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8 10:55: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知名的 德育流派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价值澄清 的七个步骤、四个要素以及 20 多种价值 澄清策略 。作为一种价值培养方式,价值 澄清理论旨在通过分析、澄清和选择的过 程引导受教育者树立个体价值观。它以主 体性本位、现实性突出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而广受西方欢迎,同时又存在价值相对主义、注重形式化,忽略教育结果等局限性 。基于对我国价值观 教育现状的思考,通过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可以得出启示:要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方向引领; 要增 强价值观教育 日 常化; 要充分尊重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 体地位;要提高受教育者筛选过滤信息、选择和分辨价值观的 能力, 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认同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价值澄清理论,价值观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在《价值与教学》中路易斯·拉思斯等人全面系统地介绍 了价值澄清理论的逻辑、原则和方法 。区别于传统的“美德袋” 灌输原则,价值澄清理论更倾向于引导受教育者自由选择,并 对西方教育方法的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我国仍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呼吁着更多价值观 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扬弃的基础上,西方的价值澄清理 论方能服务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 育大局。

\
 

  一、价值澄清理论科学内涵

  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种实操性较强的教育理论, 有着丰 富的逻辑基础和理论指导, 其在哲学上接受了存在主义伦理 学的观点;在心理学上吸收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在教育学上则 受杜威经验论教育哲学的影响[1], 十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 位,认为个人经验的变化会带来其价值观的变化,并且提供出 一系列帮助受教育者挖掘、分辨、澄清出自我价值观的方法。

  首先,关于何为价值,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任何价值的形成 基于三个过程七个步骤:第一过程,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自 由选择 。当面临选择的时候,学生要在得到充分主体性和自由 性的基础上,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由此做 到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第二过程,珍爱自己的选择 。学生一旦 做出了选择,即意识到自己的选择相较于其他选择的合理性, 并愿意向别人分享宣传自己的选择 。第三过程,即实现从理论 迈向实践的跨越,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选择信奉为价值 观准则,并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稳定的生活模式[2] 。一种思想只 有经过从做出选择到投入实践步骤的层层检验, 才能称之为 价值。

  其次,基于引导为主的教学过程,价值澄清方法包括四个 要素:第一要素是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取材 。在生活中人们 关注的方面往往暗示着他们珍视在意的东西, 受教育者表现 出的一些客观行为、主观态度、个人兴趣,或者是他们如何处 理关于金钱、爱情、法律的关系等问题可以将其潜在的价值观 挖掘出来,更加清晰地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再将价值观应用于 生活中。第二要素是尊重客观现实。价值澄清理论要求人们能 够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偏不倚地接受别人价值观的存在 。第三 要素是鼓励学生在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思考, 来帮助 学生更加明智的做出选择 。第四要素是培养个人能力,即培育澄清的的技能,在脱离教育者后也可以独自做出选择和甄别。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特色价值

  澄清理论是 20 世纪美国最受欢迎、同时也是最富争议的 德育流派之一 。这种极具时代特色和依托于美国社会背景产 生的德育理论具有双面性,若为我所用,需要在分析其两面性 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我国实际相适应。

  (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优越性

  第一,主体性本位 。个体性理念是主体性理念在现代社会 的必然延伸, 是现代社会人的个体化生存方式在教育上的反 映[3] 。价值澄清理论秉持着人本主义原则,认为教育者需以平 等的地位,通过进行暗互动、暗示、询问、鼓励、树立榜样等手 段引导学生在分析、评价过程中做出理性选择,而非强制灌输 预定好的或教师个人的价值观理念。

  第二,现实性突出 。拉思斯等人认为传统抽象的教育理论 内容使学生困于被迫接受的机械模式,使德育几乎处于“无土 栽培”状态,束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摒弃从抽象既定的价 值准则中感悟知识的陈旧教育方式, 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中心,讨论近在身边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凝练出独立的价值 观, 并将其再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实现生活经验—德育理 论—应用于现实的三阶段飞跃。

  第三,可操作性强 。《价值与教学》一书针对教学实践设计 出数以百计的的价值澄清策略供教育者选择应用, 同时附加 了具体的指导手册、问题清单,建立了一套详尽的教学参考模 式,为价值观塑造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操作工具 。从方法层面上 来说, 价值澄清理论将许多之前无法评估衡量的德育指标量 化,使得抽象的道德教育详细具体,因此受到教育者与受教育 者们的欢迎。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局限性

  第一,缺乏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主导 。价值观正是因为相 对性的可能, 才更需要价值观的绝对性发挥着整合和主导的 作用, 从而减少受教育者价值观崩坏 、社会道德沦丧的可能 性 。价值澄清理论虽然极力崇尚自由主义、人本主义,但也滋 长了走向价值相对主义的可能 。价值澄清理念认为学生中不 应存在着统一 的核心价值观, 而是发展个体之间独立的价值 观 。这会引导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倾 向。

  第二,注重形式化,忽略教育结果 。可以说,《价值澄清理 论》作为一本工具性质的图书,通篇内容都局限于提供详尽的 可操作性的工具和手段, 而很少论证道德与价值观的正确内 涵 。相比起最终培育出什么样的价值观,他们更加在意如何能 够培育出价值观的过程 。同时,由于受教育者(尤其是此书针 对的青少年群体)可能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与实践经验,而难以 形成终生稳定的价值观 。因此,一味地片面排斥传统的灌输方 式,任由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野蛮生长”是不可取的。

  (三)价值澄清理论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

  我国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生命价值观教育目的在于培育 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提高其为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奋斗的 觉悟,明确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德 、美与丑、善与恶的关系,摆脱错误价值取向的影响 。而价值澄清理 论的目的在于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和明确个人价值观, 在面临 众多复杂的价值观选择时, 鼓励受教育者进行更多有关价值 观的思考,从而消除迷惘、冷漠和迷惑的心态,坚持正确的价 值观并将其付诸于行动。

