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职业素养培育与“三全育人”内在契合关系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16:17: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解决当下我国教育事业 发展难题,文章以“ 三全育人”为背景, 围绕职业素养培育展开研究, 重点阐述 了职业素养教育与“ 三全育人”之间 的 契合关系, 深入分析出当下职业素养培 育的难点问题,最后以“ 三全育人”为导 向,提出关于开展高质量职业素养培育 的有效路径,旨在发挥“ 三全育人”的导 向性作用,强化学生的个人职业素养, 以更好适应岗位工作。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 了社会各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对于技术 型与应用型人才需求正在日渐提高,这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走向 新的革新发展道路,校内招生规模在不 断扩大, 切实肩负起为社会发展培育并 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在满足社会生产 基本需要的同时,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 。伴随着“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 出,为我国高校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 遇,同时面临更为严峻的要求与挑战, 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俨然成为当下高 校教育的重要方 向 。如何采取有效手 段,准确找出职业素质培育与“ 三全育 人”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发挥二者协 同效应,培养一批批优秀发展人才,是 现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度思考的 话题,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职业素养培育与“ 三全育人”概 述和内在契合关系分析

  “ 三全育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 向,主要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 人,强调以学校育人为主, 在学生家长 与社会各界的紧密配合下,在时间与空 间上实现全面覆盖的育人格局。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的 综合品质, 主要指从业者在相关职业岗 位内在规范与要求下,所形成的作风与 行为习惯。从现代教育角度来看,“三全 育人”与职业素养培育之间有着密切的 关联,前者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内在要 求的重要体现, 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立德 树人理念,通过推进“ 三全育人”,从文 化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两个层面 入手, 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在思想 政治教育的协同配合下,强化学生的职 业观念, 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形成 良好 的岗位责任意识[1] 。职业教育需要与社 会发展、企业市场等需求相对接,而“三 全育人”作为顺应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 趋势,能够通过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引 导学生形成“ 工匠精神”,将立德树人作 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在做好基础知 识讲解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良 好观念的形成,这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 育提供保障。
\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对社会职业 了 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在培育 学生职业素养时,需要开展必要的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而“三全育人”与高职教 育思政工作的核心宗旨相契合, 重点强 调在教学、服务、管理、文化、科研等方 面进行育人体系构建,进而将思政教育 贯穿在高校教育的始终,进而对学生的 职业素养进行有效培育,通过全员育 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思想层面 引导学生, 在持续完善高职教育体系的 同时,促进“ 三全育人”的准确落地,实 现职业素养的有效培育。

  二、“三全育人”下职业素养培育难 点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快速发 展阶段,在长期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后,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对 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缺乏足够重视, 未能正确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很难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整体内容不够完善。 同时,我国职业生 涯规划正处于初期摸索阶段,高职学生 对于职业素养认识不够全面,整体职业 意识较为薄弱,“ 三全育人”理念尚未得 到全面贯彻, 没有对职业课程做出相应 调整,与思政教育课程之间存在脱离现 象,缺乏系统性的人才培养内容[2]。个别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时, 所采用的培育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未能 与时俱进积极做出创新。相关调查数据 表明,许多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培训方 面投入度不足,更多以职业指导课程设 置为主,在课程教学中将职业信息提供 至学生群体, 虽然内容繁多,但缺乏应 有的系统性与针对性, 不利于学生学习 热情的调动, 很难保证职业素养培育的 及时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以“三全育 人”为基本导向的职业素养培育,关系 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对课程设置、教学 模式、教学体系、校园文化等要求比较 严格,需要高校全面提高重视程度,打 好“ 三全育人”与职业素养培育的组合 拳,切实解决当下职业素养培育的重点 难点, 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 三全育 人”目标达成助力。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加强职业素 养培育的策略探讨

  (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 会人才发展需要,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 养工作, 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目标,保证 具有目的性与指向性,切记不得存在工 具性现象,精准定位职业素养培育重 点,在保证培育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 综合素质。 以“ 三全育人”为基本导向, 高校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着重加 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结合社会 发展需求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二者 的有机结合, 采取规范性手段加强高素 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全面推进“ 三全育 人”的更好推进。在现有专业课程内容 中,教师要适当将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注 入到其中, 渗透职业意识宣传,强化学 生的职业理念与知识应用能力[3] 。同时, 教师要将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渗透在思 政教育工作中,深度挖掘职业素养内 涵,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为学生个人 职业素养发展助力,通过“ 三全育人”实现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的提升。

  (二)完善全员育人培育模式

  以“ 三全育人”为导向的职业素养 培育,高校应注重培育模式的持续完 善,积极推行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重 点强调院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全员参 与,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作为首要认为 来抓,落实配套的全员协同育人体系, 促进教师教学、干部管理的协同发展, 密切联系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学生, 逐步形成教学合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 的课堂学习体验, 促进其健康成长发 展。在此期间, 良好教学环境的创建也 是十分关键的,需要在专业教师、思政 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配合下,设置针对 性的职业素质培育内容,促进学生良好 专业素养的形成。

