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区域创新能力、技能聚集与地区工资差异关系—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0 13:55: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地区收入不平衡问 题日益突出,首要问题是地区间工资水平差距。文章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 析区域创新能力、技能集聚对地区工资差异的影响。

  关键词:工资差距,区域创新能力,技能集聚

  —、引言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Erdil 等(2008)通过计量的方式发现技术与工资之间存在正向关 系,专利数量对工资差距具有显著影响。Matano和Naticchioni (2012)发现高技能劳动力区位选择对地区高工资水平形成具 有显著影响,同时出现高技能集聚现象。因此,在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影响地区间工资差距的作用机 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理论框架

  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与外生增长理论有关,造成工资水平 提升,工资差异扩大。从微观看,技术创新会为企业带来比较 优势,企业借此获得丰厚利润,并将部分利润与员工分享。对 于高技能劳动力而言,工资收入增加更多,工资差距拉大。从 宏观看,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带动总体工资水平提高。同时, 不同地区、行业技术创新效果不同,工资变化不同,技术创新 分配效应会造成地区间的工资差异。

  地区工资水平差异与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集聚效应有关。 高技能劳动力往往会选择高工资地区,必将伴随劳动力等生 产要素向较大地区进行规模化集聚,出现技能集聚现象。同 样,技能集聚也会促进地区生产效率提高,进而提高地区工资 水平。但劳动力所进行的区位选择会产生工资溢价效应,进一 步拉大地区工资差异。

  三、模型与变量

  (一)数据与变量

  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 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为保证 数据一致性,本文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给出的人民币对美元 的年度平均汇率来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进行折算。本 文涉及的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说明如下:

  1.地区工资水平(wage)。借助Hammitt和Guo(2009)方法, 使用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城镇在岗职工人数得到城镇 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表示各地区工资水平。

  2.核心解释变量。(1)区域创新能力(tee)。目前学界对于区 域创新能力的衡量没有一个准确界定,主要有产出法、投入 法、投入一产出法等。本文借助李习保(2007)方法采用专利申 请授权量作为区域创新能力指标。(2)技能集聚(hr)。技能集聚 用高技能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表示,决定经济发展程度和区 域工资 水平。

  3.控制变量。将控制变量设定如下:(1 )市场潜力(mp) ;(2) 对外开放程度(piffi) ; (3)政策因素(gov) ; (4)产业结构(ind2、 ind3); (5)城镇化水平(urban); (6)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investment)。

  (二)计量模型

  根据本文理论分析,设定如式(1)所示的基本模型:

  Inwage;,=a0+a 1lnteei+a h+a3lnmpit+a 4pdi*+a 5govt+ a ind2j+a 7ind3it+a 8urbanit+a ivestment+p t+£ it其中,,nwage,t表示地区平均工资;区域创新能力lntee”和 技能集聚hr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各地区非观测固定效 应,为待估系数,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

  四、实证结果

  (一)基本结果

  经F检验、LM检验、Hausman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再回归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技能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 影响显著为正,证实地区高工资部分原因是由于区域有较多 专利授权量、较高创新能力、技能集聚现象造成的。采用Driscoll和Kraay标准误方法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修 正,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用“技能结构”替换“技能集聚”,技能结构用各地区高技能劳动力人员数量/低技 能劳动力人员数量表示;第二,四个直辖市在获取创新资源和 吸引高技能劳动力方面都具有更大优势,因此,将其在基准样 本中剔除。核心解释变量回归系数方向和显著性与基本模型 回归结果相似,原模型回归结果稳健(见表2)。
\

 
  (三)异质性分析

  考虑各省发展情况、特定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本文将 样本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结果见表3.
\
 
  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对地区工资水平 影响显著为正,东部地区影响高于西部。由于东部地区经济较 其他两个地区而言发展好,具有吸引高技能劳动力优势,因 此,技能集聚只对东部地区工资水平影响显著为正。

  五、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以及技能集聚程度不 同是造成我国各地区工资水平呈现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市 场潜能、政策因素、产业结构等控制变量对工资水平也表现出 积极影响。经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因素对各个区域工资水 平差异影响程度不同。

  根据以上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科技创 新体制机制,缩小地区间技术差距。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 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各地区 政府又应给予适当技术支持,推动东中西部科技协同发展。二 是健全劳动力就业市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加大中部、西部 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人力资本发展。努力实现公平合理的劳动 力竞争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缓解 东部地区就业压力,为中部、西部地区引进高技能人才。三是 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工资的推动作用。鼓 励、扶持资本向中部、西部地区转移,带动当地内资企业技术 创新以及经济发展,提升内陆地区工资水平,缩小地区间工资 差距。四是提高中部、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因地制宜地大 力发展中部、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加强欠发达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服务。同时,优化 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当地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大量高技能劳动 力流入,进而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

  参考文献:

  [1] 朱杰敏.创新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和产业,2022.22(10):104-111.

  [2] 王金哲,温雪.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创新 能力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2(09):87-96.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

  [作者简介:许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欧美经济思想史。]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3401.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