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GDP 总量呈单调增长型的特性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稳定的标志,而且这种特性可 以用非线性多项式来描述和拟合优化,获得较精确的未来 GDP 总量预测模型 。通过建立预测模型 的检验方法,对所提出的疫前、疫后两个预测模型进行检验,并用这两个预测模型预测了 2020—2060 年中国经济走向,证明了新冠疫情尽管推迟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但没有改变中国 经济 50 年的周期律,对经济的发展整体态势的主导性没有造成影响 。研究表明,疫后中国经济的拐 点将提前 4年出现,此后中国经济迅速拉升,人均 GDP超过美国的时间也提前 6年实现。
【关键词】 疫情.中国经济,走向,预测,中美GDP
一、引言
自中国社科院 2011年发布《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宣告“ 中国经济总量在 2010 年一举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以来 ,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突飞猛进 ,特别是 2020 年中 国 GDP 总量又突破了 100 亿元大关 ,因而研究中国经济走向也日益成为学者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 题 。 沈利生采用 GDP 平减指数法预测了 1996 — 2050 年中国和美国的 GDP 总量和人均 GDP,认为 “ 2030 年的 GDP总量将超过美国”,但是所预测出的2030 年中美两国的 GDP 总量分别为 44.0206 万 亿美元和 40.0326 万亿美元 ,2050 年的中美 GDP总量更是高得惊人 ,且又得出“2050 年中国的人均 GDP 大约是美国的一半 ”的结论 [1] ;《中国经济导报》则预测 2050 年中国经济总量为 172800 亿美元 、 人均 GDP 为 11069 美元[2] 。显然,这些预测已经偏离实际;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有关中国经济走 向的研究如同雨后春笋般 ,再次掀起了高潮 ,但都是短期预测 ,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几乎都 是定性研究 。 陈锡康等系统分析和预测了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提出 了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速将呈波浪形下降趋势 [3] ,不过并没有提出中国经济的周期及何时出现拐点 , 其认为“ 中长期呈下降趋势 ”的观点过于悲观;《经济日报》的马常艳则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认为“新 冠肺炎疫情过后 ,中国经济快速反弹 [4] ”。不过权威人士们并没有指出具体的“快速反弹 ”时间 ;段 树乔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回归方法的中国未来 GDP 总量预测模型 [5] ,比较精确地预测了 2013 年后的中国 GDP 总量以及名义 GDP 增长率(以收稿日期为 2013 年 10 月 23 日为证),预测最大误差 仅为-5.7813%,而且这个误差出现在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预测误差仅为 0.5917%和-0.0857% 。该 文章还提出了 2005 — 2055 年中国经济的周期律和具体的拐点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改变了 这个预测模型的走势 。 因此 ,疫后中国经济如何走? 何时能赶上美国? 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 研究的重大课题,进一步研究疫后中国经济走向和探索中国未来 GDP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二、预测模型的检验方法
我们认为 GDP 总量呈单调增长型的特性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稳定的标志 ,而且这种特性可以用非线性多项式来描述和拟合优化 ,获得较精确的未来 GDP 总量预测模型 。但是由于这种预测 模型是基于过去的某一个时间段内在时间序列上的统计数据得出的规律性趋势 ,其不包含未来突 发性的外部因素扰动和冲击的信息 ,而突发的外部因素扰动和冲击又影响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稳 定 ,使得经济运行情况偏离原有的走向 ,因此在 2019年发生新冠疫情突发事件以后需要对原有的 疫情前的预测模型 [5](预测模型 I )进行修正 ,以得到疫情后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 II )。 下面先提出 预测模型的具体检验方法:
三、疫后 GDP 预测模型与未来经济走向