  从教师的教书育人角度而言,无论 是专业教师, 还是思政教师,都需要具 备良好的责任意识, 在课程教学中对学 生进行有意识的职业素养培育,深度挖 掘教学内容中潜在的职业素养要素,逐 步强化课程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相 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 个人职业素养。对于辅导员来说,要在 日常工作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元素,及 时补充职业素养培育内容,在学生的学 习劳动中逐步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 生进行正确熏陶, 促使其正确意识到职 业素养对自身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而自 主参与到职业素养课程中, 积极学习更 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专业知识,促进自 身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4]。

  (三)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当下高校教育的常用 教学方法,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起一种 新的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下,逐步建立起新型校企培养模式。现 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热衷与企业间的合 作交流,基于“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校企 合作,要强调二者的深度融合,将企业 人员引入校园,同时组织高校师资队伍 进入社会企业中, 共同努力来培养学 生,以此来推进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衔 接,进而为学生打通就业的“ 最后一公 里”。例如:A 地区某职业学院与当地知 名酒店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开设“ 订单 班”课程, 在校方教师与酒店负责人的 协同配合下,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实践 机会,将“ 双导师”制渗透在授课内容汇 总,由学校教师、酒店负责人二者共同 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 训练的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 生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 升,进一步强化其职业素养,真正实现 了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四)构建校园文化助力职业素养 培育

  为有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 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软实力,营造良好 的文化培育氛围,促进“ 三全育人”理念 的准确落地。首先,校园硬件。加强高校 内部硬件建设,科学规划校园自然景观 与人文景观, 优化校园环境,努力为学 生营造温馨、高雅、优美的校园学习与 生活环境, 进而在良好环境中对学生进 行熏陶与教育。其次,教室与寝室。文化 建设要注重教室与教室环境的打造,科 学建立与职业素养培育相关的规章制 度,强化优秀毕业生宣传力度,在学生 的教室与寝室进行全面熏陶,在良好的 校园文化建设下,使文化育人价值得到 充分发挥。最后,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 化建设, 借助我国传统节日,定期召开 演讲、辩论会、红歌比赛等多种特色文 化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校园课余生活 得到丰富, 组织学生参与到多种校园活 动中,在循序渐进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 能与综合素质,为其全面发展助力。

  (五)详细制定全员育人培育方案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要结 合社会人才实际需要,深度挖掘专业课 程中的职业素养培育元素,将职业素养 培育充分融入到技术技能培养中,制定 详细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 注重理论教 学、育人实践二者的有效联动,设置针 对性的人才培育计划, 努力营造全方 位、全过程的育人环境[5] 。一方面,科学 构建德育课程, 一般分为显性课程、隐 性课程两种形式,其中前者主要包括: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企业文化课等内 容;而后者则主要指实践课程、素养养 成课程等, 高校需要总结归纳多种课程 内容,集中归纳至人才培养考核体系 中,客观评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方式,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职 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培育,夯实他们的职 业思想基础, 为后期的就业发展打好扎 实基础。另一方面, 定期开展素质教育 活动,严格遵循“ 求真、务实、求善、求 强”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考核指 标设计,定期评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 形成良好习惯,进而将养成教育实际成 效提升上来。

  (六)打通线上线下教学渠道

  当下高职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 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早已成为 他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鉴于此类 情况,高校在开展职业素养培育时,需 要在现行的线下教学方式基础上,创新 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课程设计,以此带领学生开展有效学 习。 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充分借助大数 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职 业素养培育系统,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需 要,做好相关内容的及时推送, 让学生 随时随地都能接收职业教育知识 。 以 VR 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在职业素养课 堂中,教师可通过对即将走进企业进行 仿真操作,充分借助视觉、听觉等数据 信息,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企业文化 与流程, 实现在理论课程中了解更多实 践信息要素, 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同 时,为其后期的岗位实践工作打好扎实 基础。
\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三全育人”与职业素养 培育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是优化高职教 育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 综合素质的关键手段。在“三全育人”背 景下实施职业素养培育,高校要正确认 识到“ 三全育人”与职业素养培育之 间 的内在协同关系, 充分考虑当下人才培 养需求,结合学生学习与职业特点,积 极创新教育理念, 详细制定培育计划, 完善“ 三全育人”培育模式,不断提高高 校人才培育效果,培育出一批批高素质 高技能的发展人才,更好满足现代化的 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 曹海燕,王汉卿, 蒋丽怡.“三全育人 ” 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培育的现 实进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24(S2):27- 30.
  [2] 李敏, 尚润玲, 沈澄英.“三全育人”视 域下高职纺织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 赜[J].成才之路,2022(30):9- 12.
  [3] 夏喜元, 代艳红.“ 三全育人”视域下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探究[J].新课程 研究,2021(24):49- 50.
  [4] 覃柳怡.“ 三全育人”视 阈下高职学 生职业素养培育探析[J].决策探索(下),2021 (04):62- 63.
  [5] 韦瑶, 杨树枫.“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 职学生劳动素养 的培育—— 基于交通职业 教育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J].现 代职业教育,2019(30):4- 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94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