  因此,从某些层面上说,我国价值观教育与价值澄清理论 有着一定的耦合性 。两者都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价值 观, 即使价值澄清理论在价值观的选择上有着更大的自由度 和宽容性, 但是价值澄清理论仍认为价值选择范围应该保持 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在面临违反法律、伦理的价值观时,教育 者要引导受教育者避免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因此,也就印证了 价值澄清理论融入我国价值观教育现实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我国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的价值观教育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出 大量经验。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价值观教 育也悄然萌发出新规律, 陈旧的观念与落后的方法已经限制 了价值观教育前进的脚步。

  一方面,在教育方法上,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仍然存 在,价值观教育仍以单向灌输为主,个别受教育者可能在并不 真正理解认同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 为了应付升学或就业而 接受价值观, 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合理范围内受教育者的 选择性空间,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对于价值观的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的价值观教育仍局限于课本,而忽略了对 于受教育者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的关心。据调查显示,有约 41%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示“一般”, 而有 19%的学生 态度为“不感兴趣”[4] 。我国价值观教育仍有只停留于理论层 面,而脱离了日常的实践生活的缺憾 。此时教育内容变为机械 单一 的重复程序,必然导致着我国价值观教育效率低下。

  同时,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价值观思潮的冲击对我国 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影响,西方国家的功利主义、种族歧视等 价值取向,在网络上畅通无阻的四处播散 。 目前,我国人民处 于社会价值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自由、接触其他价值观更 加便捷的状态 。因此,价值观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对于保 持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受教育者价值选择能力,稳固受 教育者价值观立场是十分必要的。

  四、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 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当前国情下,我国价值观教育必须 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一 元化价值标准, 以保证我国社会价值观发展不偏航 。前文提 到,个体经验会随着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社会经验积累不断 变化 。于是在价值澄清理论下,个体价值观一直处于一种不断 自我否定的澄清过程,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观,也会导致 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更加混乱 。如果在教学过程起始就用统一 的主流价值观为引导, 使教育者在进行价值澄清时就具有先 入为主的明确指导思想, 就可以减少受教育者的迷茫感与错 误倾向,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因此,培养学生选 择和树立价值观的能力,应规避主流价值观引导缺位,主流价 值观选择标准的一元化, 是可以对冲价值观相对主义带来价 值观混乱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以生活为切入点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既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也是 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 。人们的道德观念从根本上说是在生活 实践中形成的,其存在和本质是由生活所决定的[5] 。灌输教育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内容的失真性,而价值澄清 理论注重发展学生价值判断、分析和选择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因此,价值观教育应以实际生活经 验和教学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可以将教育内容植根生活,通过 感受和挖掘生活要素来获得价值观的启迪;将提问法、讨论法 与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现象、问题、冲突进行融合,使受教育 者内化道德认知, 并在日常生活中反省 、规范自己的道德行 为 。在此过程中,既要保持受教育者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 又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和受教育者生活形成呼应, 梳理正确价值观的丰富 内涵和深刻道理,使受教育者产生高度的思想共鸣,也要回应 受教育者在生活中的困惑与需求, 指导受教育者更好地融入 现实社会生活。

  (三)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为原则

  借鉴价值澄清理论,价值观教育首先需要民主开放、轻松 愉快的交流环境,使受教育者愿意主动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 思想内容和症结,教育者也可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尊重受教 育者的主体地位和独立的人格尊严,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管 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自主选择和形成行为习惯的能力, 使其真正成为价值和品德的行为主体。

  (四)以培养受教育者价值观辨别选择能力为归旨

  价值澄清理论非常注重培养价值观选择的能力 。所谓价 值选择是个体面对多元价值时, 可以基于已有的道德认知所 作出选择的能力 。传统的灌输教育法对于控制教育对象的思 想和信念有一定作用,但一旦脱离了思想灌输,受教育者在面 临大量涌入的复杂价值观时便会陷入迷惘混乱的状态 。所以 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并非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特定的价值观,而 在于帮助学生利用评价过程和价值澄清方法, 澄清和减少价 值混乱,组成同一 的价值观[6] 。在当下纷杂的社会价值观多元 化发展背景下,控制舆情风险固然重要,培养受教育者价值观 念判断和选择能力也十分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教会主体形成 一种独立自主 、善于用主流价值思想对比批判多元精神的价 值观能力 。要在传统的德育灌输方法基础上,培育受教育者分 辨林林总总价值观的能力 。尤其是要说明本土价值观、外来价 值观、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7],对于其他 价值观既不能完全崇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给予受教育者一 定的尊重空间,同时有意识地传输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这样, 受教育者才会自动自主地靠拢 、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
 

  综上所述,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价值多 元化挑战的时候,价值观教育要萌生共生共存的意识,尊重教 育主体多样性,合理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内容 。但是在此过程中 要处理好价值一元主导与价值多元 、教师灌输与学生自由选 择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进一步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戚万学 . 冲突与整合—20 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76 .

  [2] [美]路易斯·拉思斯 .谭松贤译 .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 出版社,2003:27 .

  [3] 冯诗琪 ,郭凤志 .价值澄清理论蕴含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澄清 及其扬弃[J]. 思想教育研究,2021( 11):135-139 .

  [4] 黄亚利 .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 重 庆工商大学,2014 .

  [5] 叶莉英 .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 宁波 大学学报,2009(06):100-104 .

  [6] 黄伟 .例谈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价值观教学[J]. 中学政治教学 参考,2020(05):32-34 .

  [7] 冯国锋 .论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人才的核心价值观塑造[J].魅 力中国,2016(16):6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624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