(一)疫后GDP预测模型
段树乔等根据 1995 — 2012 年各年度 GDP 总量数据 ,采用非线性多项式回归优化方法给出了中 国未来经济走向预测模型 [5] ,我们称其为预测模型 I(或者叫疫情前的预测模型):
YGDP(t)= 0.092t5 - 9.65t4 + 310t3 - 1945t2 + 10296t + 57733 ( 5 )
式 中 ,YGDP(t) 为 T 年 度 GDP 的 预 测 值(亿 元 );t 为 预 测 年 度 相 关 序 数 ,t = T - 1995. t ∈ {0. 1.2. …… ,55} ,T ∈{1995. 1996. …… ,2060}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1》公布的 2013 — 2020 年的实际 GDP数据和最新发布的 2021 年 GDP 最 终核实数据 、2022 年 GDP 数据对式( 5 )采用数据拟合优化方法进行修正,得出式( 6 ):
YGDP(t)= 0.115t5 - 10.9t4 + 327t3 - 1978t2 + 10145t + 57733 ( 6 )
式( 6 )称之为中国未来经济走向预测模型 II(或者称为疫情后的预测模型)。
(二)模型检验
表 1 是由预测模型 I 和预测模型 II 计算出的 1995 — 2022 年各年度中国 GDP 总量预测结果与《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实际 GDP 总量相比较 ,并用式( 1 )计算得到的 预测误差 。表 2 是由表 1得到的预测模型 I 和预测模型 II 各自的预测误差统计值 。
从表 1 和表 2 中得知预测模型 I 的 Max EGDP(t) 出现在疫情干扰下的2020 年 ,ε >0.05 。预测模型 II 对其进行修正,有 Max EGDP(t)= 0.04459 ,满足 ε ≤ 0.05 。
显然 ,预测模型 I 和预测模型 II 的 YGDP(t) 都是 G(t)的预测函数 ,都可以用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 走向,疫情对模型 I 有所影响,经修正后的预测模型 II 更能体现疫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
(三)疫后中国经济走向
图 1是由预测模型 I 和预测模型 II 绘制的 2000 — 2060 年中国 GDP 总量预测结果 ,图 2 是根据图 1 计算并绘制的 1995 — 2060 年中国经济走向及名义 GDP 增长率,从图 1 和图 2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
1. 由 预 测模 型 II 得 知:2030 年 、2040 年 、2050 年和 2060 年 的 中 国 GDP 总 量分 别 为 1693086.125 亿 元、2830604.875 亿元、7172773.625 亿元、21024092.375 亿元 。2050 年是 2020 年 1013567 亿元的 7.077 倍。
2. 2005 — 2055 年中国经济 50 年周期不变 ,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 ,拐点提前 ,出现在 2030 年左 右 ,前 26年 为 波 浪 式缓慢 下 行 的 经 济 转 型期 和 巩 固期 ,后 24年 为 回 升 的 再发 展期 ,50 年 经 济 总 量 依然保持逐年上升态势 。两个预测模型得到的中国经济走向一致,周期律不变,说明疫情对中国经 济的发展整体态势的主导性没有造成影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起来看 ,中国经济长期 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7] 。
3. 中 国 经 济 运 行 周期 是 50 年 ,这 是 规律 ,新 冠 疫 情 影 响(或 外 部 干 预)只会 改 变 峰谷 升 高 或 降 低 、拐 点 前 后 移 动 ,并 不 影 响 疫 后 中 国 经 济 的发 展 走 向 ,正如唐 任伍 等所 说“新 冠病 毒 肺 炎 疫 情 作 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外部因素,不足以构成对经济发展整体态势的主导性影响 ”[8] 。
4. 疫 情 尽 管对 中 国 经 济 的发 展 整体 态 势 的 主 导 性 没 有 造 成 影 响 ,但 其 稍 微 改 变 了 中 国 经 济 的 走向 ,使得 GDP 总量下降 ,名义 GDP增长率降低 ,提前 4年到达了拐点(预测模型I 拐点出现在 2034 年 ,预 测模 型 II 的 拐 点 出 现 在 2030 年),在 50年 周期律 不 变 的 中 国 内 在 经 济 运 行 规律 作 用 下 ,2030 年 后 中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后 劲 更 足 ,名 义 GDP增 长 率 明 显 增 强 ,GDP 总 量 快 速 提 升 。特 别 是 ,2045 — 2060 年期间名义 GDP增长率将保持在 10%~12% 。
