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就需要坚持教育为本,培养创新性人才,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如今的物理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截然不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需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对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找出物理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发现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设计,有效性,中学物理
一、引言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国内外大量学者对有效教学早有研究,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就需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灌输,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进步。施瓦布则的探究性教学指出将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随后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通过几名能力不同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完成同一学习目标。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根据我国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行性建议。传统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学策略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中心是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1]。自2001年开展的七次基础课程改革使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但仍有一些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物理这门学科贴近日常生活,教师在授课中却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教师不去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物理的热情大大下降。本课题源于我国物理教学中存在效率低的现象,虽然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目前物理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沿袭传统教学方式的行为,一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得不够透彻,二是没有有效教学措施的指导,教师们不懂得深入了解学生,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本着学生成绩的高低是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些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实施有效教学需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重视教师自身发展、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其标准
我国学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再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一些学者得出有效教学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时耗,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也有学者持有这样的观点: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实现教学预期目标,如今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淘汰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新课改对物理教学提出三维目标后,教师所关注的不单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立要考量全体学生,这需要教师遵循教学中的客观规律,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独立思考的精神品质[3]。教育者要重视评价的作用,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新课改的提出,中学物理的教学标准也随之改变,其主要标准有:(1)关注学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工明确合作完成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关注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对于教师而言,应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良好心态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物理学习规律,灵活的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关注课堂管理。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合理调节课堂气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探究性知识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找出物理规律。抽象化的物理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列举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的生活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应贯彻三维目标教学理念,首先对教师观念进行革新,教师观念是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一种意识,是教师对教育现象、问题、内容、效果、评价等的一种看法。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措施都是在教学观念下进行的,新课改指出,教师的教学观应当转变,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沿袭旧的教学模式,没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仅仅依靠老师的教学,没有体验到探究的过程,这种被动的方式无法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是不能对物理概念深层理解的。又由于物理知识较为繁琐且需要逻辑性,这也必然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应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教材向学生传递着知识,是教师与学生所使用的最基本的资料,因此教育的变革很多都是从教材先开始。新的中学物理教材代替原本物理教材后,教师能否做到快速适应新课程理念?挖掘新版本教材的优势并合理设置教学活动?能否遵循客观规律?这是每个物理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教学内容繁重,教师的课时次数却较少,这种现象导致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只顾匆忙的将内容传到学生耳中,与学生缺少互动,而且学生的基础、特点不尽相同,“一刀切”的方式会丧失学习兴趣,也渐渐地不再重视物理学科。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激起学生的物理兴趣。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方便学生掌握。要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是内容的中心,确定重点需要认真的分析教材,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出现的疑问点,在理解上遇到困难,难点的确定既要考虑教材内容,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情况,深入分析教材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能从学生的角度上以此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用引导启发探索的方式克服问题,新课改下的物理教材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活动贯穿了学习内容,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究每个环节。
确定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传统的教育方式属于应试教育,评价学生的标准也是依据升学率的高低,由于数学、英语、语文的分值较高,而物理学科的分值相对较低,这导致学校对物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中,既不能忽略知识与技能、重视过程与方法,也不能脱离过程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我们要将三维教学目标融会贯通,使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而且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热爱物理,热爱探究,促进全面发展。教育不是盲目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在教学中需要制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以及展开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科学的教学目标贯穿了人格的培养,不应当把学生看作机器人的学习,学生是有情感态度的,不能看作是机械地学习,学生在受到教育后会参与到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教育的革新,抛弃了传统,符合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综合提升。传统课堂学生收获的知识与技能是零散的,对物理学科的整体认知是模糊的,并没有掌握物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下难以形成对物理世界的整体认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内容:一是自身的科学态度,是种严肃认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的精神,二是对科学的态度,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掌握物理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与思想,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本领。三维目标的形式上分为三种,教学中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
四、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物理内容更是做到与生活、社会、科技相匹配,学生通过学习物理便了解到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科技的进步[2]。八九年级的学生在刚接触到物理的时候,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且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一致,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化教学将生活案例与物理知识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列举各种各样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源于生活。
五、运用问题导向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提高创新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传统的教学里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方式,这种现象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能积极地寻找问题并解决,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将教师提问的权利移交给学生,学生提出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师的启发下破解难题,这需要教师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学会独立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失去耐心,这就需要教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善于观察,细心发现提出质疑,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帮助,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耐心聆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选用符合学生认知的方式进行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到问题的关键,获得深层次的理解。根据各种生活现象学生不禁产生疑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引起学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得到结论,这种方式下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物理规律,形成物理素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关系社会的进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学生思考后产生提问题的意愿,带着问题去学习,成为拥有创新思维敢于质疑的人才。
六、运用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实验在物理课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将知识与技能连接的一大桥梁,是将物理联系生活的有效手段。实验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中重视实验探究,探究过程中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规律与结论,还找到探究真理的方法。[4]实验为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提供了方便,将研究对象凸显出来,排出其它干扰因素,将研究对象的性质用实验现象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寻找。另外,实验营造了良好教学情境,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机会,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小组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实验表明,学生在学习时感官参与的越多,所获得的信息更容易被大脑处理和储存,物理实验充满了趣味,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感性材料,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形象鲜明的物理情境,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理解起来更容易。学生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做了多种实验,拨动橡皮筋、钢尺、触摸自己的喉咙等各种亲身体验,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理更加深刻,在探究鼓面是否震动的实验中,学生思考讨论、制定计划,巧妙的利用放大原理,得到声音是由震动产生这一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
实验会提升学生的素质,因为物理实验过程比较严谨,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养成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另外,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实验中难免会出现与预期结果不相同的结果,此时学生的状态因此不稳定,教师要正确引导,减小实验误差,进行正确的实验步骤,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坚持不懈不气馁的精神态度。
七、运用合作教学策略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合作学习也逐渐得到重视,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中使用合作教学模式,使单一的物理课堂充满活力,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参与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以共同进步为准则,通过减少学生之间过度竞争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合作学习充满创造性与实效性,许多国家也不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其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合作学习要求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这种互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有不同,传统教学中的互动往往指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合作中这种规则被打破,扩大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也作为普通的成员参与合作,教师不再作为课堂上的权威者,体现了教学中的平等性,教学变成了师生、生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活动。在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实验中学生分成各小组合作探究验证猜想,教师巡视观察。及时给予建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师生感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八、教学活动设计
九、总结
现如今,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我国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育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就需要抛弃旧模式,在新课改理念下对教学方法深入研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陈海玲.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5.
[2]王谋.论新课改下提升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高考,2020(13):113.
[3]莫家业,张宇波,钟伟民.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J].职教发展研究,2023(03):075-083.
[4]樊录.新课改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31):7.
[5]何永健.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探究实验的有效策略探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28(10):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生产批量问题是物流企业进行生产决策经常遇到...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