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从《徐霞客游记》谈明末衡阳未水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活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5 11:38: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徐霞客于崇祯十年(1637)四 月十三日至十六日, 对衡阳未水流域、即大致相当于现今包括未阳 、衡南 、珠晖三 县(市、区)在内 22 个乡镇(街道)进行了为期 4 天的考察,行 程 125 千米,作旅行考察记录,约 1100 余字,几乎涉及未水流 域的山脉,河流、地貌、岩溶、风土习俗,名胜古迹,文章将《楚 徐霞客游记》中所描述明末衡阳未水流域情况从自然、社会、 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略作分析。

  关键词:徐霞客游记,衡阳未水流域,社会经济生活

  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 。于 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四月初经郴州、永兴等地乘船顺耒水 而下,于四月十三日入耒阳界,始作耒水游,其中涉足耒阳、衡 南、珠晖三县(市、区)的黄市镇、大义镇、南阳镇、公平圩镇、灶 市街街道、蔡子池街道、水东江街道、三架街道、大市镇 、遥田 镇、淝田镇、新市镇、永济镇、江口镇、相市乡、茶市镇、泉溪镇、 咸塘镇、酃湖乡、和平乡、茶山坳镇等 22 个乡镇(街道)行政区 (2015 年行政区划)。由耒阳、经衡南,十六日到达珠晖,历时 4 天。《徐霞客游记》对衡阳耒水流域记述约 1100 字,涉及耒水 流域人文经济、历史传说、自然地理等诸多内容,具有极高科 学参考价值 。本文以《徐霞客游记》文中记载为依据,结合耒水 流域地方志县志等史籍 ,对耒水流域相关人文地理纪要进行 概况分析[1]。

  一、徐霞客对耒水流域社会经济的观察和记载

  《徐霞客游记》:“ 十三日,平明过舟,行六十五里,过上堡 市 。有山在江之南,岭上多翻砂转石,是为出锡之所 。山下有 市,煎炼成块,以发客焉 。其地已属耒阳,盖永兴、耒阳两邑之 中道也”。

  说明大河滩地处永兴、耒阳两县城的中点,这是徐霞客沿 耒水北上的第一站是大河滩 。据《耒阳县志》记载:大河滩在唐 朝已经形成集市 ,到清光绪十二年(1886) 街上有 20 多家店 铺,南来北往的客船、货船川流不息,来自武汉、衡阳、永兴、资 兴、郴州的客商聚集于此,是耒水上的大商埠 。 民国三十三年 (1944)。 日寇横行,一些大商户纷纷来到大河滩,市场一度昌 盛。

  上堡市是徐霞客入耒后记载的第一个地名,着眼于当地矿 产:“岭上多翻砂转石,是为出锡之所 。山下有市,煎炼成块,以 发客焉。”由于锡产量大,上堡街在明代就设立锡所。清光绪三 十二年,上堡街一带有铁、铅、金、银、锡、锑矿 100 多处,民国 初年,上堡等地建有铁矿厂 。上堡市还盛产“ 润如脂、洁如玉 ” 的大理石 ,谭民政先生认为徐霞客在衡州城见到桂王府前的 两个大狮子,“其色纯白;云来自耒河内百里”,应该指的就是 上堡市[2] 。历史上的上堡市辖区相当于今天的黄市镇 。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抗日战争期间 ,上堡曾两次充当过耒阳县治 的角色 。考古工作者在上堡发现了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史料 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境内上堡乡民已经从事铁矿冶炼 。 明代 中期有上堡市社学。

  直钓岩是徐霞客游耒水的重点之处,《徐霞客游记》 对直 钓岩有详细记载:十三日“ 已过江之北,登直钓岩 。岩前有真武 殿、观音阁、东向迎江 。而洞门瞰江南向,当门石柱中垂,界为 二门,若连环然 。其内空阔平整,其右隅裂一窍,历登而上,别 为邃室,其左隅由大洞深入,石穹忽盘空而起,东迸一 隙,斜透 天光;其内又盘空而起,若万石之钟,透顶直上,天光一 围,圆 若明镜,下堕其中,仰而望之,直是井底观天也”。直钓岩的两 个洞门直接面向耒水,连环相扣,特别是对穹窿的描写十分传 神,洞内石钟乳“若万石之钟,透顶直上”,古代十斗为一石,能 装万石粮食,说明其规模宏大 。据说汉初张良退隐后 。在此居 住了三年,曾仿西周姜子牙用直钩垂钓 。元代之前,直钓岩与 昭灵寺为洞寺合一 。至明代,洞前建寺 。据洞口《张良洞记》记 载,韩愈贬潮州时经此,谒张良洞 。韩愈先后贬官连州、潮州, 都要经过耒水,到直钓岩拜谒张良,应该合理,但徐霞客没有 提及张良退隐直钓岩这一传说 ,估计是对这一传说持怀疑的 态度 。张良隐居后踪迹诡秘,是否到过耒水? 并无史载。