5. 由 于 中 国政府和人 民在 疫情 到来之 际和 后 疫情 时 代 采 取 了行之有效 的 防御 策 略和 经 济 干 预 手段 ,经 济 刺激政 策效果尤 为显著 ,2021 年 名义 GDP 增长 率 13.39% 改变 了 2020 年 中 国 经 济可 能造 成疫后持续下滑的趋势 ,不失为一次使中国经济转危为安的重大举措 ! 同时也改变了探底名义 GDP 增长率,从预测模型 I 的 2.58%提升到了 4.029%,其有利于中国经济 2030 年后快速恢复和增长 , 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冠疫情使中国经济更加稳健,更有韧性 。
6.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走向还是有拐点,没有拐点就没有增长,但并非目前已经出现“V ”型反弹 和出现了探底上行 ,更不会是我国经济景气的拐点已初步形成 [9] 。 中国经济还有 7~8 年的转型阶段 和疫后调整阶段,并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将通过自组织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
7. 陈锡康等认为:“预计 21 世纪 40 年代 ,中国经济增速将开始进入‘3 时代’,年平均增速有可能 为 3.8%左右 ”[3] 。我们预测的名义 GDP增长率情况表明“3 时代 ”只会出现在 21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 代初期 。
四、中美 GDP 总量和人均 GDP 比较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这就必然引起中美之间的竞争 ,合作 与对抗几乎 成 为常态 ,在 中 国 即将 成 为世 界 第 一 大 经 济体 的今 后 十 余年期 间 里 这种对抗可 能 更 加 激烈,不过这种对抗不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 。
(一)中国人均GDP
众所 周 知 ,人 均 GDP(美元)是关 于 GDP 总 量 、人 口数 量和人 民 币 汇 率 的 函数 。从表 3 可 知 ,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从 1996 年的 10.649 ‰下降到了 2021 年的 0.34 ‰ ,2022 年出现 了 -0.6 ‰ [10] ,甚至有人认为“未来的几十年 ,中国可能都要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 ”[11] 。实际上近两年 的人口负增长现象可以认为是受新冠疫情这类极端公共事件的影响 ,出现适育人群产生抑制生育 行为 、增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的死亡率的奇异现象 。 中国人口在向“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 长 ”的转变 [12] 过程中,自然增长率将呈向下趋势是必然的,但尚未进入正常的负增长时期,几十年负 增长的状况不会出现,中国总人口数可以按下列模型预测:
YGDP(t)= -0.000000001t3 - 0.00115t2 + 0.108t + 12.1121 ( 7 )
式 中 ,YGDP(t) 为 T 年 度 中 国 人 口 的 预 测 值(亿); t 为 预 测 年 度 相 关 序 数 ,t = T - 1995 , t ∈{0. 1. … ,55} ,T ∈{1995. … ,2060} 。
从 式( 7 )得 知 :2030 年 、2040 年 、2050 年 、2060 年 中 国 人 口 分 别 为 14.48331 亿 、14.64326 亿 、 14.57318 亿 、14.27308 亿,正常的人口负增长出现在 2043 年以后 。从表 3 的人民币汇率走向来看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逐步增强 ,人 民币汇率有升有降 ,长远趋势呈增值状态 。但是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 金融市场变化 [14] ,保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使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双循环”。而且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 GDP 总量变化密切相关(我国外贸前景 、中美货币政策分 化 、汇率预期管理政策这些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15] 归根结底还是中美经济地位来决定 ,市场供求 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也是如此),中国 GDP 总量和人均 GDP 超过美国是人民币汇率的分界点 。 因 此,人民币汇率的预测模型式是一个分段的期间函数:
