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构建开放的经济安全观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4 11:30: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 是安全的保障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促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 发展的重要法宝。在开放的条件下要更 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高质量发 展与高质量安全良性互动 。一 方面,以 全面扩大开放建立健全更高水平的开 放型经济新体制,参与更高水平的经济 全球化和区域化,以更强的综合国力来 保障经济安全;另 一 方面,坚持总体国 家安全观 ,统筹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 积极防范各种风险 , 维护我国发展利 益。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水平开放,经济安全观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 深刻改变全球政治、经济与安全格局和 人类生活,世界各地动荡源和风险明显 增多,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 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和平发展的环境 遭到严重破坏,世界发展与安全的深度 交织变得越来越突出。当前,对国家治 理和全球治理最大的挑战是各国对经 济安全的重新认识,各国应对政策带来 的政策外溢和不协同,又产生了新的不 安全因素 。经济利益是国家、民族赖以 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最根本利益,经 济安全是其他 一 切安全的物质基础和 决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 经济利益的高度融合和彼此依存,既促 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安全环境,也使 我国经济稳定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波 动和政治博弈的挑战,而探寻对外竞争 新优势成为新发展阶段维护国家经济 安全的重要任务。和平、发展、合作、共 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中国坚持经济 全球化的正确方向,推动建设开放型世 界经济。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总 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 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树立开放的经济安 全观,在开放条件下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安全 良性互动。


\

 
  一、开放与发展是经济安全的物质 基础和重要保障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解决我 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安全 的物质支撑和保障,开放是国家繁荣发 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 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 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 中国经济总量跃至 2021 年的 114 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 18%, 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 GDP 超过 1.2 万 美元,形成超过 4 亿人 、世界最大规模 中等收入群体;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 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以共建“ 一 带 一 路 ”为 重 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 、东西双 向 互济的开放格局 ; 先后设立 21 个自贸 试验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便利化政策 ;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 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 与 26 个国家和 地区签署 19 个自贸协定,成为世界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 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 投资居世界前列 。概言之,改革开放以 来,得益于开放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高质量外资的引进和高质量 外贸的发展,尤其是“ 一 带一路”倡议与 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融合,中国与 沿线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 国家实现了经济上的相得益彰 。而经济 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使我国拥有 雄厚的物质基础 、完整的产业体系、丰 富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实力,在国 际经贸合作中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筑牢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屏障。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党中 央从来都强调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的重要性,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发展对 外经贸关系,利用内外两种资源 、两个 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 , 维护国家经济安 全,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 贸关系。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贯彻新发 展理念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 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亟须一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 大市场,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另 一方面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 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 放,建立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 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第一,进 一步推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RCEP)的实施 、扩容与深化,发挥 其最大效益和作用 。RCEP 实施的积极 效应表明 , 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的实 施, 既可通过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 利化带来贸易创造效应,也可促进区域 内产业链合作深化与贸易结构改善,还 可促进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发展,进 而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赋能。中国 要巩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贸易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构建更加便 利和友好的区域营商环境。推进中日韩 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推进中国—东盟自 贸区 3.0 版联合可行性研究 ,全方位塑 造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新态势。

  第二, 持续推进区域贸易协定合作,为更高水 平对外开放提供机制性保障 。适应符合 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不断扩展、从边境上 措施走向边境后措施的大趋势,持续推 进区域贸易协定, 发展高标准的双边、 诸边 、区域 、次区域经济合作与贸易投 资自由化,更注重与制度质量较高的先 进经济体签署贸易协定,能够切切实实 地对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更大的 积极作用,促进出 口 质量提升,促进经 济转型升级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通过制度开放和持续改革,实施自由贸 易区提升战略 , 继续推动投资自由化、 便利化,对接高标准自贸区规则,营造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国际营 商环境,推动我国外贸和投资深度融入 全球统一的大市场 。

  第 三,参考和借鉴 贸易投资自由化与市场开放的国际趋 势,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这是 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 制的过程,也是系统性筹划和逐步推进 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数字经济迅猛发 展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 征,我国也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大 国,中国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 协定》(DEPA),提升我国数据要素市场 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 建话语权,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构建 双循环经济格局提供重要保障 。

  第 四, 高质量共建“ 一 带 一路”,以点带面,从 线到片 ,逐步形成区域合作大格局,形 成网格状的全球地方化,形成大联通的 要素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 场等,推进治理网络的互联互通。在世 界经济全球化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 融如此紧密的当代,中国提出全球发展 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普惠包容、和 谐共生 , 打造以人为本的更加公平、更 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共同体。