  《徐霞客游记》载:十三日“风水俱利,下午又九十里,抵耒 阳南关 。耒水经耒阳城东直北而去,群山至此尽开,绕江者惟 残陇而已。耒阳虽有城,而居市荒寂。衙廨颓陋 。由南门入,经 县前,至东门登城,落日荒城,无堪极目 。下城出小东门,循城 外江流,南至南关入舟 。是夜,色尤皎,假火贾舡中舱宿焉”。 “ 南关”即耒阳南城门 。耒阳县城是衡阳现存县级行政区名称 中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置耒县, 西汉初年更名为耒阳县,均以耒水得名 。耒水从耒阳城东面流 过,至东北与青麓山相抵,逆而向南,在不远处又回身向北,耒 水呈“U”型往返耒阳城东,造型与耒水在珠晖区和平乡汇入湘 江的“U”河段如出一辙,都是耒水最优美的造型景观 。耒阳古 城历经 2000 多年的变迁,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浓厚,但徐 霞客看到的耒阳县城却十分凄凉 。从城南门入城,所看到的是 “ 落日荒城,无堪极目”。所以,徐霞客没有多作逗留,即出小东 门,顺沿“U”河段步行回到船上夜宿。

  《徐霞客游记》载:十四日“ 五鼓起 ,乘月过小舟 ,顺流而 北,晨餐时已至排前,行六十里。小舟再前即止于新城市。新城 去衡州陆路尚百里,水路尚二百余里 。适有煤舟从后至,逐移 入其中而炊焉 。又六十里,午至新城市 。在江之北,阛堵甚盛, 亦此中大市也,为耒阳、衡阳分界”。徐霞客到达“排前”后,恰 好有一艘运煤船经过 。于是徐霞客又搭载这艘运煤船继续北 上 。“排前”具体位置不详,徐霞客称距耒阳和新市等距离,均 为水路 60 里 。据谭民政先生实地考证,认为“排前”大体在今 耒阳市大市乡排一村一带[3]。

  从“排前”再往北 60 里便到了新市,但徐霞客在新市没作 停留,只说明新市“ 在江之北,阛堵甚盛,亦此中大市也,为未 阳 、衡阳分界 ”。据嘉靖《称州文化节志》记载:陈大建七年 (573),割临蒸县东乡置新城县,隋以临蒸、新城 、重安三县省 入衡山县 。唐初复置三县,不久省新城入临蒸 。元朝至元三年 (1337),析衡阳东乡置新城县,明洪武初年县省新城入衡阳 。 新市作为县城三立三废 ,规模无疑大于普通集市 , 到民国时 期, 新市已经形成为未水流域具体有九街十三巷的商贸中心 城市了。

  日落之时,“ 舟始发,乘月随流六十里,泊于相公滩,已中 夜矣,盖随流而不棹也。新城之西,江忽折而南流,十五六里而 始西转,故水陆迂曲,再倍于陆云”。相公滩在今衡南县向阳桥 镇勤丰村与衡南县相市乡艳山村之间的未水上 。当地有相公 山,为诸葛亮驻兵地,滩因山名。

  《徐霞客游记》载:十五日黎明继续北上,但“西风转逆,云 亦油然,上午甫六十里,雷雨大至,舟泊不行 。既午,带雨行六 十里,为前吉渡,舟人之家在蔫,复止不行 。时雨止,见日影尚 高,问陆路抵府止三十里,而水倍之,遂度西岸登陆而行 。陂陀 高下,沙土不宁。十里至陡林铺,则泥淖不能行矣,遂止宿。”徐 霞客在离衡州城陆路三十里的前吉渡离船上岸步行十里到陡 林铺歇脚住宿。

  前吉渡在今天什么地方? 没有记载 ,应该是泉溪渡,“前 吉”“泉溪”谐音 。泉溪古渡是通往衡州的要津 。陡林铺在今鄙 湖乡向阳村合心组, 这里距泉溪古渡正好十里 。古时十里一 铺,泉溪陆路距衡阳三十里,为斗岭铺(也称斗笠铺)[4]。

  《徐霞客游记》载:第二天(十六日)天刚发亮即北上陆行, “ 十里至路口铺,泥泞异常,过此路复平燥可行 。十里,港台湘 江,已在衡郡南关之外 。”路口铺在今衡阳市珠辉区鄙湖汽车 站、四一五医院之间地带。再走十里,到湘江渡口过河,就到了 衡州南关,即南门(也称回雁门)。


\

 
  二、徐霞客耒水之行的历史地理学价值

  1.旅游资源田野调查,推进未水自然遗产资源的发掘、考 证。《徐霞客游记》详尽地记录了未水流域地容地貌和人文历 史特征, 为后人研究未水流域的历史发展和古风景名胜演变 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记录,是一部珍贵的历史地理文化古籍 。特 别是对直钓岩考察所描述和记载过的独特的岩溶风景特色, 说明明末未水流域风景名胜的丰饶度极高, 自然风貌地域特 色鲜明[5]。