式中 ,x 为在某一个年度 t(2020≤t≤2060)中美 GDP 总量的比较变量 ,YRMIVER(x) 为 x 的人民币汇率 t 年 度 平 均 值 ,其 间 人 民 币 汇 率 均 值 用“ meanvalue ”来 表 示 ,这 是 一 个 偏 态 分 布 的 数 学 期 望 值 。 YGDP(t) 和 UGDP(t) 为中美 t 年度 GDP 总量 。显然 ,从式( 8 )得知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本质上是中美经济 竞争的结果 ,3.54 是中国人均 GDP 超过美国时的中美 GDP 总量比值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中国即使经济总量和人均 GDP 超过了美国,合作依然是最佳的选择 。
于是,由式( 6 )至式( 8 )得到,中国人均 GDP YPERGDP(t)(换算至美元)的预测模型:
式( 9 )反映了中国人均 GDP 与 GDP 总量 、人口 、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毋庸置疑 ,中美经济的 竞争实质上就是 GDP 总量和汇率的博弈 。
(二)美国GDP 总量及人均GDP
从表 3得知,美国经济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结构,其除了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和 2019年受疫情的影 响造成 2009 年 、2020 年名义 GDP增长率为负值以外 ,基本保持在均衡的线性增长模式 。如果不考 虑新冠疫情影响,则其预测模型为:UGDP(t)= 5285t +76640.6 ,此式我们称之为不考虑疫情影响的美国 GDP 预测模型 I;但是 2021 年名义 GDP增长率猛增到 10.28%,2022 年又有 8.54%,显然疫后美国经济 的增长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增长势头较强,未来 GDP总量走向预测模型可以表示为:
UGDP(t)=75.2t2 +4080t +76640.6 ( 10 )
式 中 ,UGDP(t) 为 T 年 度 美 国 GDP 的 预 测 值(亿 美 元);t 为 预 测 年 度 相 关 序 数 ,t = T - 1995. t ∈{0. 1. … ,55} ,T ∈{1995. … ,2060} 。
式( 10 )的预测结果表明 ,美国 2029 年 、2039 年 、2048 年 、2056 年将突破 30 万亿美元 、40 万亿美 元 、50 万亿美元 、60 万亿美元 ,式( 10 )也满足式( 3 )和式( 4 )检验条件 ,此式称为考虑疫情影响的美 国 GDP预测模型 II 。
表 3 中的美国人口可以用下列线性函数来拟合:
UPOP(t)= 0.02498t + 2.66588 ( 11 )
式 中 ,UPOP(t) 为 T 年 度 美 国 人 口 的 预 测 值(亿 ); t 为 预 测 年 度 相 关 序 数 ,t = T - 1995. t ∈{0. 1. … ,55} ,T ∈{1995. … ,2060} 。
由式( 11 )计算预测结果与 2018 年 2 月公布的《美国 2030 年人口统计预测报告》[16] 预测的美国 2030 年将达到 3.54 亿人口和美国人口普查局 2019 年 10 月 24 日发布报告 [17] 预测的 2058 年美国人口 将突破 4 亿相吻合,于是由式( 10 )和式( 11 )得到美国的人均GDP 预测函数 UPERGDP(t) :
式 中 ,UPERGDP(t) 为 T 年 度 美 国 人 均 GDP 的 预 测 值(美 元);t 为 预 测 年 度 相 关 序 数 ,t=T- 1995.t ∈ {0.1.2.… ,55 },T ∈ {1995.… ,2060 } 。
(三)中美GDP走向
表 4 是由式( 6 )至式( 12 )计算出来的未来 40 年中美 GDP 总量和人均 GDP 预测结果 ,图 3是考 虑预测模型 I 和预测模型 II 并根据预测结果绘制出来的 2026 — 2037 年局部中美 GDP 总量对比图 , 图 4是考虑预测模型 I 和预测模型 II 的未来 40 年中美人均 GDP 预测结果绘制的 2020 — 2060 年对比 图,于是我们可从中得知以下几点 。
1. 由图 3得知 ,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预测模型 I ),2028 年中国 GDP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是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推迟到了 2035 年 (预测模型 II ),几乎滞后了 7 年 。
2. 由表 4 和图 4得知 ,2053 年中国 GDP总量将达到 2003985.544 亿美元 ,为美国 566253.4 亿美元 的 3.54 倍 ,人 均 GDP 将 达 到 138136.31 美 元(预 测 人 口 14.5073 亿 ,汇 率 4.953 元/1 美 元),超 过 美 国 137616.51 美元(预测人口 4.11472 亿)。
3.综合图 2 和图 4表明,中国经济将在 2030 年后更加强劲,其后将比预测模型 I 更高的名义 GDP 增 长 率( 2045 — 2060 年期 间 名义 GDP增 长 率 将 达 10%~12%),迅 速 提 升 GDP 总 量 ,提 前 6 年 实 现 人 均 GDP 超越美国的目标(预测模型I 为 2059 年)。
五、结论
第 一 ,新 冠 疫 情 尽 管 对 中 国 经 济 的 影 响 比 较 严 重 ,拉 低 了 中 国 在 2030 年 前 GDP 总 量 和 名 义 GDP 增长率 ,使拐点提前 4 年出现 ,但没有改变中国经济 2005 — 2055 年 50 年的周期律 ,对中国经济 的发展整体态势的主导性没有造成较大影响 。
