 响 的 门槛 效应。以双门槛模型为例:
Tℎeilit = β0 + β1FE(qit ≤ γ1) + β2 FE(γ1 < qit ≤ γ2) + β3FE(qit ≥ γ2) + β4 Xit +μi + εit (6)
其中,qit 为门槛变量,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该模型相当于分段函数,当 qit ≤ γ1 时,FE 的系数为 β1 ; 当 γ1 < qit < γ2 时,FE 的系数为 β2 ;当 qit ≥ γ2 时,FE 的系数为 β3 。 γ1 为第一门槛值,γ2 为第二门槛值。
(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分析
1.基本 公 共服 务 支 出 与城 乡 收入 差 距 之 间基 于 经 济发 展 的 双 门槛效 应检 验 。首先 ,确 定 门槛 个数 以 设 定模 型 的 具体形式。 分 别 以不 存在 门槛、存在 一个 门槛值、存在 两个 门槛值作 为 原假 设; 其次,利用 Stata15.0 软件,通过反复抽样得到 F 统计量,观察 F 统计量对应的 P 值是否通过检验。
表 5 给 出 了 门 槛 效 应 的 检 验 结 果 ,结 果 表 明 模 型 通 过 双 重 门 槛 检 验(双 门 槛 检 验 P 值 小 于 0.05)。这说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确存在着基于经济发展的双门槛效应。
图 1 给出了门槛值的检验结果。当门槛估计值对应的 LR 统计量小于临界值 7.35 时,门槛估计 值 才 能 通 过 检 验 。如 图 1 所 示 ,LR 统 计 量 的 最 低 点 位 于 虚 线 下 方 ,因 此 经 济 发 展 的 第 一 门 槛 值 9.1016 和第二门槛值 10.1038 是真实有效的。2.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阶段性影响分析。表 6 为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可以看 出当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呈现阶段性特征。当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小于 9.1016 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公共服务支出每增 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0.272 个单位;当经济发展水平介于 9.1016 与 10.1038 之间,基本公共 服务支出依然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影响效应减至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 差距扩大 0.051 个单位,且这种扩大效应不再显著;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 10.1038 之后,基本公共服 务支出就会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约 0.075 个单位。这可能是由于在经济发展过慢时,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将大部分财政收入用于 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等生产性支出,而降低对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性支出的预算。当基本公共服 务支出占比非常小时,地方政府优先将这部分财政用于城市地区,而这种重城市、轻农村的偏向会 导致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必然加大城乡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当经济发展水 平介于 9.1016 与 10.1038 之间时,地方政府的经济目标不再单是实现经济增长,也会注重社会总体 福利的实现。因此,更多的财政资源会逐渐投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性支出,虽然政府支出的城 市偏向会一直存在,但这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由第一阶段的显著变为
第二阶段的不再显著。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 10.1038.政府对于城市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达到一 定程度后,其经济政策会从城市偏向农村,这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才会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3.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跨过经济发展第二门槛值的时间差异。表 7 给出从时间维 度观察经济发展跨越第二门槛值的省份分布。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产 生跨越经济发展第二门槛值的时间差异。在 2005 年,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优先跨过经济发展第二 门槛值,如北京、天津、上海等五个地区,这也与中国的国情相符。表明早期仅五个较为发达城市 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能够起到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到 2010 年,有 20 个省份跨过经济发 展第二门槛值 ,这一时期大部分省份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可以起到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 用。2015 年以后,29 个省份全部跨越经济发展的第二门槛值,这表明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都已经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教育、医疗以及社保方面的 支出总体上都对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采用 2005—2020 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 影响,并分别讨论三类基本公共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异质性。然后将经济发展纳入讨论框 架,研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能够 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代表性的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在不同程度上显著缩 小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也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经济发展跨越第 二门槛值后,增加公共服务支出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首先,对全国而言,代表政府基本职能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能够有效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0.2145 个单位。对其他控制变 量来说,城镇化率、经济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都能不同程度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其次,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医疗卫生支出均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呈现出医疗卫生支出影响程度最大,教育支出次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影响程度较小 的态势。教育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0.4069 个单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0.1850 个单位;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每增加 1 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1.144 个单位。