\

 
  二、经济安全是实现持续开放发展 的前提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利益的核心 。 后疫情时代, 受国际格局复杂演变、世 界经济曲折调整、逆全球化风险日益加 剧的影响, 国际间的经济斗争日益尖 锐 , 经济利益更将让位于经济安全考 虑,要求各国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强化 国家作为经济安全防护的基本单位和 核心主体地位,构筑稳固的经济安全格 局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在全球 化背景下,广泛意义的经济安全包括科 技与信息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生 态与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基 因安全,以及产权保护、国际贸易规则、 经济制裁等等,秉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优先价值,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已重置 和重建安全叙事,改变了人类对环境和 生态安全的认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必要性 。世界各国要真正重视 “ 人与健康”“ 自然与生态”的可持续性, 加速推进将这些元素纳入其中的新全 球化进程,建立起应变和适应新常态的 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维护 国家安全是中国最高、最根本的国家利 益 。越是开放发展越要重视安全。中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统筹发展与安 全,统筹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增强自 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 能力。

  第一,中国打造韧性与安全的产 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真正的安全基 于开放和发展,根本之道是通过数字经 济等新技术支撑的经济形态打造免疫 化、便利化、弹性化、智能化、安全化的国内及全球新型供应链。党的二十大报 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 展,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 展,建设产业数字化平台,助推我国制 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加速人工智能、物 联网、区块链、5G 技术、大数据开发、生 物医药的创新和应用;加快推进数字经 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 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 值链的位次和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 话语权 。

  第二,“ 国内市场效应”原理表 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有“内在 稳定器”功能,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 资源要素 ,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联动效应。中国深化体制机制改 革,加快建设全国统 一 大市场,充分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 速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建设高 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制度活力、提升制 度质量、保持制度竞争优势,促进国内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 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 联通。

  第三,中国首先发起《全球数据安 全倡议》, 聚焦关键基础设施和个人信 息保护、企业境外数据存储和调取及供 应链安全等重大问题, 共同构建和平、 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中 国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 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法律 法规, 着力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 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第 四,推进国家 经济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首先,要 增强国家经济治理核心能力,把握好扩 大开放的力度、进度和深度,增强经济 发展动员能力和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能 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 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并不断 转化为经济优势。 其次,要坚持底线思 维,提高政府的战略定力、风险识别能 力, 把握政策措施力度和节奏的精准 性,提升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实现风险 管理在更高层次上的统筹,对每个部门 出台的改革和政策事项都应该进行公 共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再次,要健全 产业安全机制 , 完善经济安全风险预 警,健全外资安全审查、产业损害预警、 贸易救济等机制 , 维护我国发展利益。 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加强跨境资金流动 自由化制度创新, 构建事前风险研判、 事中风险监测、事后风险评价机制 。

  最 后,要提升规则制定能力,多边、区域与 双边并举 ,积极参与新一轮规则制定, 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制裁,反对“筑墙 设垒”“ 脱钩断链”,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有效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 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第 五, 建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组织建 制 。首先,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 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 安全 。专门的机构组织体系能够提升中 国对经济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 有理、 有利、有节地处理中国的周边经济安全 事务以及国际法框架内的地区经济安 全事务、全球经济安全事务 。

  其次,建立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体系,以法律 刚性给妨碍国家经济安全行为以“硬 性 ”制约,如制定《反倾销法》《反补贴 法》《贸易和综合竞争综合法案》, 通过 各种立法、行政法规对付外来经济不安 全因素;采取各项政策措施来维护国家 经济安全 。最后,建立必要的储备和保 障体系,赋予国内经济政策中经济安全 措施,如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良好经济 秩序,措施包括价格水平稳定 、经济适 度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财政 赤字控制在安全界限 、完善金融体制、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安全是发展的前 提。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同、 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以人 民为中心 的更高水平的普遍安全共同 体。

  “十 四五”规划把安全发展贯穿国 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总结历史经 验,统筹开放发展与经济安全,不断提 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全面开 放新格局,培育对外经济新优势,形成 对外开放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 理,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 则体系 。高度重视解决中国参与和融入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安全发展问题,牢 牢把握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主导权。

  参考文献:

  [1] 王领,许怡 . 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中 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64— 176.

  [2] 赵英臣 . 全球化省思:发展与安全的 平衡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6): 67—73.

  [3] 林乐芬,祝楠 . 中国经济安全:挑战 与应对 [J]. 中国 浦 东 干 部 学 院 学 报,2015 (01):58—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18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