第 二 ,考 虑 到 疫 后 中 美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改 变 ,2035 年 中 国 GDP总 量 将 超 过 美 国 的 GDP 总 量雄 踞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新冠疫情改变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进程,几乎推迟了 7 年 。
第 三 ,中 国 2020 年 后 有 10年 的 转 型 阶 段 和 疫 后 调 整 阶 段 ,并 在 此期 间 中 国 经 济 将 通 过 自 组 织 获得更加稳健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拐点将在 2030 年出现 ,此后中国经济将迅速拉升 ,2035 年 GDP 总 量将超过美国,2053 年中国人均 GDP也将超过美国 。
第 四 ,新冠 疫情使 中 国人 均 GDP 超过 美 国 的 时 间提前 了 6 年(预 测模 型 I 与 预 测模 型 II 比较), 说明中国经济经过疫情后依靠自组织获得了更加稳健的发展方式 。
第五,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人均 GDP 超过美国,这是由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所决 定的 、必然的趋势,外部的干预改变不了这种态势 。
【参考文献】
[1] 沈利生 .1996—2050 年中国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9):18-24. [2] 未来 50 年世界经济概况[N].中国经济导报,2002-12-10.
[3] 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等.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1):68.
[4] 马常艳 . 官方权威发声: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中国经济迅速反弹[DB/OL].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2020-02-27.
[5] 段树乔,潘艳等.基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中国电力需求、资源、环境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19):1-8.
[6] 段树乔,段方婕 .基于多项式回归函数的电网公司售电量预测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18):76-81.
[7]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02-24(2).
[8] 唐任伍,李楚翘,叶天希 .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损害及应对措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 (5):4.
[9] 中国经济处在探底拐点?厉以宁:我看不一定符合实际[DB/OL].中国青年网,2017-03-06.
[10] 国家统计局 .2022 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DB/EB].http://www.stats.gov.cn/,2023-01-17. [11] 彭大伟,阚枫 . 中国如何找到新的人口机遇[DB/EB].中国新闻社,2023-02-16.
[12] 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 .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J].求是,2022(15).
[13] 国家统计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EB].www.stats.gov.cn,2022-02-28.
[14] 姚进 .合理区间内双向浮动,人民币汇率成宏观经济稳定器[N].经济日报,2022-01-07. [15] 管涛 .经济稳增长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J].中国外汇,2022(2):6.
[16] 美人口普查局 .到 2058 年美国人口将突破 4 亿[DB/EB].www.chinanews.cn,2019-10-25.
[17]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 in 2030:The Future Demographic, February 2018[DB/EB].www.doc88.com,2020-04-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