  2.徐霞客对未水流域经济发展的观察和记载比较精细,如 《日记》记述:四月十三日,“ 过上堡市,有山在江之南,岭上多 翻砂转石,是为出锡之所,山下有市,煎炼成块,以发客蔫”。十 四日“新城去衡州陆路尚百里,水路尚二百余里 。适有煤舟从 后至,逐移入其中而炊蔫 。”由此看来,明末未阳地区的采矿、 冶炼等矿业生产规模大,并且商品性强[6]。

  3.徐霞客对未水流域交通运输发展也有较多的记载。未水 流域水运发达,商贸往来密集,在“徐霞客时期”未水流域上游 的永兴就已经是“大舟鳞次”,未水中下游的未阳、衡南凡是能 通舟揖的地方,都有水上交通工具,十四日“新城去衡州陆路 尚百里,水路尚二百余里 。适有煤舟从后至,逐移入其中而炊 蔫 。”说明未阳不仅采煤业发达,而且通过未水北上销售衡阳、 长沙。实际上,如丁丑二月初一作者行抵衡州城时,对湘南的水 运就多有记述, 特别是对衡州这一交通运输大中心记载尤其 明显 。他看到的明代衡州府“城之南,回雁当其上,泻城之北, 石鼓砥其下流;而蒸湘循其东面,自城南抵城北,于是一合蒸, 始东转西南来,再合未蔫”“未水者,由湘之东岸入,…… 西抵 湖东寺,至未口而合于回雁塔之南 。舟向郁州宜章者,俱由此入。过岭,下武水,入广之浈江”“未雁塔者,衡州之流第二重水 口山也 。石鼓从州东北特起垂江,为第一重,雁塔又峙于蒸水 之东 ,未水之北,为第二重,其来脉自岣嵝转大海岭 ,度青山 拗,下望日(城)拗,东为桃花冲,即绿竹、华岩诸庵所附丽高下 者。又南濒江,即为雁塔,与石鼓夹峙蒸江之左右蔫”[7]。由此可 见,在徐霞客时期,衡州古城的建设就已经集“城市、山脉、水 域”融为一体,且衡州古城地处湘水腹地,是链接湖广两地的 门户,加之衡州之所属未水流域“ 大舟鳞次”,可见其水运 、商 务之繁华,更加映衬了衡州地区“交通枢纽”的显赫地位[8]。


\

 
  4.徐霞客将沿未水沿途考察的古镇、集市、船运码头、市井 小巷,并加之以详尽记录,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历史地理史料 。 游记中记载未水流域交通畅通,集市贸易自然兴盛 。徐霞客将 沿未水沿途经过的古镇、集市多有记述,如《日记》中所记载过 的大河滩、新城市等聚落,其时均已经成为湘南地区的著名集 镇 ,说明了明末湘南以城市集镇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已发展到 一定水平 。与此同时,徐霞客对当年旅行考察沿途所见到民生 凋敝,百业俱衰也极力描述 。封建经济阶级的奇征暴敛,及当 时生产力水平下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 ,使明末的未阳县城也 呈现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未阳虽有城,而居市荒寂。衙廨颓 陋”。

  5.丰富的历史人文地理史料。在《徐霞客游记》中详尽记载 了明末时期未水流域的经济、社会、人文、宗教等领域的发展 状况[9] 。其中,《徐霞客游记》所记载未水流域的“排前”“相公 滩”“ 陡林铺”等地名,不仅具有文献遗产资源价值,也具有丰 富的地名文化内涵 ;徐霞客客游览未水边上的湖东寺时,“余 至(湖东寺),适桂府供斋”。说明这些官宦阶层也热衷于宗教 事务,亦乐于布施,衡州徐霞客游线处处遗落着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明珠 。[10]

  [基金项目: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市情课题“ 明至民国时期 耒水流域经济开发和社会变迁研究”(编号:2021B[II]009) 。]

  参考文献:

  [1] 杨载田 .徐霞客《楚游日记》与明末湘南人文地理[J].地理学与 国土研究,1993(03):51- 55.

  [2] 谭民政 . 陪徐霞客游湖南[M].长沙: 湖南文 艺 出 版 社 ,2017: 159- 163.

  [3] 谭民政 . 陪徐霞客游湖南[M].长沙: 湖南文 艺 出 版 社 ,2017: 166- 168.

  [4] 谭民政 . 陪徐霞客游湖南[M].长沙: 湖南文 艺 出 版 社 ,2017: 171- 173.

  [5] 陈国生.徐霞客对明代南方城市地理的考察[J].衡阳师院学报, 2004.25(02):99- 104

  [6] 周作明 . 徐霞客“ 郴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初探[J].艺海,2019 (01):5- 7.

  [7] 徐霞客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6- 256.

  [8] 杨载田,魏晓 .从徐霞客衡游日记看明末衡州府城市形象—— 纪念徐霞客逝世 360 周年[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03):94- 96.

  [9] 陈菁菁.无锡新增三处国保[N ].无锡日报,2019.10.17:03.

  [10] 赵春香, 贺娜, 陈国生,等 .徐霞客对明代衡阳城市地理的考察 [J]. 经济师,2022(10):245- 246.2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115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