最后,将经济发展纳入分析框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阶段性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两个门槛值:9.1016 与 10.1038.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足 9.1016 时,基本公共服 务支出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当经济发展水平越过第一个门槛值但低于第二个门槛值时,基本 公共服务支出仍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其影响不再显著;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基本 公共服务支出就会起到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首先要规范中央对地方的绩效考核,更要贯彻 高质量发展宗旨,不仅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更要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 感和安全感放在首位。要注重考核民生性的目标任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基本公 共服务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力度,尤其加大对农村等落后地区的支出力度。
其次,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虽然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与医疗卫生支出和教 育支出相比,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最小。究其原因,农村存在着农民参保规模不足的 情况,与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购买性支出相比农村居民无法切实享受到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 带来的福利,因此要采取相应举措,吸引更多农村居民参加社会保障,实现保障性支出全覆盖。
再次,经济增长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预期应该与经济增长高度相 关,为达到某些预期目标,安排公共服务支出规模和结构时要密切关注支出总量和支出结构与经济 发展的相关性,根据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公共服务支出规模和结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实现公共服务支出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最后,基于城乡一体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丰 富多样的生活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产品向高质量、高标准转变。以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和就业为突破口,在制度上完善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 给体系,切实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制度等,解决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密织农村地区民生保障网 ,更加重视农村地区教育、医 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满足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1] 肖育才,钟大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基于不同收入来源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20.41(3):105-114.
[2] 姜晓萍,肖育才.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测度[J].中国行政管理,2017(8):84-89.
[3] 李超,商玉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分组比较[J].西 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31(5):5-12.
[4] Mahler V,Jesuit D .State redistribu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J].LIS Working papers,2004.9(9):1145-1149.
[5] Lixin He,Hiroshi Sato.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By Social Security System—An Empiri- cal Analysis Based On Annual And Lifetime Income[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Western Economic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2013.31(2):314-331.
[6] 宫锡强.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十分位点的分层省级数据分析[J].云南财经 大学学报,2020.36(4):64-71.
[7] 吴玥乐,孙俏.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44-46.
[8] 强国民,丁建定.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城乡养老保险均衡发展的视角 [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5):72-83.
[9] Sylwester Kevin.A Model of Public Educ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with a Subsistence Constraint[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02.69(1):144-158.
[10] 姜扬.民生性财政支出、门槛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J].社会科学战线,2018(5):256-260.
[11] 夏会琴,林文凯.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22(11):38-53.
[12] 李春仙,李香菊.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1.37(9):160-163.
[13] 关海玲,武祯妮,李燕玲.财政分权、政府支出行为与城乡收入差距[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102-111.
[14] 胡佳,杨运忠.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19.33(11):94-99. [15] 梅建明,田嘉莉.财政分权背景下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7.37(3):129-134.
[16] 贺俊,吴照䶮.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3.342 (5):27-38.
[17] 余长林.财政分权、公共品供给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经济问题,2011(5):36-45.
[18] Kakwani Nanak,Wang Xiaobing,Xu Jing,Yue Ximing.Assessing the Social Welfare Effects of Government Transfer Programs:S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21.67(4):1005-1028.
[19] 张子贤,孙伯驰.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提升路径[J].求索,2022(1):152-164.
[20] 于井远.公共服务质量与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及中国经验[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37(4):75-88.
[21] 穆怀中,吴鹏.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学家,2016(5):37-44.
[22] 王森.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8.34(23):110-113.
[23] 赫国胜,赵玉.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0):115-119.
[24] 张小溪,刘同山.经济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重庆社会科 学,2020(11):64-73.
[25] 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30-36.
[26] Bruce E.Hansen.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Jour- 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2):345-3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